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濟公活佛,師父😄
⛩#濟公禪師一直轉世投胎
他有一次投胎在西藏叫做多羅尊者
這個多羅尊者去地獄看
結果有一個出家人被一支大刀子刺過去
就插著在那裏痛
旁邊還有一個在家人也是從頭插下去在那裏痛
多羅尊者問 你們為什麼在這裏
為什麼
這個師父愛吃肉
這個施主就常常去買肉給他吃
所以兩個都下地獄都插在那裏
所以濟公禪師上來就寫給人家看
有名有姓 這兩個人
在西藏很出名
你吃肉
你沒有那個法力把牠超度
你不能吃
就像梁武帝那個時候
寶誌禪師
他是梁武帝的國師
有一次寶誌禪師出去弘揚佛法
皇宮沒有人
皇帝要聽佛法找不到人
結果有人告訴皇帝
有一位雲光禪師很會說法
皇帝就把他請過來
雲光禪師你為我講經好不好
雲光禪師就說《妙法蓮華經》
一說天上都散花下來
天神都來聽課 都散花
這個雨花臺現在還在 在南京
結果雲光禪師他說
你看 我講經連天上都降花了
所以他不太重視戒律 還喜歡吃牛肉…
有一天寶誌禪師就說
雲光大法師講經說法這麼好
特別講《法華經》要慈悲 不應吃眾生肉
結果雲光禪師說 你叫我不要吃
你自己還不是在吃
寶誌禪師也有吃肉
但是寶誌禪師吃肉是在度眾生
在他吃下去的時候用法力把牠超度
乃至死的變成活的
雲光禪師不知道 寶誌禪師有這種功力
跟濟公活佛一樣
所以他能夠寫水陸大法會
都是寶誌禪師寫出來的
有一次有一個小和尚
拿一盤乳鴿…鴿子
他想說三隻那個乳鴿的腳都把牠
我們殺都是把肚子剖開把腳藏在裏面
結果這個小沙彌說
那個老師父那麼愛吃
他也拔一隻來吃
拔一隻從又看不出來
結果寶誌禪師吃完
跟那個小沙彌
我吃三隻怎麼一隻沒有腳
小沙彌說你怎麼可能知道
寶誌禪師嘴巴打開吐出來
那三隻都在那裏飛
一隻沒有腳
飛走了
寶誌禪師 看吧
那隻腳在你的肚子 你看
本來人家可以兩隻腳飛 現在被你吃掉
你沒有資格超度人家 你憑什麼吃人家
那三隻就飛走了 超度了
那個小孩才跪下來懺悔
我們師父吃的是超度 我吃的是欲望
所以各位
你如果有這種能力 你儘管吃
不然你不要
那些雞 鴨現在都在你的身上
晚上睡不著 那裏痛…那裏痠
你吃牠的身體 你就要負責幫牠超度
不然你的身體要借牠用
你就不會平安
所以寧入大火不得嗜欲
不要執著這些欲望
——海濤法師
文章跟照片轉貼:Ven. Hai Tao
「梁武帝誌公禪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開運大師級 余月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讀經]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地藏王菩薩- 梁武帝問志公禪師的因果(白話文)最慎重建議閱讀 的評價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痞客邦- 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是位高僧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讀經]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看板Buddhism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Re: [讀經]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Fw: [讀經]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learn_buddha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你也有“拖延症”?這些禪師的故事分分鐘治愈你! | PTT新聞 的評價
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賴耶》
靈媒仙婆繼續跟吳瑞孝講:「人世間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抵得過因果業力,生命是平等的,有其尊嚴,無論你是將相王侯,或者販夫走卒,都是平等。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當,你看看昔日的蕭衍雖然貴為皇帝,行善布施,建造寺廟,印造經書,不知凡幾,但他的皇后卻和他性向不合,造了極多惡業,所以往生後成為蟒蛇,最後請求蕭衍為其鑄造功德。蕭衍後來問了誌公和尚,誌公和尚乃一開悟之禪師,自有神通,誌公和尚對蕭衍說明了:「這皇后生前就常利用自己身分,沒有好好疼惜部屬,動輒辱罵欺凌,眾人皆是敢怒不敢言,但是這些鉅細靡遺的過失,早就被當值的公曹收錄,經常上報天庭,由於累犯過多,才會被打成蟒蛇之報……。」
好婆停頓了一會兒,繼續對著吳瑞孝說道:「很遺憾你的兩位公子果報可能會比蕭皇后更為悽慘,不瞞你說,我剛剛看到的情景是不消百日,一位會死於非命,一位也是會於橫難過程中暴斃。你先知道心裡有個準備……。」吳員外聽了好婆這番話之後,一副爬耳搔腮的模樣,但卻又未如之何,為人父母者心痛最大者莫過於如此,想必這白髮送黑髮的一幕勢在必行:「已經聽了妳這麼多的譬喻和說明,其實這麼長久以來,我心中不斷盤旋著也是這些問題,只不過沒有這麼認真深切地去思考過,原來六親人倫之中充滿著這麼多錯綜的因果循環的情節在這其中。這兩個不肖子雖然平日裡為非作歹,帶給我數十年的煩憂,但還好的一點,就是對我和我的夫人還算不敢忤逆,看在這一點上我是否能夠幫他們做些什麼?讓我的心也稍微寬慰一些。」
「難得員外有此慈愛之心,我雖從小身有異秉,能有預知之感,又喜專研九流五術、民俗傳統之學,其實閒來我也偶有涉略佛教經典,遇有重大佛誕,我也會至附近的寺廟去做消災祈福盛會,和附近諸山長老也都有所往來,所以對於超拔薦亡,無論佛道也都還算諳熟,方才有跟你提到蕭皇后身後墮入蛇身一事,你應該也想知道以梁武帝這般情深意切的性情中人,他看了自己的心愛皇后如此的痛苦,在肝腸寸斷之餘,便去請示了誌公禪師如何幫她救渡,誌公禪師就建議他要宴請五百位戒體清淨的僧眾啟建道場,七七四十九天皇宮全部茹素,尋找吉祥喜日禮拜懺文,由於武帝的虔誠以及高僧的精進,啟建之日法幢巍峨,壇場極為莊嚴,眾僧禮懺誦經途中,那蕭皇后的靈識被牽引鉤召至壇場,只見那蟒蛇之身把整個法場團團圍住,纏繞了數匝,那模樣煞是駭人,但由於眾生的專誠至精,最後終於藉由佛力,由畜生轉為天人之報……。
依我所看兩位公子身後事也可以考慮禮拜梁皇寶懺,和延請附近有持戒精進的高僧啟建莊嚴道場,七七四十九天不間斷燃燈供佛,如果有可能看看是否能說服兩位公子或他的家眷,在其未亡之日親自到各大寺廟供養出家眾,這個對他絕對是有幫助的……。」」……(內容擷取)
文 / 王薀老師《阿賴耶之人狐傳奇》
書籍介紹 /
《阿賴耶之人狐傳奇》開啟了人類意識中超越時空的記憶庫,讓讀者隨著主人翁身歷其境地穿梭於過去、現在縱橫交錯,卻又層次分明的虛實場景間,去體驗我們現實經驗中所知,卻難以接觸到的靈魂轉世、仙佛修道士、隔世姻緣、狐仙奇譚和歷史典故等等。作者以現身說法式地娓娓講述這些屬於異次的事蹟,令身處於網路科技的現代人,有機會從這些如幻不虛的古老史料中,發現亙古至今無法逃脫的因果定律。
更多內容:https://goo.gl/3YgoyR
書籍內容:https://goo.gl/qwJDXd
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地藏王菩薩- 梁武帝問志公禪師的因果(白話文)最慎重建議閱讀 的必吃
以前有位梁武帝,心中樂善愛好修行,禮拜志公和尚為國師。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心中不善,造業深重,死後墮落為蟒蛇。梁武帝在 ... ... <看更多>
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痞客邦- 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是位高僧 - Pinterest 的必吃
梁武帝 時,有一位志公禪師,是位高僧,他有. 菩提心. 422 followers. More information. 痞客邦:: 痞客邦邦邦- 你的興趣話題交流圈:: 痞客邦邦邦_賀~痞客邦會員經驗值 ... ... <看更多>
梁武帝誌公禪師 在 [讀經]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原文網址 https://www.amituofohouse.org/viewthread.php?tid=221
電影達摩祖師裡面,有誌公禪師,偶然得到這本書,才知道誌公禪師也不是
泛泛之輩.用字遣詞也頗有味道,故上網找經,共同分享,先漸漸節錄如下
昔日蕭衍帝.即梁武帝.心中樂善好愛修行.禮拜誌公和尚.為國師也.惟有
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業深重.死後墮落.作一蟒蛇之身.武帝得師.究竟指明.
心向修行.忽日宮中夜臥不睡.起往乘涼閣乘涼.須臾之間聽得殿下嘧啐之聲.武帝
擧眼一觀.只見一條蟒蛇.直至殿下.帝見失色.嘆而言曰.朕宮嚴潔.何更有此
蛇怪.只見其蛇.口作人言告知.我主不要心驚.妾今不是別怪.乃是主宮中郗氏
遭貶.妾因在生.不信佛法.至今墮落.得此苦報.尚且無穴藏身.肚中饑餓.遍身
鱗甲.多諸毒蟲.恆抱痛苦.無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賴我王.慈悲為主.憫念昔日
.夫婦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脫此苦.啣環當報.不負主恩.武帝見說.魂飛魄散
.悶倒龍床.良久方甦.不見蟒蛇.坐守天明.嗟嘆而曰.人若不能行善.豈有超昇
之分.是故即發誠心.投拜誌公和尚.啟問師曰.不知我郗氏夫人.何因緣故.死後
墮作蟒蛇之身.誌公答曰.此郗氏娘娘.只因心不信佛.嫉妒六宮.不敬三寶.不修片
善.只說此間.便是天堂.倚福受福.不信因果.不懼罪業報應.廣造無邊惡業.不
堪言也.所以被值日功曹.具錄文簿.奏上天界.牒下冥司依罪判斷.打失人身.做一
蟒蛇之報也.帝復請曰.乞賴我師.金口究竟.云何懺悔.超度他去.禪師答曰.若要
救拔超度.然當我主發心.合宮齋戒大辦齋供.延請五百高僧.啟建道場.稱揚佛法.
我皇親自禮拜.檢尋藏典.禮懺誦經.求哀懺悔.畢竟出離苦海.超生天界也.武帝見
說心生歡喜.即發誠心.合宮齋戒.依師之言.命請五百聖僧.修建道場.投佛懺悔.
聖僧檢尋藏典.宣出大藏靈文十卷.號曰梁皇寶懺.帝乃誠心懇切.仗承三寶威光.接
引郗氏靈魂.現出蟒蛇之跡.直至道場.壇下盤纏幾匝.醜惡驚人.僧眾登壇禮佛誦經
.行道繞旋.果然郗氏受恩薦拔.即脫蟒蛇之體.獲得天人之身.影現雲端.禮謝而去.
良因已竟.因果昭然.自後武帝.又加信心.精進修行.時時不昧良因.刻刻搜尋義理.
帝又復曰.已蒙指示.超拔夫人.如是觀之善惡業緣.受報好醜.如影隨形.果然不昧.
吾今復問.寡人今作一朝人主.未知前世.作何功德而來.請師究竟.誌公答曰.
我王欲問前世.修因之事.吾今不便言說.武帝聞言.心中慚愧.又復問曰.朕今拜你
為師.云何不說.弟子願欲聞知.誌公答曰.我皇前世.是個樵夫.只因上山砍柴.
遇見山間.靈壇古廟.庵宇朽爛.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曬.無人侍奉.汝自發起
善心.將己頭上箬笠一個.遮蓋佛身.佛以天眼觀見.有此善心.讚言善哉善哉.
貧苦布施.甚為希有.汝如來世.當作上人.是故今生.得此福報也.武帝見說.
心中喜悅.自思念之.若捨這些.就得為帝.我今更作大福不難.厥後武帝.
又敕聖旨.遍行天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建立不絕.日久歲深.武帝惹得大病.仍去
問師.寡人今發大善.遍造庵宇.今且大興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誌公答曰.汝說
興善因.我言作惡業.帝曰.我師何故說話顛倒了.以前說我捨笠蓋佛.今得帝位.是
故我今發大善心.敕旨建庵.興崇佛事.更是大福.云何說我造惡也.師曰.我王前
世.捨笠蓋佛.乃是無意之中.傾心布施.故得大福.你今敕行天下.廣造庵宇
.自己又不捨財施利.惟使天下百姓之力.但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個個艱辛.磨
殺世人.不知幾何.所以天下軍民.盡皆怨嘆.雖是真命天子.難當萬民遭怨.故曰汝是
造業人也.武帝聞說.心中慚愧.復問師曰.吾今太子.遍身瘡疥.日夜不安.未知是
何緣故.師言.皆因此業累及於他.帝曰.如此萬望吾師.究竟寡人如何懺悔.得生福
也.誌公答曰.我主若要懺悔.仍然快敕聖旨.曉諭天下.即將錢糧賞給工資.自然
有福.太子安康.若欲修諸善事.不得空勞眾力.如用眾力者.務宜賞賜工資.或是
矜孤惜寡.愛老憐幼.或有僧道及貧子.來化討者.方可發心.不得輕欺.為僧有
善者.身貧道不貧.故來化引者.能令汝等.為善事故.若空慢他去.元是自己錯
過了也.自後你家.祖宗煩惱.香火神不安矣.
武帝又問.人不修捨作福.祖宗香火神為何生煩惱.答曰.人家祖宗.或有生前
未修善作福.死後久滯幽冥受苦.專望陽世子孫為善積福.有善因相助.亦得沾恩
減罪.所以子孫.不為善事者.他無所靠.故生煩惱.人家香火神.正是門丞戶尉.
井灶神君.土地神等.掌管人家住宅.亦復愛人行善.亦可同沾善力也.帝又問曰.僧
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緣.誌公答曰.我佛釋迦如來.有大慈大悲.愍念
眾生.猶如赤子.平等救度.佛在兜率天上.觀見一切眾生.雖得人身在世.只知恩愛
貪戀.但知受福.不肯作福.只知造業.不知懺悔.受盡陽命.死入幽冥.受大苦惱.
無有出期.故從兜率.下降人間.托生梵王宮中.為悉達太子.棄捨皇宮.雪山修道.
成等正覺.普度眾生.法說四十九年.教啟三百餘會.教化佛門弟子.住在一方一所.
且要教化一方人慈.回心向善.修辦前程.正是與佛掌敎.所以此佛歡喜.龍天擁護.
若為出家者.遊手好閑.不務究理.不肯看經念佛.不去搬柴運水.不顧常住.空消
信施.辜負四恩.如此之人.罪業不輕也.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務要勤參三寶.
苦下慇懃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見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壞.應當發起勇猛精
進之心.募緣修整.施主錢米不可私自受用.務要公平正直.交入常住.公使公用.
乃是化緣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難行能行.難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學道之好人.
是以天寬地闊.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縱有錢米.無處下手作福田也.乃是僧道
有過.枉在空門.為人無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慳吝不捨.
是自己當面錯過了也.
武帝又問.有等不善僧道及俗子.不務正事.作隊成群.打哄過日.冒借善事為端.
提疏化緣者如何.誌公答曰.化緣者.其中有論.若是真正僧道.善人來化緣者.事因
端正.不作偽事.或是創立庵宇.裝塑佛像.或修橋砌路.或供佛齋僧.或建修道場.
或念佛誦經.或隱關坐禪.一切公用者.其事不偽.功德難量.如或在世.懶惰過日.
不務做個好人.不顧父母家鄉.投入山門.依然懶惰.飲酒吃肉.愚迷邪見.不聽師言.
不肯屈下身心.參求明師口訣.不讀經書戒律.不知修行因果.不懼罪業報應.雖在山門
.不顧常住.又不尊上禮下.不顧佛祖門風.只圖自己.身命之樂.又將提疏.各處化緣
.冒端強化.忘因昧果.世人不能辨其真偽.見他來化.即施與他.他將施主錢米.不當
重意.或將俗家.給送六親眷屬.或將結交朋友姊妹.契將為親.邪心熾盛.求情注慾.
胡作亂為.污名一出.退息十方信施.敗壞佛祖門風.措陷一切好人.難行好事.如此
者.古德云.是地獄抽芽.是畜生群聚.是光頭百姓.快脫袈裟來.快出山門去.且自
做俗人.莫與我同住.又有一等俗漢.裝箇善人樣子.冒將某處.一件善事為題.各方
抄化.詐人錢米.肥家運已.養子供妻.這等呆人.可悲可痛.一朝罪報.神鬼不容.
已上冒端抄化者.莫言有福.帶累父母.六親眷屬.同入地獄.受苦無盡.自己一日命終
.猶如落湯螃蟹.怎求解脫也.所以好心為善事化緣者.自然有其下落.化有錢米.自無
私曲.公平正直.知因識果.成就好事.莫說招提公物.就是人分一個果子.亦不可私昧
.要將供眾結緣.以此公心.可學佛心也.
武帝又問.人用錢米.供佛齋僧.功德如何.誌公答曰.其福甚大不可量.若人有
此信向.自有無量功德.經云.供佛又禮拜.福等虛空無比賽.齋僧復施襯.如同行路
著腳跟.譬如耕種田園一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然雖如是.全要後代修行人.
脫俗離塵.守戒清淨.剃除鬚髮.不離道場.參求明師.訪問口訣.明心見性.宏法度人
.接引後來.報佛恩德.若有如是僧道.應受人間供養.所以捨財施主要信心不退.
亦莫生疑.異日有因緣.亦同得此道也.武帝又問.世間死後.請僧道摩訶道場.
超薦父母.未審超得超不得.誌公答曰.譬如我主.超度郗氏皇后.一般世人死後.
若有因緣.得值一箇戒行僧道與他誦經禮懺.莫說一個亡魂.十個百個.亦可超得.
莫說要作道場.他若肯到靈前囑咐一聲.承斯善力.即得超昇.存亡兩利也.
又復多見世人.不知因果.請那飲酒食肉僧道.來作道場.敲鈸擂鼓.不必經懺為主.顓
事鬧熱為勝.不知教人清淨齋素.反更令人殺生害命.又將酒肉.熏污佛壇.休言超度亡
人.反與父母.增添重罪.古德云.刀山劍樹地獄.皆因殺生害命所感.經云.但結業緣
.轉增深重.此等僧道.自己不怕地獄.如何度得亡人.古云.欲度他人.先須度己.果
然度得自己出苦海.莫道度亡一個.但是汝等上首先亡.井及鄉中.枉死鬼魂.承他善力
.俱獲超升.
歎僧偈曰
有德僧人作道場 堅持齋戒諷經章
誠心禮佛多功德 利益存亡獲吉祥
訓僧頌云
手提鐃鈸響叮噹 飲酒茹葷作道場
熏穢佛經真可惜 亡人反更獲災殃
又問.有等僧道.身穿好衣.受用好物者.何故.
答曰.是他前世為善.布施結緣.修來之福.經云.慇懃還自受.福報反己當.然雖如是
.不可受福太過.務要知覺.早求解脫.切不可倚福受福.更要福中重作福.來生復勝此
生人.今若昧卻前因.不進修者.受盡前生福報.後來畢竟受苦也.
武帝嗟而問曰.凡為僧為道者.又復在山門中.殺牲害命.飲酒吃肉.譭謗正法
.壞佛伽藍.為非做歹.損害常住者.何如.誌公答曰.如此之人.乃昔日如來初成道
時.有一等妖魔嫉妒佛法.故來擾亂.即被如來束縛摧壞.心猶懷恨.要害佛法.如
末法中.混入僧倫.一向信受邪師邪教.只言不用齋戒.只要心好.恣意殺生.烹煮
食噉.相伴俗人.傳杯飲酒.共相作樂.占住庵堂.污穢淨地.自稱為佛門弟子.
吾謂是光頭百姓.又號魔家眷屬.而今敗壞佛門.死後決墮阿鼻.苦不可言也.
武帝又問.世人得聞佛法.微妙廣大.能度生死.有欲為僧學道.超出輪迴.何故幼入空
門.受師恩德.不喜為僧學道.反起邪惡狼心.將山門錢米.搬去還俗.娶妻受用者.後
日如何.誌公答曰.此輩罪根深厚.福力淺薄.不信出家是解脫道.不知懺悔是安樂行
.這等人.從畜生中來.初轉人身.邪心易熾.正法難知.吾佛法門中錢米.卻是海外
行糧.如同官物一般.或是念經禮懺.或是布施齋僧.種種皆是.佛祖餘糧功德.
庇蔭修行弟子養膳.三心不了.信施難消.況復搬去還俗.娶妻受用.
畜髮是生尾 眠妻臥鐵床
有日無常到 追見老閻王
那時節.我蛇王菩薩.方纔與他算數.將他九玄七祖六親眷屬.打落無間地獄.自己魂靈
.入地獄如箭.恰似秤錘落水.再無出期矣.又曰.當初有個楊和尚.是個德行好僧.
在山修行.功成果滿.忽日思惟.雲遊外方.方纔發足起程.就被蛇王扯住.汝要還疋絹
去.楊和尚曰.我在山門.並無過犯.為何要我還絹.蛇王對曰.正是汝無過犯.是你
當初在我常住.拿紙一張.包果子寄奉母親去了.算至於今.該還絹一疋.楊和尚曰.
即今天下.一切不學道者.幾多胡作亂為.敗壞山門者.你都不去尋他.如何獨來扯
我.蛇王曰.他眾人不學好.胡作亂為.憑他自作自受.我豈不去尋他.待他陽命將盡
.我不容他.銖錄對算.打他地獄.受罪滿足.罰出陽間.作種種苦生.償還人之夙債
.你今肯入地獄.我也不來扯你.楊和尚曰.拿紙一張.如何要還絹一疋.蛇王對曰.
我昔日在靈山會上.受佛囑咐.教我管顧山門常住之事.故我當時.對佛發大誓.願毫
茅寸草.什物諸般.凡是我山門物器.吾等盡皆掌管守護.十方信施進門有數.出門註簿
.日長三分.夜長七分.一日一夜.對充利息.我發誓願.磚瓦成灰.吾纔不管.所以
算至於今.你該還我山門.一疋絹去.楊和尚見說分明.膽碎心寒.連忙拜倒.萬望寬恩
.容轉俗家.辦來還你.蛇王讚曰.善哉善哉.快須辦來還我去.免作負恩欠債人.和尚
回舍.即取絲銀三兩.填還常住.拜辭伽藍.乃作一偈警誡後人
日打勤勞夜坐禪 免得伽藍算飯錢
若不依吾言警誡 墮落地獄萬千年
說偈已畢.只見雲生足下.騰空而去.蛇王菩薩復作偈曰
蛇嶽靈王不可欺 威靈顯應不思議
昔日靈山曾發誓 莖茅寸草盡為持
侵害山門人絕種 偷盜常住禍相隨
不信但觀楊和尚 拿張紙去絹還歸
若不填還常住去 萬劫輪迴沒了期
帝又問曰.有等僧道.積聚錢米廣多.雖無顛倒還俗.邪淫等項.又復慳貪.不肯布施作
福.後日如何.誌公答曰.此等僧道.與俗不異.只是與別人.堅守財寶.自己亦犯慳貪
罪報.忽日.命盡福消.所有財寶.悉屬他人.自己無分.為僧有錢米餘剩.切莫借與俗
人.圖他利息.自有當山伽藍對算.日長三分.夜長七分.一日一夜.對生利息.扯他填
償不了.僧道同受牽纏果報.但可修營功德.作諸善事.無罪有福也.又云.吾佛門中人
.切不可懶惰懈怠.放逸自恣.早晚之中.莫貪睡眠.若欲睡眠.不可脫衣.須防戒神起
單不便.添香換水.鐘鼓莫缺.勤參三寶.功課勿缺.上報四恩.下資三有.如此行持.
漸積陰功.終成道果.如或不信因果.不看經律.自執愚見.誇會誇能.譭謗三寶.破壞
常住.輕慢師長.不識尊卑.如此之人.若不改過自新.當來畢竟墮落.拔舌地獄.受苦
無盡.所謂道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武帝又問.捨財寶造佛菩薩形像.功德如何.誌公答曰.此乃最勝無漏功德也.
《大藏造像功德經》云.有人能於我法未滅盡.來造佛像者.於彌勒初會.皆得解脫.
當知此是三十二相因.能令成佛.又《優填王經》云.王白佛言.作佛形像.當得何福
.佛告王言.此人世世生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身體金色.面貌端正.
人所愛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長者.賢善家子.豪尊富貴.若作帝王.王中特
尊.若作天主.天中最勝.過無數劫.當得成佛.福雖如是.造像畫像.要擇其精通良匠
.同起敬心.諸經集要云.若佛師造像.不具好相者.五百萬世.諸根不具.第一用心.
得上妙果.佛在《金棺敬福經》云.造像刊經.當與匠人同共發心.清淨齋素.飲酒吃辛
之人.不依聖教.造佛刊經數如恆沙.其福甚少.劫燒之時.不入龍宮.不敬之罪.死入
地獄.主匠無益.若肯敬心齋戒.福報無量也.武帝又問.僧道隱關坐禪.功德何如.
誌公答曰.為僧道人.堅持齋戒.福德難量.何況一心靜慮坐禪.掃除雜念.離諸妄想.
細觀萬法皆空.心中不生一念.守到功成果滿.必定成佛不虛.但要個好人.護法久遠.
堅心不退.切莫高聲大叫.亦要清規細行.古人云
寧動千江水 莫動道人心
又云
若人靜坐一須臾 勝造浮屠大寶塔
寶塔畢竟化為塵 一念不生成正覺
法界人天應當供養.此則名為.真淨福田也.如是之人者.永嘉云.四事供養敢辭勞.萬
兩黃金亦消得.所以捨財施主.同心合意.功德豈可稱量也.
※ 編輯: happytiger 來自: 218.166.6.213 (02/06 00:20)
※ happytiger:轉錄至看板 Learn_Buddha 02/06 00: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