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書單》
有第二杯咖啡,就有第二批書單;不只博客來,還有讀冊平台也是我愛用的平台(現在也有66折專區,其他書籍也有折扣),大家記得雨露均霑啊!
青少年/兒童小說類(不分新舊書,之前推過不重複):
1. 藍色小鹿的秘密 (玉山社)
2. 我叫做小洋,我一點也不特別(玉山社)
3. 王牌解說員 (小魯)
4. 惡作劇女孩(小麥田)
5. 破蛹而出 (幼獅)
6. 大衛‧威廉成長小說系列 (晨星)
7. 西利雅的秘密筆記 (未來出版)
8. 不能沒有你,奧多(未來出版)
9. 荒野機器人、荒野機器人大逃亡 (有兩本,小天下)
推薦給大人(不分類):
1. 遇見奇卡 (大塊)→ 我以為我不會哭,但最後還是被催出來了,《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最新作品
2. 夜間遠足 (野人)→ 決定女兒17歲給她看的書單之一,如果我高中畢業有看這本,應該人生會不太一樣
3. 如空氣般不存在的我 (獨步)→見世面的一種練習法,窺探年輕人的各種樣貌
4. 小小的地方 (尖端出版)→東山彰良以西門町為背景的小說,九歲小孩與城市裡的互動與關聯
5. 免費之城焦慮症 (蓋亞)→雖是科幻,生活中似曾相識
6. 魁儡血淚及其他故事(蓋亞)→省思人機關係的台灣創作,非常好看
7. 藝術很重要 (木馬文化)→尼爾蓋曼談藝術,淺顯文字,讓任何類型創作者備感安慰與鼓舞,也能感受天才作家尼爾蓋曼的個性。
8. 思考的孩子(小麥田)→不同面向切入孩子思考的主題與養成
當然,一定要再不厭其煩地推《阿提米斯》全集,還有黃封面的《亞森羅蘋》重出江湖喔!
買下去!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愛的好書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關課程】《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最後14堂 星期二 的課 小說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Mitch Albom的心靈小說-六根藍色魔弦 (The Magic Strings of Frankie Presto)。這是我的影音推薦~
我正在嘗試用這樣的影音方式-以後可以由此向朋友們推薦更多好書。歡迎各位的寶貴意見,謝謝觀賞!
最後14堂 星期二 的課 小說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型男老總私讀小碎念】按讚+留言+分享送精美書籤
《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
@文/城邦書虫總經理 林福益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聲稱來自天堂的電話,你會相信嗎?如果電話那頭的聲音是你想念的已逝親人,你會期待聊些什麼?如果,看著別人接到親人從天堂打來的電話,而只有你是落空的,這會是怎樣的一種焦慮失落……
密西根州一個名為「冷水鎮」的安靜小鎮,接連有居民分享見證接到親人來自天堂的電話。口耳相傳間引發媒體關注,引發了騷動與不安,也夾雜媒體一炮而紅的炒作競逐。在居民蜂擁而至企求天堂電話的狂亂希望中,「生命的終點,不是終點」的永恆之說,成為撫慰人心的唯一信念。而當大家都失心瘋似地追逐這股奇蹟熱時,只有在一場駕機意外中失去摯愛的飛行員薩里,決心揭發這個神祕謎團故事背後的真相。因為他始終深信,除了悲慘的此生之外,再無來生。
以《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一書打動無數人心的作者米奇.艾爾邦,在《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這本書中,不再只是直接的心靈對話,而是構譜出一本精采的懸疑小說。他說了一個很有感的故事,引人入勝具有魔幻奇異力量的情節,帶領讀者跟隨主角不斷抽絲剝繭。閱讀過程中,以為眼見答案似乎浮現,卻又轉瞬間陷入另一個不解之中。這是一場令人屏息的閱讀旅程,也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歷程與親情的真諦。
原以為,這是作者亟欲探索天堂是否真實存在的信仰懸疑。閤上書後,我知道作者傳達的,仍是他最理解我們的深層感性︰對於親情想念與遺憾交織的不捨矛盾。或許故事答案的關鍵不在天堂是否存在,或是,天堂是否作為親情未來永生相遇的想望。而是,「有人懷念的靈魂,一直未曾真正離開」。這句話,一語道盡曾有所感的我。
==============================================
《來自天堂的第一通電話》更多書籍介紹:http://goo.gl/H7FJeJ
小編特別爭取,只要在7/22 中午12:00前 按讚+分享並隨意留言給我們,林福益 總經理將親自選出3位最甘心留言的讀者,贈送總經理本人從國外帶回來的精美書籤唷:)
※得獎名單將於2015/7/22 下午15:00公佈於粉絲團
最後14堂 星期二 的課 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相關課程】《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dw68V6zjN0/hqdefault.jpg)
最後14堂 星期二 的課 小說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一本暢銷全球的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描述一位得到絕症、不久於人世的老教授,以自己最後的生命當做教材,跟學生對談.這本小說在美國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還有舞台劇,現在,台灣的果陀劇場也把它搬上國內的舞台。
莫利教授得到了俗稱漸凍人的絕症,一開始他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無法接受,但發現這個世界並沒有因為他生病而改變,所以他決定,好好的活下去,一位事業有成的學生,得知了老教授將不久人世的消息,回來探望,就此展開了和教授死亡前,最後的生命對談。
劇中的莫利教授,以輕鬆、幽默的態度面對死亡,對國寶級演員金士杰來說,那種坦然的態度,是最大的挑戰。
平常在舞台上總是嬉笑辱罵逗笑觀眾的卜學亮,也收起喜感,釋演這位追求物質忘了生命價值的學生。
導演說,會讓他落淚的戲很少,但這本小說在美國被搬上舞台時,讓他感動落淚,他就決定,一定要將中文的版本帶給觀眾。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全戲只有兩個演員,透過兩人的對話和舞台的設計,讓觀眾也能進入這場師生間最後的對話,領略生命的意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1pp0ZjmkE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