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只要能夠找到符合自己的方式就可以】
有些孩子有閱讀或書寫上的障礙與困難,往往在看待自己時,很容易妄自菲薄,意志消沉,令人心疼。其實,有閱讀障礙、書寫障礙孩子依然能夠學習、生活和工作,只要找到一種相對應的配套措施或相關輔助,仍然能夠讓自己有權利瞭解周遭事物,燃起學習動機⬇⬇
王意中
🔶給特殊兒家長和老師的備忘錄:別害怕「評估」,怕的是「錯過」
cplink.co/3ydwv0xR
🔶遊戲式學習,帶孩子提升動機和創造力
cplink.co/zouD9kX3
書寫障礙評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德勒 #了解人性 #自卑其實是一種動力
#讀讀原著 #阿德勒談生命風格
.
人類的社群生活,其實是為了彌補其弱點的產物。對人類祖先來說,群聚生活大概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人類模式的演進過程,起先是源自個體的弱點,接著往相對安全的社會團結這個目標前進。人類的各種長處與力量皆來自此模式,孤立隔絕反而會暴露出人類的弱點。人體結構的成長也不斷重現所有活體生物的演化過程:從單細胞演變成條理分明的整體,其中的組織與器官相互依賴。同理可知,個體的心理發展過程也反映出人類的心理組織。
.
每個人在生命的起點,都是相對無助、無能、依賴他者的寄生蟲。家庭的第一個社群就是父母,沒有父母的協助,人類嬰兒會在短短幾小時內悲慘喪生。在父母的哺育撫養之下,個體孩童的能力與力量與日俱增。而在成長過程中,嬰孩其實就是社會的寄生蟲,寄生在這個提供養分與資源的環境中。
.
長大成人後,正常的個體會發展出足夠力量,開始對所屬社會群體有所貢獻。在確認人與人之間具有多樣連結的過程中,正常的成年人會獲得某種程度的平和、安全感,以及讓生活顯得更有意義與價值的全整與確實感。個體若能與更多人建立連結,安全感也就越穩固。話語、常識、推理、邏輯、想法、同情、愛、科學、藝術、信仰、政治、責任、自助、誠實、效益、玩耍,以及對自然的愛好等,這些都是最重要的連結。放棄任何一種群體生活的手法,就不算是全然成功的人,也無法獲得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
遺憾的是,這種正常的發展模式並非常態。有些人之所以無法發展正常模式,原因與人類嬰兒的一大重要生理特徵相關。其他物種的幼年體同樣會經歷這種無助、仰賴父母的階段,但在牠們的生理構造逐漸茁壯的同時,心智能力也會同步發展。有能力辨識出老鼠的小貓,也有追蹤、捕捉與吃下老鼠的能力。
.
不過,人類嬰兒的感知能力與行動能力卻有極大落差。嬰兒能體認到自己得仰賴母親提供食物、溫暖與保護的事實,嬰兒也知道母親能從事各種自己能力未及的必要活動。對嬰兒來說,父親看起來就像高大、相對全能的巨人。嬰兒周圍的世界,遵照無可避免的法則運轉著。黑暗與光明、食物與饑餓、言談、移動,這些都是陌生的成年人可恣意差遣的奴僕。
.
在嬰兒的宇宙中,成年人篤定、嫻熟地行動,幼小的孩童則意識到自己相對於成人的軟弱。世上所有物種中,人類嬰孩是唯一對自身無能有所感知的生物,因為其心智發展比身體發展還快。自卑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而自卑感正是個體心理學的重要基石。
.
對人類發展而言,自卑感非但不是障礙,反而還是最強大的刺激。假如人類的雙眼跟鷹眼一樣銳利,我們就不會發明望遠鏡跟顯微鏡;要不是為了提升溝通品質,留聲機、無線電和電話也不會接續問世。調香師的技藝跟大廚的烹飪技巧,都是為了彌補人類遲鈍、粗略的感官認知而存在。相較之下,「較低等」動物的感官能力還遠高過人類。人類文明的結構,從報紙到摩天大樓、從飛機到交響樂團、從蒸氣挖土機到絲襪,這些產物在補償人類缺陷的原始需求之下因應而生。
.
基於宇宙中的人體與生物組成,每個人都承繼這份自卑感,因此自卑感並不是個人承受的負擔。人類戰勝自卑感的案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渴望補償個體在社會貢獻方面的缺陷,這種渴望的展現或許就是所謂的天才創造力。天才締造的每項傑作都象徵著社會效益。提及天才時,我們時常將另一群未被歌頌的人忘了,這群人發明槓桿、輪子、斧頭、牧笛、紡織、書寫以及各類事物。我們只記得那些以嶄新型態結合這些元素的近代天才。不過穴居人力搏生存的那段過往,其實就是人類創造力的歷史。
.
--
.
📖本文摘自《阿德勒談生命風格》之推薦文片段,作者W. Beran Wolfe為醫學博士,阿德勒的得意門生。《阿德勒談生命風格》由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著,本書個案源自「校園」和「兒童輔導診所」中常見的典型案例,老師、家長都對這些學生的問題行為感到無比困惑,此書記載著阿德勒分析與治療的過程。
.
W. Beran Wolfe在介紹本書時提到:
.
為力求精簡,文本中並未列出綱要的標題,不過對於想準備病歷來進行研究的人而言,本書內文的脈絡與鋪排再清楚不過。案例陳述方法如下:研究問題兒童的醫師或老師,會根據草案綱要準備一份病歷。阿德勒在未與孩童本人碰面,也未事先與老師討論個案的情況下,逐句閱讀病歷,並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論與演繹。雖然阿德勒偶爾會被草案中的陳述誤導,不過在多數情況下,他還是能針對孩童的人格建構出一幅動態圖像,通常還能預測分析結果,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洞悉孩童的心靈。這些個案如同人生劇碼中的演員,而針對這些演員,阿德勒總能以溫柔、滿懷同情的方式,清楚解釋他們的遭遇和境況。
.
如同精神醫學偵探的他,會先以評估線索的方式抽絲剝繭分析個案,接著再簡短討論孩童的狀況,並重點勾勒出心理治療或輔導的目標。接下來,孩童的父母會被帶進教室,在學生面前接受詢問和指導。最後孩童也會被帶進教室,阿德勒會用簡單、親切的語言與孩童溝通討論。分析中提到的後續追蹤工作,則由一開始引介個案的醫師或老師負責。學期間,後續追蹤者會不時提交進度報告,阿德勒也會探討孩童的改變與反應。
.
這並不是一本探討心理治療的全面論文,而是針對兒童精神官能症的概述,是一扇通往病歷閱讀藝術的大門。本書的主要價值,在於讓必須與孩童與成人應對互動者,能更熟悉人類行為的動態模式。(⋯⋯中略⋯⋯)假如本書能成功鼓勵讀者,不要將人類視為被貼上標籤的靜態機器,而是充滿動態、活躍生動,努力朝目標前進的實體,各自在令人困惑的世界裡追尋意義與安全感,那這本書就功德圓滿了。
.
🚪好書任意門:https://reurl.cc/lRLlZj
ℹ️本書由 商周出版 發行
書寫障礙評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朋友請託去探視一位她的老師,住院一個多月,加護病房住一段時間,如今好不容易穩定。
她說:初期知道老師生病住院很想來看,礙於在加護病房限制訪客,所以作罷;最近轉到普通病房,醫院還是有限制每日探視時段,來了看了卻不知道怎麼表達關懷,往日心中的強者如今虛弱成反比的樣子,實在難過到很想哭,知道老師未來還有很長的復健要面對,想透過我的專長領域給老師與師母一點建議。
我不是這位老師的學生,所以心裡沒有負擔,就像是面對一位新案的訪視一樣,很自然。我稱呼對方「老師」與「師母」,簡單介紹自己,儘管後續出院也不是在我的路段(管區)裡,仍然希望能給最多的「衛教」。從評估意識狀況開始E4V5M6,因為中風影響說話,雖很努力的要口語表達但不是很清楚,一半用猜測,需要隨時一句一句確認,我看老師與師母焦急,建議是否用 #白板與白板筆 簡單書寫,白板筆比較粗,對於精細動作尚無法精準掌握的情況下,會比原子筆來得好些。吞嚥功能因疾病受影響,偶爾會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住院期間也曾因此發生過吸入性肺炎,仍然建議從 #潔牙工作 開始,不是靠照顧者而是先靠自己,患側乏力但健側功能還可以,維持或強化原有的功能,不足處再從旁協助,不完全取代或剝奪,瞭解「用進廢退」的道理。再來是 #加強發音與臉部頸部肌肉練習,臉部表情訓練圖,鼓起臉頰、左右轉換、舌頭運動、唇齒活動、壓額前傾、冰棒刺激…等(這些內容復健老師已經有教了),我則是再提供pa—ta—ka—ra的發音與唇舌協調運動的練習,臉部唾液腺按摩,提升咀嚼肌功能訓練(這領域又另是一門學問)。再來討論到漸漸穩定總要有出院的準備,如何規劃與銜接後續照顧與持續復健需求?那當然又是 #長照專線1966,居家復健、居家營養、居家語言治療、居家藥師、居家服務員、居家無障礙改建、就醫交通……全都可以與照專討論。過程中我看師母很努力認真做筆記,深怕遺漏了什麼,實在很感動。
最後我給了老師一個擁抱,我說:老師辛苦了,我們一起往前!老師哭了……
師母說:生病至今老師第一次流眼淚,應該是他知道妳懂他。然後,師母也哭了…。
我很少說「加油」,因為加油太沉重,每個人看到病人都只講「加油」,其實病人何嘗不想,只是困境中加不了油啊!病人需要的是一個陪伴的力量, #你辛苦了但是我們一起~這樣好像比較有力量繼續面對,有後盾有支持。最後,不免俗送上媽祖婆的祝福,要人也要神,那是另一種層次的力量💪💪。
結論1:
上天沒有不公平,財富、健康、幸福、歡樂、淚水…每個人都分配得差不多,是看自己如何轉換心情去面對吧!其實當下我也想哭,但是報以微笑收場。
結論2:
媽祖沒有不公平,你沒去進香…組頭也會分享給大家祝福,是看自己如何轉換心情去接受吧!其實交付給所有個案平安符當下我也想哭,但是儘量報以微笑收場。(差不多發完了!YA!)
書寫障礙評估 在 如何評估小朋友是否有讀寫障礙?由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鄭韻怡 ... 的必吃
很多家長提問小朋友有鏡面字或左右字倒轉的問題,是否有讀寫 障礙 呢?由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鄭韻怡姑娘講解什麼是讀寫 障礙 ,如何進行全面的讀寫 障礙評估 , ... ... <看更多>
書寫障礙評估 在 學障學會討論團| 書寫障礙的鑑定與教學 - Facebook 的必吃
遇到識字、寫字障礙的學生,我會如何進行分析教學介入? 基本原則:. 學生能力分析部分. 分析學生的識字量。請注意,識字量評估測驗會因為注音以及書寫能力產生低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