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O有吃有送!香港正宗雞煲送到你家去
RM58雞煲免費送一份鲜虾🦐
Spend RM58 and get FREE prawn 🦐
3公里内免运费 Free delivery within 3km radius
Whatsapp Wechat : +60113-666 0113
Facebook: 香港橋底雞煲
出名 香港橋底雞煲 在PJSS2
🔥必點招牌煲:香港橋底雞煲,橋底羊仔煲,橋底蟹煲,橋底三鮮酸辣湯,橋底椰子魚膠雞!
🔥必點飲料:正宗港式奶茶!澳門瓦煲咖啡
____________________
兩種吃法⁉️當你吃完雞煲後,就可以要求加湯,把點好的配菜統統丟進去就變打邊爐了🍲!🔥一個煲還可以煮出多種類,其中有:香港橋底雞🐓,橋底羊仔🐐,橋底螃蟹🦀,橋底三鮮酸辣湯🐚,橋底椰子魚膠雞。他們採用新鮮菜園雞或鬍鬚雞❗雞肉吃起來真的非常彈牙哦❗如果不想吃雞的話,還可以點🦀海鮮橋底螃蟹煲,超新鮮的肉螃蟹,配上自家湯,鮮味十足!橋底三鮮酸辣湯更吃到你耳仔發熱 嗌爽🤪
值得一提哦!就連國際大廚Martin Yan和香港梁誠威鮑魚大王、澳門網絡藝人微辣也來品嚐過
此外,喜歡吃辣的可以點招牌香港橋底雞煲,勁爆香辣!可挑戰微辣,中辣和大辣!🔥不吃辣的話就選擇新推出椰子魚膠雞煲,湯頭清甜滋潤椰子加魚膠完全絕配 適合一家大小過來一起吃!🔥店家每日限時提供外賣
😋當然,早餐也推出了超值優惠價RM9.90
酒香花甲濃湯米粉 酒味十足 味道鮮甜濃濃薑味 米粉QQ有口感 花甲還是每天新鮮運到餐廳喲!千祈唔好執輸
🔥另外推薦必點飲料港式奶茶!老闆說奶茶材料都是香港入口!難怪那麼好喝❗再來個邪惡奶油豬麵包吃起來超酥脆可口!這組合搭配真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橋底雞煲】
地址:No.26 (Ground floor), Jalan SS 2/67, SS2, 473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聯絡號碼:+6011-3666 0113
營業時間:9am-10pm (Last call 9:30P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舞台。 不要叫魚去爬樹;有水,牠就活潑了。 吳江橋,人很隨和,但說話結結巴巴超低音,滴汗! 一埋爐,即刻生猛晒:大開大合拋熱鑊,心細如塵撒鹽調醬,小店聚興家的廚房讓他大放異彩;揮灑出一道道色香味,俘虜城中名人兼獲同儕青睞,晚飯消夜夜夜爆滿;車胎人2018「推介」,以為2019有機...
橋底辣蟹老闆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評某台菜文化專書對唐魯孫先生飲食書寫之謬誤
一本前陣子出版的台灣飲食專書中,論及已故飲食作家唐魯孫先生的作品時,作者的結語是這樣的:「在戰後飲食書寫中,唐魯孫的此種批評並非特例,許多戰後移民作家都採取『褒揚家鄉食物同時貶低台灣食物』的書寫方式」(《「台灣菜」的文化史》324)。
該書的作者不知是刻意忽略,或是沒有完全讀盡唐魯孫老前輩的文章,以至於對唐魯孫先生對台灣美食的讚揚和推廣都隻字未提。前者在學術倫理,後者在學術專業上,都是極大的瑕疵。
例如,在《唐魯孫談吃》〈四臣湯〉這篇中,唐魯孫前輩寫道:「嘉義早先中央市場有一家中藥鋪益元堂,門前設攤專賣四臣湯,因為老闆開中藥舖,四臣湯是遵古法炮製,現在叫本名四臣湯的恐怕只有益元堂一家啦」(107)。
討論台南擔擔麵時:「度小月的肉燥漿凝瓊液,先要裝罈固人,而且入口即溶,凡到臺南總要去度小月,領略一下古都小吃風味。筆者于役於嘉南的時節,數度在度小月碰見當時任縣長的林金生先生。他輕車簡從,坐在矮凳上,就着麵挑子,大啖特啖,一吃就是十碗八碗」(110,「燥」應為「臊」,這裡按照原文)。
對於台南米糕,唐老先生更覺得誘人:「老闆姓文,大家叫他『米糕文』,因為他個子很矮,又叫「矮仔文」。他也賣五香滷蛋,蛋在滷鍋裡翻滾,蛋白越煮越嫩越有味,跟市面一般賣的滋味完全不同,拿來跟米糕一塊兒吃,味道更是沉郁香腴。緊挨着米糕文的攤子,有個賣虱目魚皮湯的,做法是把虱目魚皮剥下来,抹上特制的虱目魚漿,放在排骨湯裡煮熟,跟米糕、滷蛋一塊兒吃,游氏認為是天下絕味。當年他跟幾位同學在復旦大學讀書,遠離鄉土,難免想家,大家談起台南米糕、滷蛋配虱目魚皮湯的滋味,有位同學居然想得哭起来了,可想而知這三種小吃是多麼誘人啦啦」(116)。
在談到台灣肉粽時,唐魯孫先生先是批評了北平人對粽子觀念之狹隘:「北平人重土難遷,真有一輩子没出過城圈的人。談到飲食,有一種定而不可移的標準,就拿粽子來說吧,永遠是白江米蘸白糖或糖稀,要不就是江米小棗。如果您剥一只火腿粽子嚐嚐,他認為粽子只能吃甜的,吃鹹粽子簡直不可思議」;隨之大讚台南的吉仔肉粽:「吉仔的肉粽,近乎廣東肇慶的裹蒸粽,好在不惜工本,花樣繁多,百味雜陳,材料扎實,寧可提高售價,但是貨色不肯抽條。它還有一個特點,煮好之後,得透而不糜,只只入味,冷吃熱吃均可」(《唐魯孫談吃》: 117~118)。從北平蘸白糖的粽子,比較廣東肇慶的裹蒸粽,再回來比較台南的肉粽,字裡行間皆可見到唐魯孫前輩對大江南北吃食的瞭若指掌。
台灣的滷豬腳,更是讓唐魯孫前輩讚嘆不已,想起早年在鄉下收購菸草時吃到的小攤的豬腳,他覺得那口味是他在德國吃的豬腳所遠遠不及的:「一碗豬脚端上來紅燉燉、油汪汪、香噴噴全是脚爪尖,妙在味醇質爛,腴滑不腻。吃豬最怕細毛扦不乾淨。早年我吃德國飯店鹽水猪脚,能够放心大嚼,就是因為收拾得乾淨,才無冗毛。想不到在窮鄉僻壤,居然有皮光肉滑的豬脚,而且是紅燜的,比德國佬所做的鹽水豬脚又適口充腸多了(119)。不單如此,他更提及了台灣豬腳對其人稱豬腳大王的友人的魅力:「民國六十一年,財政廳有一位李視察,自稱在大陸時是有名的豬脚大王,我特地請他到美濃吃豬脚,他一口氣吃下十二大塊豬脚,乃滋蜜说:『以往來吃豬脚的最高紀錄是十塊,這位先生可算最高紀錄了。』他吃完豬脚還外加一碗魚湯兩碗飯,後來他回到中興新村跟人表示,到美濃吃豬脚是人生一大樂事,令他畢生難忘。可見美濃豬脚的誘惑力是多麼大了」(120)。
此外,他和萬巒豬腳創辦人林海鴻先生更是多年的好交情,也讚美屏東縣豬隻養殖的嚴格,造就了這樣好吃的豬腳:「我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屏東,車過屏東大橋,在橋頭上發現有一個豬隻檢查站。據說當時屏東縣政府對於豬隻品種、檢疫都非常重視,而且管制嚴格。當时屏東縣縣長是林石城先生,他對於豬隻育種繁殖特别有興趣,還特地陪我們到豬隻繁殖場去參觀。我想高屏地區美濃、萬巒豬脚能够馳名全省,和這些都有微妙關係的」(121)。
在面對吃遍世界五大洲的一位法國朋友攝影師高德,與日本友人狩獵家松崎達二郎批評當時在台灣花錢受罪還吃不到好東西時,唐魯孫前輩則是以屏東東港興亞飯店的一道蜂巢蝦,滿足了他們挑剔的味蕾:「屏東東港有一家興亞飯店,因為港口没有大型輪舶進出,海水污染程度不深,每天漁獲所得隨撈隨吃,自然新鮮肥美。興亞有一道蜂巢蝦,似乎别家海鮮店還不會做呢!據興亞的頭廚說:『蜂巢蝦是跟澎湖一位大師傅學的,蝦要新鮮,抽腸剥殻要乾淨俐落,用料方面不能太鹹,要帶有一絲絲甜意,滾油旺火,拿来下酒,比鹽酥蝦高明多啦。』蜂巢蝦一上桌,黄裳裹玉,蓊葧蓬鬆,宜粥宜酒,兩位國際友人吃了之後讚不絕口。此後他們每到東港必定到興亞飽啖一次蜂巢蝦。我在屏東曾經請林邊的海鮮店試做,色、香、味、形都趕不上興亞這道招牌菜。割烹之妙,易牙難傳,這句話是一點兒都不假的(125)。
以台灣的海鮮為例,唐魯孫先生非但沒有貶抑,更認為比起中國沿海各省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代精於飲饌的美食專家,要屬隨園老人了。袁簡齋(枚)先生認為中國沿海各地,雖然都有海鮮出產,以鮮度論,自然北勝於南,以種類分,則又南多於北。拿台灣海鮮的種類來說吧,可真是集蘇、浙、閩、粤各沿海省份海產的大成,可以說是珍錯畢備,而且尤有過之」(《天下味》52)。
在此書作者筆下,唐魯孫先生的作品有兩大特徵,一是中國飲食是高度藝術的表現;二是對菜餚傳統與本真性、正統性的重視。
關於這樣的特徵,作者批評道:「唐魯孫從自身的經驗與記憶中取材,將北平的飲食文化視為一種『好』的飲食標準,並以此評價其他各地的飲食文化,包括台灣飲食。如此,他在台灣所接觸的飲食自然是不合乎其標準」(《「台灣菜」的文化史》321)。
「唐魯孫對台灣飲食的不滿,主要原因之一是台灣餐館中「不純正」的烹飪方式以及『混省菜』的現象 . . . 」;「然而,他對台灣飲食的批評與不滿,也顯示出對台灣文化的缺乏了解,特別是對台灣大酒樓中常見的混省菜現象」(322,324)。
作者又提到,唐魯孫先生在吃了台灣北平館子做的雞絲拉皮後,批評道:「大陸各省的飲食,台灣現在大概都會做齊了,可是直至如今還沒吃過一份像樣的拉皮」(《「台灣菜」的文化史》324)。
關於以上幾點,一位致力於推廣傳統台菜的作家,無獨有偶地,也在她書中不只一次提過自己的不滿:「這些年我去過好多家知名的台菜餐廳,發現有些台菜餐廳菜單上現在竟然也有了宮保雞丁、酸辣湯,有些餐廳雖高舉『台菜』的招牌,內部裝潢也是古色古香,濃濃台灣味,但端出的台菜卻只有菜脯蛋、香腸炒飯等幾道最普通的菜色,這讓我十分感慨台菜到底怎麼了!」(《老台菜》6)。
若是將上述引文的台菜和台灣換成北平,可以看出,其實在尋求台菜與北平菜的本真性與正統性這方面,都是對於想要保存傳統飲食文化的人在共同追求的。上述引文的作者抱怨在台菜餐廳出現宮保雞丁,絕非在貶低川菜;唐魯孫先生抱怨台灣的北平館子做不出好的雞絲拉皮,也不是在貶低台灣。
況且,唐魯孫前輩更不是一個不懂台灣酒家文化的人,據我所知,他不但會上當時的酒家,還常去:「早年臺灣的上林花是著名的酒家。因為乍到臺灣,還不懂得點菜,有一位酒家小姐外號叫航空母艦的,以拳雅量宏、一口氣能半打啤酒下肚面不改色而得名」(《天下味》54)。當時最老牌名氣也最響亮的,是位於錦西街和重慶北路口「江山樓大酒家」,最豪華的該是位於保安街口的「新中華大酒家」。「新中華大酒家」位於太平町,也就是現在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唐魯孫先生非但時常光顧,更與其主廚熟識:「台灣出產的響螺,肥狀鮮脆,是不輸閩浙兩省的。一味炒響螺片,是當年太平町新中華主廚陳阿廉的拿手菜。新中華在全盛時代,逢到星期休假,太平町大菜市從南部運來的響螺,要讓新中華先挑,其勢派跟北平正陽樓到菜市批購大螃蟹一樣。他家挑完才開秤,人家不計較價錢,只要雌雄成對,黄滿肉肥,要多少錢一斤,給多少錢,從不還價。新中華到市上買響螺,也是如此。所以要吃好響螺,必定到新中華去。自從新中華收歇,陳阿廉曾經回到高雄,在河東路一家海鮮店主廚,仍然以炒響螺片來號召食客,生意依舊興旺異常」(《天下味》56-57))。
橋底辣蟹老闆 在 媛來就在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媛吃什麼
#老字號炭火叻沙
同學們,吃起來!
若提到新加坡美食,你最先想起那一道呢?
或許是淡淡薑味的海南雞飯,還是配饅頭的辣椒螃蟹?在阿媛心中,則是那暖胃的 #叻沙 !!
今天來到位於組屋底層,相當接地氣的 【Sungei Road Laksa 】保留傳統老滋味,且價格超佛心!
是新加坡 #僅有以傳統炭火熬煮 ,每碗傳承不變的老滋味~
老闆娘會先將粗米粉與配料快速浸潤叻沙湯三回,讓食材吸飽湯汁。
接著灑上新鮮的叻沙葉,與自制叁巴辣椒,增添風味。一碗無敵叻沙好了❤️
湯頭屬於椰漿味沒那麼重,口感偏清爽。層次平衡,微辣帶點甜,與淡淡蝦米的香氣。
平時其他叻沙的湯對我會太辣或膩,這碗可以咕嚕咕嚕喝光光!乾杯!
米粉彈牙,給的蛤蜊也很飽滿,美中不足的是我竟然點小碗....天公杯!!
它位於本地咖啡店(coffee shop) 的其中一攤。
不是賣精緻蛋糕那種咖啡店,而是匯集美食的沒冷氣場所,能實在體驗本地用餐文化😆
屬於沒提供筷子的叻沙派,一根湯勺吃見底。奉勸別穿白衣服去啊!
如果你在新加坡,或等著你來,記得到這間僅存的老字號美味喔😉
♾
🇸🇬 Sungei Road Laksa
地址 |27 Jln Berseh #01-100
郵遞區號 200027
地鐵 |綠 11 Lavender 站 B 出口 (走9分鐘)/ 藍22 Jalan Besar 站 B 出口(走5分鐘)
營業 |每天早上9 點 - 下午 4點 ,賣完為止!
休息日 | 週三休息
價格 |小碗$3新元 / 大碗$4新元 (只收現金)
✅ 適合第二次約會時吃,排隊的考驗,吃的滿頭大汗形象。熬過了估計能談場叻沙戀愛。
✅ 推薦早上11點前 & 下午 1.30 後來,或許排隊會少一些...
✅ 住 Hotel boss 或 V hotel Lavender 就能走路去吃啦
#新加坡美食 #傳統美食
#叻沙 #結霜橋叻沙
#有人想念這道美食嗎
橋底辣蟹老闆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舞台。
不要叫魚去爬樹;有水,牠就活潑了。
吳江橋,人很隨和,但說話結結巴巴超低音,滴汗!
一埋爐,即刻生猛晒:大開大合拋熱鑊,心細如塵撒鹽調醬,小店聚興家的廚房讓他大放異彩;揮灑出一道道色香味,俘虜城中名人兼獲同儕青睞,晚飯消夜夜夜爆滿;車胎人2018「推介」,以為2019有機會給他掛星星,可惜落了空。
位於太子砵蘭街的聚興家開業已經七年,是城中名廚擁抱的小炒店,四太梁安琪、林建岳、黃百鳴、譚詠麟等明星都是座上客;去年尾米芝蓮推介,更是錦上添花;三個月前擴充租了隔鄰鋪位,多了大約十張枱,仍遠遠供不應求。承米芝蓮的星光,不如擴充開分店?42歲的老闆兼大廚吳江橋(橋師傅)心水清:「看透了,你質素不行,開幾多間都無用。一間得,那生意也可以。都是求兩餐求興趣,唔使咁搏嘅!」身邊的橋嫂連連點頭:「他寧願推客,也不想勉強做。現在客人一定要訂枱,預早一兩個星期啦!也多先訂菜;日日清,材料夠新鮮。」
徹底的認真
即使沒有摘星,橋師傅表示會依舊努力、用心去做好自己的菜式,保持食物質素,「因為這才是長遠。」譬如熬高湯,他將雞腳雞肉慢煎到金黃色,「你煎雞渣不夠香,它會有腥味;下米才有米香,用大火扯到夠濃才靚。」他怕假手於人十個步驟做七個,達不到最佳效果,所以親自做跟到足;又如灼魚片,下鑊前先用碟一塊塊鋪平再慢慢卸下去,「這樣魚片塊塊一樣熟;你求其整堆放下去,熟度不會均勻。」他坦言廚藝就在這,看師傅的工序是否做得足。
如此投入認真,他表示是學習自馬會山光道邵德龍師傅——聚興家的熟客,「他經常教我菜式怎做,怎改良會好些。」從前自己慣了做粵菜,也被邵德龍訓示過:「他說我無分粵菜川菜。其實你做廚師,你甚麼菜都要懂,要多元化。」
店中的水煮手切牛肉、豆酥蒸筍殼蒸肉蟹融合了中國幾個菜系的食材和技法;大受歡迎的酸菜斑魚就是取四川青花椒辣椒,結合潮州鹹酸菜,用上粵式的煮法。而且選料精嚴:採用的游水花尾龍躉是台灣海中圍養,不是工廠飼養帶藥味的貨色;揀汕頭鹹酸菜,取其微酸鹹香味重,細細切走葉邊,剩下的都是厚肉爽口位;魚片和骨腩分開醃分開灼不在話下,連配料娃娃菜浸上湯、鮮菇拉油汆水再下熱鑊和芹段同爆,每樣也細細處理……灒上油爆指天椒和青花椒添香點色作結;十多個工序,一絲不苟。
「客人一試,即刻知道師傅的功夫去到甚麼程度,就像李小龍打功夫,兩招就見效。」他明明是滿意,但說來就是難為情。畢竟食物較能達意:魚片滑溜、骨腩爽、酸菜脆、湯頭甜而微微帶辣直暖喉頭,水準比高檔食肆絕不遜色,價錢卻只是一半。
終遇伯樂
「很多人都叫合作怎樣怎樣,打電話來問幾多錢賣不賣呀?我還是覺得自己家庭式經營,和客人變成朋友一樣,好開心。」每天上午,66歲的橋媽就去買鮮雞鮮肉菜蔬兼在飯市打雜;下午三四點岳母出馬收魚收海鮮;橋師傅掌勺,太太樓面招呼,「好似打麻雀,四隻腳去砌。」 橋師傅說。廚房㷫烚烚,橋媽叫住他:「仔呀!熱氣,飲杯鹹桔水。」大廚背後,是軟實力。
他入廚20年,曾在多家酒樓打工,最後東家是以小菜出名的陶源,基本功練得紮實。只是,同輩入行的多已升做大師傅,自己做來做去中間位,很不是味兒,「中菜師傅或者甚麼師傅都有個師傅格,大位始終騎住細位,自己不是太忿氣。」2011年,他押上所有積蓄和兩位媽媽湊合近百萬元,開了聚興家。
頭兩年都不夠客源,夥計要推遲出糧,自己日捱十六七小時,「早餐午市下午茶晚飯消夜做到尾。」那時熟客多數吃茄子煲豆腐煲飲個免費湯,「做來做去都是這兩條街的客人。」
死纏爛打捱了兩年,終於出現轉機,「認識了一班師傅來幫我宣傳,第一批就是邵德龍,他拉李文星,李文星又拉培哥,培哥跟住拉四季,中廚師會,跟住TVB蔡和平那邊,一滴水一滴水儲起整桶水。」邵德龍,馬會名廚;李文星,卅二公館行政總廚;培哥,添好運老闆;粒粒都是廚界巨星,口碑相傳,很多行家都拉隊來消夜。
因為他謙虛沉着,大家都肯給意見,「四季(龍景軒)德哥不是教我菜式,他教我做人道理,給了我12個字:天時地利人和,性格改變命運。」德哥是香港首位三星米芝蓮中廚,也是聚興家常客。
小店現只集中做晚飯和消夜。名人、食家紛紛來打卡,也有普通客。有些店成名之後,同一款菜就會因客人身份有別而兩個樣。橋師傅直搖頭:「其實我們在裏邊煮都是用比賽那種心態做好每一個菜式,不會看誰來食才特別用心一些。作為一個廚師,煮食給客人。客人食完很開心認同你,或者再帶朋友來。你覺得做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其他事不去想它。」他微笑一下,又拘謹起來。錄影訪問結束,他難得綻放笑容,不過只三秒。他的菜,更直接寄存他的心思。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義安
聚興家
地址:太子砵蘭街418號地鋪
電話:2392 9283
詳情: http://bit.ly/2JkqBCC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