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說,很多父母行為的「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他(她)個人的「內在陰影、未竟事宜及個人需求」,
如果沒有誠實辨識,有時候你所做的事,
其實根本不是在滿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在滿足你的個人需要。
說白一點:是你依賴孩子、不是孩子依賴你。
或者說:孩子對你的依賴、是你「創造」出來的。
因為你「需要」孩子依賴你,
這樣你才是「有用」的媽媽、這樣你才有人可以靠、是嗎?
-----------
昨天提到一位男性個案跟母親同睡一張床、睡到大學畢業。
這位個案在小時候,母親跟父親經常衝突、吵架,後來爸媽分居、甚至離婚,他從此就跟母親兩人「相依為命」。
母親在跟爸爸分居時,他就跟媽媽一起睡了。因為,他覺得媽媽很可憐,他想要照顧媽媽、陪伴媽媽,這一陪就陪到大學畢業。
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常講的「#替代配偶」。
孩子取代了父親的「位置」、去安慰母親、與母親「#共生依附」,
這樣的母親會對孩子會過度依賴、甚至「控制」孩子,
進而影響孩子一生的人格發展、身心健康、甚至未來的親密關係。
會嗎?
你有聽過:半夜裡婆婆跑到媳婦房間裡,要幫她兒子蓋被子嗎?這絕對不是笑話。
一個個案告訴我,剛結婚時,有一天早上醒來,她一睜開眼,就看見婆婆坐在他們臥室的椅子上,看著他們夫妻兩人睡覺,把她嚇死了。因為她跟老公都沒穿衣服,前一晚他們做了愛.....
----------------------
如果夫妻之間不想「太親密」,就把孩子放進主臥室、放到自己的床上,這招真的很好用,很多夫妻都用這一招。
如果這是你「有意識」的選擇,我沒意見,
但站在心理教育者的立場、站在孩子的立場,
我必須說,這樣做對孩子是傷害、是不公平的。
請誠實、好好去面對你們的婚姻關係。
尤其,你們大人的事、你們自己解決,不要拖孩子下水,不要拿孩子當「擋箭牌」.....
(未完、請點入以下。
歡迎分享、不用再問。
如有不同觀念,請略過就好、不用留言。)
家庭界線、關係界線很重要。
救救你的孩子,#請要有身體界線。
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89689954
替代配偶 在 Coco享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白是太有主見
【媽媽太好強 不利於孩子成長】
孩子突然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那媽媽們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因為你的能幹,導致孩子沒有主見?
現在有很多做事幹練、事業成功的母親,常常會苛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母親的這種苛求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有關專家就此表示,孩子突然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抑鬱症,需要長期治療。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們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的責駡,這種“強勢”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兒童心理專家指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的言行,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起著相當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卻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所欠缺的一種技能。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才,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的約束中變得沒有自我。
過分苛求事與願違
“現實生活中,媽媽強勢的現象很嚴重,後果也很可怕。”兒童心理專家介紹,可以說,嚴厲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只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擊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遝,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我們在臨床發現,很多這樣強勢母親的家庭裡,父親的角色極少被提起,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愛,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親,因此孩子已經6、7歲了甚至更大還和母親同床共眠,甚至在一個被子裡。”心理學專家表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無的。父母雖然都愛孩子,但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物件。
事實上母親強勢,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為從實際的交談中,我們常常發現母親更離不開孩子,母親會因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而將兒子作為“替代配偶”,作為情感的依託的惟一對象,這同樣也是強勢母親對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要注意的是這個“強勢”的程度,如果是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我認為這個關係就有些畸形了。”專家坦言,這種決策過程不應忽視父親的作用,只有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選擇。就孩子上培訓班這一事而言,對於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訓班,上什麼樣的班等決定,都應由家庭成員包括子女共同商議得出。
網路轉載
替代配偶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教育】媽媽太好強不利於孩子成長
https://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
孩子突然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那媽媽們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因為你的能幹,導致孩子沒有主見?
現在有很多做事幹練、事業成功的母親,常常會苛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母親的這種苛求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有關專家就此表示,孩子突然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抑鬱症,需要長期治療。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們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的責駡,這種“強勢”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
兒童心理專家指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的言行,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起著相當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卻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所欠缺的一種技能。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才,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的約束中變得沒有自我。
過分苛求事與願違
~~~~~~~~
“現實生活中,媽媽強勢的現象很嚴重,後果也很可怕。”兒童心理專家介紹,可以說,嚴厲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只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擊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遝,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
“我們在臨床發現,很多這樣強勢母親的家庭裡,父親的角色極少被提起,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愛,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親,因此孩子已經6、7歲了甚至更大還和母親同床共眠,甚至在一個被子裡。”心理學專家表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無的。父母雖然都愛孩子,但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物件。
事實上母親強勢,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為從實際的交談中,我們常常發現母親更離不開孩子,母親會因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而將兒子作為“替代配偶”,作為情感的依託的惟一對象,這同樣也是強勢母親對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
“要注意的是這個“強勢”的程度,如果是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我認為這個關係就有些畸形了。”專家坦言,這種決策過程不應忽視父親的作用,只有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選擇。就孩子上培訓班這一事而言,對於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訓班,上什麼樣的班等決定,都應由家庭成員包括子女共同商議得出。
來源:互聯網 編輯:秉姍
❝ 有用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page=3
http://www.xn--tsts07bnxm.tw/
【家庭教育】媽媽太好強不利於孩子成長
孩子突然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那媽媽們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因為你的能幹,導致孩子沒有主見?
現在有很多做事幹練、事業成功的母親,常常會苛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母親的這種苛求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有關專家就此表示,孩子突然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抑鬱症,需要長期治療。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們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的責駡,這種“強勢”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
兒童心理專家指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的言行,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起著相當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卻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所欠缺的一種技能。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才,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的約束中變得沒有自我。
過分苛求事與願違
~~~~~~~~
“現實生活中,媽媽強勢的現象很嚴重,後果也很可怕。”兒童心理專家介紹,可以說,嚴厲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只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擊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遝,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
“我們在臨床發現,很多這樣強勢母親的家庭裡,父親的角色極少被提起,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愛,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親,因此孩子已經6、7歲了甚至更大還和母親同床共眠,甚至在一個被子裡。”心理學專家表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無的。父母雖然都愛孩子,但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物件。
事實上母親強勢,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為從實際的交談中,我們常常發現母親更離不開孩子,母親會因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而將兒子作為“替代配偶”,作為情感的依託的惟一對象,這同樣也是強勢母親對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
“要注意的是這個“強勢”的程度,如果是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我認為這個關係就有些畸形了。”專家坦言,這種決策過程不應忽視父親的作用,只有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選擇。就孩子上培訓班這一事而言,對於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訓班,上什麼樣的班等決定,都應由家庭成員包括子女共同商議得出。
來源:互聯網 編輯:秉姍
------------------------------------------
這裡是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共同平臺。
大夥一起為孩子開一扇窗,點一盞燈,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牽引幫助,找到他的希望和未來。
如果您覺得我們所發表的圖文『棒』
懇請您按『讚』與『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們都知道
www.facebook.com/epochtimes.tw
替代配偶 在 服役大小事-內政部役政署- 放寬家庭因素替代役條件(1) 修正 ... 的必吃
放寬家庭因素替代役條件(1) 修正發布「役男申請服替代役辦法」部分條文,放寬申請家庭因素服替代役之條件,若役男配偶懷孕,得向戶籍地鄉(鎮、巿、區)公所申請服家庭 ... ... <看更多>
替代配偶 在 把孩子當成替代配偶的父母-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必吃
把孩子當成替代配偶的父母 ... 來指那些家庭中,父親或母親將某一个子女當做是自己情感上的配偶的現象,親子之間由此形成了一種類似伴侣的情感關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