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的原理
要你反思自己的敘事是否阻礙你前進可能感覺有點奇怪。畢竟要是這麼明顯,難道自己不會發現嗎?那可不一定。敘事是無意中被創造出來的,許多在心理學和個人發展領域深具影響力的思想都已經認識到這種敘事的威力。我們來很快地看一下一些與自述故事相關的重要著作⋯⋯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在全世界被廣泛用來治療焦慮和憂鬱症。本質上,這種談話治療把焦點放在思想、信念與態度如何影響感受和行為。負面思維模式可能從小開始形成。舉例而言,如果你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長大後遇到不順心的事,可能會自動認為「我就是不夠好」。但人生一定會有失敗的時候,不管是面對客戶、升遷還是案子。
這種敘事讓你感覺糟到不願意再踏出去,未來只想待在自在的環境。認知行為治療強迫你挑戰自我對各種情況的詮釋。基本上,它幫助你改變敘事,聽到不同的故事。在深具真知灼見的《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作者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提出一套理論,把人分為兩類。第一類擁有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他們認定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
這種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對數字不擅長」或「我沒辦法上臺演講」。他們討厭也極力避免失敗。如果不得不從事某個自認為不擅長的活動,就會用這種眼光看待。萬一演講時不小心說了一句支支吾吾的話,就會變成上不了講臺的證據。下一次不再做同樣的事,緊抓著確認偏誤不放。
第二類的人擁有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他們相信任何時刻都可以得到新技能。越挫越勇,把失敗經驗當成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有可能。結果是擁有成長心態的人能開放地改變敘事。他們抱持著開放心胸,認為自己可以獲得必要技能,成為明日的領袖、創新者和專家。我們知道任何人只要下定決心都可以得到新技能,因此我們應該提醒自己這一點,試著培養成長心態。
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心理學理論是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也就是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控制重大人生事件或職涯路徑到什麼程度。一個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未來發生什麼事的人稱為「內控者」;反之則為「外控者」。對外控者而言,不管發生什麼事都無關個人過失,也不會學到任何教訓。生意失敗歸咎於經濟;流失客戶是因為對方無理;著作被拒絕也不必修改。
相比之下,內控者勇於負責、尋求機會。無論結果好壞,敘事總是「我負責!」內控者不把「命運」當一回事,他們只相信天分和努力,認為「運氣由自己創造」。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在職涯上遭遇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挫敗,這個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這個人是外控者,那麼他會歸咎一切源自大環境,只是因為經濟萎縮才會丟了飯碗,人才難免也會被波及。然而,如果這個被裁員的人是內控者,那麼他就會把厄運強加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幸,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反而對自己的幸福造成危害。
保羅‧多蘭(Paul Dolan)在《敘事改變人生》(Happy Ever After : Escaping the Myth of the Perfect Life)一書中凸顯敘事的力量,並記載我們跟自己說的敘事與暗示,會如何對人生各個面向像是婚姻、快樂和收入造成巨大傷害。他主張我們會沉迷於去做別人期待我們做的事,並內化這些期待,形成一個人生「應該做什麼」的規範。不管適不適合,這些敘事通通被我們內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但儘管我們照單全收也不見得會為自己帶來快樂。
這些心理學架構都強調個人敘事的重要性。你可能在某一方面擁有正面敘事、另一方面卻是負面敘述。「我不值得」的敘事可能讓你陷在一段不健康的感情中動彈不得;「我永遠比不上別人」的敘事可能會讓你寧願不分晝夜狂看《絕命毒師》(Breaking Bad),也不敢嘗試一直想學的以色列格鬥術。
#某些敘事對你有害— #但你通常難以察覺,
#因為它們是你自我描述的一部分。
所幸的是,你隨時都可以改變。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6)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承襲我們昨天直播所說,我相當欣賞金智英不斷尋求個人改變的努力。雖然屢遭挫折,但不放棄嘗試,這不是容易的事。
她身邊的某些家人,以及前職場同事,也不斷給予支持,當然這樣的資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選擇跟什麼樣的人相處,或者選擇跟什麼樣的人靠近,對我們的人生影響重大。
辨認出什麼對我們重要,並且找出操之在己的部分,一直是我自我對話的內容。這是一種內控的思維,也能持續帶著我們成長,顯然金智英也掌握了這樣的自我對話方式。
祝願您,當我們把目標看得很難,能記得化整為零,別輕易放棄,有多少力就走多遠的路!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王大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9/15宇宙符碼紀實 #白洞 #1:51 #白洞紀實 #141 #50 #黃金之子 #金人 #光弦運動與白洞 #lightstringtheory #stringtheory #時間404 *「光弦運動」/.出處 王大喜(Rasta Wang) *參考影片 2021/09/13原著與...
極晝意識 在 基隆好漢-張顥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方日誌 x 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不得不承認摩托車是個極具魅力的交通工具,催個油門,便有微風吹拂,到達任何地方都瀟灑迅速,可很容易就會忽略路上的景緻,那天藉由參觀 #星濱山 舉辦的『 #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策展,由策展人書豪帶我們徒步導覽,一則則以藝術家角度重新詮釋的地方故事讓我感覺別有溫度。
在過去說起『藝術』的刻板印象,似乎是個離平常人特別遙遠的東西,必須是被放在博物館,有著華麗表框及紅色帷幕,而要成為藝術家,似乎必具備梵谷的瘋狂、莫迪利尼亞的執著、芙烈達那不平凡的一生或達利的天才思想,我們與藝術的距離除了隔著一張昂貴的門票,似乎還有著『我看不懂但是我不能承認』的糾結,此次的策展便是打定主意要反轉此事。
『藝術,可以成為一個地方找尋共同意識的方式』by『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此次的展覽空間不只侷限於一處,沿著海濱,亮黃的展覽旗標散佈在風格各異的店家、老屋、冰店、旅宿,主題有我熟悉的海女阿嬤、台船、常吃的海產或帥度破表的五金再造產品,心裡泛起一股驕傲,『這不就是咱誒的故事嗎?』可以被發揚光大真的很令人興奮,多少人從小圍繞著這些長大,在土地與大海交會的港濱,雖然有些日常已慢慢淡去,但我們依然會以我們的方式記得它並傳承下去。
藉由此次的展覽,藝術家們不僅與各層級政府成為夥伴,也與各地居民建立起緊密的連結,大家的青春與靈魂都融在滿室不需多語的作品裡。
藝術導覽:展覽期間每月隔週四 下午15:00~17:00(可至星濱山粉絲專頁預約)
展期:7月24日~11月28日
#星濱山
#正濱漁港
#永晝海濱美術館
極晝意識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德州通過極為嚴苛的禁止中止懷孕法例,見到有不少香港網民說「揸車去第二個州咪得囉,一個下晝搞掂啦」。
似乎這些網民沒有意識到,德州到底有幾大。以下是如果把德州放在中國的大小。
極晝意識 在 王大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宇宙符碼紀實
#白洞 #1:51 #白洞紀實 #141 #50 #黃金之子 #金人 #光弦運動與白洞 #lightstringtheory #stringtheory #時間404
*「光弦運動」/.出處 王大喜(Rasta Wang)
*參考影片
2021/09/13原著與紀實
#光弦運動與白洞 #清醒夢 #生命能量重置
光弦運動與白洞,生命能量輸出重置。
Light string activity and white hole, resetting of life energy.
/.紀實 王大喜(Rasta Wang)
https://youtu.be/lfnIgL-ZCfE
*50
*今日章節;Daily Chapter:
「那時,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從前爭戰一樣。 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 你們要從我山的谷中逃跑,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 那日,必沒有光,三光必退縮。 那日,必是耶和華所知道的,不是白晝,也不是黑夜,到了晚上才有光明。 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 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他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 人必住在其中,不再有咒詛。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
撒迦利亞書 14:3-9, 11 CUNP-神
「Behold, a day of Jehovah cometh, when thy spoil shall be divided in the midst of thee. Then shall Jehovah go forth, and fight against those nations, as when he fought in the day of battle. And his feet shall stand in that day upon the mount of Olives, which is before Jerusalem on the east; and the mount of Olives shall be cleft in the midst thereof toward the east and toward the west, and there shall be a very great valley; and half of the mountain shall remove toward the north, and half of it toward the south. And ye shall flee by the valley of my mountains; for the valley of the mountains shall reach unto Azel; yea, ye shall flee, like as ye fled from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 the days of Uzziah king of Judah; and Jehovah my God shall come, and all the holy ones with thee. And it shall come to pass in that day, that there shall not be light; the bright ones shall withdraw themselves: but it shall be one day which is known unto Jehovah; not day, and not night; but it shall come to pass, that at evening time there shall be light. And it shall come to pass in that day, that living waters shall go out from Jerusalem; half of them toward the eastern sea, and half of them toward the western sea: in summer and in winter shall it be. And Jehovah shall be King over all the earth: in that day shall Jehovah be one, and his name one. And men shall dwell therein, and there shall be no more curse; but Jerusalem shall dwell safely.」
Zechariah 14:1, 3-9, 11 ASV
(目前專注於療癒及生命紀錄,也恢復線上諮詢及捐款,如需手術請至以下官網詳閱。☀️🙏)
Donation for us as below(樂捐):
台幣帳號:
戶名:王大囍
銀行代號:808
銀行名稱:玉山銀行內湖分行
帳號:0462968127363
台幣帳號:
銀行代號:048
銀行名稱:王道銀行
帳號:01000115473288
美元帳號:
戶名:王大囍
E.SUN Multi-Currency Deposit
存戶帳號:0015879086033
比特幣戶頭存戶帳號bitcoincash:
qz69f84z8wtaczaec3c54c8eal8gh4u50v724sgyve
Dream Walker: RastaWang.com
(夢行者,™,醒夢人)
極晝意識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極晝意識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