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樹被砍光光了耶(翻白眼)!
小的時候,記得校園的後方一整排大樹。那時總會在炙熱的午後,在奔跑嬉戲後,和玩伴一起坐在樹下乘涼。聽著樹葉被風吹拂的聲音,如同宮崎駿著名的動畫電影龍貓,大樹參天、離離蔚蔚下,陽光從葉間灑落,風又穿梭在樹葉之間。
但成為議員後,竟然開始收到許多『被斷頭樹木事件』的陳情。
.
#關於城市中的樹木我們應該看見的事
在縣內有許多的行道樹遭到斷頭的事件批露後,接到許多人的關心,更有許多對樹木有研究的專家提供許多專業意見。
為了解完整的狀況,前陣子邀集許多單位各個到不同的地點會勘。可惜的是,居然不見農業處專業團隊出席會勘,樹木該怎麼修剪,似乎就只是清潔隊員或是道路單位的事,處理的方式也就成了,『怎麼修剪最快速』就好。
.
#先天不良與後天失調
許多路段在植樹前,因為沒有前置完整的種植計畫與樹種選用,事後加上維護人力不夠,變成便宜行事。不僅能提供的遮蔭與功能消失,更不用說與我們期待的城市綠化背道而馳。
會勘時,勘查地段分別種植黑板樹、檸檬桉、艷紫荊、大葉欖仁等樹種,雖然明白養護單位的人力過少問題,但我擔心的是亂無章法的斷頭,影響的除了是樹木的健康更有後續衍生樹木傾倒安全問題。
.
#安全變成行道樹的生存危機
樹木安不安全?要怎麼修才正確?是一門專業。例如:修剪大型枝幹、修剪順序、避免造成樹皮撕裂傷。其實被亂修剪後只能依附表皮結構的枝條,才會造成危險。
與森林內的樹木相比較,行道樹接受二氧化碳多、氮素又加上熱島效應,導致行道樹生長速度比森林內的樹快了2~3倍。
但,這也成為樹木的風險,長得越快越高,就需要更高的養護能量,當它伸枝展葉,卻又被不當修剪、斷頭,甚至影響樹的力學結構。為了降低修剪次數,惡性循環下,斷頭式的修剪導致樹木逐漸衰弱,也增加樹木脆化、軟化的斷裂風險。而面對可能斷裂、折枝的風險,就是再一次的斷頭修剪?
.
#應該要有完整樹木養護計畫
許多樹木書籍、護樹專題、倡議團體(森林城市協會)也指出適當的樹種、配合適當的植栽帶、足夠的樹冠展開寬度。越大的樹,根部需要的空間就會越多,還必須使用砂質壤土,讓根系能好好呼吸。
追根究柢,它長年委身在小小的植穴,年年被極端斷頭,原本應該是結構完整的參天大樹,卻難逃悲慘的爆掉命運!更揹上破壞人行道的黑鍋。
.
#所有樹種都會竄根重點是綠帶寬敞連續
應該著手改善樹木植穴空間,將生長空間改良成寬敞帶狀。
.
#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每逢颱風大雨時期,往往會有新聞報導,路樹倒塌壓傷人的事件,去年10月苗栗也發生路樹倒塌壓傷民眾新聞。縣府應該正視『樹木養護長遠規劃』,樹穴不足、胡亂修剪,橫切面傷口難以癒合,樹木變得更衰弱、老化、病害更是斷裂倒伏危機四伏,幾年後就有傾倒風險。
我們一方面需要樹木遮蔭、降溫,成為城市之肺,一方面又把樹木變成綠美化玩物,沒有把它當成有機物看待。我們可以一起監督、減少『人為災難』,友善待樹,與樹共存。
開始跨出第一步,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必須從檢討機制(養護單位、人力、層級)著手。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的網紅張秀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針對紅瓦里重慶二街通往南京路未能銜接,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於110年2月2號985次會議審議通過針對重慶路拓寬至12米道路案同意辦理,期待嘉義縣市邊緣的紅瓦里交通更順暢 預計6月辦理許厝庄生活圈道路的右側及南邊的相關工程說明會,建議於今年納入生活圈道路預算申請。 海口寮區域學區為世賢國小與北園國中...
樹木養護 在 黃柏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ity Talk A blog by ICLEI 文章分享
【How can cities create circular jobs?💡】
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可以解決資源稀少與氣候變遷等問題,亦可強化地方經濟與創造就業機會。透過優先利用再生產資源、保留已產生的資源、將廢料作為資源或建立新的商業模式等等,循環經濟可以在各處創造就業機會。
究竟該如何進行呢?
文章首先帶我們看了巴爾的摩的例子👇
巴爾的摩的 Waste-To-Wealth 計畫,讓其企業成長的同時降低整體的耗費。城市支持那些利用從廢料中取得有價值的材料製成產品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同時也創造了伴隨人口成長所需的就業機會。
此計畫旨在針對三項目標:
1️⃣ 剩食🥣
利用浪費的食物來堆肥,轉化為給農夫的高品質的土壤改良劑。但大規模的堆肥可是門"臭"生意,因此這個計畫會與企業家們合作研判適切的規模與地點。
2️⃣ 建築與拆遷廢棄物🏗
透過解構(deconstructing),而不是拆除(demolishing)建築物,使得有價值的磚塊與木材被回收,避免它們被填埋。
3️⃣ 廢棄木材🌲
儘管廢棄木材僅占巴爾的摩固體廢棄物的6%且大部分來自林業局的樹木養護,Waste-To-Wealth與林業局、鋸木廠合作,並非將所有廢棄木材拿來削片或覆蓋,而是對高品質的原木分揀與碾磨以作他用。
此外,巴爾的摩正在創立Waste-To-Wealth孵化器,提供設施來使初創者得以向經驗豐富的創業家學習並且得到合適、負擔得起的場所來營運。同時制定政策與法規來支持食物堆肥公司,強化廢棄木材處理場的運作來使其成為一個零浪費的設施,包含鋸木廠的有機堆肥與原木分揀等,並從廢棄木材獲得更高價值。最終巴爾的摩也找到合作夥伴,使市民可以有地方取得這些從廢料中產生的附加價值產品。
文中也指出需要建立一個可行的監測框架,並替地方政府確立工具以推動跨部門的轉型。因此ICLEI 和聯合國環境署、非營利組織 Circle Economy 透過全球資源高效城市活動計畫 (GI-REC) 一同支持世界各地的城市。該計畫以世界各地包括阿姆斯特丹,累西腓和布魯塞爾在內的一些城市進行的工作為基礎,這些城市已經採取步驟分析與就業相關的當地物料流。而這些分析可為製定循環就業和循環經濟政策提供參考。
💡 認識巴爾的摩 "Waste-To-Wealth": https://www.baltimoresustainability.org/pr…/waste-to-wealth/
💡 認識城市轉型聯盟 (Urban Transitions Alliance):https://urbantransitions.org/
💡 認識全球資源高效城市活動計畫 (GI-REC)
https://resourceefficientcities.org/about/
樹木養護 在 Junyou Li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眼就來到12/16了
美麗的像一棵樹的一本書開始發放囉 :D
———————
🌳臺北市民護樹指南——《#我有一棵樹》🌳
#獻給日夜守護著我們的樹木
#台北市多間文化館所與區公所 #免費領取中
「沒有樹,枉為城。」
你能想像嗎?
如果有一天,城裡的樹木在一夕之間消失了
我們的生活將會有什麼改變?
本書以「我有一棵樹」為名
為的就是希望喚起人們的體認
每一天、每個我們走在戶外的時刻
總有棵樹在我們頭上照看著我們
無論是新鮮的空氣、遮蔽的涼蔭、美化環境的樹景、帶來好心情的綠意與芬多精⋯⋯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棵樹
儘管我們常容易忽視它們,它們依舊保護著我們
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透過這本 #臺北市民護樹指南
從今起,擔起保護樹木的責任
#成為樹木們的靠山,也成為這座城市的靠山
———————
〖#編輯理念〗
本書的編輯風格定位於輕鬆上手、容易閱讀,具備趣味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傳遞 #保護樹木的知識與資訊,期望透過擬人化,以樹木家族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讓讀者能了解保護樹木的重要性,並捲起袖子,加入受保護樹木宣導計畫。
除了改寫過往宣導手冊之內容,今年度再加上特別企劃、樹益獎,並採訪 #最前線的樹木管理者及樹保委員,從大眾角度出發,寫出大家所好奇之樹木養護流程,與不可不知的樹木相關知識。例如,生病的樹木該如何醫治?發生哪些狀況時,樹木需要移植與救護?
同時也期望以 #特別企劃 喚起大眾對 #生活周遭樹木的注意力。因此選出 #臺北市占比最高 的 #八種人行道樹木,並以「樹木圖鑑」為表現方式,在介紹樹木資訊之餘,也替每棵樹歸納出專屬的能力雷達圖。透過這個企劃,#每棵樹將不再只是風景,#更是具有獨特生命的個體。
期望這本護樹指南,能讓你不只是有一棵樹
還有一座生機盎然的城 🏡
▶︎點開圖片,看我們藏在書頁中的 #設計細節 與 #設計理念
▶︎▶︎手冊自12/16(一)起免費領取,#領取地點請見留言處
———————
發行單位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發行人 | 蔡宗雄
編製單位 |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主編 | 邵璦婷
執行編輯 | 陳德娜(Nana Chen)
設計排版 | 盧亭筑
———————
臺北市護樹指南《我有一棵樹》手冊於 #12月16日 起 #免費領取,溫馨提醒下列館所,星期一為休館日,請先確認領取點開閉館時間,避免撲空。
-關渡自然公園
-北投溫泉博物館
-新文化運動館
-表演36房永安藝文館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士林官邸
-紀州庵文學森林
樹木養護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針對紅瓦里重慶二街通往南京路未能銜接,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於110年2月2號985次會議審議通過針對重慶路拓寬至12米道路案同意辦理,期待嘉義縣市邊緣的紅瓦里交通更順暢
預計6月辦理許厝庄生活圈道路的右側及南邊的相關工程說明會,建議於今年納入生活圈道路預算申請。
海口寮區域學區為世賢國小與北園國中,平時居民須繞路走文化路轉世賢路,路程為4.2公里,內政部都委會985次會議通過開闢30米計畫道路,不僅可節省能源消耗,也縮減尖峰時段的塞車時間。
公園是許多親子假日玩樂的好地方,日前有些公園雖然洗手台完成了,但缺乏親子友善符合人性、美學的洗手台,阿華請建設處規劃時能多些美感,讓市民及遊客感受嘉義市的城市之美。
關於嘉義市公園裡的樹木存活率偏低,建議市府委外廠商時合約應加註養護存活期限,必要時支付相關人事費用,請委外廠商養護樹木,才能讓嘉義市的公園更加有活力、處處充滿生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xjoW9ehGuI/hqdefault.jpg)
樹木養護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樹木花草保護權責單位、標準不一,傷腦筋】
高雄市樹木花草的管理分不同單位,依107年施行的「高雄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第二條,權責單位依行道樹之植栽地點,劃分為:
一、主管機關:非屬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權責範圍。
二、各區公所:路寬六公尺以下道路範圍。
三、觀光局:觀光及風景特定區公告範圍。
四、海洋局:漁港區域養殖漁業生產區及魚塭集中區內農路。
五、農業局:農地重劃區外農路。
六、地政局:農地重劃區內農路。
七、水利局:水防道路。
權責單位多,對花草樹木的保護就容易各自為證,沒有統一標準就會形成各修各的,各剪各的。養工處現在有標準、有認證,但其他單位有嗎?
【全市統一標準,才能真正保護樹木花草】
在公民團體大力鼓吹、民代響應下,公部門終於認真檢討樹木管理的優化問題,催生了樹木植栽修剪認證機制,但離良善管理維護還有一段遠遠的路。高雄應有更積極、全面、具體、有效的公共樹木管理策略,並應引進民力,讓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共同參與政策的擬定,以及訂定更符合時下需求的自治條例予以規範。
這幾年因樹穴空間不足、改建工程造成樹木死亡、斷頭式不當修剪、種植養護缺乏專業規範……等問題,使得樹木腐朽、倒伏、折斷、死亡等時常發生,嚴重損害本市景觀、樹木健康。目前市府各局處樹木管理單位紛亂,缺乏樹木專業照顧人員,除急需專業的委員會審核樹木花草業務外,也應訂定「高雄市樹木花草保護管理自治條例」立專業的作業規範與對應罰則,讓公部門第一線執行同仁執法有所依據,減少不當維護公共樹木情事發生。
【請設立樹木管理委員會】
市府各局處移植、砍除樹木時常缺乏專業委員會審核,導致教育局、工務局、區公所、觀光局、水利局等局所管理樹木非常容易被砍除、移植,民怨四起,城市植樹綠化成果衰退。
其他縣市面臨同樣問題採取積極作法,台中市已成立樹木管理委員會,統合審查全市所有樹木移植、砍除必要性,並邀請公民團體、學者、業者共同參與,資訊公開,成功減少不當砍樹、移植案。高雄如引進類似委員會,以全市砍樹、移樹審查為該會主要任務,另納入樹種選擇清單與整體規劃、作業規範制定、重大綠化方針制定、重大綠化案件討論…等業務,如此作法對樹木管理政策必然有所助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1NEtGwiRGI/hqdefault.jpg)
樹木養護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為人民服務〜禁伐補償條例 細說從頭
〜高金素梅 2019.10.8
什麼是禁伐補償?顧名思義,就是「禁止砍伐樹木」、「政府給予補償」。這是專門針對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政策。政府為了要養護土壤和水源,保育林木,限制了我們在自己的保留地上開墾,這應該要給予補償,但卻沒有。
2007年,我開始為族人爭取禁伐補償。當時有人說:「高金素梅在演戲,她是要博取同情和選票!」 我要告訴大家:我並沒有在演戲,那是我最真實的情緒;我認為,只要能順利推動原住民族權益的法案,就算是被無情地攻擊,又如何?
2015年12月18日我和鄭天財委員、簡東明委員,以及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田秋堇委員,我們不分黨派聯手說服了朝野黨團。
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 往事歷歷在目,點滴心頭,我懷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想細說從頭,向族人報告。
高金素梅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abohome
👉按讚、訂閱、打開小鈴鐺👈
高金素梅的 LINE@:https://line.me/R/ti/p/%40fti2762z
高金素梅的 IG:https://www.instagram.com/giwasali/?hl=z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8SmIwNOww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