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台灣未來設計環境改變的2020總統大選只剩兩天,我相信平常喜歡看設計發浪的各位,都有基本媒體識讀水準,在過濾各種資訊後已經做好準備,心裡也有了選擇。我想來跟大家聊聊我的選擇與看法,以及看看是否能讓還沒下定決心的朋友一些參考。
#此篇非常長
#前方高能注意!
前兩天看到設計師葉忠宜發起了一個計畫,找來他認識的設計人與文化人進行進行串聯,穿上他設計的T-shirt一起來挺蔡英文連任,我相信一定讓大家很羨慕也驚喜,因為那件T-shirt真的很好看之外,平常接案的眾人居然願意冒風險露臉實際支持!寧願因此失去一些賺錢機會也要保護台灣主權,深受感動!對我自己而言,除了站著賺錢的訴求外,我自己個人對於表態挺蔡英文連任這件事,#有著一些個人對台灣設計環境願景的觀察與期待。
※
「台灣設計落後日本設計50年」,是一句連設計圈前輩都會幽自己一默的玩笑話。如果我們把承辦世界設計大會當作一個國家設計發展升階與否的分水嶺,那麼2011年才承辦世界設計大會的台灣,比起1960年就承辦過的日本,的確落後了50年之久。
放眼先進國家的設計發展,幾乎都是由產業帶動設計進步,產品銷售帶動商機後,因商業激烈競爭,品牌間為顯現出差異而對設計標準越來越高。日本是個很好案例,所有你看到很厲害的設計基本上都跟商業有關,日本設計師很少有那種需要因為商業與否,而區分自己設計是商業還是創作的思考邏輯。從日本經驗看來,#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定調至少要花100年。
但台灣到現在設計才發展了約60年,卻宛如 #俺TSUEEEE的勇者,以一個獨特的成長模式快速發展出自我的脈絡。我認為深紮於台灣人血液裡那種能快速「當地化」(localize)的特殊技能,幫助台灣創作者很好的將這塊土地上盤根錯雜的文化,漸漸整理出一些有趣的脈絡,加上海島民族本來就有不怕出海遠渡重洋學技術、參考先進國做法開腦洞的個性,也慢慢培養出一些具有國際視野與強大經驗的優秀設計創意人才。「台灣設計博覽會」、「台灣文博會」等,在多個大型設計展會不斷推波助瀾下,更催生出空前巨大的台灣設計商機,設計市場也生機盎然。
此外,我覺得台灣設計發展脈絡中,更有一個獨步亞洲的特殊現象,#那便是為表達政治訴求藉由視覺設計發聲。2014年太陽花學運,醞釀出年輕設計師以設計表達對社會運動觀點的能量,除了設計大量印刷品分送路人之外,也推動民間集資,3小時募得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所需的數百萬台幣廣告費,交由設計師聶永真無償設計,獲得社會大眾諸多迴響。2015年聶永真更受到當時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團隊委託設計競選主視覺,#這是亞洲第一次有設計師為層級如此高的政治人物做設計。後來蔡英文的成功勝選更帶動政治人物找設計師設計競選主視覺的風潮,#成為設計進入市政的一股契機。最近在屏東縣長潘孟安帶領下用設計翻轉屏東,「台灣燈會在屏東」達千萬人次、「台灣設計展超級南」創造設計展會史上最高人流400萬人次,都是很好的後續影響。
※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跟選舉有關的競選視覺不分黨派逐漸變得有質感(當然醜的還是很醜),由蔡英文領導的台灣政府,#更是史上最重視設計與年輕創作者的執政團隊!國慶主視覺一年比一年前衛有高度,代表國家發給貴賓的賀年卡也都啟用當代年輕的新銳設計師,這些進步的設計價值除了因為蔡英文在乎設計創作之外,2016年以來,#由蔡英文總統指派接任文化部長的鄭麗君更是居功厥偉!
她一上任就通過了《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案,從2017年開始推行「部部是文化部」理念,由中央跨部會固定舉行文化會報,強調政府施政應重文化治理,鼓勵各地文化局和文化部都能突破疆界;2018年爭取到年度文化預算首次超過總預算1%,#突破200億元。2019年,《文化基本法》三讀通過,不僅明文保障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生存權與工作權,從此跟文化相關的政策需要的預算與《採購法》脫鉤,文化部可以自行規劃需要的預算並採最有利標,不僅能幫助主管機關找到對的設計師,提升跟文化設計相關標案的執行品質外,設計師也可以拿到應該有的酬勞,不需再相忍為國,共體時艱。鄭麗君部長更曾在2018年提出「#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希望在台北打造出「#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與「#南北向藝術博物館廊帶」,2019年文博會也依此政策請來 劉真蓉 策展,打造出史上最動動動的文化展會!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執政團隊更師法韓國設計振興院的精神,由國家成立兩個與文化和設計相關的府院級組織——「#文策院」與「#設計院」。2019年的文策院,以文化部為運作核心,行政法人身份的文策院能更具體投資影視音產業或圖文數位文化內容產業,努力發展台灣IP!而為了發展台灣設計產業與創意經濟,去年也由蔡英文總統親口宣布,設計院將在2020年成立,這會是台灣第一個府院等級的設計相關部門,設計思考與執行正式進入公部門的施政思維,將有數億元經費投入設計領域,一定會讓台灣的都市規劃、公共設計以及對世界的台灣設計定位策略等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革新局面!
※
這次幾位台灣非常重要的設計師、文化人、策展人串連,穿上由設計師葉忠宜設計的衣服積極表態,除了不畏強權 #站著賺錢 的訴求,我認為當中更隱含一個共同願景,希望關心台灣設計圈、文化圈的你妳,都能夠理解現在這個執政團隊,在這4年為台灣的文化與設計做了非常非常多事!2020不只有設計院要進行許多專案,#10月還會換發那張美到不行的身分證,如果不是因為現在這個執政團隊將設計放進施政國策,在國民黨的華國美學執政下,你根本沒辦法想像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原來值得擁有這一切!日前我與日本設計師 #飯田佳樹 在okapi專欄對談,他甚至明白表示,身為日本設計師他非常羨慕台灣政治人物能如此重視設計,甚至覺得「日本設計輸了!」
台灣設計與文化環境的發展,好不容易如此飛躍地進步到快跟日本並駕齊驅,甚至已有機會超越日本,你怎麼捨得我們又再度被華國美學全面入侵,台灣美學因而又倒退50年?我真的無法想像文化部長不是 鄭麗君 的一天,更別提「如果是潘恆旭當文化部長」這種令人喪失求生意志的未來。
1月11日,#總統票請支持3號蔡英文。
為了讓未來4年,文策院與設計院政策推行順利,杜絕某政黨天天嚷著要把一堆東西改回來的可能,#政黨票請投14號民進黨。
我衷心期盼,台灣可以在我有生之年,迎來領導亞洲設計趨勢的一天!
────────────────────
文化x設計圈共同響應
#詹偉雄 #楊淑媜 #李取中 #劉真蓉 #李明璁 #米力 #林凱洛 #游智維 #格子 #顏伯駿 #聶永真 #葉忠宜 #彭星凱 #misc #廖小子 #李君慈 #盧奕樺 #設計浪人
#站著賺錢
#我們的投票意志
#2020TaiwanPresidentalElection
#2020台灣要贏
#設計文化也要贏!
#呃你能想像文化部長鄭麗君變潘恆旭嗎
────────────────────
Private project 2020 advocate: 葉忠宜
Tee design: 葉忠宜
photo1-2: Kris Kang
photo3-4:ShaoJou Huang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Morris旅行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 Explorar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當代藝術館前身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當代藝術館前身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Morris旅行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起來好棒的文博會。
想知道為什麼這次文博會要搞這麼盛大嗎?當你了解當中其實藏著台灣政府文化政策未來的10年大局後,你會發現這只是開始。
過往 臺灣文博會 大概可以分三個區域,#華山1914、#松山文創、#圓山爭艷館,這次加入了兩個新場域,分別是位於建國南路與仁愛路交叉的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以及在松菸誠品對面的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為什麼這次要新增兩個區域,其實跟文化部2018年提出的「#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有關。
從第一張圖可以看到,從台灣戲曲中心一路從文林路沿著中山北路南北縱向延伸,會經過非常多藝術展演場域,包括還在興建中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擴建中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國家兩廳院等,構築成一條「#南北向藝術博物館廊帶」;而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台北市民都知道的 #市民大道,其實沿線穿過台北車站、松山車站、南港車站也是有其歷史原因,他的前身其實是一條從清末、日據時代到民國初期都影響臺北城人民生活至深的鐵路!
當時為求運輸貨物方便,鐵路沿線工廠林立,如臺北製糖所(今糖文化公園)、臺北酒工廠(今華山1914文創園區)、高砂麥酒廠(今台北啤酒工場)、松山菸草工廠(今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機廠(今鐵道博物館)等,市民大道的起點可說是日據時代成立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主要負責修繕鐵路車輛,也因為有了鐵道部才有了現在的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後來工場不敷使用,才又建設了松菸對面的台北機廠,直到台北市鐵路全面地下化,地上原有的鐵道拆除,才成為現在的市民大道。
這條台北市東西向工業生產廊帶,文化部長鄭麗君 希望將它翻轉成「#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將這條線上幾個重要的古蹟場所打造成藝文展演空間,因此在2019文博會當中,除了圓山爭艷館、華山1914、松山文創之外,加上沿線的空總、台北機廠,鄭麗君部長希望大家因為文博會的展演活動,實際走到這些對台北市民有絕大歷史意義的場域,對這條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能有新的認識與思考。(當然我知道爭艷館在南北向藝術廊帶啦~不要挑我語病!)
臺灣文博會從2010年創辦至今為第九屆(中間曾停辦一屆),從最初純粹的商展,#到2014年後開始有文化策展概念,並將展覽內容大致分為文化概念、設計品牌、圖像授權三大類於三個展區展出,從早期比較老套的華人、東方文化「品臺灣」、「品東風」等做為起點,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策展時企圖心更大,試圖重新定義「台灣文化」,提出「#我們在文化裡爆炸」、「#從身體創造」等概念,從產業、從山林重新去解構台灣符號,再由每個觀展者從這些策展人提供的記憶碎片裡,重新建構出自己的答案——到底台灣文化是什麼?
官方與民間的各自努力,共同催生了「首都文化雙軸線」政策。2019年正式掛牌上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將為這個政策鳴槍起跑,不僅會對華山進行「華山2.0——文化內容產業聚落」轉型,對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也有以「當代藝術」、「音像媒體」和「社會創新」的三個方向進行規劃。因此 2019年文化部主催的文博會由策展總顧問 #詹偉雄、及 衍序規劃設計主理人 劉真蓉 領軍策展,加入兩個實驗性與可能性更強的區域(空總與台北機廠),提出了「#文化動動動」的概念,不僅在意義上去呼應,現在正是台灣文化在官方與民間交互作用運動得最頻繁的一刻之外,他們在格式連著打破兩年對台灣文化的既定印象後,更為接下來的文博會的策展型態定義出一個很明確的方向。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原本在鄭麗君部長的規劃下,便是希望由文化去引導硬體到位,而不是有硬體之後才去BOT,因此由 草率季 Taipei Art Book Fair創辦人 Frank Huang策劃實驗性很強的當代藝術展演,非常合乎場域精神。他將盛行於中南部的釣蝦場文化建構在這個場域有其緣由,原來這裡早期曾經是灌溉系統「大灣」的部份區塊與灌溉支線,隨著都市化發展,這片曾經灌養台北人糧⻝的東區大水池便逐漸陸化。 混水釣蝦場∈文化大學堂∈2019年臺灣文博會 Culture On the Move 文化動動動 這裡不僅可以釣蝦烤蝦,還有從世界各國邀請而來最前衛的自然生態設計作品。
華山則是延續主題性策展,今年加入表演說唱藝術是非常好的嘗試,不是只有一堆靜態展與講座,增加了文化展演的厚度。只是說松菸的設計品牌與爭艷館的圖像授權區偏向商業考量,#因此台創在這一塊還是維持著房東精神租給廠商,而不是用策展人的角度在看這兩塊區域,是我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至於首次將松菸誠品對面那些醜炸的綠色鐵皮打開的台北機廠——「 Next鐵道博物館 Infrastructure On the Move 」,則是希望讓市民對台北機廠鐵道博物館這塊半封閉已久的場域有所想法展開討論。衍序的陳漢儒 Han Ju Chen 發揮建築師梳理人文地景的功力,以具有視覺通透度的鐵網圍籬取代舊有綠鐵皮,選擇洞格稍大形狀也較橢圓優雅的鐵絲網,破除了隔離的既定印象,也能一眼望穿到對面的京華城。地上鋪設很有「味道」的鐵道枕木,陣陣飄上來的油耗味讓人意識到這裡是個工廠,再看到眼前一些敘明歷史記錄數據的展示鐵板,加上鐵軌的燈光秀,整個展區以地景、數據、光影、聲音甚至是氣味重新構築對台北機廠的想像,民眾在拍攝之餘也能將台北機廠的風光收入鏡頭裡。
2019年與2020年對台灣設計藝文發展是很關鍵的時間。「文化內容策進院」已有許多專案蓄勢待發,台灣創意中心也在董事長 張基義 的諸多協調下,可能於2020轉型為「台灣設計研究院」成為國家層級組織,其實可以想見目前 蔡英文 Tsai Ing-wen 政府對台灣未來設計藝文環境有很多想法與策略,更讓人期待明年第十屆的文博會,或許將會有更多讓人眼睛一亮的變化!
就像詹偉雄大哥的文字對這場文博會的定義—— 多年後或許你會發現:它是一個分水嶺,標記了一場黑夜,與一記黎明。
讓我們一起共襄盛舉,向未來說聲:「早安台灣!」
—— —— —— —— —— —— —— —— —— —— —— ——
#此外推薦一下這次我自己覺得最好的文博會一日遊方式
1.選擇一場華山主場館的表演藝術去看
2.看完逛對面的茶3.1415工藝館跟旁邊的台南館
3.再依序走去台東館、桃園館、屏東館
4.如果還有時間就去空總釣蝦(週六沒有蝦釣只有演講跟表演可以看喔)
5.1再找別的時間去松菸看設計品牌、中川政七的大日本市、黃昏時段去台北機廠
5.2或是去爭艷館看圖文作家展
#明天來深入聊這次華山主題展區規劃
#台北機廠尚未完全開放如果要進入廠區參觀須事先登記導覽
#台灣文博會 #文化 #設計 #藝術 #表演
#culture #design #art #performance #show
影片/ 衍序規劃設計 - BIAS Architects
圖片/ 文化部
攝影/ Chad Liu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年度計畫公布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到底在實驗什麼?」,文化部政次 #丁曉菁 強調要繼續加強民眾對於文化創新意識的理解,執行長 #賴香伶 也介紹2019年C-LAB的重要年度計畫,除了繼續建構出「#當代藝術」、「#音像媒體」、「#社會創新」等三大實驗平台,今年也聚焦思考未來社會、亞洲妖鬼文化、全景劇場的技術與產能等試驗方向,而目前c-lab在計畫執行上最大的困境為何?政府為何要以部的高度支持文化實驗?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當代藝術館前身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當「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與「南北向藝術及博物館廊帶」逐漸成形,我們將能看到首都文化雙軸線,將台北從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翻新成文化中心。 ... <看更多>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當代藝術館前身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當「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與「南北向藝術及博物館廊帶」逐漸成形,我們將能看到首都文化雙軸線,將台北從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翻新成文化中心。 ... <看更多>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在 #東西向文化創新廊帶 - Explorar | Facebook 的必吃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 影響台灣未來設計環境改變的2020總統大選只剩兩天,我相信平常喜歡看設計發浪的各位,都有基本媒體識讀水準,在過濾各種資訊後已經做好準備,心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