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時候解讀一下這篇短篇小說📝
其實我由畢業那年開始
就一直想寫一篇圍繞港大/西環的文章
當是紀念一下三年來的Hall Life
也希望把那幅消失了的美食地圖重新描繪出來🎨
異地戀則是另一個我構思已久的題材
認識我的人可能會知道
這個故事跟我的經歷有點類似🗺
創作時投放的感情是真的
至少我感動到自己
而我們也即將踏入六年半(可以當成是週年禮物啊🎁)
但當中的情節當然有真有假
作家的靈感大多源自生活
但很多時候都會有所過濾、剪接、美化、加工🎬
所以也不用太過盲目地對號入座呢
村上春樹在《迴轉木馬的終端》的前言這樣說過:「我在寫小說的時候,總會把所有現實上的原料——假定有這樣的東西的話——先全部放進一個大鍋子裡,溶解成辨認不出原形為止,然後才把那揪些出來捏成適當的形狀來用。所謂小說,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的東西。所謂真實性也是這樣的東西。」
最後想說的是
希望某些段落能引起港大生的共鳴
也希望正在經歷Long D的情侶知道
You are not alone
我相信我們都值得一個美好的結局
喜歡這個故事就替我share一下吧~
《GMT +08:00 談一場遠距離的戀愛》
我叫董菁文,今年二十五歲,港大翻譯系畢業,現職出版社助理編輯。從事出版的初衷是因為我喜歡閱讀和寫作,修讀翻譯讓我更暸解語言與文字的力量,它們是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也是連接世界的繩索。現在我過著看似單身的生活,卻談著一場遠距離的戀愛。每次跟別人說起這段異地戀關係,大家總會聯想到金髮碧眼的外籍型男,然而幻想總是比現實美好得多。
畢梓言是我自大學Year 1開始交往的男朋友,修讀藥劑系的他沒有住進沙宣三寶,反而選擇了Main Camp的舍堂,我們是在某次Join樓活動中認識的。那時每個小仙都要點一首歌來獨唱,剛失戀的我唱了首《可惜我是水瓶座》,回到座位後打算繼續喝悶酒,卻見他小心翼翼地端來一杯剛調好的Long Island,放在我面前說:「齋飲Vodka好易醉,呢杯應該啱妳多啲。」那一晚,我才真正嚐到歌詞中的長島冰茶是什麼滋味。
在往後的幾個月,每逢有Hallmate在場,我倆便故作陌生,即使在電梯裡偶遇,也只是尷尬地打聲招呼,然後默默為對方按下樓層按鈕。但在Interhall、High Table或OC Meeting期間,我們卻會暗中互傳曖昧訊息,踏入午夜就避人耳目偷溜出來,相約在天台或後樓梯促膝長談,也試過前後腳步出Lobby,像《玻璃之城》的主角於Main Build及校園各處隨意遊蕩,也像《Before Sunrise》裡無所不談的二人想延遲日出的來臨──明明翌日早上有九半課,但那時候我們都懶得去理。
說起第一次正式約會,印象已有點模糊,他常說那一頓飯是在高街的花壽司吃的,我卻憶起在神谷小店門外排隊的畫面,但真相已經無從得知,兩間餐廳如今都不在原址了。結業的結業,搬遷的搬遷,消失於西環地圖的食店多不勝數,還有飲冰室、草蘆、蛇竇、潤發、君順小館、Derby West、加拿大餐廳……昔日熟悉的街道早已變了樣,只有部分回憶仍殘留在味蕾之中。
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的港大飯堂為數不多,位於西營盤郵政局對面的鴻興是其中一間,最適合一大群人分享家常小菜、五餸一湯;在西寶城附近的德記有馳名蠔仔餅,店外還有位婆婆擺賣著懷舊砵仔糕;每年與樓友到加記辦春茗、吃勁過飯,總要點上一碟招牌米酒雞;在Flora Ho練波後會跟隊友到士美菲路的宜記,那裡的蛋包咖喱雞球飯、五色冷麵與木糠布甸都令人百吃不厭;凌晨三點與O Camp組在新興邊飲早茶邊Re-U,最令人懷念的是那一籠籠新鮮出爐的鵪鶉蛋燒賣、炸鮮奶、流沙奶皇包……住Hall的三年間,我們幾乎吃遍了整個西環。
碰上二人Day Off的日子,我們會整天待在一起。溫習累了,就窩在房間播唱片、砌Puzzle、看電影。各自帶同污衣籃、一堆一元硬幣到洗衣房,計算好時間一起洗衣、乾衣、取衣。隔個禮拜到鄰近的惠康添置日用品,心血來潮就順道買食材回Pantry煮飯仔。晚飯後牽著手步行到水街,再乘電車往西環碼頭散步,或在秋意漸濃的晚上沿著般咸道慢跑。一直過著平淡幸福的半同居生活,我還以為如此這般的日子不會有完結的一天。
為什麼後來會演變成異地戀呢?由從前朝夕相對,到現在一年只有兩至三次短聚的假期,真正見面的日子加起來還不到三十天,朋友聽見都感到不可思議。難以共度每個生日、情人節或週年紀念,不能像其他情侶經常約會放閃,在對方悲傷失意的時候總是缺席,要抵擋旁人的分化與誘惑,要適應逐漸浮現的文化差異,要忍受時差與距離帶來的孤單寂寞……
「妳以前拍少日拖都唔得㗎喎,究竟妳係點樣捱過呢兩年Long D生活?」她們連番追問。「唔止兩年啦,其實我都唔知點解自己會肯等落去。不過見佢一步步完成到自己嘅目標,我都會繼續支持。」有時我也覺自己比想像中堅強,又或許是我逼不得已要假裝堅強。
就在Year 3的Sem 2,我如願以償收到一間出版社的Offer,滿心歡喜想跟他分享喜悅,他卻對我說本地藥劑師的出路太窄,不像別的地區實行醫藥分家,故希望申請到美國繼續進修,甚至考慮將來在當地考牌執業。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頓時沉了下來,所有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在頃刻間崩潰瓦解……為什麼要分隔兩地?難道不能為了我而留下來嗎?我數不清自己為了這件事哭過多少次,也記不起他當時怎樣把一直鬧分手的我哄回來。
直到現在,每當假期結束他又要離開香港時,我還是會哭得很慘,我以為我會習慣、會Desensitize,但每次我都會忍不住,不住地流淚。
「點解妳每次都唔嚟送我機?我想見妳耐啲呀。」
「除非你發明到一種可以止淚水、醫好我眼淺症嘅藥啦。」
「傻妹,唔好喊啦。你搞到我唔捨得走啦。」
「咁你可以唔走咩?」
其實我知道,大家都正在為彼此的未來努力奮鬥著,只是這個未來有點遙遠,有點虛無飄渺罷了。你什麼時候會回來香港?還是我要跟你一起移居美國?怎麼我又哭了呢?哪裡才是我的家?陳綺貞唱出了我的心情。你卻拍拍我的頭,擁著我說,只要和你在一起,哪裡都是我們的家。
於是我們每年都會結伴去一次長途旅行,租住當地的Airbnb,把它當作一個暫借的家。去年夏季歐遊,某日乘火車到Moët & Chandon酒廠參加Tour,喝多了我就明白為何Dom Pérignon會將品嚐Champagne形容為Tasting the stars,離開地窖時我仍感受到細緻綿密的氣泡在不斷冒升,我喜歡這份微醺的感覺。
當晚回到Airbnb我很早就睡著,卻做了一個仿如現實的夢——假期結束了,我又獨自一人回到機場,跟他相聚的時光像夢境一場。眼眶一陣濕熱,我在沉睡中突然哭醒過來,轉身一刻發現他仍然在我身旁,便立刻緊緊地摟著他不放。我也說不出自己當時的心情,慶幸那只是一場夢而鬆一口氣,還是明知這一幕遲早會出現而感到惆悵?
旅程完結後,我們又再一次分隔在地球的兩端,只能珍惜每一通越洋電話、Skype或Facetime,耐心等待、倒數著下一次的小團圓。我不知道我們的結局會怎樣,但彼此一直努力地維繫著這段感情,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Distance means so little when someone means so much.
六年半快樂。
東香醉惠康 在 留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我地開新單元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舊地重遊》
我好鍾意去唔同地方尋找舊香港既影子。
呢個單元我會分享一d我去過關於舊香港既地方既所見所聞~分享我追隨過往香港既故事~
因為每次去呢d地方都有一種似曾相似同溫馨既感覺,好似翻翻去曾經去過既地方,所以單元改名《舊地重遊》。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日講下 啊Paul既黑膠唱片舖~🎼🎧🎙
—————— 留情我經常去深水埗尋寶,我在深水埗經常會找到寶物和聽到很多新的故事。雖然深水埗是香港的一個舊區,但我總會在裡面學到新的東西,每次去都會有新的驚喜。
今天介紹的是位於深水埗的一間黑膠唱片行,唱片行的老闆叫阿Paul。相信喜歡黑膠的朋友對他都不陌生!第一次去Paul的唱片行是大概一年前,在雜誌上看到以後就立刻感興趣,第二天就去了。還記得那時候我還在努力想要儲齊梅姐的黑膠碟,一直在找《夢裡共醉》,一直都找不到。誰知道一去Paul 那邊他就立刻找出來給我看,那種終於找到自己想要的黑膠碟的感受真的非筆墨能形容,總之非常感動,好像見回了10年沒見的好朋友。Paul 的舖頭所雖然比較小,可能只容立到4-5個人(因為都放滿了黑膠哈哈哈哈哈哈),但你想要找的黑膠都很大機會會找到,裡面真的是各種類型的黑膠都有。只要你說出來,Paul就會從茫茫的黑膠海中幫你找回來,真的很神奇。
—————
摘自on.cc報導: //歐德成,人稱「鴨寮街黑膠王」和「黑膠碟養父」。生於越南小康之家,70年代因越戰來港,於唱片公司做學徒。83年辭職到鴨寮街擺地攤賣二手唱片,至90年唱片公司力谷CD一鋪清袋。二十年來在深水埗瞓街及擺賣維生,終在05年搬上樓上舖。曾獲得不少本港及海外報章、雜誌、電視台訪問,是香港黑膠界的代表人物。// ————
我告訴Paul:「我鍾意梅姐。」他就立刻拿了梅姐的黑膠播了一首《似火探戈》,真的好有心。他告訴我:「d黑膠碟呢,擺幾十年都唔會變架!呢隻梅艷芳成20幾年,聽下d黑膠20幾年前嘅聲都仲keep度仲係度!」......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我自己並不是很喜歡那些復刻版的黑膠唱片,一來是有點覺得是唱片公司只是打「贏硬」懷舊牌來賺錢之外,我覺得那張新的黑膠裡面缺乏了一種感情和故事,一張舊的黑膠唱片,就像Paul說保養得好放幾十年都不會變之外,最重要的是裡面保存了歲月的聲音和故事。想想,當你再聽一隻有20年歷史的黑膠唱片,你聽的是和20年前一模一樣的聲音,是20年前那隻黑膠碟的擁有人聽過的,這樣說來,不是有點像時光倒流嗎?還有點浪漫,你和那位主人在無形中就有一個連結,像一種傳承。你可能會想,那一年,為什麼這個人會買這張黑膠碟呢?他最後又為什麼捨棄它呢?一張有歷史的黑膠碟,裡面保存了好多好多耐人尋味的故事。所以我通常也不會去買復刻版,要買的就儘量去找回那個年代生產的,除了找的過程你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之外,你找回來的也是歲月的實體。
Paul說90年代CD開始大行其道,很多人也放棄聽黑膠,把它們都丟棄了,他於是到不同地方把黑膠們都撿回來,希望留住這一份情,這一個時代的象徵。我是一個非常念舊的人,當然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要把它們都丟棄。把一些過往的事物留著似乎是一個「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概念,一開始有人會覺得舊的東西根本沒有必要去留著,但誰知道過了10年20年後,人總會後悔。我相信想在黑膠潮流又突然慢慢冒起,很多人也會說一句:「總之那時後就不要把他丟了。」在自己後悔之前,不如把這些東西好好收藏,或許失意的時候把它們拿出來看看,記起一些溫馨的回憶,為自己打打氣。不一定是黑膠,可以是一張照片,一份禮物.....我覺得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提醒自己什麼是「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事。但請不要灰心,其實很多人也像Paul一樣正在努力保留著這些珍貴的回憶。你當然也可以成為一份子,在準備放棄一些東西前,想一想其實你正準備丟棄的東西在可能某些人的眼中無比珍貴。
我非常尊敬一些不斷堅持去保留文化的人,縱使他們可能在其他人眼中在做一些無意義的事,但他們仍風雨不改的保存著他們的初衷。
還好Paul把很多黑膠都撿回來了,不然說不定我永遠都不會找到那隻《夢裡共醉》,謝謝你。
Paul (Vinyl Hero)
地址 : 深水埗長沙灣道239號(桂林街)惠康大廈五樓 (深水埗地鐵站C1出口右側)
超級無敵快就到保證一出出口30秒內到
*避免摸門釘最好就先打個電話給Paul告訴你要上去 ———————— 以下是我在網上找來的一些關於Paul的報導,他非常友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他!
Paul 的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黑膠碟養父鴨寮街阿Paul-317619515936/
太陽報
鴨寮街阿Paul 抱緊黑膠30年
http://the-sun.on.cc/cnt/lifestyle/20150823/00485_002.html
DJ Galaxy x 鴨寮街阿 Paul | 深水埗樓上店 守護黑膠三十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YR8X1Vq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