「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機會,
只要他們願意,我就不會放棄。」
/
第一個不放棄。
今天深夜,我突然收到一個訊息。
上面寫著,
「我是單親、低收,家中有三個女生,
原先經濟上就非常困難,
媽媽為了讓我們能用衛生棉,
許多時候都得忍著一整天不能吃飯,
要我們逼著他吃,他才願意吃,
疫情之下,情況更嚴重,
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申請物資?」
當下我立刻傳送申請表單,
告訴對方簡單的申請步驟,
並表示我們星期一、二就會配送,
目前物資還擠得出來,會盡力送到。
但這一次,
除了快速啟動處理流程,除了痛心、揪心,
除了持續思考是否有機會可以讓其成為長期服務個案,
我還想到了那一天,拒絕了高薪,
決定繼續留下來做這份工作的夥伴。
那天夥伴說,他獲得了一個工作機會,
薪水高又穩定,跟他所學專業也吻合,
但他一點都不考慮去,
也根本沒有想離開這裡。
當下聽到這段話的我,
除了感動,也有幾分好奇,
於是繼續提問,繼續聽他說了下去。
他說,因為在這份工作裡,
我們雖然接個案的速度不是最快,
但每一個,我們都可以穩穩的、盡力地接著,
接著這些人們很難被看見的需求,
然後看見孩子們不再為其所困,
不再因此而討厭自己、嘲笑別人。
他又說,他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
雖然真的真的很累,但很值得,
更不是用薪水,就可以衡量的,
所以他還不願意放棄。
而我,也還在這裡,
沒有想過放棄。
/
第二個不放棄
後來趁著午夜騰出的工作空檔,
我邊吃著又忘了時間的晚餐,
邊看著火神的眼淚最後兩集。
當邱sir說,
「你記得自己為何什麼而做嗎?」
我原本就已經流滿兩側臉頰的淚水,
瞬間轉為奔騰,怎麼也止不住。
是啊,你記得嗎,自己為了什麼而做?
無論是影中在生死交關打火救人的消防員;
在防疫第一線保衛家園、守護我們的各類基層人員;
在檢疫站、負壓隔離病房不眠不休的醫衛護理人員;
還是這幾天也始終沒有停歇,
各處連結資源協助個案的助人工作者;
又或者是坐在電腦前,
筋疲力盡想要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教育工作者;
還有那遠端工作後,同時間要照顧孩子、家務、
工作事項也並未因此而減輕的爸爸媽媽們,
你是為了什麼而做?你還記得嗎?
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這些答案,有時來自很簡單的原因,
有時則交織了一些令人堅持不肯妥協的記憶,
也有時,並非所有人都能諒解,
更不是在每個人看來,最好的選擇。
但我們終究還是為了這些原因,
選擇了那個,我們為此想做的工作,
並且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無論疫情、無論風雨。
至於我呢?
我想做的事情在我看來,
其實很簡單也很單純,
我只希望能盡我所能,
讓人們可以不因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而受到限制,而身陷困境,
無論那是因為性別、因為貧窮或因為疾病。
如果可以,我想做在那些時刻裡,
只要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
可以盡自己的力量,一個一個慢慢接住他人的人。
那不是因為我有多大的理想抱負,
而是因為有好多人,在每一個不同的生死交關,
在好多事情將我壓得喘不過氣,幾近放棄,
在我的眼前幾乎看不見光的時候,
都曾經堅實地,一次又一次接住我,
讓我相信自己,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活下去的機會,
只要我願意,只要我想,只要我努力。
所以我願意,也想,成為人們在看不見光的時候,
那個至少能讓他們相信,能陪著他們不要放棄的人,
哪怕只有一點點機會也好,只要他們願意,
我就不會放棄。
/
第三個不放棄。
疫情之下,除了無力與焦慮,
還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陪侍從業者協助)
👉https://reurl.cc/kZdzG3 (民生、育兒用品募集)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萬華在地據點)
👉 https://reurl.cc/1Yx5DW (食品募集)
#小紅帽(月經貧窮)
👉 https://reurl.cc/W3d2pD (經期用品物資包)
#人生百味(無家者、回收者、街賣者陪伴)
👉 https://reurl.cc/R04ZA6 (食品、防疫物資募集)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無家者陪伴)
👉 https://reurl.cc/rgx7pk (食品、防疫物資募集)
#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地表最強方里長)
👉 https://reurl.cc/MAvln4 (民生用品物資包募集)
*連結感謝謝孟羽律師整理
希望大家不要感到壓力,量力而為,
同島一命,一起好好撐下去,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好。
「機場檢疫人員薪水」的推薦目錄:
機場檢疫人員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立法院黨團協商紓困條例的第2天,同時也是進入三級警戒的第14天,確診數量不斷攀升,行政院急著丟出各項紓困方案,今日民進黨團更提出新的修正動議,將紓困經費上限提高到8400億元。
但是,很明顯在這波疫情之中,政府的應變措施犯了幾個錯誤。
💥第一,大撒幣的紓困預算,根本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教育部宣布停課到6月14日,並說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但是無薪的防疫照顧假,根本是忽略的家長的經濟需求。更離譜的是,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天居然說,#防疫照顧假沒有造成經濟損失,所以不列入紓困考慮。
請問,停課一停就是四周,家長能一次請到四個星期的防疫照顧假嗎?沒有薪水,這不是經濟損失是什麼?三大在野黨都提出,防疫照顧假由政府補助部分薪資的訴求,民進黨不同意也就罷了,龔明鑫這番風涼話,看在照顧小孩焦頭爛額的家長眼裡,更是火上澆油。
於是,今天蘇貞昌趕緊拋出,12歲以下家長,每人一萬的家庭防疫補貼,一次性定額發放。
這就更怪了,
有防疫照顧需求的家長,這一波薪資減損下來可能不只一萬塊;而自己帶小孩、沒有請假問題的家長,卻因此收到補貼。
這波政策撒幣,很難令人不聯想到,是因應龔明鑫失言,為了平息家長怒火而來的封口費,但國家財政就這樣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另外一點,交通部在這一波的紓困預算裡面,完全沒有提到機場地勤業員工的薪資補貼。去年在紓困3.0的時候,尚有將免稅店跟空廚員工的薪資補貼納入,但到了紓困4.0,卻看不到交通部對機場地勤勞工的照顧。
該紓困的看不到影,卻在別的地方大撒幣。
💥第二,關鍵部門人力不能再被壓榨
為了處理疫情,醫護人力與消防救護人力都瀕臨崩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直接用「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的標題,對外求救:「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整體的醫療崩壞。」
而面對如此困境,衛福部在5月21日發函給各大醫療業工會,希望可以鬆綁勞基法第34條第2項,讓醫療人員可以僅間隔8小時就上工,遭到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以及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的反對。
雙北市的消防救護人力也非常吃緊,確診的民眾多到已經無法用救護車一對一救援,而必須使用公車巴士,但公車巴士的設備並非針對疫情運輸,讓消防員跟疑似病患都處在相當大的感染風險,台北市甚至曾經想要針對高級救護隊實施勤二休一,遭到消防員反對才改回勤一休一。
事實上,因為疫情而導致人力緊繃的不僅是醫療人員,還有物流人員,終結血汗物流-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分別在5月24日以及5月27日到勞動部跟疾管署前抗議,表示勞動部對於勞基法第32條第4項以及第40條的函釋,會使得物流人員的過勞更為加劇。
換言之,只要通報工會或當地主管機關,雇主就可以停止員工的假期、讓員工工作超過12小時。
在這一波疫情底下,台灣嘗到了人力緊繃所導致疫情應變不及的苦果。關鍵部門的人力,是珍貴的人才資產,面對病毒的傳播所導致的持久戰,我們不能在此刻就無限制的壓榨關鍵人力,反而應該謹慎地進行調度,
一開始就用上勞基法的後門條款,那後續我們該何以為繼?
💥第三,停止大內宣,認清作戰目標
王定宇的「認知作戰」和林瑋豐的「反串秀」,讓台灣民眾不經感到荒謬:政治人物思考的不是打擊無情的病毒,與民進黨友好的網路意見人物,還在自導自演的劇本裡沾沾自喜。
這些,都在破壞公民社會的理性討論空間。
事實上,我自己本人也經常遭到惡意的抹黑誹謗,甚至波及我過去及現在所服務的單位。有側翼粉專連發三篇文章,指稱我及我所服務的邱顯智委員,必須要對3+11的政策負責、縱容華航員工違規、是防疫的破口、是疫情無法控制的始作俑者。
然而,事實是,我及我所服務的邱顯智委員國會辦公室,從來沒有經手過機師工會任何關於縮短檢疫時間的陳情,更遑論施壓指揮中心。
甚至,這一年多來,我們處理過的航空業陳情,全部都是聚焦在 #防疫設備跟措施上!
去年在交通委員會質詢,要求華航公司應該比照長榮公司,給予機組人員防護衣以及防疫旅館;今年初邀集疾管署及民航局開會,為了完備防疫,機上應該禁止提供熱餐選擇以及非一次性的包裝飲料。
(而民航局的回覆令人失望透頂,這是另外一個故事,日後我會完整地公布給各位)
在3+11的事件中,民航局的角色突然不見了,然而,民航局曾經建議過比3+11 #更為驚悚的方案。
3月30日時,民航局曾經發文給指揮中心,要求豁免居家檢疫以及第五天採檢陰性即可。這麼離譜的方案,當然最後被指揮中心打回票。
今天是黨團協商特別預算條例的第二天,10點開會,游錫堃院長希望各位委員可以同意,讓陳時中部長11點就請假離開,準備下午記者會,邱顯智委員對此回應:
「你說,你要再回去戰場,這個也應該要支持,但是,我真的要提醒部長,#那個戰場不是開記者會,民眾更關心政府團隊,就是你,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確診案例增加、疫苗缺乏,立法委員作為監督機關,有太多問題想要請教衛福部了,尤其這一次2100億元中,衛福部佔了680億元,堪稱所有部會第一名,難道不該好好檢視一下嗎?
大家都願意團結抗疫,該面對的問題也不會只是指揮官的責任,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好好檢視這陣子以來的各種指揮中心決策,還有實際所面對的困境。
防疫作戰,目標是病毒,部分人士搞大內宣、搞政治操作,就是不把死去的人命當一回事。
【延伸閱讀】
✅2021-05-28黨團協商紓困條例邱顯智發言:
https://reurl.cc/qgdY7g
✅北市聯醫工會聲明:【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https://reurl.cc/4aRNVj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聲明:【反對縮短輪班間隔】
https://reurl.cc/W3dO9O
✅消防員協會聲明:【消防員職安問題與勤務負荷過重 】
https://reurl.cc/4aRN0v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聲明:
https://reurl.cc/xGZ3mb
✅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聲明:
https://reurl.cc/7rXVgd
#佳瑋的立法院觀察日記
機場檢疫人員薪水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年期間疫情就已經開始了](個人拙見)
小時候,過年是我最期待的節日。紅包、鞭炮、睡到飽,還有難得齊聚的親朋好友,歡樂怡情的小小聚賭,每一片場景都充斥著喜慶的大紅顏色,及明知不見得卻依舊真摯的新年快樂。
·
若有人發明了時光機器,回到過去訪問兒時的我:「長大後做一個過年要上班的工作好不好?」我一定說不要,或許還會天真地反問:「什麼工作那麼壞,要人在大家團圓最重要的日子還要上班?」
·
·
·
·
成長是幻滅的開始。出社會至今,我幻滅了十年,終至屈於平庸與現實,我變得不再期待過年,甚至為了過年期間爆量增加的出入境人潮感到嫉恨與疲憊。
·
初二清晨,我才飛完一個長班回來,家裡餐桌上的菜餚已經涼透了,冰冷的空氣中有朱門酒肉臭的油膩氣味,那是與我錯身而過的華美證據,我卻連悼念的心情都沒有,只想拖著僅存的最後一絲氣力趕緊洗澡上床睡覺。
·
然而,我並不是最辛苦的。
·
從機場回家的路上,我搭乘公司派發的交通車至離家最近的捷運站,轉搭捷運,再轉搭計程車。原先抵達捷運站後我是想騎Wemo回去的,沒想到Wemo為了體恤員工令員工放年假,居然在過年期間停止服務,打開App看到Wemo發布的停止服務公告,直有種想氣又想笑的複雜感覺,一方面覺得真倒霉,卻又很想稱讚Wemo老闆做得好。所幸,才步出捷運站便看見一輛計程車孤零零地在無人的街上挨邊等著,我跨大步過去開啟車門,才要上車,便聽見一輕柔女聲在我身後詢問:「請問妳也是要去XX醫院的嗎?」
·
我轉身回答不是,但思及那醫院也是在我家附近車程不過五分鐘的近處,便再道:「沒關係,可以順路載妳。」
·
那小姐一開始略有些遲疑,但附近確實是沒車了,連Wemo都停止服務了(但還是要稱讚Wemo老闆做得好),她便和我一起鑽進車內。
·
我向司機報了XX醫院及我家地址,並指示司機先送小姐過去。小姐穿著尋常裝束、戴著口罩,我不知道她在初二清晨便去到醫院的目的,也保持禮貌不多做探問。一路無話,很快便到了醫院,小姐照著跳錶上的金額準備了八十元給我,我搖搖手說不用,最後在小姐的堅持、我的推卻來回下,我取了小姐掌心中一枚五十元硬幣,說:「那這樣就好。」
·
小姐才下車,司機便向我道:「我認識她,她是來上班的。」
·
原來小姐是這家醫院的護理師,而司機的女兒也是,司機時常在捷運站排班接送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許多人載過許多次,便生了面善。
·
「那你女兒他們過年期間上班會有雙倍薪資嗎?」我問,心裡升起了一點比較的情緒,因為我是沒有的。
·
「這我不清楚耶。」司機答。
·
後來又和司機不著邊際地聊了一些,很快便到家。
·
·
·
·
時至今日,不過一月有餘,武漢肺炎的疫情便轉為全球大爆發,各國確診人數如某種奇異競賽一般不斷創新高,我所在的航空業也受到波及,隨著各種禁航禁運航班取消,或是朝令夕改地隨著疫情升溫產生各種抗疫措施,畢竟旅外國民不諱言是防疫最大破口,我也才切身體會到為什麼我的工作是高危險群。
·
所有疾病最好的特效藥,便是你自己的免疫力。而我的工作不但要接觸來自世界各國的旅客,連維持個人免疫力的最佳法則:正常作息,都無法達成,每一次感冒生病醫生跟我說要早睡早起,我都苦苦地感到有些諷刺。我時常在夜最黑的時刻強迫自己起床,也時常在日最光的時刻強迫自己入睡。我的生理時鐘早失了準頭,甚至我也不希望它有準頭,在我過了幾天規律日子以後就恢復敏銳,那只會令我在下次的時差、熬夜時更加痛苦,而這種痛苦無法藉由習慣有半分紓解。
·
我不是什麼高大上的人,我之所以繼續做著這份工作,不過是為了一份可以糊口的薪水。我的品德不高大上,相對地我的能力也是平凡,不過是受過某種技術訓練的基層人員。認清自己的境界,似乎也是成長幻滅的一部分,即使如此,我也希望不論是誰,是高的還是低的,是圓的還是扁的,都能至少受到如人的對待。
·
·
·
·
疫情開始之後,走過幾個國際機場(美國、日本、加拿大、泰國、英國),發覺的確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機場的防疫把守,做得像台灣這樣快速積極,從不曉得已經改到第幾版的健康聲明卡,到直接掃描QR code上網填寫,增派於海關前的檢疫人員(順帶一提,非洲豬瘟的把關也非常積極),在在都令人感覺台灣的重視,也令我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可以這樣動員上下齊心維護國民健康安全。
·
在我出發至英國的前一日(3/14),適逢衛福部宣布歐洲疫情提升至第三級,所有從歐洲返國的旅客皆需居家隔離十四天。隔日一早,我一到公司,換好制服進入簡報室,公司發來的班表變更通知便響了兩次,一下班變得更短、一下班變得更長,似是躊躇勉力跟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決策速度。
·
由於歐美疫情嚴重突升三級,這也導致了所有飛行長程航線的空服員面臨回國後需要居家檢疫十四天的重大議題。
·
為何居家檢疫十四天對一般民眾來說是需要強制執行的法令規定,而同樣入境三級疫區的空服員卻可以豁免?
·
這便是台灣兩大國籍航空與政府協商的結果。
·
據一位空服員教官於公司內部社團透露,兩大航空公司代表和政府協商這個議題時,政府官員就問了一句:「如果讓空服員配合政策實行居家檢疫,你們的運能可以撐多久?」
·
友航回答一週,我的公司回答兩週。
·
該位教官在內部社團貼文再道,由於台灣是海島地形,對外運輸極度仰賴空運及海運,這場疫情若是個長期抗戰,島內物資可以自給自足多久?且尚有滯留海外的國人尚未歸國,還是需要保留航線載他們回來。這位教官之後又提到了這場疫情已經導致了多少外國航空公司裁員、倒閉,台灣航空公司目前已經很努力在照顧所有員工,因此若是擔心疫情傳染的空服員可以申請無薪假,一方面降低公司成本也將自己染疫的風險降低;且溫柔詰問有經濟壓力需要繼續上班的空服員,如果又要薪水又要向政府通報居家檢疫,在公司同仁「共體時艱」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同時,這樣做法,真的,好嗎?
·
看完上述貼文,我一開始也有點被唬住,認為這的確是個艱鉅的兩難,後來又想到衛福部曾向航空公司要求,若能提供完善的空服員防疫配套措施,就放寬標準令空服員可以不必和一般民眾一樣遵循十四日居家檢疫。那麼我們來看看航空公司提供了什麼樣「完善」的防疫配套。
·
一、到外站以後專車接送;
·
二、空服員抵達飯店以後不外出;
·
三、外站三餐皆在房內使用;
·
四、早晚自量體溫通報;
·
五、返台後搭可搭組員專車、自行駕車、親友接送或是計程車回到居住地,不可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
六、返台後原則上應留在居所七十二小時不外出。
·
首先,空服員到外站本來就是專車接送,但我們依舊要進入機場海關和「所有人」一起進行通關,空勤組員專用通道和一般旅客通道通常只有一條紅龍的阻隔,也就是文明阻隔,貪圖方便或有私心需求的人還是會任意穿越,病毒沒有受過文明教化當然更是暢通無阻。
·
再來,即使空服員都可以做到不外出、在房內用餐,但航空公司並未在防疫措施配套協商以後,提供飛出外站的組員至少一組一支體溫計,座艙長打旅館內線電話來詢問身體狀況也只是走個形式,相信他個人註記的體溫量測報告也不盡真實。
·
但就算作足上述,空服員最大的感染疑慮,卻是在機上,不是在外站。
·
我曾在我的公司相關網頁上,看到一些相當擔心公司營運狀況的員工貼文,解釋機上的空氣換氣率是所有大眾交通工具中最高的,每兩到三分鐘就會全部換新,且會經由與手術室同等級的HEPA醫療級濾網過濾,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微粒、細菌與病毒都會被阻隔,不會進入客艙內,要空服員要安心服勤。
·
不過,若是病毒本身就在客艙內,HEPA有辦法將病毒過濾出機艙嗎?
·
時至今日,我的公司已經載到不下十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而接下來隨著各國鎖國的「逃難潮」,將會有更多有極大感染風險的旅客陸續經由飛機轉至世界各地。我的公司在機門邊不測量乘客體溫、在機上也不強制乘客戴口罩,相當尊重人權及乘客個人意願;空服員在機上僅戴口罩及手套,護目鏡選配,其他服務流程雖有縮減但依舊會觸碰到乘客食用完的餐點、垃圾,依舊要清理廁所。
·
之前台灣派遣友航班機至中國撤僑,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兩岸關係的政治操作,機上人員從防護衣到鞋套全副武裝,一副高規格的防疫大秀令同樣飛行三級疫區的我現在不勝唏噓,武漢肺癌在中國便全力防堵,武漢肺癌在歐美便不管不顧。
·
·
·
·
隨著境外移入的確診個案暴增,空服員無疑是受到感染的高風險群。我願意繼續上班,即使航空公司按照原先的薪資計算方式,不因疫情而特別給予加給我也無所謂,畢竟我沒有富爸爸,為求溫飽我就賺我該賺的薪水,但即使我有領錢,航空公司也不該拿全公司生計的大帽扣在空服員身上,沒有做好防護措施便要求我們白白上機冒染疫風險。
·
而自武漢肺癌爆發以來,防疫之所以視同作戰,除了是保護國民健康安全以外,我隱然發覺這亦是一場國際間科技、醫療、人民素養、政府效能的終局之戰。台灣的超前部署,享譽各國,以國土面積、人口密度、與中國距離來看,能將感染人數控制在這樣的數字,足見台灣社會的努力有成。
·
我曾經看過世上許多美景,可是不論去到哪裡,我總是想回家,想回到這小到「一點都不能少」的彈丸之地,這次的疫情更令我感覺家的美好與安全,所以更有一種不能令自己成為防疫破口的期許。
·
許多同事有與我同樣感想,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需要追溯3/3至3/14的歐洲旅遊史時,主動向有關單位通報需要接受居家檢疫,畢竟航空公司與政府協商的「防疫配套措施」是在3/14以後才開始實行(雖然這配套好像等於無套),3/3至3/14飛往歐洲的空服員應該都有外出、皆在外面用餐;甚至有些空服員在航班上載到確診病例,致電有關單位自報需要居家隔離,還是被一句「空服員不在此限」擋在防疫大門之外,不然就是被踢皮球,沒有人有膽下達指令要我們隔離。
·
3/20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就空服員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問題直接向衛福部指揮官陳時中提問,結果得到一個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解答,以下是逐字稿:
·
記者問:昨天也有提到說航空公司會要求機組員執行居家檢疫,可是因為他們沒有拿居家檢疫書,所以是沒有強制法律效力的,目前機組員還是可以外出,這部分要如何解決落實航空公司當初提到說要嚴格執行隔離措施這件事?
·
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答:我再說明一下我們對航空公司的要求,在外站的部分,我昨天有說明,在外站他們有幹部,在機組員的部份也有事務長和機長,所以他們要落實這個管理的部分和督導,回國之後也一樣,公司要盡起這個責任,民航局會負責督導航空公司。他們就是回國之後,第一個因為現在航班已經沒有那麼多,所以已經有在外站逗留的機組員,在排班的時候要往後挪,不要把他們的班表排得太密,要把他隔開;那第二個要落實居家檢疫的部分,就符合居家檢疫的標準,那這個部分是苛責於航空公司跟民航局來做督導。
·
看完陳宗彥副指揮官的回覆,我想說我們在外站沒有「幹部」,機長在外站期間並不負管理空服員的職責,事務長在回國下班之後也就是下班了,不會再來督導同機組員有沒有出門,我也從未聽聞有同事抵台之後接獲航空公司甚至民航局的關懷檢疫電話。至於班表的密集度,一般我的公司在一個長程航線後,飛抵當天不算,會在之後給予至少兩天休假,不曉得這樣的間隔有沒有辦法抗衡病毒的潛伏期?我們的確有因為航班減少而班與班之間的間隔變寬,不過我在這趟英國之後,放了三天假便有一個長程航線的公司待命,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去上班?不知道我到公司以後如果沒被抓飛是否能和公司主管在一公尺內的距離內喝茶聊天?而我若被抓飛了,我就是在疫區與疫區之間漂流的亞細亞孤兒,只有在機上最安全,因為有醫療等級的HEPA濾網為我過濾病毒。
·
即使我有自覺不想成為防疫破口,在台灣期間我不會出門,但我還是有少部分同事,在知道了「空服員不在此限」之後,開心地在社團、群組歡呼可以出門買菜、接小孩,並號召有志人士一同報名再飛往下一個疫區。在航空公司與政府協商而沒有任何法令可以檢視所有空服員對防疫是何種心態的情境下,我衷心祈禱他們都能身體健康。
·
·
·
·
空服員的防疫配套與航空公司的巨大資本之爭真的無解嗎?
·
我認為未必,我們是一個進步而開化的社會,我相信一定有更完善的做法可以達成雙贏。
·
比如說,能不能仿照武漢撤僑包機規格,提供空服員於服勤時穿全套防護衣,且將會與客人產生接觸的服務減到最少,機上僅提供可以外帶直接食用的餐盒及單包裝飲品。由於服務品質因應非常時期降低,機上配置的空服人員就不需滿配,達到民航局基於安全考量的放飛標準即可。
·
不過由於防護衣也是稀缺物資,應該盡量留給醫護人員。若防護衣不足,可否開放足夠的防疫宿舍供服勤空服員在台灣期間住宿?之前有新聞報導盛讚我的公司「竟有這服務」,還引發空服員「搶購」,才剛開放沒多久,名額就被搶光,造成許多沒有搶到宿舍、想出去買菜接小孩的空服員成為漏網之魚,這要請民航局監督航空公司盡快找到可供配合防疫的地點,別再讓空服員「搶不到」。雖然執行此舉必然會引發空服員的人權爭議,因為僅有防疫宿舍、機艙、疫區旅館三地可行,某種程度如同坐牢一般,因此此構想還是需要配合每飛兩至三個疫區,便得以回去居家檢疫十四日的人道安排。
·
上述都是屬於使用外部資源(防護衣、宿舍)來解決空服員防疫破口問題,航空公司應該也能藉由內部排班統計,將願意服勤的空服員分成幾組,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排出可以符合居家檢疫十四日的班表,甚至建立相互監督的通報網路。
·
疫情瞬息萬變,我相信航空公司應對也是措手不及,像是3/15航空公司向政府喊話盼能令機組員免責於居家檢疫,3/17才協商完成發展出防疫配套措施,3/20我飛抵疫區第五天,才真正得到可於房內用餐的餐費金額及指示。但從航空公司協商的內容、發布的新聞稿,皆不難看出,航空公司極大程度的目標不是防疫,而是經營。當然航空公司本來就是為了賺錢而開,但這次的疫情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們思考,究竟什麼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
像是3/16教育部為配合防疫,便公告禁止高中以下學校全面停止師生出國,此禁令一出遭到熱議是否違憲,畢竟憲法保障了人身有遷徙行動的自由;而國民黨籍的苗栗縣議員鄭聚然也在議會質詢時提出質疑,為何苗栗國不能獨立自己製造口罩、為何口罩一定要符合中央統一規格;許多我的公司同仁因為心繫公司存亡,而溫情呼籲空服員即使飛往疫區回國以後也不要向里長通報、或是擔心公司一直以來良好的形象被空服員的護目鏡遮掩,而貼心列舉真正該戴護目鏡的職業是什麼(氣焊、砂輪機切割、醫生看診)。
·
·
·
·
什麼對於台灣社會來說是最重要的呢?
·
除了上行下效的政令宣導、良好的人民素養,我想,便是我們的民主價值。
·
在此引用一段保加利亞政治科學學者Ivan Krestev於荷蘭Nexus論壇所講的一段話:「民主並不是以事事正確而聞名,而是在人民失望的時候,能給予他們一套機制去做出反應,使人民用非暴力手段去實行政黨輪替。」
·
台灣除了防疫速度、健保制度獨步全球,更是華語世界中唯一真正民主的國家。民主會讓社會充斥很多聲音、甚至是太多聲音,不過正也是因為我們在乎所有聲音,在如此紛亂之中還能創造這樣傲人的抗疫績效,我們才更值得驚豔與讚許。
·
而民主的內涵是什麼呢?
·
便是所有公民皆可參與討論、進而有機會改變我們共同關注的議題走向的權力。
·
曾有護理師友人私下向我表示,很羨慕我們可以罷工,他們的勞動條件明明那麼差,卻被綁縛在不顧病人死活的道德柱上,沒法有效做出能改善自己勞動條件的舉措。這次的疫情令我們再度體認到台灣醫護團隊的高品質,我們不能再視而不見於與他們成果不符的回報。台灣能不能從這次疫情中全身而退,更要仰賴他們的專業與努力,我相信他們不會讓我們失望,相對地我們也該為他們發聲,成為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後盾。
·
除了力挺醫護人員改善勞動環境以外,我們最切身能做的便是在這病毒肆虐的時刻,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別再加重他們的工作負擔。別忘了,除了武漢肺炎的病人,尚有其他疾病及發生意外的病人需要仰賴他們的照料。
·
·
·
·
雖然疫情很可怕,但我卻發覺這對台灣的國際聲望是個轉機。
·
自中國崛起以來,台灣突然變得像是不敢表態的藝人一樣,在政治光譜中找不到顏色,紅外線、紫外線一樣看不到卻知道它存在的角色。論經濟體規模、物產豐饒,我們皆比不上對岸,但我們有一項對岸政權無可取代的軟實力,便是我們在乎每一個「人」,所以我們如此努力抗疫、在整個世界衛生組職不和我們玩的孤寂之中,土法煉鋼地援引過去經驗做到所有可以做到的事。
·
一個人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在於他的底氣。他的所作所為會以底氣為根向上發展;而沒有底氣的人,便容易被最現實的眼前利益給收買。比如說,一個重視環保的人,出門在外會自備吸管、餐具,力求減塑家園;沒有環保觀念的人,則不會計較在乎自己一次究竟用了幾個塑膠袋。
·
一個在乎台灣的人,會心心念念去做出能守護台灣全體人民的行為;一個在乎苗栗國民的議員,會想要自製口罩家家戶戶發給他們;一個在乎航空公司的員工,便會希望雇主打贏遺產官司自己幫自己補血紓困。
·
即使長大令人幻滅,我依舊希望台灣社會再多點美好、再多點不為現實低頭的可能。我們雖然是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機制為主的社會形態,但會推行口罩實名制以管控物資數量、慎防發國難財的坐地起價,這便是我們以「人」為本的證據,也就是我們備受國際讚揚的軟實力。
·
你想做一個怎樣的人?你的底氣又是什麼呢?
·
我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不以擁有廣大的歷史遺跡、根正苗紅的血統為傲,而是以尊重每一個來到這片土地的生命,有自由發聲的權益、有不卑不亢的深邃文明氣質為榮。
·
·
·
·
#別和病毒成為共犯
#防疫台灣人人有責
#支持空服不成破口
#改善醫護勞動條件
·
·
·
·
特別感謝「綠絲帶園地」社團、「長榮航空關係企業工會」粉絲頁及「Flying and Traveling with Chennie」粉絲頁 ,你們的暖心意見一直是所有空服員成長的動力,我們一起為台灣加油。
機場檢疫人員薪水 在 #問機場安檢協勤人員 - 工作板 | Dcard 的必吃
在網路上看到此工作職缺,最吸引人的是月薪42000,在南部的我仔細算算就算房租一萬也還算不錯的工作,但又怕把它想得太美好,去估狗也都是一堆保全 ... ... <看更多>
機場檢疫人員薪水 在 #問機場安檢協勤人員 :: 機場保全ptt - 旅遊台灣 的必吃
機場 保全ptt, 保全公司的話應該正常都十二小時月休六到八天左右,不怕累的話可以嘗試... 搭車停機場捷運 ... [問題] 桃園機場入境旅客檢查協勤保安人員| 機場保全ptt. ... <看更多>
機場檢疫人員薪水 在 做二休二的樣子喔!... - 校護曼秀雷敦小天地-考校護、公職 的必吃
松山機場徵檢疫公職護士一名招募類型: 正式人員公告編號: 2016059 職稱: 護士 ... 因為輪班,護理人員需求量比較大,但通常都是有人晉升轉調或是退休才會出缺的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