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舊檔的時候發現多年前的這篇文章和見證——《單純的勇氣》,與大家分享~🤗
《單純的勇氣》——宣教中的信心功課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信心,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息,也是基督徒生活重要的操練,更是投身宣教不可或缺的要素。
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說:「信就是對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還沒有看見的事的明證。」這句話對你有多大的意義?是否只意味著天堂真的存在?抑或你個人對神的某些期待?還是只是你邁向自己理想的強心針?……從該章接下來所陳述的信心英雄故事看來,信心顯然是神子民生活的一種特點,應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亞伯的信心表現在他獻上更美的祭上(十一4),挪亞的信心表現在他未見時就按照神的吩咐造了方舟的行動上(7節),亞伯拉罕的信心表現在他未知何往而順服(8節),以及單純的聽從神的吩咐,將自己年老所生的唯一兒子獻祭(17節),摩西的信心現在他寧願捨棄皇宮裡的榮華富貴,去承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艱鉅使命(24~29節)。這些例子清楚顯示幾個真理:一、信心不純粹是一個抽象的信念,它必然帶著具體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反映出我們真的相信神的完美;二、聖經的信心和一般理解的「自信心」不同,它是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更不是將自身的期待套在神身上,「勉強」祂成全我們的工具;三、信心的偉大,是因為我們相信的對象偉大,而不是信心偉人有什麼過人之處。信心偉人本身的條件不比其他人更好,但他們願意放棄自己做主,將生命交給真正掌管生命的主。換言之,神既然是如此可靠的神,活得像這些偉人一樣,才是神子民該有的樣式。我常常覺得,基督徒的問題往往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太聰明!聰明到失去了對主的單純,聰明到以爲自己的觀察比神還要準確、自己的方法比神更優越、自己的考量比神周全。
我曾經在《年輕宣教人必修的十門課》一文中提出信心是必修課之一,也簡略提到了本人一點點的信心經歷,本文願意針對這個主題,更深入地分享我們夫妻在宣教旅程上所的操練,以證明差派我們的主,真是值得我們信任到底的。
一、信心順服神的感動呼召
我們夫婦於一九九七年開始踏上全時間宣教。那時,我們只是男女朋友,常一起參加教會的宣教活動和短宣,蒙召的感動越來越強烈。那一年,我們都已經從美專畢業,分別在平面設計公司和服裝設計公司工作約九個月。我個人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因為我的三位老闆是基督徒,對我很好,而且他們是頂尖的設計師,在他們底下工作學得很多。然而,我的內心卻抑不住宣教的感動。在服裝設計行工作的竹玲也說:「上帝好像在責問我,人最需要的是耶穌,為什麼我還在滿足人的外表。」我們一起禱告之後,雙雙決定辭去工作。辭職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要做什麼。我們聯絡了幾個宣教機構,但神都沒有開路。後來透過認識的牧者的介紹,我們報讀《金邊宣教學院》,成為第一屆的學生,準備在哪裡接受一年基本的裝備、吸取工場經驗。
有人問我們是否有清楚的呼召?坦白說,有很深的感動,但若要求「百分之一百」清楚的呼召,實在沒有。我們也從未向神這樣祈求,因為蒙召的路,本來就是需要信心、順服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十多年來,我們一點也沒後悔,將來也不會,而且呼召在服事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清楚。
二、信心仰望神的信實供應
報名以後,我們按照學院所提供的資訊,各自找到了一間教會來支持我們的經費(不多,記得每個月只有美金一百二十元),可是萬萬想不到,就在我們出發之前,其中一間教會因故決定取消支持。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面,我們也無法另找到新的支持教會,只好憑著信心出發。在工場上,我們並沒有刻意到處找錢,但在有需要的時候,神就會供應,使我們毫無缺乏地渡過了那一年。
一年之後,我們回國結婚。坦白說,對於一對家境普通、只在社會工作幾個月的青年,在沒多少儲蓄的情況下,要結婚又是另一個信心的功課!我們盡量用最少的錢來籌辦婚禮……感謝主,可謂簡單卻隆重。
為了吸取更多工場經驗,我們決定婚後再回到宣教工場一年,當特約宣教士。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預算,並且尋求教會支持。在籌足經費之後,為了避免帶太多現金在身上,我到銀行去問跨國存款和提款手續,那家銀行的職員很「自信」地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我們也很單純地相信了她,把所籌得的大部份款項存入該銀行。直到我們到了工場的同一家銀行,才發現我們太信任她了!……那筆錢就這麼「卡」在銀行裡,只好靠著帶在身上僅有的現金過日子。
信心並不否定人該做一些事來解決危機,不過,人的方法真的很有限。我們知道常有短宣隊從馬來西亞到柬埔寨去,於是想到一個方法:向我母會的一位姐妹借一筆錢,托短宣帶來給我們,等一年後我們回去再歸還給她。那位姐妹是我們的屬靈長輩,且一向來都很關心我們,她很快就答應了我們的請求。在接著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望穿秋水,接待了一隊又一隊的短宣隊,那筆錢卻總是有事故無法交到他們的手裡。
一年快過去了,我們寫了一封信傳真給這位關心我們的姐妹,一方面謝謝她的愛心付出,另一方面告訴她,人的方法常會出差錯,但神的信實供應絕對不誤時……那筆錢就讓她自己收著吧!的確,在柬埔寨的第二年,又是這樣靠恩典渡過的。回國以後見到這位姐妹我們才知道,該筆數目對她而言並不小,當她接到我們請求時,心裡很掙扎,最後還是決定從自己的定期存款中取出來,而且定意要奉獻給我們的。不知怎麼的,千方百計也無法順利的把錢交到我們手裡。當她最後接到我們的傳真,告訴她不必再想辦法將錢交給我們時,她知道那是神在操練她的信心……就好像亞伯拉罕一樣,神要他獻以撒,最後卻沒獻成。
三、信心堅守神工人的見證
另一個印象很深刻的經歷,發生在我讀神學期間。那四年,我們週間在新加坡神學院讀書,週末就到馬來西亞南部城市新山去實習。有一次,實習教會連續三、四個月忘了給我們實習費(絕對不是他們虧待傳道人,而是因為教會小,人人都有很忙碌的事奉),而我們夫婦也彼此達成協議,要效法戴德生——他在前往中國以前,曾在一個小鎮的醫務所當醫生助手。有時候雇主會忘了發工資,戴德生也從不開口要錢。他曾寫道:「到了中國以後,我將無依無靠,只能倚靠神,因此,最要緊的是,我必須在離開英國之前,先學會如何藉著信心的禱告,求神感動人來幫助我。」(John Pollock,戴德生與瑪麗亞,頁16~17)我們認為,這是神工人的生命見證。
有一個主日早晨,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夫婦身上的現金只剩下馬幣八元(當時約美金兩元多一點)。奉獻的時候我心裡很掙扎:「到底要奉獻多少呢!?」有考慮過奉獻一半,但想到身上只存四塊錢也不夠兩個人吃飯,結果,我全所有奉獻了!有信心吧?不見得!其實那時候我心裡有數,因為平時我們會幫教會買東西,我知道竹玲身上有七十多元的收據,只要事後向財政索回那些錢就得了。
那天下午教會有探訪孤兒院的活動,弟兄姐妹在教會預備了簡單的食物,解決了我們的午餐。忙完了一个下午,我们帶著疲累的身體與傍晚時分回到了教會,肚子在咕嚕咕嚕的叫著,一下車我就問竹玲向財政索錢了沒,她竟然忘了!糟了,晚餐怎麼辦?隔天早餐怎麼辦?回新加坡的車費怎麼辦?……我們心中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教會,竹玲一打開廚房的門,便發現下午帶去孤兒院的食物遺留了一包在教會,那就成了我們的晚餐。第二天的早餐和車費都沒有著落。
晚上,我們倆繼續在教會做一些佈置工作,直到十一點多,教會電話鈴聲響了,是教會的財政打來的,竹玲一拿起電話,對方第一句話就說:「我好像好久沒有給你們實習費了吔!」多個月來,我們每一個週末都去教會,財政都沒想起來,就在我們「山窮水盡」的時候,神就提醒她了!雖然已接近半夜,她還是托人把那筆拖延了幾個月的實習費拿到教會給我們。
經過了這些年,我不敢說自己完全學會了信心的功課,但這些經歷確實教我們更懂得專注於神的事工,而不是自身的需要。在面對所要到的工場、所要開展的事工,經濟的考量不再是首要的,也不是決定性的。信心對我們而言,是把對神完美屬性的抽象認識,化為實際的經歷。
操練信心不難,單純一點就是了。
(本文原刊載於《華傳》雜誌,2012年11~12月號)
棄婦的醫路榮華 在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2年生的金智英》並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你我身邊常見的人生
韓星孔劉、鄭裕美主演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台灣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是韓國作家趙南柱在2016年,因為有感於韓國社會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現象而出版的作品。出版後,在韓國成為年度最暢銷書籍,銷售破50萬本。
這部小說與電影創作的觸發點,是在大約2014年時,韓國出現一個叫做「媽蟲」的網路流行語,結合了英文「mom」與「蟲」的新造字,原本被用來形容「追求榮華富貴享樂、沒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輕媽媽」。但,後來卻被網友無限放大,無論年齡或背景,「媽蟲」這個詞彙開始用來泛指帶孩子的媽媽,嘲諷她們如同吸血蟲一般,整日無所事事,只依靠老公的薪水度日。
而這個對家庭主婦乃至女性社會地位與價值的刻板印象,其實並不只發生在韓國,台灣也依然如此。我們身邊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女性照顧家庭就是天經地義,但當女性真的辭職在家照顧家庭時,又突然變成家中最弱勢的一員。
曾經見過一個不同系的學姐,有著無懈可擊的高學歷與優秀的社交手腕,在外商公司擔任主管的時候,頻頻為公司拿下高業績。但就在結婚懷孕時,突然被調到一個跟她的專業毫不相符的位置,也暫時停止了她的升遷,最後,甚至被上司委婉地勸說離職。
產後回到家庭的她,每天跟家務事和育兒大小事搏鬥,還必須代替早出晚歸的丈夫,三天兩頭接送公婆往返醫院復健,而這種種付出,都被婆家人視為「媳婦的義務」、「理所當然的職責」,但同時,婆婆的冷嘲熱諷還是不時傳進她的耳裡:
「我兒子每天工作這麼晚,還不都為了養妳!妳有沒有煮好的給他補補?還是妳根本不會煮?怎麼我看他最近瘦成這樣?」
「妳平常閒著也沒事,就少買一點東西,化妝品那些,妳反正沒有要出門,就不要浪費錢去買。家裡衣服每天就都要洗,小孩的都要手洗,我兒子的襯衫也要洗乾淨,領口要手搓,不要讓他出門工作不好看。」
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把她視為家中米蟲的白眼從沒少過,但同時,又要她承攬所有的家務,也從來沒有人幫她。曾經是外商公司的優秀公關,如今成為公婆呼來喝去的媳婦,讓她每一次看著自己昔日的照片,都忍不住掉眼淚。
雖然沒有「媽蟲」這個詞,但台灣女性的權力和地位,仍然有進步的空間。特別是,涉及家庭、婚姻、身體和生育,這些與女性特別相關的議題。
前陣子我們才看到,有一群人開始推動跟墮胎相關的法令,想要限縮女性墮胎的空間,甚至最後達到禁止墮胎的目標。這樣的公投案推動,證明了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女性的身體自主,是一個可以被他人投票表決的事情。
同時,我們仍然看到這個社會上,有許許多多因為懷孕而在職場上受到歧視,甚至是言語暴力的現象。例如,懷孕就該回家讓老公養(但回家後又嫌棄她沒有產值、跟社會脫節),揣測一些成功的女星是靠身體、靠臉蛋上位的言論等等,從來不是網路上罕見的酸言酸語。
小說中寫著:「智英如此感受:『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明明都腳踏實地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
每一句讀來,都是很多女人內心的壓力與糾結,真實地在台灣社會中上演著。
「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的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導致沒有辦法獲得付出後應有的成就,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希望她們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可以獲得一些安慰。」這是作者趙南柱創作這本書,最主要的一份心,她希望能夠給予同為家庭主婦的女性們,一點點的安慰。
這也是我之所以一直推廣著新時代女性價值的原因。也許透過這些寫作,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正視這個社會問題。更希望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在下意識物化女性、否定女性價值的時候,能夠回想起《82年生的金智英》,還有今天閱讀到的這篇文章。
棄婦的醫路榮華 在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2年生的金智英》並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你我身邊常見的人生
韓星孔劉、鄭裕美主演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台灣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是韓國作家趙南柱在2016年,因為有感於韓國社會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現象而出版的作品。出版後,在韓國成為年度最暢銷書籍,銷售破50萬本。
這部小說與電影創作的觸發點,是在大約2014年時,韓國出現一個叫做「媽蟲」的網路流行語,結合了英文「mom」與「蟲」的新造字,原本被用來形容「追求榮華富貴享樂、沒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輕媽媽」。但,後來卻被網友無限放大,無論年齡或背景,「媽蟲」這個詞彙開始用來泛指帶孩子的媽媽,嘲諷她們如同吸血蟲一般,整日無所事事,只依靠老公的薪水度日。
而這個對家庭主婦乃至女性社會地位與價值的刻板印象,其實並不只發生在韓國,台灣也依然如此。我們身邊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女性照顧家庭就是天經地義,但當女性真的辭職在家照顧家庭時,又突然變成家中最弱勢的一員。
曾經見過一個不同系的學姐,有著無懈可擊的高學歷與優秀的社交手腕,在外商公司擔任主管的時候,頻頻為公司拿下高業績。但就在結婚懷孕時,突然被調到一個跟她的專業毫不相符的位置,也暫時停止了她的升遷,最後,甚至被上司委婉地勸說離職。
產後回到家庭的她,每天跟家務事和育兒大小事搏鬥,還必須代替早出晚歸的丈夫,三天兩頭接送公婆往返醫院復健,而這種種付出,都被婆家人視為「媳婦的義務」、「理所當然的職責」,但同時,婆婆的冷嘲熱諷還是不時傳進她的耳裡:
「我兒子每天工作這麼晚,還不都為了養妳!妳有沒有煮好的給他補補?還是妳根本不會煮?怎麼我看他最近瘦成這樣?」
「妳平常閒著也沒事,就少買一點東西,化妝品那些,妳反正沒有要出門,就不要浪費錢去買。家裡衣服每天就都要洗,小孩的都要手洗,我兒子的襯衫也要洗乾淨,領口要手搓,不要讓他出門工作不好看。」
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把她視為家中米蟲的白眼從沒少過,但同時,又要她承攬所有的家務,也從來沒有人幫她。曾經是外商公司的優秀公關,如今成為公婆呼來喝去的媳婦,讓她每一次看著自己昔日的照片,都忍不住掉眼淚。
雖然沒有「媽蟲」這個詞,但台灣女性的權力和地位,仍然有進步的空間。特別是,涉及家庭、婚姻、身體和生育,這些與女性特別相關的議題。
前陣子我們才看到,有一群人開始推動跟墮胎相關的法令,想要限縮女性墮胎的空間,甚至最後達到禁止墮胎的目標。這樣的公投案推動,證明了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女性的身體自主,是一個可以被他人投票表決的事情。
同時,我們仍然看到這個社會上,有許許多多因為懷孕而在職場上受到歧視,甚至是言語暴力的現象。例如,懷孕就該回家讓老公養(但回家後又嫌棄她沒有產值、跟社會脫節),揣測一些成功的女星是靠身體、靠臉蛋上位的言論等等,從來不是網路上罕見的酸言酸語。
小說中寫著:「智英如此感受:『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明明都腳踏實地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
每一句讀來,都是很多女人內心的壓力與糾結,真實地在台灣社會中上演著。
「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的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導致沒有辦法獲得付出後應有的成就,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希望她們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可以獲得一些安慰。」這是作者趙南柱創作這本書,最主要的一份心,她希望能夠給予同為家庭主婦的女性們,一點點的安慰。
這也是我之所以一直推廣著新時代女性價值的原因。也許透過這些寫作,我們可以讓更多人正視這個社會問題。更希望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在下意識物化女性、否定女性價值的時候,能夠回想起《82年生的金智英》,還有今天閱讀到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