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羅比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幸福路上》影評 On Happiness Road【羅比】 認同與共鳴極高的成長故事,台灣本土動畫電影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近期影片...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寂寞的暗房內是看見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忘記第一次看到馬欣的影評是什麼時候,只記得深刻到後來每次心裡都惦掛著這個名字,如果有她撰寫的影評或書評,都會特別在那部電影或書多瞧上兩眼,或買回家親自體驗她眼裡的世界,馬欣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指標性存在。
暑假期間曾經上了台灣文學基地舉辦的《書評培育坊》,當時壓軸登場的老師,就是馬欣,在那超過兩個小時的線上課裡,一頭栽進文學家裡的廣袤學識海。會後我也不忘詢問老師:「平時要寫那麼多的文章跟讀那麼多書籍,要如何明確的切開彼此撰寫文章,而不至於情感有混亂或無感的情況?」
馬欣老師的回答大體來說是這樣的:「無論寫的對象或作品是否是個人偏愛之作,都要切入專業狀態,這過程有如外科醫生執刀的狀態,其實各行進入職業狀態都得要是如此,寫評論者要進入專業領域也沒有例外。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直視作品的核心,從中淬鍊出可傳達的價值,以及他的技法與風格如何,所以幾乎沒有情感混亂的問題。」
回答得有如外科醫生般精準XD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寫書評的軟肋,看到欣賞的作家或是太喜歡的文學作品,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幾乎都用生命投入去寫,對我來說若累積太多本書、本本都要要情感抽離寫入核心,實在有待訓練。
因此這本幾乎有著馬欣私人獨白的《邊緣人手記》我依然還是從自己的共鳴處寫了點心得,而不能說這是一篇書評,畢竟對偶像的愛仍滿出於文字之外XD
📍「如果我不寫的話,那些浮光掠影,就這樣消失。」
/
我的童年很大一段都是在邊緣裡度過,大概都是別人照片的背景,加上一些不太快樂的回憶以至於想要刻意遺忘,長大後卻發現真的想不起來了,那就是一段你想回朔卻無功而返的空白。如果這時候要玩大風吹,吹還記得童年記憶的人,大家一哄而散的搶位,我想我就是坐在位置上的那個。
同樣不動的,或許還有馬欣,搭配一臉楞忡。
不是不記得,而是記得太清楚明瞭,甚至質疑起遊戲的本質。
如同她在 #聯合文學 裡,由 #蔣亞妮 撰寫的採訪裡提到:「我的位置應該是大風吹遊戲裡,那個發呆忘了跑的人。這個遊戲的設定本來就是荒謬的,在幼稚園初玩這個遊戲時,就顯現了,其實沒有一個寶座屬於你。」
在童年時期已經看得太清楚的馬欣,如同書裡第一篇的「她」不過六七歲,歡喜吃著冰淇淋,不小心目睹到父親與保母間的曖昧情愫,那碗冰也就這麼化了黏在手上,後來也在父親另外一個家裡吃到一球完整的冰淇淋,直至長大,才明白那就是恨的滋味。
「童年不是隨著青春期到來、身體開始變化而結束,而是當她終於能夠用外人的眼光看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土耳其作家-艾莉芙.夏法克這麼說過。
📍在寂寞的暗房內是看見世界最清楚的地方
/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種玻璃窗,你在燈火通明的地方只看得見自己的倒影,然而從漆黑的別處卻能清楚的看見裏頭所有動靜。馬欣一直以來,就是站在這個黑暗邊緣,偶爾探探頭看這個世界的吧。
書裡的視角切換,那個「她」其實也就是馬欣抽離自身面對驟變的防禦機制,多年後,她長大了,躲進一部部光影暗房裡,透過他人演繹的人生中,卻也因此看得更清楚明瞭,對於自身的放下,對於他人為何如此想的好奇。
「現實總有破口可以讓夢闖入,如此看現實才會有趣一點。」
破口如她看《海上鋼琴師》的1900為何不下船的原因:「如果內心沒有一個因有限而想開展的無限,那『自由』也只是一個沉重的選擇。」
現實如對人的觀察仍直接深刻,她看著自己那美如世界中心卻玉損的姑姑,記得這個生命課題:「女人不要當他人的『女主角』,那很像是一個逐步讓自己消失的陷阱。」
或是觀察到一個外向的內向者,如何在踏入正常社會之前,調好內在的所有數據笑吟吟的迎向他人,直至有一天發現自己無法關機。
📍一本總能找到自己的寂寞指南
/
在現下這個越喧囂,我們越容易感到孤獨的時刻,有時是不小心被邊緣化,有時是想刻意躲進自己的地下室遁逃。
「在不知名地帶,有了萬家燈火。」
這是獻給當我們有時不被社會理解時,能好好地待在角落「觀察」的自由,藉由這本書,看見只有這時候的自己才能看見的風景。
她總是能在寥寥數語間,挑中你心裡的那根刺,短篇就能抒發出共鳴。
她的文字是濃厚的、遲重的,光好似透不進來,卻也在這獨自一人的暗房裡得以翩翩起舞。
/
#邊緣人手記 - 馬欣
麥田出版 #2021booklist #reading #邊緣人 #寂寞 #好書推薦 #華文創作 #散文 #影評 #書摘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畫說有一天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恐懼才是沙也馬蘭的殺手鐗 - 《詭老》
近年每次說起美藉印度裔導演沙也馬蘭(M. Night Shyamalan) ,通常離不開幾個關鍵詞:一再中伏、突破下限、永續爛片等等。近日看到有社交媒體上的電影專頁介紹他的新作《詭老》Old,不少網民留言質疑這套電影會否跟他往常作品一樣地差劣,似乎不少觀眾光了看到導演欄的名字就多少有點卻步。而且,這個對沙也馬蘭的壞印象似乎不止發生在香港,全世界的電影觀眾看來都對這對導演的作品有所保留。
在了解現在大眾對沙也馬蘭的負面評價是否公允之前,必先知道他在很久之前為何被受追捧。曾幾何時,沙也馬蘭是大逆轉結局(Twist Ending)的代言人。透過懸疑性高的故事線,以及完全意料之外的結局,他的電影得到大眾的寵愛。回到他的成名作《鬼眼》The Sixth Sense上映時,大部分觀眾千想萬想也估不到一直治療陰陽眼男孩的心理醫生主角,到頭來竟發現自己正是亡魂之一。那份震憾,相信有看過電影的觀眾都記憶猶新。之後沙也馬蘭乘著人氣,拍了另一部題材不一,但結尾亦相當出人意表的《不死劫》Unbreakable。自此,沙也馬蘭這個品牌就和「結局」掛了勾,彷彿看他的電影就會自然對故事結局有相當期待,看看他會怎樣扭橋,令觀眾大吃一驚。然而,在他接下來的幾套作品,包括《驚兆》Signs、《森魔》The Village、《禍水》Lady in the Water、《破天慌》The Happening等,雖然繼續嘗試不同主題,結局亦有出現招牌性扭橋,評價卻未有如前作般高,相信普遍是由於大眾對大逆轉結局期望落差,而忽略了沙也馬蘭電影本身的質素,以及連貫他的作品的重要元素 – 恐懼。
在這裏,不得不提沙也馬蘭在2013年執導的「大爛片」《末日1000年》After Earth。這段日子沙也馬蘭的評價已經由被捧上天的天才導演跌到地底泥的爛片王。《末》夥拍韋史密夫父子,因角色設定,父親韋史密夫其實出場時間不多,主角其實是兒子積頓史密夫。正值他經歷青春期,由在《尋找快樂的故事》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裏非常可愛的童星變成一個相貌(比起父親)不算出眾的年輕演員。可能是這個原因,加上觀眾對沙也馬蘭的印象越來越差,電影口碑不好,成為導演其中一個污點。《末》故事單薄處無可否認是弱點,然而在這些局限之下,沙也馬蘭的處理其實花了不少心思,對恐懼與及危機的描寫十分細膩,值得大眾重新評估。導演處理未來末日與荒廢地球,比其他同類型的電影獨到,具有實感之餘亦見新穎。配合場景、聲效、鏡頭運用,有助觀眾一樣置身於同一個環境。最印象深刻的是主角抵達時的那個森林,不用太多情節上的驚嚇元素,但很容易就令觀眾感到心寒。
《詭老》亦然,它的故事簡單而荒誔,若非沙也馬蘭的技巧,這套電影可能會離奇得只會令觀眾感到詫異。電影講述主角一家四口來到熱帶地區一所渡假村,並前往由酒店經理推薦的私人沙灘消遣。怎料到,沙灘上數個家庭皆有成員身體出現變化,小孩的短時間成長成為青年; 中年的又瞬間老化。更可怕的是,他們全部人都離不開這個沙灘,只可以滯留在這個渡假天堂迅速等死。《詭》可能是沙也馬蘭的作品之中最為離奇的一套。它的誇張程度令我想到數年前「臭名遠播」的《媽媽!》Mother!。當年由Darren Aronofsky 執導的極具爭議之作,由一個郊區家庭所遇到的離奇怪事,發展出極度荒誔的暴力事件,借一系列的隱喻對聖經作出諷刺。《媽》的評價非常差劣,差到電影宣傳公司直接把影評人的負評印上電影電報,並以「史上最具爭議性的電影」作招徠。《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來自失真,縱使大家都知那是寓言型式故事,但以不合理的情節作隱喻太過明顯,效果出來低手,最後不被觀眾接納。
同是十分誇張的《詭》,則著重於令觀眾瘋狂的恐懼感。電影厲害之處,是導演利用純熟而其他荷里活導演欠缺的技法製造一層又一層的危機,呈現一個時間緊迫卻又離不開的困局地境,令觀眾忙得分身不暇,沒有理會或要求故事上合理性。這個故事的恐懼感沿自幾個要素,第一,是沙灘上有超自然力量,讓人迅速老去; 第二,不知為何,沒有人可以離開這個沙灘,每次有人嘗試離開,皆會因為頭部感受到劇痛而最終昏倒; 第三,則是人性在這困局下的扭曲。換言之,第一點是和時間相關,第二點則是和地理有關,第三點則是人性的懦弱和可怕。
沙也馬蘭透過他擅長的鏡頭移動、中長鏡頭處理,和群戲演員的調度,常把時、地、人三者的關係緊密地扣連起來。他的鏡頭移動速度加上演員進出畫面,配合故事節奏,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時間過得特別快的感覺。再者,鏡頭不時推至周邊環境,包括一望無濟的海洋、沙灘旁的海上岩石群、沙灘上的生銹垃圾堆、沙灘背後的懸崖峭壁,還有像大峽谷般的唯一通道等等。當把沙灘上的人分佈在這個環境四周,並把所有事情堆積在同一時空下發生,例如有人在營內調情、有人在沙灘正中照顧身體不良反應的病人、有人嘗試不同方法離開現場,有人則坐在一旁作壁上觀,每個環境和置身該處的角色產生關係,角色之間的互動與交織,在壓迫的時間下演化成為各種焦慮。此時,更多人物背景逐漸披露,衝突開始浮現,故事的真相亦現端倪。正如日出前的黎明總是最為黑暗,越是接近真相的時刻越是恐懼和絕望,沙也馬蘭有條不紊地把故事劇情推向更絕望的邊緣,使角色人物一個個離去。要到主角靜下來,把龐大的恐懼感與現實中危機感分隔出來,才突然看到一絲希望,以行動解除恐懼,觀眾才可一起鬆一口氣。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幸福路上》影評 On Happiness Road【羅比】
認同與共鳴極高的成長故事,台灣本土動畫電影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近期影片:
第90屆奧斯卡入圍名單+預測得獎名單【羅比】期間限定有獎徵答
https://youtu.be/Ein8bzsKCU4
《大災難家》影評 The Disaster Artist【羅比】荷里活爛片王/港譯
https://youtu.be/ov1wJEfUcMI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Darkest Hour【羅比】黑暗對峙/港譯
https://youtu.be/avoDKLjeNNw
導演:宋欣穎
演員:桂綸鎂 魏德聖 廖慧珍 陳博正(阿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0-0YDTGJs/hqdefault.jpg)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活動辦法」
1.請訂閱這個YouTube頻道
2.在這個影片下面留言留下你預測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的得獎者。
3.將這支影片分享出去並設為公開
猜中最多獎項的人,獎品是「兩張國賓影城電影票」(有五個名額)
超過五位會抽籤選出,預測的最後期限是3/4頒獎典禮當天台灣時間的凌晨零點鐘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近期影片:
《大災難家》影評 The Disaster Artist【羅比】荷里活爛片王/港譯
https://youtu.be/ov1wJEfUcMI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Darkest Hour【羅比】黑暗對峙/港譯
https://youtu.be/avoDKLjeNNw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 Call Me by Your Name【羅比】初戀是第一次痛徹心扉
https://youtu.be/i1k8x9ZnMOc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入圍名單】(轉載:PONY WORLD專頁)
第 90 屆奧斯卡於剛剛公布完整入圍名單,本屆名單以直播方式進行,在新任學院主席引言後公布提名,而此次皆在獎項前播放全由女性主演,以示獎項鮮明特色的短片作為開頭。
入圍名單方面,由《水底情深》提名 13 項領跑。第 90 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將於台灣時間 2018 年 3 月 5 日舉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n8bzsKCU4/hqdefault.jpg)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災難家》影評 The Disaster Artist【羅比】荷里活爛片王/港譯
可以娛樂到我的一場災難,靠北成功爆紅的影史經典幕後故事
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bbielintw/
不知道最近的電影該怎麼選?這部電影適不適合你?那就快來聽聽羅比的無雷影評怎麼說。想看羅比評其他電影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喔。
近期影片:
《最黑暗的時刻》影評 Darkest Hour【羅比】黑暗對峙/港譯
https://youtu.be/avoDKLjeNNw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 Call Me by Your Name【羅比】初戀是第一次痛徹心扉
https://youtu.be/i1k8x9ZnMOc
《JOJO的奇妙冒險 不滅鑽石》影評【羅比】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
https://youtu.be/JAhl72QF10Q
導演: 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
演員: 戴夫法蘭科(Dave Franco) 、 塞斯羅根(Seth Rogen) 、 愛莉森布里(Alison Brie) 、 喬許哈契遜(Josh Hutcherson) 、 愛莉葛雷諾 、 賈姬威佛 、 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v1wJEfUcM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