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的人感歎寒冬,創業者眼中充滿機遇」
丁吉昌是大宇無限創始人、也是2009年創新工場成立之初孵化的第一批項目「豌豆莢」團隊創始成員。 10年前他在創新工場起步,如今大宇無限APP產品線每月服務超過一億的全球用戶。 他有一個延續了十多年的習慣,就是在春節假期寫一篇長文總結,記錄自己的成長與經歷。而我,也養成習慣每年春節後期待讀讀他的最新思考。
「所謂寒冬,本來就是客觀經濟規律的一部分。 我們必須學會與之共生,穿越週期才能歷練彌久的企業。 」
「就像2003年的SARS讓無數企業哀鴻遍野,但也造就了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偉大的企業。 也許再過十年,一定會有另外一批偉大的企業在這一次大考中誕生。 」
悲觀的人總是感歎寒冬,創業者眼中卻充滿機遇。 這篇文章來自工場系創業者丁吉昌的2019年度總結。 站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開年,主題是「穿越寒冬」。
原文轉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2020-02-20
原文作者:丁吉昌,大宇無限創辦人、CEO
今年的春節假期,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整個國家和城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也是我工作十年來,第一次有了超2個星期假期,第一次破天荒的全面推遲復工時間。 朋友圈的恐慌和悲觀情緒每天幾次過山車,正如最近的股市,看得懂的看不懂的,每天都在發生著。
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中美貿易戰的極度恐慌,見證了英國脫歐的歷史性事件,現在正經歷病毒全城肆虐,甚至第一次經歷朋友圈集體悼念一位普通醫生,這幾天的文章鋪天蓋地都是在討論企業如何艱難,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可能會面臨巨大挑戰等。
2020開年時,我用「穿越寒冬迎春來」給公司做2019年總結,如今看來,也許這個詞比過去一年全社會的年度詞彙「我太南了」更適合我在2019的年度總結。
▌十年才能做成的事,沒有人跟你競爭
有一天,Quora突然給我推送了一個話題,中國會在2019年崩潰嗎?
這位名為「羅伯特」的答案很好,他羅列了西方媒體在過去三十年裡每年標誌性的恐慌性報導中國會崩潰的標題,正如我們過去我們也會經常看到的標題党「今年是歷史上最難的一年,這困境百年一遇」。
也有很多人會說,之前不會出問題,並不能保證接下來一年不出問題,你看Balabala這麼多問題,聽起來就是這麼無懈可擊。 是啊,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寫保證書看誰會吹牛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從概率上來說,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一個公司還是個人,時間如果放長到五年十年甚至更長,其能一直成功的概率基本都會低於1%。 所以預測一個事情將來會失敗其實沒啥意義,怎麼樣穿透迷霧,看到一個組織、一個公司能克服各種挑戰走向成功關鍵因素,躬身入局,真的把事做成,才有真正有意義的洞察。
創業十年來,我越來越欽佩那些組織能力超強的公司和組織,組織持續的生命力不因某個人的缺陷而陷入萬劫不復境地,總能觸底反彈,持續反覆運算,持續生長。
無論是個人,還是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這可能都是最為重要的素質,這種能力不會隨一時一地的環境變化而快速消失。
2016年前一家創業公司豌豆莢賣給了阿里巴巴,我們開始了新的創業征程——大宇無限。
作為曾經經歷過2009-2015年移動互聯網大爆發大增長的親歷者,感受到的已經是當時市場普遍感慨的資本和創業寒冬,很多人非常不解的勸我們不要在資本寒冬時候出來創業,反過來也給了我們極大的壓力和刺激,團隊全體鉚勁狂奔熬到了2017年,結果發現資本更加寒冬了,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更難了。
當大家都以為2018年也許會更好的時候,O2O和共享經濟卻面臨崩潰,中美貿易戰說來就來,在文娛遊戲苦苦煎熬時,美團老王「不是寒冬,是下半場」繼續給大家輸送信仰,只是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決定2019年退休了。 終於熬到了中美貿易戰停歇,英國脫歐確定,大家覺得可以有一定經濟確定性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卻重擊所有人的樂觀信心。
甚至還有人開玩笑說,這2020開年太難了,我可以把時間直接撥到2021麼? 我們重新過新年。
不知道是我們從小的生長環境,還是受了《從零到一》還是《三體》科幻小說的影響,我們也許一直都太關注競爭了,甚至是關注短期競爭了,總感覺只有競爭才能贏。
在2019年,長期主義這個詞被刷爆,正如前幾年「做時間的朋友」,每個企業都開始在講我們自己是怎麼樣做時間的朋友的。
但是,如果我們回頭看看騰訊和阿里巴巴亦或是今天的華為,他們從SARS過後的 2004 發展到 2019 年,整整十五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幾億美金的小公司成長為五六千億美金的世界級公司,足足增長了一千倍。
真正能夠跟隨這些公司在過去十五年,無論是持續成長,還是引領成長,亦或是持續投資持有的人,真的真的都是極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在中間不斷的被震下車,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
如果今天你還想找一個成長千倍的企業,去投資或加入一個百億美金的公司,在可展望的未來很顯然已經沒啥機會了。 「十年才能做成的事,沒人跟你競爭」,這句話無論對於個人發展,還是對於企業發展,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正站在未來四十年的歷史性機遇面前
四年前,我們開始做大宇無限這家公司時,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未來十年,能成為世界級科技企業一定都是國際化公司,而且一定會有一大批中國公司成長為世界級企業,甚至大概率能占到近一半數量,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一半以上業務將會來自海外市場,就像今天美國、歐洲、日韓、新加坡甚至海灣國家的企業一樣。
而回到2015年,這樣的公司在中國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基本上當時國內企業99%都是境內業務和營收。 當時相信我們這個判斷的投資人後來不少都成了我們股東。
就我自身感受而言,經歷過2018-2019的中美貿易戰,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往外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從連接中美到轉向連接中國-東南亞,開始考慮進軍印度,投資中東,遠赴非洲,關注拉美,越來越重視國家在五年前發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過去十年時間,因為業務和公司發展的需要,我跑遍了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被歐洲「Developed Country」的發展停滯意外過,也羡慕過美國加州民眾的高素質,更被埃及開羅的時間凝固和爛尾樓震驚過。 而巴西墨西哥的貧民窟、印度的舊德里,更讓我回憶起的是過去一二十年的農村鄉下,或是東莞樟木頭的衰老甚至是握手樓的深圳城中村。
在開始出國的前幾年,每次跑的都是西方國家,我一直沒有得到答案的,是不是全世界都只能像美國一樣,富人一個區,社區及其乾淨和安全;窮人一個區,又髒又亂又危險。 無論是歐洲、北美、南美、中東北非甚至是東南亞,我看到的都是這樣。 直到去年跑了幾次日本,發現無論是大城市東京、老城京都還是神戶這樣的小城市都極其安全,無論多晚你都可以相對放心的步行,不必擔心像待在紐約、舊金山或巴西聖保羅一樣,晚上日落就閉門不敢外出了,甚至滿大街躺著衣衫襤褸的無家可歸者。
這些觀察,首先不可回避的是美國科技和基礎研究的領先,我們還有很長的路才能到達,但同時我認為未來十年更觸手可及的是像日本城市的乾淨、高密度的鐵路系統和市民高素質。 試想,如果我們所有的公共廁所都像日本一樣,無論是公園、餐廳還是火車站,都能有非常乾淨的智慧馬桶,而且市民也能維護的非常好;城市每條馬路都能一塵不染,每個家庭都能垃圾分類做到極致,每個緊鄰城市之間的交通都能像坐公車一樣通過高鐵每半小時一小時就能順利抵達,這得拉動多大的經濟發展? 隨著今年中國人均GDP到一萬美元,整個國家在科創和基建的大力投入,未來幾十年追上美國的基礎科研能力,還是可以預期的。
如果回顧上個世紀美國 GDP 超過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到真正成為引領世界的第一級尚且花了 50 年,我們是不是還有很多時間去努力? 如果我們能夠在未來五十年成長為推動世界經濟不斷前進的力量,我們有生之年都還能夠看得見。 站在這樣的歷史性機遇面前,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 抱怨還是將其實現?我們將需要多少對世界文化、歷史和經濟發展有了解、有深究的專業和管理人才?
如果我們認為今天的世界分工合作甚至國家之間的合作是有很大問題的,而未來我們這一代人又是可能見證新歷史的人,我們能不能在未來幾十年認真的做點什麼,展現我們這一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探索出更好的和世界各國相處的方式呢?
▌穿越週期,才能歷練彌久的企業
如果說這一年,我最大的感悟是什麼,可能都不是上面寫的這些,而是一句話「阻礙一個人成長的,不是經驗匱乏,也不是無知或智商缺少,而是傲慢和偏見。 」
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往往並不覺得自己情商不行,也難接納別人的看法或是批評,甚至覺得真理是掌握在其這樣的少數人中,而這恰恰會讓其沉浸于自我欣賞,直至停滯不前。
最早這句話是在很多年前從科幻小說《三體》中看到的,但當時並沒有特別記憶深刻,這些年不斷的經歷和成長,也近距離觀察和學習了很多快速成長的前輩,更加認識到這句話的力量。 也反過來鞭策團隊,不要成為那個傲慢的代名詞。
在某一天,我突然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思考:所謂的「寒冬」,正如最近的疫情導致很多現金流很好的企業一下子陷入困境,但在做 PE的朋友卻說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原來那些現金流很好的線下企業資本根本就投不進去,人家壓根不缺錢,現在恰恰是PE資本能説明到這些企業過冬的最好機會。
所謂的寒冬無論是資本寒冬還是經濟發展變緩,這本來就是客觀經濟規律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學會與之共生,穿越週期才能歷練彌久的企業。
2003年的SARS讓無數企業哀鴻遍野,但也造就了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偉大的企業。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有兩家中國民營企業站上全球市值前十名。 關明生前些日子分享了一個回憶錄「17 年前,阿里巴巴如何應對SARS」,也許最多再過十年,一定有一批偉大的企業和個人將在這一次大考中誕生或升維。
樟木頭高鐵 在 亞洲財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鐵路網重塑世界地緣政治
文|王明遠
內蒙古翁牛特旗的草原上,一條鐵路正在騰空出世,這條鐵路向北將延伸至喬巴山——蒙古國東方省以已故共產黨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而鐵路南端則是中國北方著名港口——錦州港。鐵路建成後,蒙古國豐富的煤炭及有色金屬資源將會被運來中國,為這個世界經濟增長最強勁的發動機提供動力。這還不是這條鐵路戰略意義的全部所在,未來這條鐵路將延伸至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赤塔,俄羅斯中西伯利亞的豐富資源和中國的廣闊市場,及充足資本,也將要接連起來。2000多年來,中國人始終警惕長城以北的勢力的侵入,而如今乾坤倒轉,中國人正主動向亞洲腹地進發。
中蒙鐵路只是中國規劃的四條泛亞鐵路中的一條。在東南亞,中國正在規劃昆明到新加坡的高速鐵路,其中昆明至曼谷段已經正式簽約,動工在即。在南亞,青藏鐵路將在日喀則兩路延伸,一條經過樟木口岸通往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另一條經過亞東口岸通過印度,甚至孟加拉國;直通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中巴鐵路,已經開始工程勘察論證,長度達1800公里。在西亞,中國政府還同伊朗、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政府就通往波斯灣的中伊鐵路達成了協議。
中國還是世界各大洲鐵路網最積極的牽頭者。在非洲,中國正在籌劃東非鐵路網,肯尼亞段業已開工;橫跨非洲大陸的安哥拉洛比托港至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的非洲「兩洋鐵路」,也只剩590公里就貫通。在拉美,另一條長達5000公里的兩洋鐵路計劃已經落地。中國還在歐洲的門戶巴爾幹也實現了突破,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的高鐵已經通車,貝爾格萊德到布達佩斯的匈塞高鐵協議已經達成,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也表示積極與中國合作建設高鐵,「巴爾幹鐵路」雛形已經顯現。
未完... ...
瀏覽全文:http://www.asft.cc/chi…/20150303-wangmingyuan-china-railway/
------------------------------------------------------------------------------
更多詳細報道,請閱《亞洲財經》2015年3月號。
《亞洲財經》月刊
新聞網:http://www.asft.cc/
Twitter:https://twitter.com/asiafortuneyzcj
微博:http://www.weibo.com/yazhou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