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3月23日天上聖母媽祖聖誕
水晶姐姐介紹媽祖給大家認識😊
✡台灣人的媽媽-媽祖✡
🌼【身世眾說紛紜】
關於媽祖的身世眾說紛紜,且神話與史實落差甚鉅,直到明末昭乘和尚著《天妃顯聖錄》之後,神話傳說才大致完成定版。據《天妃顯聖錄》之說媽祖乃宋代泉州府莆田人氏,父親任都巡檢,夫妻樂善好施卻單傳一子人丁單薄,於是虔誠向觀世音菩薩祈求子嗣,一日其母夢見觀世音賜予優缽花(或謂藥丸),吞食後懷胎十四個月產下媽祖。媽祖出世後逾月不哭,故取名為「默娘」。
媽祖自幼聰敏好學且朝夕禮佛,而後得到玄通道人授予「玄微祕法」,又得神人之「銅符」乃精通驅妖除魔之術。嗣後媽祖降服桃花山之妖怪千里眼與順風耳,並收為部將。廿八歲重陽節,玉帝來詔媽祖得道升天,可見媽祖信仰乃佛道之融合。
如按史料之載 ,媽祖原為巫祀信仰,原始文獻皆言媽祖為「巫」,眾人因其生前能預知吉凶禍福而祀之,後來才改稱「神女」、「龍女」。至宋徽宗賜其「順濟」廟匾乃轉變成神。宋代媽祖之封號為「夫人」、「妃」,至元代因航運日趨發達乃冊封為「天妃」,並成為全國性信仰。明初封為「聖妃」,明成祖因派遣鄭和下西洋,為安定軍心,將之封為「天妃」。清康熙年間原本冊封為「天上聖母」,至康熙廿二年因施琅攻克明鄭,假借媽祖神助之說,乃再冊封為「天后」。至此媽祖已成為地位最崇高之女神。
媽祖信仰自宋代的女巫轉變到清代的天后,揆其緣故乃因航運的發展造成信仰的普及,又因政治的炒作,藉宗教收服民心才日漸蓬勃。台灣移墾之初仰賴航海,而初闢地區又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治 理台灣的各個政府也都會拉攏媽祖,以証明政權的合法性與行為的正當性。傳說媽祖曾經協助鄭成功擊退荷蘭人,也曾幫助施琅將軍打敗明鄭,又曾助清廷平定林爽文、戴潮春、蔡牽之變,但這些傳說都只是統治者利用媽祖信仰鼓舞士氣、籠絡民心,減少人民反抗的托詞。
🌼【台灣媽祖的造型】
台灣的媽祖約有膚色、黑色、紅色、金色和白色等五種顏色。其中膚色是按人體皮膚顏色塑造。黑色則有二種說法,一說原本不是黑色,因為長期奉祀在廟中接受香煙薰染,久而久之就被薰黑;另一說則是黑面媽祖較凶悍,因此執行除煞、捉妖等鎮暴任務通常要請黑面媽祖出馬。紅色代表喜氣、祥瑞,一般在喜慶場合會迎請紅面媽祖坐鎮。金色則是神祇的象徵色彩。而白色媽祖一般都是近年來迎自 中國大陸,早期台灣鮮有「臉色蒼白」的媽祖。
台灣媽祖的造型通常塑造為中年婦女、身材豐腴(但胸部平坦)、慈祥高雅的形象。就台灣人的普遍認知,身材福態表示福氣,體態輕盈、身輕如燕並不符合福氣的象徵,而媽祖造型沒有胸圍是怕汙衊聖靈,因此台灣的女神除婆祖之外通常沒有「性徵」,而是以中性性別呈現;媽祖面容和藹、慈祥,表示其平易近人。
綜觀媽祖造型可發現,台灣人其實是根據「媽媽的形象」來塑造媽祖,台灣媽祖信仰之所以盛行,是因台灣人將媽祖當作我們共同的媽媽來崇拜,因此媽祖崇拜,就心理層面而言也反映「戀母情結」的心理因素。
台灣媽祖的構造可分硬體與軟身兩種,硬體媽祖全身以木材、石材或泥土雕塑而成;軟身媽祖則 是頭部、手足以木材雕刻,身體、關節則以藤條編成,再組合金身穿上衣袍。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神像除媽祖之外鮮有軟身製作的神像。
大陸媽祖造型是年輕的女性,乃依照媽祖昇天時(二十九歲)的形象來塑造,台灣的媽祖則是中年婦女的造型,是依照母親的形象來塑造;大陸媽祖體型纖瘦,台灣的媽祖身體微胖,顯示媽祖成熟穩重;大陸媽祖表情嚴肅,台灣媽祖慈眉善目、平易近人。造型的轉變,表示台灣人對媽祖觀念的轉化,台灣的媽祖不再是年輕女孩的形象,而是以母親的樣貌呈現。
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要任務在保護漁民、航海者的安全。台灣最早的媽祖廟均面向大海、港口,來台之後的媽祖廟也有面向高山,因為要防範原住民出草獵人頭之故。在中法戰爭和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媽祖又有巡海岸、接炸彈、救軍伕的神蹟;且在颱風、洪水、地震、瘟疫頻傳的台灣,媽祖也有預警災難、阻擋震災、平息瘟疫等特異功能。從諸多盛傳的媽祖傳說及神蹟,可發現媽祖不但是自然災害的防護神,在人為的戰亂中,也擔負起護佑民眾的任務,祂與台灣歷史、民眾的生命歷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本土化現象亦反映移民生活之歷程。
現在台灣的媽祖廟無所不在,媽祖的業務也無所不包,信徒舉凡健康、考試、事業、生育、農事……都會祈求媽祖庇佑。從媽祖功能的轉變,業務的繁雜,更可瞭解媽祖信仰在台灣已經成為民間最普遍的信仰。
🌼【媽祖的排行與分工】
媽祖祇有一位,但在一般媽祖廟中總會有許多尊媽祖神像,且有大媽、二媽、三 媽等排行。此乃媽祖深受民眾信仰,信徒每有入厝、治病、娶新娘、除妖、祭煞甚至選舉,都會迎請媽祖神像前往坐鎮;因此,廟方祇得雕塑分身以供信徒迎請,新雕媽祖的分身就賦與名稱、編號,以利辨識,其中稱大媽、二媽、三媽、四媽乃是依雕塑先後的編號。
所謂祖媽、開基媽、老大媽者通常是該廟最早的媽祖;而鎮殿媽則是在廟裡坐鎮不外出遶境巡視,也不接受信徒迎請出勤。
會媽、正爐媽、副爐媽之稱謂,則是表示爐主制度,許多信徒自組媽祖會,雕塑媽祖金身,以輪值或搏筊方式決定當年爐主人選,爐主、頭家通常以一年為度,每年定期搏筊或輪值方式迎請媽祖回家供奉。更換爐主則稱為「過爐」,舉行過爐儀式時,通常會聘請陣頭前導遊街,並演戲宴客以表隆重。
黑面大媽、金面二媽、紅面大媽、黑面三媽之類的稱謂是按照媽祖膚色、編號加以區分。
由於編號的不同,媽祖們也有不同職務。一般而言,廟裡的祖媽、老大媽、鎮殿媽、開基媽等「資深媽祖」通常祇在廟中留守而不外出,各項業務則由其他媽祖分配。台灣俗諺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之說,意謂大媽鎮守在廟中;二媽沒有特殊任務祇接受供奉不必做事;而信徒有事相求通常迎請三媽前往處理,因此三媽經常在外執勤故言出戰。
大甲鎮瀾宮則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之說,意謂鎮瀾宮的大媽鎮守廟殿;二媽沒事做所以吃便;三媽即副爐媽是擔任進香的媽祖,因此喜歡受信徒扛著前往進香;四媽(正爐媽)據傳擅長醫理, 信徒如有重病難治或久病不癒,都會挖取媽祖神像底座的木屑放在藥包之中煎熬,作為藥引。
彰化南瑤宮媽祖則有:「大媽四愛吃雞,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之諺語,意為大媽、四媽非常靈驗,信徒許願有求必應,因此祭典時信徒供奉牲醴特別豐盛故曰愛食雞;二媽五愛冤家是指二媽會和五媽會信徒常有爭執、糾紛,日治時期常曾由霧峰林獻堂調停勸和,故曰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前往笨港進香回程須渡過濁水溪,經常遇到河水上漲須涉水過溪,故曰「愛潦溪」。
🌼【媽祖婆的戀情】
媽祖與保生大帝大道公均為宋代人,二神均為福建人氏,一在同安白礁一在莆田湄洲,兩地相去不遠且雙方均未婚即昇天,因此民間盛傳大道公與媽祖婆的羅曼史。
民間傳說大道公與媽祖婆原係一對戀人,當大道公迎娶的花轎抵達媽祖家中之時,媽祖見母羊生產之痛苦狀,萌生悔意,毅然退婚;大道公無故被拋棄,心有不甘,於是每當媽祖婆誕辰遶境時,就施法降雨意圖淋下媽祖臉上的脂粉,媽祖也不甘示弱,每逢保生大帝出巡時,即施法颳風吹落大道公頭上的帽子。因此民間有「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諺語,意謂大道公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都會颳風,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就會下雨,顯示二人鬥法至今不休。
其實農曆三月正值梅雨季節,颳風、下雨乃自然現象,然而大道公與媽祖婆鬥法的故事反映民間豐富的想像力,此一傳說係將大道公與媽祖婆從人世間的愛情糾葛,轉至神界的法力交戰,而兩位神祇呼風喚雨的能力,更是海洋文化 的表徵。
早期台灣媽祖按分靈祖廟可分為湄洲媽、溫陵媽(泉州)與銀同媽(同安),媽祖的造型則是按照「媽媽的形象」來塑造。隨著移民時間久遠,目前各地的媽祖廟多由台灣本土所分靈,媽祖名號則有北港媽、大甲媽、鹿港媽、干豆媽、安平媽、新港媽或內媽祖(如彰化天后宮)及外媽祖(如彰化南瑤宮)等在地化的稱謂。
媽祖崇拜原為航海之神,但媽祖來台之後,也隨著民眾的移墾,職責也有所轉化,台灣媽祖的任務有防止「番害」、驅逐瘟疫、防颱救災和協助農牧等新的職務。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灣,許多地區都盛傳媽祖炸彈化解戰火的神跡,也有媽祖巡視海岸的傳說,因此媽祖還承攬國防和海防業務。現在媽祖又包攬信徒的健康、考試、事業和感情等所有問題,媽祖已不僅是漁民、船員的守護神。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溪#打鐵寮#月眉 大溪位於桃園境內, 因大漢溪由南向北貫穿, 故稱大溪, 屬於河谷台地地形。 舊昔是以河道運輸而興起, 為復興鄉木材輸出樞紐, 並在日治大正年間達到顛峰, 福仁宮也擁有台灣現存清朝光緒20年, 西元1894年兩對用觀音石雕刻而成的龍柱。 慈湖陵寢和石門水庫是為最周知的景點之...
「木材雕刻」的推薦目錄:
木材雕刻 在 食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鎌倉彫是擁有約800年歴史的傳統工藝,以桂木、銀杏等木材雕刻圖案,再塗上漆的工藝品。在鎌倉市有「鎌倉彫會館」可參觀,3F的「鎌倉彫資料館」展示室町時代~現代的鎌倉彫名品,並有鎌倉彫體驗教室,專任講師會教你雕刻出動物、季節花卉等圖案。1F 的咖啡廳「倶利 guri」可品嘗以鎌倉彫器具盛裝的料理和咖啡喔。
https://kywu.pixnet.net/blog/post/35946241
木材雕刻 在 宇你同行ü陳建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港的百年老厝不少,但被活化再利用的卻沒有很多。走在北港八街之一的暗街,難得發現古厝修建而成的「暗街宅內」。小店掛著老木材雕刻的匾額,玻璃重新打造木頭門面,把緊閉的老房子打開來,成為旅行者與當地人交流的空間。
木材雕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溪#打鐵寮#月眉
大溪位於桃園境內,
因大漢溪由南向北貫穿,
故稱大溪,
屬於河谷台地地形。
舊昔是以河道運輸而興起,
為復興鄉木材輸出樞紐,
並在日治大正年間達到顛峰,
福仁宮也擁有台灣現存清朝光緒20年,
西元1894年兩對用觀音石雕刻而成的龍柱。
慈湖陵寢和石門水庫是為最周知的景點之一,
大溪老街也保留許多完整的日式巴洛克建築風格,
此外老街週邊還有大溪橋、李騰芳古宅、武德殿等文化古蹟
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等知名景點
,而大溪豆干、花生糖、豆花、碗粿、湯圓等
,也都是不容錯過的台灣道地美食。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木材雕刻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木材雕刻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焚火台是神秘粉絲的直接寄送給我,目前也還不知道是誰製作的,還幫我雕刻出營火部落的Logo,一直捨不得拿出來用,這次開箱來介紹,下次就要上場點火。
直播會抽營火部落貼紙,不想錯過的朋友記得訂閱Youtube並且按下小鈴鐺喔。

木材雕刻 在 國外YouTuber 神人用木頭雕刻出「鋼彈」作品 - 電腦王阿達 的必吃
Woodart Vietnam 是一個網路上相當知名的木雕藝術YouTube 頻道,經常分享他們利用一塊木頭,雕刻出各式各樣的神作,像幾個月前的海賊王、Kobe Bryant ... ... <看更多>
木材雕刻 在 大易藝術×陳柏融木雕工房- Home | Facebook 的必吃
陳柏融是臺灣木雕壯年代表之一,泓儒象徵青年一輩,小兒子宥升也開始學習手藝,更是大溪木雕的傳統與創新,令關心臺灣工藝的人們聞之欣喜。聆聽他述說創作機緣桃園市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