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
⠀⠀⠀⠀
🌿 荷蘭Mepal【圓形】強力補貨來囉!
⠀⠀⠀⠀
✦ #Mepal隨行餐具三件組,這次一起上架,新增一款新色
✦ 本團完全是售後服務來著,提供給想買圓形的朋友購買
✦ 胎胎未來只會以方形款為主,圓形最多一年半載開一次補貨歐~
⠀⠀⠀⠀
這團圓形我也沒有特別想再介紹(好累),這次圓形尺寸顏色都算齊,只有一兩個尺寸顏色比較少,大尺寸的幾乎都有,所以要補貨的朋友可以直接買,因為圓形我實在很懶得開團,開了六、七次,我自己2019年初買到現在也用了兩年半多,我真心愛到爆,方形來了我也一樣炸愛,如果你問我有沒有偏好方或圓,我只能說:「#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因為我圓形之前真的買太多了啦XDDD」
⠀⠀⠀⠀
⠀⠀⠀⠀
、、、、、、、、、、、、、、、、、
▌#方形圓形哪個好用
我覺得這應該是我今天唯一要說的事情,老實說,方形還沒出的時候我圓形也是用得嚇嚇叫,方形出了之後我自己上次開團也跟團又買了兩組(所以分了大尺寸的圓形給我娘),但我750的圓形一個都沒給XDDD 一來是我娘自己也是保鮮盒王,750-1000ml的尺寸他自己也很多,她缺的就是大尺寸,方形圓形我娘都覺得好用,我也是!
⠀⠀⠀⠀
▌#直接用方形圓形來區分使用
這是我自己的使用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看看。基本上我750圓形是當初買最最最最多,各種顏色都有,到現在也是跟方形一起用的樂此不疲,為啥,因為使用方式不一樣,就算都是750的尺寸,方形&圓形的高度、平面面積都不同,我有我自己習慣的使用方式。例如我目前圓形的使用量其實還是。非。常。大! 因為只要冰進冰箱冷藏或冷凍的,我用的大多還是圓形!可以直接看我冰箱今天臨時隨手拍的照片,不用刻意ㄙㄟ,就是我目前的使用狀況。
⠀⠀⠀⠀
▌#方形都是用來裝熟食直接裝盤,#圓形都是拿來裝醃肉或醬料(偏生食)
如果大家有發現,其實我平常餐桌上很常使用方形的1L & 2L上桌,裝沙拉、麵包最常使用,特別是我每兩週去買一大顆酸種麵包,就會用3L方形分裝,這也是目前我冰箱裡唯三的方形Mepal。另兩個方形裝的是熟的肉燥和蔥泡菜,都是可直接加熱或直接取出後直接夾出來吃的食物。
⠀⠀⠀⠀
圓形我使用在冷藏的就非常多。每天(至少兩天)就要醃漬一次的雞腿肉、醃漬鴨菲力、泡海葡萄、金山寺味增、蜜餞、上週剛做好的香草鹽油蒜醬,有時還會有些生食海鮮魚肉分裝,我都會直接用圓形的,這點其實在還沒有方形的時候我就是用顏色區分,現在有方形了,我圓形的幾乎就是拿來放在冷藏使用,唯有3L方形我會固定放一個在最下層的蔬果室,是拿來放每週切好的綠花耶和四季豆這樣。
⠀⠀⠀⠀
▌#總結
老實說我對圓形跟方形沒有偏頗,圓形也沒有比較難收納(這是我個人使用兩年半的感受),因為圓形也能疊起來、方形的蓋子或寬度面積也沒有說真的就真的比圓形好,我是不知道你們會不會以為我在亂講啦,但我講的都是真心話,因為我就是很愛Mepal ,大家要愛方形圓形老實說我真的沒差,因為我到現在兩款都覺得很好用,所以這種事就是見仁見智,你沒用就不會有這些心得,丟阿涅!連兩週開團有夠ㄒㄧㄢˊ,要補貨的朋友自行補起來嘿,八月大貨到之前我都不想太仔細介紹這個,大家也可以在胎胎社團裡的「#搜尋」功能,直接打 Mepal 應該就會超多文章跟心得釋出。
⠀⠀⠀⠀
▌#之前發文開團(隨意找三團)
https://bit.ly/3ipYyoJ
https://bit.ly/3rh6k8G
https://bit.ly/3wPKdXO
⠀⠀⠀⠀
⠀⠀⠀⠀
⠀⠀⠀⠀
▼—▼—▼—▼—▼—▼—▼
☻ 荷蘭 Mepal【圓形】補貨團:https://gbf.tw/vspzg (#0725收單)
★ 預計8/5出貨
★ 優惠折扣:5件內85折/6件以上8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80的網紅OP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用選擇權的價差策略 來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方法 1:28 為什麼要做價差 a.已知最大風險,不會因為黑天鵝而被抬出場 期貨有可能會因為跳空,而出現無法預期的虧損 甚至不用談到跳空,有的時候你可能只是去忙一下 回來一看卻發現,怎麼豬羊變色了 但是垂直價差策略在你一開始建...
「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的推薦目錄:
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 在 OP凱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用選擇權的價差策略
來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方法
1:28 為什麼要做價差
a.已知最大風險,不會因為黑天鵝而被抬出場
期貨有可能會因為跳空,而出現無法預期的虧損
甚至不用談到跳空,有的時候你可能只是去忙一下
回來一看卻發現,怎麼豬羊變色了
但是垂直價差策略在你一開始建立好的時候
就已經知道最大虧損最大獲利是多少
以及損益兩平點在什麼位置
你可以抱著價差安心上班,安心睡覺
但如果是做期貨,你可能就三不五時會想要打開來看現在指數在哪
b.比起期貨,選擇權價差更能增加你的勝率
撇開技術分析不談(因為要談的話其實對期貨對選擇權都是同樣的影響)
期貨在進場之後,上漲下跌機率其實就50%50%
但是價差可以透過履約價的調整,來增加你的勝率
舉例來說,指數17000
期貨多單進場之後,就是以此為分水嶺,上漲賺錢下跌賠錢
但選擇權價差可以選
例如我作16800-16900看多價差,我會有一百點空間
結算在16900之上我都是獲利的
也就是說即使指數是下跌,但我最後也是獲利的
當然這個不能下跌太多啦,下跌太多跌破我看多價差做的履約價的話也還是會受傷的
當然,有一好沒兩好
選擇權也不是萬能的
如果我們要選擇更高勝率的履約價,最大獲利就會降低
反之,如果我們想要最大獲利高一些,勝率也就會低一些
(例如現在指數在17000,我想做多,
選擇169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我會有比較好的獲利,但勝率低
選擇168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獲利會比較差,但勝率高)
不過我這邊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你先求穩,再求多(先求有,再求好)
意思是如果你要做的話我會建議你先做勝率高的組合
雖然他最大獲利低,但你積少成多慢慢累積資金
後面慢慢增加你做的組數,整體獲利也會往上升
c.保證金比期貨低,可有效運用你的資金
小台的保證金要四萬多
但我們選擇權做價差,一組的保證金最低只要2500
因為他的保證金計算方式是用兩個不同的履約價之間的差去乘以50元
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做一組16850跟16900的價差
那我的保證金就要(16900-16850)*50=2500
不過通常我建議去做100點價差的組合,所以保證金要5000元
再高一點的150點價差或200點價差也可以,但相對來說保證金就會變貴
如果需要的保證金太高,小資族要去操作的話會比較難受一點
這樣對你後續部位的調整可能會比較沒有彈性空間
7:32 如何做價差
a.他其實就像是替賣方部位加一個保險
舉例來說,今天我認為指數不會跌破16900
那我就會在履約價16900的位置賣出賣權(不認為會下跌)
但畢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
如果接下來跌破16900,我會有很大的風險
所以我在16900之下的履約價加買一個賣權
例如我在16800這個履約價買進賣權
那麼當指數下跌的時候
這個16800買進賣權的部位會獲利,也就會幫我cover我原本的虧損
以上的舉例把它們組合起來,就會變成是一個看多價差
b.看多價差與看空價差的組法
那其實你要組看多價差或看空價差呀,用買權或賣權都是可行的
重點在於你做的履約價
今天如果你想做看多價差,只要你買低履約價賣高履約價
就會成為看多價差
反之,如果你買高履約價賣低履約價,就會變成看空價差
不過今天介紹的這套方法,你做價差的話
我會建議用賣權去組看多價差
用買權去組看空價差
原因是流動性的問題,我們要挑選成交量大的履約價去做
不然理論上買權還是賣權組其實是沒有差異
詳細的細節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關於價差的文章或影片
在我的頻道裡面有一個關於選擇權策略,一系列的影片
其中有詳細介紹關於履約價對於價差策略流動性問題的部分
在這邊我們就不多贅述了
前面有提到,我會建議各位先求穩再求多
所以我會建議這種價差組合你要去做賺賠比低於1的
因為通常賺賠比低,也意味著他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賺賠比就是最大獲利除以最大損失
通常我習慣做賺賠比0.1~0.3的組合
因為通常這樣的勝率其實蠻高的
而獲利嘛,雖然你可能會覺得一組5000元保證金只能賺幾百~一千多,感覺很少
但實際上我們把它換算成年報酬,你會發現這種東西的報酬率是高於其他投資工具的
c.要記得做複式單,或之後合併(保證金優化)
各位要記得,如果你要做這樣的策略
一開始要以複式單的形式進場
因為如果你是一個買方部位跟一個賣方部位分開下單的話
那個賣方部位會需要很多很多保證金
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我們一開始說的"有效運用你的資金"這個優勢
那如果你本來就是先做一口買方之後因情勢變化才多做一口賣方的話
我會建議你去把這兩口單合併成一組價差
保證金會從好幾萬變成只要幾千元,這樣能夠節省你的保證金
13:51 具體行動
以上大概介紹了一些你在做價差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項
那如果對於價差或者選擇權其他相關知識不瞭解的部分
可以參考我的YouTube頻道或者Blog文章
裡面有很多關於選擇權的知識補充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策略
是你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的策略
而且做法並不難,你只需要懂均線,會看支撐壓力表
這樣其實就足夠了
指數走勢長期是多頭,在月選做看多價差
如果你要我去猜下一秒指數是漲是跌,我會跟你說我不知道
我猜中的機率大概跟丟硬幣差不多
可是如果時間拉長一點,我就可以提升我猜對的機率
為甚麼?因為股市有所謂的趨勢
當股市趨勢是處於多頭趨勢的時候,要我猜明天是漲還是跌,我會選擇猜漲
也許不是100%穩贏,但至少也是贏多輸少
反之,在空頭趨勢,要我去猜明天漲跌,那我會猜明天下跌
打開K線圖來看你就會發現,在多頭趨勢看到的是紅多綠少,對吧
因此,我們要跟著趨勢去做,因為這樣的話勝率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股市的走勢長期來說是多頭趨勢
那我們的基本目標就出來了:
長期來看我們要做多頭價差
至於選擇權要做周選還是月選,我們要用月選來做多頭價差(周選存續時間太短)
利用均線作為基準,支撐壓力表作為輔助
所以打開K線圖,你會發現我們簡單用大家常看的5、10、20MA就能辨別趨勢
當現在是多頭排列時,股市為呈現多頭走勢
反之,變成空頭排列時,往往都是處於空頭走勢
所以我們在多頭走勢的情況之下
把我們多頭價差的履約價,建立在20MA的位置
也就完成了我們該做的事情
這邊可以看一下這三張圖
上面這張是多頭排列的樣子
下面這張是空頭排列的樣子
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出現糾結的狀況
像中間下面這張
但有時候也會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指數可能離20MA太遠,這時候做的價差可能最大獲利太低
低到如果算上手續費跟稅,你可能還倒賠
那我們可以做一些修正
去看看當時的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在哪裡
並且以此作為基準去抓我們可以做的位置
下一張投影片我們來看一下支撐壓力表
支撐壓力表是一項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不會畫線抓支撐壓力的新手
找到現在市場上大家認定的支撐與壓力
解讀支撐壓力表,我們要站在賣方的角度去思考
因為賣方留倉會有壓力,但買方沒有
所以你看買權與賣權變化量最大的地方,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舉例來說
你看到買權是17650變化量最大,賣權17000變化量最大
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賣出買權在1765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漲破17650
賣出賣權在1700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跌破17000
那這樣我們的月選看多價差,就可以建立一個16900-17000的看多價差
這裡補充一下,雖然我們是去做月選看多價差
但支撐壓力表我們還是觀察該周的支撐壓力表,而不是該月的支撐壓力表
除非到第三個星期三
(當然,偶爾會有特別的例子,例如之前日誌影片中有提到
當兩大法人都在做買進賣權的時候,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其實就沒有支撐效果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bwQXrZOPI)
偶爾會有回檔,在周選做看空價差
但股市也是有時晴有時雨
總是會有回檔下跌的時候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短均線5MA來作為判斷基準
如果指數跌破五日均線
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時候做空頭價差
履約價可以抓前面的高點作為參考基準
另外,由於我們是判斷回檔
所以不需要把這個空頭價差做在比較長期的月選
而是做在比較短期的周選
如此一來這個空頭價差就能替我們月選多頭價差沖銷方向上的風險
其實如果你對選擇權已經有接觸過的話
你應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變形的兀鷹
只是兀鷹策略會做在同個時間的契約裡面
又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當作是時間價差或者對角價差
但上述兩者會有裸賣部位
但我們這個策略在周選與月選都是價差,風險是有保障的
26:02 總結
這裡我們就給明確定義
a.在均線多頭排列時,做這樣的策略
每個禮拜固定做一組看多價差,我推薦星期五做
而在做這樣策略期間,如果遇到空頭排列,看多價差要停損出場
(空頭排列:5MA,10MA,20MA)
如果均線糾結在一起,則暫停動作(10MA,5MA,20MA,or 20MA,5MA,10MA)
b.做月選多頭價差,位置做20MA
若獲利空間不大(指數位置離20MA太遠),參考支撐壓力表的支撐
(to新手:如果要談技術分析的話,支撐通常會是前面的低點)
c.跌破5MA,在周選做看空價差,位置選在跌破五日均線前的高點
(這裡注意,不是做在5MA喔!是做在前面的高點)
補充:
a.新手的話我建議本金5萬來做這樣的策略
雖然說你其實不需要這麼多資金,但至少你一開始輸的話
比較不會有壓力
b.逆向的月選看空價差,周選看多價差這種做法並不建議
因為空頭走勢又急又兇
這樣做可能討不到甜頭,倒不如直接做買進賣權
▼凱文的選擇權課程,適合新手、小資族,讓你瞭解如何運用選擇權獲利!▼
https://optionplayerkevin.teachable.com/
▼歡迎加入會員▼
小額贊助,可以在留言區使用特別的專屬貼圖
鐵粉會員,除了貼圖,每天我會與你分享我對盤勢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2JKimITPdd37tEzJrHPAg/join
▼底下有各種資訊,歡迎點開參考▼
✅選擇權討論社團: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groupkevin
✅IG: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instagramkevin
✅FB: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facebookkevin
✅line社群:https://lihi.tv/YcKVl
這個頻道專注在選擇權的話題上
股票、期貨、基金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希望大家都能變得更有錢,邁向財務自由
本集節目由蝦皮贊助播出
https://shp.ee/2dues3k
----------
***重要申明:影片主要為分享我個人的想法,並非投資建議,請觀眾在操作前仍需三思。***
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20721中天 工作量增?代書因實價登錄擬多收6千
影片網址→http://youtu.be/WR1yizhJV5U
感謝記者王嘉琳的採訪,這是我第一次與她見面,謝謝她說「我講話都比較口語化,我喜歡」,感謝她的讚美。
話說回來,因為實價登錄就要多收6000元?拜託,買方自行登錄、房仲、房仲公司都可以幫忙代理登錄,代書想趁機調漲服務費,利用實價登錄這個「名目」來做調漲,未免太把人當笨蛋騙吧?或者應該說,要收服務費也是可以,但,沒必要收3~6000元這麼多吧?
以下是新聞報導......↓
房仲陳泰源:小姐請進,這裡就是您要看的房子,你看這一整面的落地窗採光,所以室內很明亮,不用開燈都可以。
房價漲漲漲,看房子的民眾想下手買屋都得再三考慮,不過未來想買房恐怕會更難。
房仲業者陳泰源表示:代書費調漲,對於代書而言他只是多了一個名目,讓買賣雙方去進行討價還價的空間而已,實際上實質的效益並不大。
專門代辦房屋過戶資料的地政事代書宣稱因為工作量太大,預計從今年8/1號開始,在「實價登錄」這個項目調漲3000~6000元的服務費,多出來的費用通通得由買屋民眾自行承擔。
房仲業者陳泰源表示:他(買方)不一定非得要透過代書,所以如果代書因為"實價登錄"要多收6000元的話,買賣雙方一定會說「阿就你們仲介幫我登錄就好啦!幹麻沒事多收我這6000塊?」
其實房屋所有權實價登錄不見得得由代書來執行,「房仲業者」或是「買房的民眾」還是「代銷業者」都可以上網自行登錄。如果不怕麻煩自己動手來省下這不必要的服務費,也幫自己省荷包。
新聞網址→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3v90137.html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52156887
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 在 買房知識家A你的Q | 我是新手買方,我又來了 的必吃
所以我想說的是買整理過(沒整理的房子很少)的房子,一定要檢查看不到的地方,而且很多事,房仲是不會告訴您的,所以一定要去跟鄰居、管理員和里長聊聊,才 ... ... <看更多>
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 在 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 『裝睡的人叫不醒 的必吃
甚麼樣的價格你都還是會嫌貴,就算降價讓利,對 一個不願意醒著的買方而言,他也只會認為還可以再更 便宜。 叫不醒的你,真的覺得不買房對自己有利嗎? 還在睡的你,真 ... ... <看更多>
未來我應該只會買方的 在 Re: [請益] 台灣買賣方offer選擇跟未來發展- 看板Finance 的必吃
雖然自己跟台灣市場不熟,不過自己在歐洲買方躺平多年,想說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原po主要糾結的點應該是買方牌子不夠大,不知道對未來發展會不會有限制?
但其實問題的核心應該是,你長期來說想待買方還是賣方?想當分析師就好還是想要有機
會自己操部位?
如果你的答案是買方的話,那買方選項應該是比較好
為什麼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買方跟賣方兩邊,雖然都是分析,但是工作的focus,研究
的方法,養成的技能,差距其實還是不小。所以如果終極目標是想要成為一個賣方分析師
,單單只有賣方經驗的話,可能不一定會有想像中吃香
而如果有心要操盤的話,比起有規模的公司,小一點的買方可能更有機會讓你實際參與到
交易(而不是只出投資建議),畢竟人力通常比較有限,一人分飾多角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雖然我不知道台灣是否是這樣),相較於需要新鮮的肝的賣方RA,買
方要出現junior(根據你的描述相關經驗應該不多?)的職缺機會實在是不多,所以通常
只要覺得公司還可以,我會覺得把握買方的機會比較好(RA通常比較免洗一些)
至於原po擔心的牌子太小,我個人覺得只要track record跟研究方法都夠好,人脈也經營
的不錯的話,應該是不用太擔心轉職的問題
當然如果原po的志向是成為明星賣方分析師的話,賣方選項可能就比較合適,但是這樣要
躺平的話應該就有些難度了......
不過說實在在歐美賣方因為法規關係(像歐洲的Mifid II)其實一直在縮緊,雖然不知道
那時候這些法規會影響到其他地區,我自己會覺得賣方的飯碗是越來越難捧了
如果有其他想法的朋友,也歡迎提出來討論一下
引述《qq251988 (皇民)》之銘言:
: 背景:海龜碩
: Full-time 經歷:香港IBD(一年多)、台灣FA
: Part-time經歷:管顧(非MBB)、IBD、其他有的沒的
: 選項1. 台灣小私募(有海外背景,LP都是境外人士,但台灣估計沒人聽過)
: AUM USD 150M+
: 看投資產品以前有做PE(一級)
: 但因為沒什麼好項目可以投(台灣好項目不缺錢,爛項目沒人要)
: 近三年改做二級市場(long only偏多)
: 接觸的金融商品種類比較多元,台灣跟海外市場都有做
: 基本不用加班
: 選項2. 台灣券商RA(有說做得好可以優先升分析師,但本人半信半疑)
: 覆蓋範圍做科技領域(說太白怕被認出來)
: 要加班 而且內部有說近年來研究所人員持續縮編
: 因此估計loading之後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 Pay的話 1>2
: 因爲對台灣市場不熟,想請教未來職涯發展哪個比較有幫助?
: 1的話輸在brand ,但跟台灣前幾名的券商關係很好,研究資源是夠的,但不知道以後
跳?
: 會不會受阻礙
: 2的話錢比較少,但以後跳自己或其他的AM可能比較順利?只是比較操
: 本人因為過去經驗已經被操怕了
: 現在有點爛草莓心態
: 只想躺平但又矛盾地糾結未來
: 其他投信投了跟面了都沒什麼下文
: 台灣有幾家相對有名的PE則是沒上
: 麻煩前輩們多指教,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6.94.183.57 (荷蘭)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nance/M.1640619104.A.07C.html
※ 編輯: evilviolet (86.94.183.57 荷蘭), 12/27/2021 23:32: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