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車子後玻璃碎裂的緣故,所以改搭晚上的車回台南,結果下午我哥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後,就問我要不要跟一對夫婦一起去供僧?
「好啊,當然好!」我從床上跳起來說。
開了七八分鐘的車就抵達了,離我家超近,但我卻從來沒來過這間寺院,寺廟位於卑南要往初鹿的半路上,是個實修道場,裡面人不多但全都精進無比,整個下午都看到居士們在三步一拜的在繞塔朝山,從下午兩點直到我們離開都沒停過。
而參拜了大雄寶殿後,見到了住持慧希法師,法師是為很慈祥的比丘尼,先在齋堂跟我們開示,也讚歎大家能接觸佛法真的因緣福慧具足,也說了很多佛經的小故事給我們聽。
接著師父帶我們到地藏殿參拜,裡面巨大又莊嚴的菩薩像讓人看了無比讚歎,此時她恭敬的拿出一盒香粉,捏成月牙形點燃。
「這什麼香?也太...好聞又特殊無比?!」我內心驚訝,因為我記憶庫裡沒有這個味道,讓我隔著口罩也聞到濃郁的香氣,但我無法用任何一種形容詞或類似的味道來表達香的味道。
「師父這是甚麼香啊?我們自己也有在製香,但怎麼都沒聞過這個味道?」尤一起來供僧的夫婦合掌問師父。
「喔,這個啊,是牛頭栴檀!」師父點完香後,恭敬的向地藏菩薩禮拜,我們也一起拜了下去。
禮拜完後,夫婦又問:「牛頭栴檀?我們製香這麼久,還真是第一次聽到,是藥香嗎?」
「不是唷,這是我某天夢裡,看見一位天人來到我面前,我問他有什麼事嗎?祂說祂從天上帶來了三根牛頭栴檀香來給我供佛,放在西廂房的門口,說完祂就消失了!」
「後來呢?」我們都很好奇後續。
「後來我一醒來,馬上跑去西廂房門口一看,果真三根很粗的木頭整齊的放在門口,我就把木頭收好,部分研磨成粉末,點燃後供佛!佛經裡記載這個牛頭栴檀是最佳的浴佛供佛的材料之一,但世間真正的牛頭栴檀聽說好像都沒有了,所以天人才特別帶來。」師父說。
「哇,我還真的第一次聽到看到,也是第一次聞到...看來我車壞掉不是因為障礙,而是因為能聞到這稀有珍奇的香味,也能一起供佛,終於明白我留下來的緣故!」我跟我哥說,說完馬上再禮佛三拜,接著繞塔三匝。
師父出家前曾在北投發生過嚴重的車禍,她只是在田埂旁看人插秧,但朋友騎車不慎撞到她的小腿,結果送了兩間醫院都說要截肢,她內心大喊:「截肢後我未來怎麼出家?不行,我不能截肢。」
於是她就飛到美國找她哥哥,到了美國的第二天,她就見到了觀音菩薩(不知是在夢裡還是現實師父沒說),菩薩當著她的面說:「你就起來走看看吧!」
當時坐在輪椅上,之前都被診斷應該要截肢才能保命的她,就馬上站了起來走了幾步後,她就一直走到今天了!
師父說她自己沒甚麼修行,也沒什麼功德,都是藉由佛菩薩加持力,所以只能精進念佛拜佛誦經持戒來報佛恩,所以她每天早上三百拜,中午三百百拜,晚上三百拜,佛號一千,地藏菩薩聖號一千,還有其他工作與各種早晚課午供...
二十六年如一日,而徒弟與信眾們看到住持如此精進,也不敢放逸懈怠,全都一起如實修行。
我則把身上全部現金全供養給三寶,用所有插畫粉絲與大百解成員的名義,希望大家也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和福德。
而我們下一站則拜訪了我第一位皈依師父,宏悟老和尚,他獨具在初鹿牧場的後山裡,九十幾歲的年紀,老和尚跟淨空法師、聖嚴法師是同期戒師兄弟,實修念佛法門,本來跟我家住在同一社區,因此結緣皈依,而老和尚現在最大期盼就是再辦一次佛七,最後閉生死關,生死關就是閉關後直到往生都不出關房。
老和尚一個人在家在山裡種菜,自己煮飯,自己做早晚課,自己敲鐘打木魚,希望越少人去找他越好,但還是偶爾會去探望他,幫他帶一些藥品上去,或是開車帶他去醫院回診。
但因為時間不夠,就沒跟老和尚詳談太久,也怕耽誤老和尚做晚課的時間,所以我們就供僧完就離開。
但我突然想到剛剛我已經把身上所有現金都供養了,現在身無分文怎麼辦?
啊!上次木星儀式我有用一個紅包戴裝了3600在裡面做儀式,後來就當發財金放在包包暗袋,馬上拿出來供養老和尚。
老和尚客氣的說認識那麼久,不用啦,他夠用夠用...但我說這是我跟所有粉絲的心願,希望老和尚能給我們機會造福田,他才點頭收下。
沒想到,因為車子壞了,多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我能有這麼棒的機緣,真的是最好的安排阿阿阿阿阿!
--
後記
我後來在網路上查了牛頭栴檀香,
相關的介紹如下:
【牛頭栴檀香】
世界上最寶貴、最奇妙的「香」,是佛住世時印度的「牛首栴檀香」。
首楞嚴經卷三曾說:
「此香若復燃於一銖(二十四銖重為 一兩 ),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因為世間除了佛的福德之外,再沒有人堪當受用那種妙香,所以在佛滅度之後,那種檀木也就不復出現了。—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世上最寶貴奇妙之香,是産自於印度的一種名爲“牛頭旃檀”的檀香,又被稱爲赤旃檀或牛首旃檀。
此香出自印度的摩羅耶山,其山峰的形狀類似牛頭,因此便將這種栴檀稱爲牛頭旃檀。
在《華嚴經》上也曾有記載說:「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書上說此香“爲旃檀中最香者,且亙久不朽”,由此也可見此香之珍貴。可誰又會想到,如此珍貴難得之香,卻生長于伊蘭林中。那麽伊蘭是何物哪?佛教辭典上說:“伊蘭,臭木名,其味惡如腐屍,薰四十由旬,花紅豔可愛,若誤食之,發狂而死。旃檀香木,生此林中。”
據《觀佛三昧海經》中的記載,伊蘭與旃檀都生長在摩羅耶山中,但與香妙無比的牛頭旃檀所不同的是,伊蘭所散發出的卻是猶如死屍一般惡臭,而牛頭旃檀就生長在伊蘭林中。平日裏人們是看不到牛頭旃檀的,只有到了仲秋月圓之時,牛頭旃檀才會成熟長成旃檀樹,發出無比奇妙之香味。
此時人們聞到只有牛頭旃檀的香氣,卻聞不到伊蘭的惡臭氣味。也因此在經論中,經常用香味上妙的牛頭旃檀來比喻無上菩提,而用惡臭的伊蘭來比喻衆生的無明煩惱。
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佛涅磐之後,這種牛頭旃檀便從世間消失了,再也沒有出現過。
--
啊啊啊啊,難怪我完全無法形容這香的味道,因為從沒聞過,就好像如果我一輩子從沒吃過奶油麵包,突然你讓我聞到...我也無法從我味道資料庫裡面找到適合的比喻或是形容詞一般。
但牛頭栴檀的味道,我無法比喻,只能說聞到的感覺,首先是一股很濃郁的香味,你的嗅覺會瞬間被這香味吸引,然後就是綿延不絕的持續與韻味,味有很多層次但都是讓人愉悅歡喜的味道,而且我聞了一陣子後,身體寒毛居然瞬間豎起,當時我以為是自己可能打了個冷顫,但當下沒有冷風更無冷氣,外面非常熱,可能毛細孔也在大口品嚐著這從來沒聞過的好味道吧?
而且本來有點鼻塞的我,聞到後我也覺得鼻孔透氣度大增,隔著口罩也能聞到相當濃郁的香氣。
直到我們走出地藏殿,還是一直聞到陣陣香味,我本來以為是殘留在口罩或是鼻腔黏膜上的殘味,但在戶外無人處脫下口罩聞幾口,果真跟在地藏殿裡聞到的一樣濃郁!
嗯,牛頭栴檀原來長在惡臭無比的伊蘭林裡,但他的香味卻能蓋過伊蘭的腐爛惡臭,而且文中說到牛頭栴檀只會在仲秋月圓時才會成熟冒出香味,而今天我剛好就是中秋月圓日聞到牛頭栴檀,真的無比的巧合,這是很棒的吉祥徵兆,我覺得自己也要更精進實修,才能從這五濁惡世的惡臭裡稍微去掉一點味道吧。
謝謝我的車車,謝謝犧牲的玻璃,謝謝師父無私點燃珍貴的牛頭栴檀供佛,我們才能有幸順勢聞到珍貴夢幻香味。
師父那邊是實修道場,所以一般不辦法會也不接遊客,所以如果不是要參加他們嚴格佛七或其他法事,通常不建議前往打擾,我也不曾看到他們的招牌或是路標,難怪在台東三十九年我也第一次知道,我家附近有這麼棒的聖地。
好了,接下來今天是幸運馬蹄鐵的儀式,也是月光菩薩、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聖誕日,就以今日所聞之牛頭栴檀香的歡喜供養眾神佛,願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健康幸福,有著同理心、慈悲心、抹去無明煩惱、燃起智慧光明之燈、在這信仰自由的土地上,我們都能珍惜,也互相尊重。
感謝一切,感謝你們看完。
接下來我好想用珍貴的香來做一場上供儀式,也幫大家迴向,讓大家一起參與。
(圖中的月牙香粉就是牛頭栴檀香)
未秧是誰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念群聚,想念出國,想念人與人的連結,想念所有偶然裡的必然,愈是難捱的時刻,愈是能夠理解藝術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就像是已故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 Agnès Varda 與視覺藝術家 JR 的《#最酷的旅伴》,這一對追尋千萬種鄉村容顏的忘年之交,一老一少漫無目的背起行囊,輕快的駕駛著攝影車上山下海,穿梭在田野阡陌和礦坑港口,俯拾即是靈感,回憶即是故事,生活即是藝術,透過一張張寫真壁畫凝聚人群,牽起隨手可掬的陌生笑容,真正創作出彼此心中旅行的意義。
⠀⠀⠀⠀⠀
在人生這條路上,一個選擇了電影一個選擇了相機,雖然看似殊途,兩人卻始終對藝術抱持著相同的熱忱,打從相遇的第一天開始,便決定要拍攝一部電影,關於法國、關於鄉村、關於人群、關於旅行的電影,在 JR 充滿魔法的鏡頭和攝影車裡,他們懷抱彼此的理念,刻意尋找命運安排的巧合,深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時時側耳傾聽,按下快門,製作大型視覺,並張貼於顯眼的牆壁或建築物上。
⠀⠀⠀⠀⠀
一幅幅人像寫真,紀錄的是庶民百姓真實活過的痕跡,鏡頭所到之處有咖啡廳的女服務生、工地裡各個部門的成員、牧場畜養羊群的婦人、開著機械插秧的農夫、在野外有秘密星球的老人、於港口輪班的勞工妻子,每一條受歲月鏤刻的皺紋,每一個受時間雕塑的身軀,每一絲受季節吹拂的秀髮,都是無數腳踏實享受生命的聲音與故事,此起彼落的化成藝術最美的風景。
⠀⠀⠀⠀⠀
兩人風塵僕僕上山下海,足跡橫跨無數城鎮,走過荒廢小鎮、傾頹古蹟和殘破碉堡,造訪農場與牧場、礦坑與港口,羊群與魚市,深入高掛的水塔、幽靜的墓園和鐘塔的心臟,搜尋記憶裡曾相逢的人事物,再看這些緣分會帶著自己前往哪裡又抵達何處。
⠀⠀⠀⠀⠀
旅行最迷人之處,莫過於無法預期會遇見誰,會有什麼樣的對白。因此走入陌生人的尋常生活,從聊天開啟互動,從傾聽建立連結,對彼此的生活與工作有一定了解後,再試著為他們留下專屬影像。JR 與安妮華達用心蒐集故事,再用眼睛詮釋故事,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汲取靈感,再昇華為藝術以凝聚人心。
⠀⠀⠀⠀⠀
每張巨大影像作品中的主角看見自己的模樣時,反應各個不同,有孩子抬起小小的腦袋仰望牆面上赤腳撐著陽傘的笑靨,嘴裡唸道媽媽好美好美;緊守老宅不願搬遷的婦人,轉頭看見自己宛若守護者一般偌大姿態,淚眼婆娑的聲聲表達感激之情;還有那穀倉外頂天立地的身影、樂在工作的礦坑笑容、昂然矗立於貨櫃上無名女性的偉大,都令人一次又一次的讚嘆著藝術無與倫比的魔力。
⠀⠀⠀⠀⠀
特別的是,墨鏡不離身的 JR 彷彿天生就能讓人們卸下心防,捕捉一個又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這趟有目的又沒有目的的旅程不僅觸碰了生命終無數過客的內心世界,也慢慢將心之所向從人群中逐漸拉回到彼此身上。
⠀⠀⠀⠀⠀
《最酷的旅伴》有意又無意的探索人生,以行動體現藝術,同時以藝術擁抱人心,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幽默鬥嘴,處處惹的觀眾忍俊不禁,一位有耐心一位有童心,溫暖地捕捉形形色色的人生樣貌,這段忘年之交不只交心,更交換了不同的胸懷與視野,處處充斥著淡然成熟的人生智慧,不停喀嚓響起的快門聲,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
⠀⠀⠀⠀⠀
縱使沒有明顯的劇情主軸,卻有著相當清楚的層次安排,從沈重到釋懷,從陌生到熟悉,從認識到理解,閱人無數然後回歸自己。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取決於說故事的人,這是一張什麼樣的照片,取決於掌鏡者,這個世界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美是醜,皆取決於我們觀看的角度。因為相由心生,當我們發自內心喜歡一個人時,眼睛周圍的肌肉、滿布皺紋的雙手、歷盡風霜的腳掌,都會是歲月與人生最動人的痕跡,JR 或許讓墨鏡在世界與自己之間有所屏障,但他的作品卻毫無保留而赤裸裸地將心底最私密柔軟呈現在世人眼前。
⠀⠀⠀⠀⠀
作家很多時候是在書寫胸臆的情感,情感往往稍縱即逝,音樂家很多時候是在譜出指尖的感受,感受往往曇花一現;而這兩位用影像說故事的藝術家則是在捕捉消逝的一切,照片、歷史古蹟、傳統產業、文化、形體、笑容、回憶、遺憾和生命,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這就是為何作家不能獨善其身、藝術家不能遠離塵囂的原因,唯有入世的找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才能以作品凝聚人心,這也是藝術永恆不變的本質。
⠀⠀⠀⠀⠀
在時間的長河裡所有事物都會逝去,這個巍峨矗立在諾曼第海邊的碉堡,日夜不停受海風侵蝕受海水沖刷,他們做足萬全準備,在一日的潮汐之間與時間賽跑,藝術只存在於那一瞬間也形同無價。安妮華達隔天靜靜凝視著猶如從未發生過任何改變的斑駁牆面說道,藝術是短暫的,影像已經消失了,我們最終也會跟著消失。語氣流瀉出飽經世事的蒼涼無奈,剎那時間彷彿閉口不言,生命似乎拒絕喧嘩,如彩虹般迷離如流星般耀眼如煙火般璀璨,因為就是這些曾經存在的美麗片刻組成了我們人生中的永恆。
⠀⠀⠀⠀⠀
電影中處處充斥如此淡然悠遠的人生體悟,走過無數的大風大浪後,於海洋逕自柔和而堅決的陰鬱回音之下,再多的欲說還休都顯得無比渺小。
⠀⠀⠀⠀⠀
談藝術凝聚人心,談片刻組成永恆,坦然面對死亡議題,把每一位萍水相逢的笑容當作此生中最後一個遇見的人,更意圖讓我們隨著 JR 和安妮華達的腳步以樂觀和釋懷的態度回首過去。曾經他們在某個小鎮遇見一位遊民,他驕傲的帶著兩人參觀自己隱藏在野外的小小角落,以天地為家,和自然為伍,帶著笑意說自己在星辰的保護下出生,母親像是月亮,將她的冷靜給予了孩子,父親宛若太陽,將他的溫暖和整個宇宙都給予了孩子,自己這一生已擁有太多了。
⠀⠀⠀⠀⠀
舉手投足間如此開闊的胸懷,感染了兩位創作者和銀幕前的我們,JR 和安妮華達一步一步帶領著彼此再看一眼即將逝去的往事,海之潮起潮落,月之陰晴圓缺,人之悲歡離合,一如遺憾其實都不在我們的掌控範圍內,但是當華達奶奶拿著高達最愛吃的麵包因為閉門羹而感到傷心難過時,JR 溫柔地開啟了另一扇窗,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最美的安排,我們敞開心胸而受到傷害時,也因為這道傷痕陽光才能因此灑落。
⠀⠀⠀⠀⠀
兩人的人生際遇引導他們抵達彼此身邊,此段亦師亦友的情誼,是 JR 和安妮華達兩個溫暖善良又童心未泯的藝術家相遇才能碰撞出這麼燦爛的火花,性格南轅北徹,年齡相距甚遠,卻能包容差異一起踏上這段法式公路之旅,笑看彼此性格中不容退讓的堅持,有時洋溢喜悅有時蒙上憂愁,和他們創作的藝術同等驚人,呼應著劇中一位參與者的讚嘆,藝術本就應該驚豔整個世界。
⠀⠀⠀⠀⠀
人一輩子或許充滿遺憾,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然而生活的樂趣卻不會因此減少分毫,這段旅程讓多數觀眾得以明白,藝術不見得高不可攀,工作不見得只剩痛苦,舉凡靈魂、溫度、初衷、快樂與赤子之心,得仰賴自己主動尋找最美的角度。
⠀⠀⠀⠀⠀
「最重要的是想像的力量,我們相當享受其中,希望你們也是。」
未秧是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前後文無關之來介紹一下 野生動物急救站 日常會有的一些工作吧。因為動物流動變化很快,不像長期圈養動物每天的SOP比較固定,會根據不同物種、復原狀態、成長階段一直調整。當時有問照養員是根據物種或工作屬性配給不同人嗎?得到的答案是「誰手上還有位置新來的傷患就交給誰負責」......(´-ι_-`)等等,大家都很滿的時候動物不會不受傷不進來啊..........
.
《急救站的日常》
診療室正在為受傷的動物動手術,而還在「住院」的動物們有等著去曬太陽的,要換藥和做檢查的,以及,嗷嗷待哺等著被填飽肚子的。
不同的動物要準備不同食物配方,每隻動物需要的食物量也不同。動物寶寶們一天不只要吃一餐,要定時定量的餵,必須注意吃飽後有沒有正常排便。
照養員還要特別喬裝打扮,讓這些不是親生父母養大的小動物們不要錯將人類當成自己爸媽,導致未來無法回到野外。
動物寶寶一暝大一吋,慢慢長大的牠們就需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此時照養員便要化身為空間設計師,DIY各種堅固耐用的棲架以滿足動物的活動需求。
當然,日常的照養還有少不了的清潔環境,為動物把屎把尿清洗床單等等。
ps.正要推出去曬太陽的小白腹秧雞的室友是鏡子和一截雞毛撢子,正常狀態牠應該是和兄弟姊妹擠在一起的煤炭球。健康的幼鳥被過於好心的人類拎去急救站無法給媽媽養大真的很QQ
#不要再綁架焦阿小朋友啦要看物種和狀況啊人類
【#落難野孩兒與牠們的守護者】保育藝術貨櫃展 5/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