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平庸他是惡
#歷史是人類永遠不肯面對的明鏡
每次在Netflix 選片,我想我的片單總是比較小眾一點,事實上,描述二戰歷史的片子一直很吸引我。
昨晚熬夜看了一部名為「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的電影。
這部片子看完當下有些索然無味,沒想到後勁十足,我竟然開始回想著劇中人物說的一些台詞。歷史上不斷輪迴上演的人類悲劇,總是讓人不勝唏噓。
內容描述60年代,以色列特工(Mossad)冒險至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執行任務,將二戰時期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綁架回耶路撒冷公開受審的故事,此舉甚至造成了當年兩國間的外交危機。
這個人稱「納粹劊子手」的高官,在納粹德國系統化滅絕歐洲猶太人的計畫中,一手包辦執行了「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也就是奴役、虐待並屠殺600萬猶太人和500萬共產分子、羅姆人、同性戀者,以及少數族群。
我讀過不少描述二戰集中營故事的書,每每讀完都會濕了眼眶,我依舊記得,在阿姆斯特丹走到安妮之家門口的那一天,那種沈重悲傷的心情。
據說至死刑執行前,阿道夫艾希曼都不認為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他總是對法官辯解,自己只是忠於國家,並執行元首賦予他的任務。
他甚至說:「我必須告訴你們,我一點都不後悔。」
於是,當時的知名學者漢娜鄂蘭,在為《紐約客》雜誌報導這宗審判時,為阿道夫艾希曼的行為下了註解。
「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
先遑論她的評論立即引發了學者們的正反論戰,不可否認的是,有時候缺乏獨立思考、跟從式的惡比始作俑者更可怕。
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仇恨,可以讓納粹們成為近代史上最邪惡的人類劊子手?但是我卻不難想像,當大眾輿論形成一種風向時,人們的行為就會容易變得盲從而愚昧。
扭曲事實的過度批判、極端仇外的民族主義、自以為正義的私刑審判,事實上每分每秒都在我們這個世界持續上演。
傳播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當大眾輿論成了固定風向之後,不同看法的聲音就會變得微弱而沈默,在我看來,現今的社群時代更加劇了此般問題的蔓延;謾罵敵對、充滿仇恨的網路霸凌,更肆無忌憚且無時無刻地在每個人的手機螢幕上上演。
諷刺的是,人類是容易遺忘歷史教訓的生物,即便科技再進步,智慧也沒有顯著提升,對我來說,只要有戰爭有屠殺存在的一天,人類就沒有資格稱自己是有智慧的動物、我們是身在文明的世界。
我衷心期盼,不要再有人類主導的浩劫悲劇上演,我知道這個願望宛如天方夜譚,但,至少希望頻率變少一點。
我知道,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不要變得那麼容易隨風起舞。
獨立思考,還有忠於自己良心。
#Y的深夜呢喃
#YouGun #群說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
「最終行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阿洛ALu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Jay play gam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好雷] 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全美首週票房第4【最終行動】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Netflix - 《最終行動》| 正式預告[HD]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最終行動-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最終行動-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最終行動-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非廣告- 【DVD電影大推薦】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預告片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非廣告- 【DVD電影大推薦】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預告片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好雷] 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 movie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最終行動 在 最終行動PTT完整相關資訊 - 愛情#小三#出軌#婚姻#伴侶 的評價
最終行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61年,距今六十年前,以組織和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納粹要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在以色列受審。這是繼紐倫堡大審之後,納粹成員第一次接受公開審判。
.
現在大家每每提到這場審判,多半聚焦於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她在著作中指出艾希曼本人並不邪惡,進而闡述邪惡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提出「平庸的邪惡」之說。然而,卻極少人去討論到,到底在阿根廷隱姓埋名的艾希曼,好端端的是怎麼被綁到耶路撒冷受審?在境內綁架一個人也許不難,但兩國距離一萬兩千公里之遙,這起綁架行動到底是如何開展、又是如何進行?
.
由猶太裔的克里斯.魏茲(Chris Weitz)執導、馬修.奧頓(Matthew Orton)編劇的《最終行動 Operation Finale》(2018)便是以整起綁架行動作為主軸。奧斯卡.伊薩克(Oscar Isaac)飾演以色列特工「摩薩德」的幹員彼得.馬爾金(Peter Malkin),描寫他與夥伴如何潛入阿根廷境內,捉捕已經安居落戶的艾希曼。
.
在第一場戲,編導就給觀眾下了一記猛藥。彼得依照指示捉走了一名納粹成員,同僚隨之予以槍決,但他卻發現原來根本抓錯人,此納粹並非彼納粹。行動固然失敗,但最後這件事情卻並未造成實質上的「困擾」,而是以一句「反正都是納粹」便帶過。以此開場的用意,即在直接向觀眾表明──以色列人認為殺害與綁架納粹乃是正義,人道與程序正義不在考量之中。
.
如果觀者想要深究的是,前往綁架他國綁人到底是否合乎情、理、法?那《最終行動》不會解決你任何的疑惑,因為它已經作出了明確的前提。只是本片的確破解了一些觀眾對這場行動的迷思,其實以色列當時對捉拿納粹的任務不再有太大興致,過程本身不僅存在風險,也可能將自己陷於外交危機。
.
但一起明確的情報從阿根廷傳來,幾乎確定躲藏者是親衛隊領袖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左右手阿道夫.艾希曼,風向自然有所轉變。以國政府這回不希望再採用暗殺的方式進行,而打算活捉示眾,讓國人參與審判過程,揭露納粹暴行。
.
只是這場行動的潛在風險極大,時任阿根廷總統是強人裴隆(Juan Perón),曾在納粹德國時期在德、義兩國受訓的他,對納粹主義素有好感,使得戰後的阿根廷成為納粹的主要庇護地。就算摩薩德能夠潛入,也得先經過身分確認,確認之後也未必能輕易將之捉捕,即便捉捕也不見得帶得回來,無論行船抑或飛航,都存在阻礙。
.
更荒謬的是,即便航空公司同意配合,礙於程序,還得要艾希曼簽署切結書,宣誓他願意主動前往以色列。一場單純的綁架行動,逐漸演變成雙方的心理戰,也演變成納粹擁護者與以色列特工的兩方對峙。其實就結構與劇情發展而言,與《亞果出任務 Argo》(2012)有著高度相似。
.
題材甚佳,也有傑出演員撐場,除了奧斯卡.伊薩克之外,飾演艾希曼的是奧斯卡影帝班.金斯利(Ben Kingsley)。只是故事畢竟是以以色列所認定的正義為題,在人物的刻畫上不免流於極端的正邪對立。當善於操縱人心的艾希曼露出邪惡面目時,簡直是對漢娜.鄂蘭之說狠狠「打臉」。
.
就電影本身,《最終行動》可說是一部「平庸的佳作」,該有的類型元素都有,也帶給觀眾對歷史、人性的省思,不過卻也僅止於此,因為就劇情刻畫而言,看得出來它存在的限制。
.
這個限制來自於編導不得不透過模糊化與妖魔化的方式來呈現前者的形象。因為故事的一大篇幅在於彼得試圖說服艾希曼的過程,若以過長篇幅描寫他的醜惡,既不合理,也容易使得電影顯得膚淺。因此只能將他的外貌與言行尋常化,但為了創造綁架行動的合法性,以及讓所有觀眾澈底無法同情艾希曼,又必然得以妖魔化的刻畫來作結。
.
事實上,《最終行動》不過是一部建構以色列神話的政宣之作。當年建國之後仍處風雨飄搖之際,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正是為了穩定國家根基,才刻意透過艾希曼的電視直播審判秀,來達到凝聚猶太民族的效果。猶太人被迫害的痛楚隨著艾希曼的旁觀、受害者的泣訴達到情緒最高點。而這場審判,甚至不被認為符合國際法,在司法史上堪稱一次惡例。
.
以此來看,彼得苦苦勸說艾希曼可以得到公平審判的承諾,便顯得有些荒誕。當然,相信也沒有人認為艾希曼不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場秀。但他的「平庸」形象在審判時創造了一個「反高潮」之後數十年,猶太電影工作者(包括資方)鍥而不捨,仍然想將艾希曼「塗改」成他們所想像中的樣貌。
.
當漢娜.鄂蘭在審判後說出「我們內心期待將看到一個獸性之人,卻在他身上看不見絲毫魔性,他只給人一種如同你我般的尋常人印象」之語後,她遭到了猶太人社群的惡意攻擊。從《最終行動》可見,原來直到現在,以色列主旋律仍然屹立不搖。
.
.
(圖為《最終行動》劇照。圖左為飾演彼得的奧斯卡.伊薩克,圖右為飾演艾希曼的班.金斯利。)
#最終行動 #OperationFinale #Netflix
#AdolfEichmann #漢娜鄂蘭 #OscarIsaac #BenKingsley #HannahArendt
最終行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影短評\【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由米高梅與Netflix聯合製作的2018年電影【最終行動】,講述在二次大戰結束十多年後,以色列情報局莫薩德發現了策畫「最終解決方案」的阿道夫艾希曼出現在阿根廷,於是策劃組織了一批人馬打算將他秘密逮捕回到以色列審判。
這部電影的氛圍相當的微妙,片中一邊描述莫薩德情報局成員對於納粹的恨,然而一方面又同時批判著仇恨引發的私刑化問題,在電影的開場,莫薩德成員前往獵捕前納粹成員,然而卻因為情報誤判而殺錯人,由奧斯卡伊薩克所飾演的探員彼得麥爾肯因此深受良心苛責,但他的同事卻說:
「那又怎麼樣?他是個納粹,我敢相信他一定在某人的名單裡頭。」
電影就在這種複雜的氛圍當中展開,由班金斯利所飾演的阿道夫艾希曼在片中是個能言善道、彬彬有禮且誠懇溫和的人,前往逮補他的莫薩德成員們則幾乎每個人都有親人死在納粹手中,因此這個逮捕行動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除了阿根廷當地仍舊有強大的親納粹勢力存在之外,就是這些滿腔仇恨與怒火的探員們,如何按耐住自己的憤怒不殺死阿道夫艾希曼,將他平安的帶回以色列受審。
片中的懸疑與緊張鋪陳稍嫌套路化,而著墨最多的還是阿道夫艾希曼這個角色的狡猾以及與莫薩德探員們的多場辯論心理戰,班金斯利不愧是影帝,有好幾場戲,他所說的話甚至都讓身為觀眾的我動搖,開始思考莫薩德探員跨國綁架阿道夫艾希曼回以色列受審的合理性,主役擔當的奧斯卡伊薩克在片中與之對戲的火力也頗到位,不愧是【星際大戰】後傳新主角群當中最吸鏡頭的演員。
最終行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你看過《天能》了嗎?你知道《天能》中除了祖父悖論之外,還隱藏一個並未明說的「鞋帶悖論」嗎?你知道那其實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的核心思想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的文章〈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在我們正式開始前,也請記得七字訣: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本系列前三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自由意志的重要**;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簡而言之,時間很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先後次序也並不可靠;而這樣的概念則破壞,或說解放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對因果律的預設,從而將薩托的哲學導向了虛無。
這是《天能》前半段的思想辯證。但話又說回來了:因果律真的就這樣被破壞殆盡了嗎?
其實也沒有。伊格言分析,針對這「線性時間中因果律被削弱」的結果,《天能》中的未來人分為兩派,暗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其中之一,是我們在上一集中提及的反派薩托,以及薩托的未來盟友。我們姑且將之稱為「薩托─未來人」派。薩托受到個人心靈創傷與私慾的驅使,自甘成為此派未來人的報復工具;而「薩托─未來人」派的核心思想,約略就是「沒有核心思想」──
一種無底線的虛無。
他們的對立面,當然就是天能組織了。
但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來討論的事。而這就得從組織代表人物,亦即是未來人Neil的行事原則──「發生的就是發生了」說起。
這句一再出現的口頭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粗疏地說,那正是他一再提及的**宿命論**哲學。正因為「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Neil顯然認為逆行回到過去無法改變史實;而他的信念和最終行動則體現了「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有機結合──
對,如同他在電影終局所言,「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Neil知道結局已定,無法改變;但他依舊有事要做。
一邊是「結局已定」的宿命論,另一邊則是「有事要做」的自由意志,二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彼此結合在一起。
相較之下,《天能》主角的態度則曖昧許多。這也導致了主角與夥伴Neil的價值衝突──為了救治於塔林慘遭逆轉子彈所傷的凱特,一行三人決定逆行回到奧斯陸自由港,去使用該處逆轉機把凱特的傷再「逆轉」回來。
而路程中,Neil首次向主角與凱特提及「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父,那麼你就不會存在;但你不存在,又如何可能回到過去殺了祖父?
這早已眾所皆知的**時光旅行祖父悖論**想必讀者們已然熟悉;也完全明白它在邏輯上無法解決。當然,「多重宇宙假設」可輕易擊潰此一悖論;但這是另一大題,我們照例沒時間講(?)。
對《天能》而言,更關鍵處其實是劇情中未曾直接提及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此悖論因美國科幻名家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科幻短篇〈By His Bootstraps〉而得名,我們在此簡述如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最終行動 在 阿洛ALu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新組的首領終於明朗了!!
❄❄❄❄❄❄❄❄❄❄❄❄❄❄❄❄❄❄
此版本載點:
第一期No.1影片說明欄
❄❄❄❄❄❄❄❄❄❄❄❄❄❄❄❄❄❄
手機NDS模擬器下載:Android 「Drastic模擬器」
▻▻▻Google雲端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49wVVaUH9hc3KTk6KtEWjQ2zd9GU_2P/view
❄❄❄❄❄❄❄❄❄❄❄❄❄❄❄❄❄❄
手機GBA模擬器下載:「Android Myboy模擬器」
載點一:
▻▻▻Google雲端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_FNe6s3G1irXSVncfaXQMvGXRaZZ0fk/view
載點二:
▻▻▻Google雲端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qySe7BHswL4wZ0C5V9Ma9wMr7zkoCh1
❄❄❄❄❄❄❄❄❄❄❄❄❄❄❄❄❄❄
❄❄❄❄❄❄❄❄❄❄❄❄❄❄❄❄❄❄
➡️聯絡信箱E-mail
任何遊戲資訊聯絡或是問題可聯繫
ALuoALuo_0512@hotmail.com
❄❄❄❄❄❄❄❄❄❄❄❄❄❄❄❄❄
❄❄❄❄❄❄❄❄❄❄❄❄❄❄❄❄❄
#阿洛#ALUO
#神奇寶貝#口袋妖怪#寶可夢#精靈寶可夢
#GBA模擬器#NDS模擬器#口袋妖怪改版
#神奇寶貝手機遊戲#寶可夢手機遊戲
#神奇寶貝網頁遊戲#寶可夢網頁遊戲
#神奇寶貝電腦遊戲#寶可夢電腦遊戲
#第一世代#紅黃藍綠版
#第二世代#金銀水晶版
#第三世代#紅藍綠寶石版
#第四世代#心金魂銀#鑽石珍珠白金
#第五世代#黑白1#黑白2
-------------------------------------------------------
(阿洛ALuo影片Youtube頻道唯一上傳請勿搬運轉載)
-------------------------------------------------------
最終行動 在 Jay play gam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馬上訂閱阿杰YouTube頻道▅:https://goo.gl/kG4ceW
▅歡迎您的贊助▅
歐付寶 : https://goo.gl/5RT0ZG
Donate : https://goo.gl/Nj2b65
▅YouTube直播台▅:https://goo.gl/g5U3L3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ayplaygame
▅Twitch直播台▅:http://www.twitch.tv/r58920125/
▅全部遊戲撥放清單▅:https://goo.gl/XbS2Tk
▅如果你喜歡阿杰的影片,別忘記按下訂閱,
或是給阿杰一個讚!或是有什麼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
▅如果您是遊戲廠商,歡迎洽談合作
▅聯絡電郵▅:jay740420@gmail.com
============================================
歡迎來到 阿杰GAME實況
今天來玩 《量子裂痕》Quantum Break
終於要跟時間做個了斷了!!
但是否會遭到敵人的暗算~
或者又會設下什麼埋伏呢?
一切都要小心~
不然真的就會走到了盡頭!!!
===================================================
※※訂閱頻道隨時接收最新影片動態~
※※※請幫忙分享影片與推廣,謝謝大家~
最終行動 在 [好雷] 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這是美國製作、Netflix 國際發行的後納粹諜報片,它談以色列情報局 Mossad 在 1960 年五月十一日(明天剛好六十週年)的綁架行動 Operation Finale :要綁架組織執行「猶太最終解決方案」的納粹黨衛軍官 Adolf Eichmann !關於怎麼發現艾希曼在阿根廷,這在 2014 德國片《大審判家》有談到過;關於艾希曼如何在以色列受審,這在 2012 德國片《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有談到過。此片則是談這兩者之間的諜報行動:怎麼具體鎖定艾希曼、怎麼抓到他又怎樣把他帶出來?也是一段緊張刺激的過程呢,許多環節還與《亞果出任務》有幾分似曾相識。
畢竟,那時阿根廷以及幾個南美大國都是納粹新天地,一來他們本來就有為數眾多的德裔移民社群、使得它們在二戰時雖保中立但已相當親德,於是二戰末期德國崩潰鳥獸散時他們樂當避風港、讓德國人才流亡南美對他們國家建設與反共事業還有幫助,其中收容了最多納粹流亡份子的是阿根廷、右派強人總統裴隆還大力支持呢... 總之,雖然對全球美蘇兩陣營國家們來說納粹都是十惡不赦,但南美洲尤其阿根廷是同情納粹收容納粹甚至可算勾結納粹的,以色列人要進入阿根廷綁架艾希曼,必須偷偷來,否則在上是外交大危機、在下是軍警齊追小命恐難保。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280_720/pictures/18/09/24/08/53/3341797.jpg
此片拍起來,我覺得是很認真充滿敬意的,至少在部分歷史場景如審判、廣播、抓人上的細節都有如實演出,當然我相信一定也有些加油添醋的戲劇化處理。在諜報行動基本的運籌帷幄些小心翼翼緊張刺激等氣氛有做到位之外,本片也談了很多成員對猶太人被納粹大屠殺的創傷陰影、乃至憤怒仇恨。此片看起來是頗有拍個以色列故事向猶太死難者致敬的味道,還找了 Oscar Isaac來當史實男主角 Peter Malkin。
這突然令我想到 Oscar Isaac也應邀去主演過另一部關於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承諾》The Promise ,這兩片共同的是都是美加這些大國製作、卻是以色列與亞美尼亞這些受難國人集資、以有限預算請了國際卡司來增加點星度、以把我們民族悲情與奮鬥的故事告訴世人... 認真地說,我覺得《最終行動》就是這種民族情感電影,它要說諜報動作片的鬥智鬥力緊張刺激也只是普通、要說有沒有在時代故事中找出個超越啟示也只是普通,它的主要價值還是忠實呈現這個行動、致敬行動的英雄們、也藉此機會重新述說一次民族的苦難。
電影開場,竟是和主角們素未謀面的少年戀愛線,由 Joe Alwyn & Haley Lu Richardson青春演出!這裡背景很有趣,勾勒了規模龐大的阿根廷德裔移民社群,這裡有金髮小男生愛上黑髮小女生,但我們後來慢慢發現一個是艾希曼之子身處龐大的納粹餘孽社群中、另一個則是德國猶太難民在 1938 就已逃來阿根廷。德國社群在南美尤其阿根廷的歷史深遠且組成複雜,自成一個談起戀愛都緊張的諜報小天地!本片如史實,正是這位德裔猶太少女透過男友鎖定了艾希曼、通報了以色列摩薩德!實在令人有點為這少女的戀情感到唏噓... 可惜此片緊跟史實,她很快退場不多說。
主角 Peter Malkin 身處的摩薩德,當時主要業務是調查來自四海歸化以色列的猶太人,看看其中是否有間諜,本不以捉納粹為務;但這位 Eichmann 不一樣,若能首度由以色列逮捕回到以色列審判,對受難猶太人與國人有重大意義,因此十一人小隊編組成行!本片拍這段辯論是史實、拍他們第一次出過搞行動有點緊張也是史實,唯一在史實之上多加的戲劇化元素,是隊裡的下藥醫生 Elian,由史實男醫生換成了梅蘭妮洛紅演的女醫生!而且順便和男主角談場若有似無的曖昧!我覺得這種安排也是不錯,畢竟商業片有個女主更能調和小隊的氣氛。
再來,佈置好安全屋準備好後勤開始步步跟監 Eichmann 並沙盤推演,這段基本也都照史實;然後綁架那瞬間,所有 Peter Malkin 的程序動作台詞甚至服裝細節也都照史實,只是這段史實算是很順利、電影也沒加油添醋而快速解決。本片重頭戲,倒是把 Eichmann 關在安全屋等待飛機的這十天,也是忠於史實:以色列航空 El Al須要 Eichmann 簽字的自願同意書才能派飛機接他,但 Eichmann 說不簽就是不簽,該怎麼突破他心防?就要靠 Peter Malkin 與他的關鍵對話了!
據 Peter Malkin 自己的回憶錄中所說:本來以為 Eichmann 這主導屠殺的劊子手必是隻野獸,但見到了他才知他只是個人,而 Malkin 自己也第一次放下了情報局按表操課的身段、讓自己重回一個人與另一人對話。本片 Eichmann 由神秘又危險的班金斯利演出,他只要坐在那裡打量起人都會令對方不寒而慄,因此本片這小隊任何人對他都要三緘其口、生怕被他言語誘惑失了心、更怕自己按捺不住仇恨當場殺了他。然而也許正是把他當非人野獸而沒把他當個人、才看不見他所愛所恨所欲所求、也看不見他可以與人談判的理性人格。
這理性人格,所要求的也並不是自私自利的趁隙脫逃,正如許多納粹也並不只是要保住性命財產吃香喝辣才流亡南美,不論是 Eichmann 還是阿根廷納粹社群,他們都是有堅定信仰的! Eichmann 雖聲稱自己都是聽從命令看似是卸責,但他也坦承他們都認為他們正在保護國家免於危難,他用什麼心境做了什麼都希望完整陳述不逃避,只希望以色列不只是草草定罪拿他開刀以完成復仇。無獨有偶,本片也多拍了他兒子的後話,Joe Alwyn 演出的 Eichmann 之子人也並不壞、但信仰納粹、與納粹餘黨聲嘶力竭渴望著復國、爸爸失蹤他還動員納粹黨羽到處尋找急得像熱鍋螞蟻...
看到最後, Eichmann 受審之日,憤憤不平的兒子仍堅定地在阿根廷國旗旁邊揚起了納粹德國旗!是否,本片在眾探員間各抒己志的「猶太復國主義」之對面、也安插了一個遙遙相望的「納粹復國主義」之陰影?此片凶神惡煞的納粹是不少,令德裔猶太小妹看了一陣暈眩宛如回到了從前的噩夢,但 Joe Alwyn飾演這位納粹之子那熱情卻悲憤的演技,令誰也無法討厭他。也許,本片重頭戲拍出的 Malkin 與 Eichmann 對話中,那「他也不是隻野獸、也是有人性的人」這簡單理解,也正是我們今日面對各種極端主義值得採取的切入點?
本片最後,機場起飛戲,是有點像《亞果出任務》機場戲一般加油添醋製造了緊張刺激,不過史實中 Eichmann 之子是有動員三百餘名納粹同仁追捕他們、直到他們起飛後半小時才趕到機場,比起電影中剛好趕到機場大門眼睜睜看著飛機起飛只差一小步,應該還算是堅守本片忠於史實的基本立場。比較戲劇化的,是史實留下來清掃安全屋的 Peter Malkin ,在電影中留下的理由改成為了護送飛機順利起飛而留下殿後、也因此錯過了一段本來頗有機會的戀愛與成家。這,當然是給男主角一點浪漫與柔情,讓此片軟化許多。不過這條戀情線也談得有點草率,顯然從來不是重點。
總之此片重點很明確,要表揚以色列英雄、要致敬猶太死難者、要勾勒令人憂心的納粹復辟景觀、也要人們正視納粹惡性背後的人性而非一味妖魔化。我們一般觀眾看二戰電影談納粹應該都看很熟了,但二戰後牽涉到以色列與南美國家的納粹新風貌,可能電影界的描繪相對較少。推薦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對當代新納粹與各種極端主義關心的、以及喜愛 Oscar Isaac 的觀眾上 Netflix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7Y4_6PD0Z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61.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9054277.A.40E.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60.57.123 臺灣), 05/11/2020 10:58: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