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諧,不只是女人的責任
最近看到經濟部「新創企業價值共創計畫」創業者性別分析報告,發現一個不意外的事實:2013-2017年以來每年創業者的性別,男性創業者的數量大約落在每年120人至140人左右,而女性創業者的數量則大約落在每年60-80人之間。最近的數據是2017年,這一年裡創業者中男性佔69.9%,女性則是30.1%。
這不是一個很意外的數字。且不論是否創業,女性在職場上至今都是相對弱勢。我前陣子在電子新聞中,才看到一個數據: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Global)2017年6月的調查報告,各國企業董事會中僅15%為女性。」、「美國《財星》雜誌調查,2017年財星500大企業中,僅32家企業的執行長為女性、占6.4%,為63年前開始調查以來最高。」
如果再看男女的平均時薪差異,勞動部看到的資料也顯示:2017年台灣女性平均時薪大約是271元,而男性是315元,兩性的薪資差距有14%。而這樣的薪資差距並不只侷限於台灣,事實上全球女性都面臨了一樣的難題。
身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可以深刻體會到一個女性,想「擁有一份事業」或「想在事業上追求成就」,可能會遭遇的艱難挑戰。
最大的戰場就是家庭。男性在結婚後可以安心衝刺事業,似乎是一個普世價值。但一個女性在婚後究竟應該以家庭為重,還是可以如男性一般繼續在事業上發揮所長?這一點,在每個家庭中都會不一樣的標準,而且往往都不是這個女性本人可以決定。
朋友Y在職場上一直是個有想法、勇於挑戰自我的新時代女性,兩年前和交往多年的男友結婚,婚前男友表示支持Y繼續保有自己,但婚後Y卻發現,婆婆並不贊成做為妻子的Y時常出差或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Y的身體狀況和工作壓力,使她無法受孕......
「但我一開始就跟男友說,我短期內沒有生小孩的打算。」Y煩躁的對我說。而這點,在婚前她已經跟老公提過,而老公表示同意也支持;但她最難以接受的是,她的肚皮要不要生孩子,旁人竟然沒法尊重她跟另一半的決定。公婆和親戚們總是不時地提醒兩句、勸說三句,流言蜚語講得好像沒有懷孕都是因為Y熱衷於工作,才會鑄成的大錯。
然而有了孩子後,女人的事業道路卻更加險峻。M在產前與Y一樣,也是個相當專業的經理人,但卻在懷孕後被老闆有意無意地「暗示」離職,最後甚至直接資遣。失去工作的M最後選擇在家待產,產後丈夫與公婆「體恤」她的辛勞,要她乾脆在家照顧孩子別再回到職場。
「孩子需要妳啊!」老公與婆婆這麼說,而M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家中。
我們很容易在菜市場和學校門口看見母親穿梭的身影,而在學校的家長群組裡,也幾乎是母親佔大多數。如果在這幾乎都是婦女的空間裡,我們看見一位父親出現,很多人都會欣羨的說:「哇!真是好男人!」
但為什麼男性照顧小孩與家務就是「好男人」,但女性照顧孩子卻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
即使較為重視女性價值,女性勞動力提升的今天,女性照顧家庭似乎依然是社會常識,女性即使婚後、產後重返職場,我們仍然比較常看到這些職業婦女匆忙下班,趕著去學校接孩子,回家後忙著煮飯幫孩子帶便當的畫面。而不是太太下班後回家,先生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並主動督促孩子的功課和作息。
每一個在事業上衝刺的人,都會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後盾,男人是如此,女人當然也一樣。家庭既然是兩個人共同組構而成,那麼「支持彼此的夢想」、「尊重與肯定對方的選擇」,應該也是建構一個家的基本要素。
當然,要怎麼達到「支持彼此的夢想」與「尊重並肯定對方的選擇」,需要很多時間的溝通、協調,彼此磨合出一個共識。但我相信真正幸福的家庭,不應該建構在單方面的犧牲、奉獻,如果是夫妻任何一方一味犧牲所帶來的和諧,那麼也只是表面的幸福罷了。
女性的權益其實是到了這個世紀才真正被重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繼續往真正的和諧、平等前進,那麼不只是女人本身要能夠找回自我價值,男人們也扮演很重要的支持角色。在面對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時候,如果夫妻雙方能夠理念一致、相互扶持,即使會有一段短暫的適應與磨合期,我相信最終一定能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庭。
#璞之妍 Essenangelo
#愛自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老天鵝娛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鵝特搜#411 施嘉華/麥當勞/黎巴嫩 ▶️ 線西鄉2/3村鄰長皆收賄 議員施嘉華當選無效 - 彰化的模範爸爸什麼都幫你包辦 - 線西政治世家小公子 捅出地方大婁子 - 一覺醒來大家的村長都不見了 ▶️ 美國麥當勞怒告前CEO詐欺「討回資遣費12億」 - 一封性暗示的短訊 違反公司合約被解雇 ...
暗示離職 在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庭和諧,不只是女人的責任
最近看到經濟部「新創企業價值共創計畫」創業者性別分析報告,發現一個不意外的事實:2013-2017年以來每年創業者的性別,男性創業者的數量大約落在每年120人至140人左右,而女性創業者的數量則大約落在每年60-80人之間。最近的數據是2017年,這一年裡創業者中男性佔69.9%,女性則是30.1%。
這不是一個很意外的數字。且不論是否創業,女性在職場上至今都是相對弱勢。我前陣子在電子新聞中,才看到一個數據: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Global)2017年6月的調查報告,各國企業董事會中僅15%為女性。」、「美國《財星》雜誌調查,2017年財星500大企業中,僅32家企業的執行長為女性、占6.4%,為63年前開始調查以來最高。」
如果再看男女的平均時薪差異,勞動部看到的資料也顯示:2017年台灣女性平均時薪大約是271元,而男性是315元,兩性的薪資差距有14%。而這樣的薪資差距並不只侷限於台灣,事實上全球女性都面臨了一樣的難題。
身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可以深刻體會到一個女性,想「擁有一份事業」或「想在事業上追求成就」,可能會遭遇的艱難挑戰。
最大的戰場就是家庭。男性在結婚後可以安心衝刺事業,似乎是一個普世價值。但一個女性在婚後究竟應該以家庭為重,還是可以如男性一般繼續在事業上發揮所長?這一點,在每個家庭中都會不一樣的標準,而且往往都不是這個女性本人可以決定。
朋友Y在職場上一直是個有想法、勇於挑戰自我的新時代女性,兩年前和交往多年的男友結婚,婚前男友表示支持Y繼續保有自己,但婚後Y卻發現,婆婆並不贊成做為妻子的Y時常出差或加班。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Y的身體狀況和工作壓力,使她無法受孕......
「但我一開始就跟男友說,我短期內沒有生小孩的打算。」Y煩躁的對我說。而這點,在婚前她已經跟老公提過,而老公表示同意也支持;但她最難以接受的是,她的肚皮要不要生孩子,旁人竟然沒法尊重她跟另一半的決定。公婆和親戚們總是不時地提醒兩句、勸說三句,流言蜚語講得好像沒有懷孕都是因為Y熱衷於工作,才會鑄成的大錯。
然而有了孩子後,女人的事業道路卻更加險峻。M在產前與Y一樣,也是個相當專業的經理人,但卻在懷孕後被老闆有意無意地「暗示」離職,最後甚至直接資遣。失去工作的M最後選擇在家待產,產後丈夫與公婆「體恤」她的辛勞,要她乾脆在家照顧孩子別再回到職場。
「孩子需要妳啊!」老公與婆婆這麼說,而M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家中。
我們很容易在菜市場和學校門口看見母親穿梭的身影,而在學校的家長群組裡,也幾乎是母親佔大多數。如果在這幾乎都是婦女的空間裡,我們看見一位父親出現,很多人都會欣羨的說:「哇!真是好男人!」
但為什麼男性照顧小孩與家務就是「好男人」,但女性照顧孩子卻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
即使較為重視女性價值,女性勞動力提升的今天,女性照顧家庭似乎依然是社會常識,女性即使婚後、產後重返職場,我們仍然比較常看到這些職業婦女匆忙下班,趕著去學校接孩子,回家後忙著煮飯幫孩子帶便當的畫面。而不是太太下班後回家,先生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並主動督促孩子的功課和作息。
每一個在事業上衝刺的人,都會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後盾,男人是如此,女人當然也一樣。家庭既然是兩個人共同組構而成,那麼「支持彼此的夢想」、「尊重與肯定對方的選擇」,應該也是建構一個家的基本要素。
當然,要怎麼達到「支持彼此的夢想」與「尊重並肯定對方的選擇」,需要很多時間的溝通、協調,彼此磨合出一個共識。但我相信真正幸福的家庭,不應該建構在單方面的犧牲、奉獻,如果是夫妻任何一方一味犧牲所帶來的和諧,那麼也只是表面的幸福罷了。
女性的權益其實是到了這個世紀才真正被重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繼續往真正的和諧、平等前進,那麼不只是女人本身要能夠找回自我價值,男人們也扮演很重要的支持角色。在面對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時候,如果夫妻雙方能夠理念一致、相互扶持,即使會有一段短暫的適應與磨合期,我相信最終一定能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家庭。
#璞之妍 Essenangelo
#愛自己
暗示離職 在 老天鵝娛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老鵝特搜#411 施嘉華/麥當勞/黎巴嫩
▶️ 線西鄉2/3村鄰長皆收賄 議員施嘉華當選無效
- 彰化的模範爸爸什麼都幫你包辦
- 線西政治世家小公子 捅出地方大婁子
- 一覺醒來大家的村長都不見了
▶️ 美國麥當勞怒告前CEO詐欺「討回資遣費12億」
- 一封性暗示的短訊 違反公司合約被解雇
- 離職還有12億 爸你在哪裡?
- 恭喜解鎖副本 麥當當戀愛大禮包
▶️ 為貝魯特大爆炸負責 黎巴嫩總理宣布內閣總辭
- 三部門隱瞞知情 六年的已讀不回 一夕之間爆啦
- 風向不對 總理政府總辭一鞠躬
- 人民的新光芒 竟是法國總統馬克宏
▶️ 夏日感謝祭啟動啦 鋼鐵鵝粉現正募集中!👉https://pse.is/U2FPJ
▶️ 已加入會員的鵝粉們要記得來這邊呦!👉https://pse.is/TU7HN
「老鵝特搜」每週一到五晚間九點出刊 趕快訂閱YT頻道
廣告合作請洽:姵姵 omgoose_case@carry.live
#施嘉華 #麥當勞 #黎巴嫩
#大福娛樂城 #謝金燕專屬機台
大福娛樂城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FUCasinoCN
00:00 轟隆隆隆🤣🤣隆隆隆隆衝衝衝衝😏😏😏拉風😎😎😎引擎發動🔑🔑🔑引擎發動+🚗+👉
00:30 施嘉華
03:53 麥當勞
07:02 黎巴嫩
★幾天幾摳贊助老鵝【http://bit.ly/31xsPcF 】
▶老天鵝娛樂FB【 http://bit.ly/2zL5tWv 】
▶液壓機專屬頻道【 http://bit.ly/2NpuqZQ 】
▶加LINE 抽禮物【http://bit.ly/2zVuuyD 】
▶追蹤老天鵝IG【http://bit.ly/2No6dTE 】
▶老天鵝社團秘密抽【 http://bit.ly/2NkLkbO 】

暗示離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啊,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經常有人打電話到我們啟點文化,跟我們的同事說,聽我們的分享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很喜歡我們、也想要學習跟前進。
但是對於喔「該不該報名課程?」很糾結啊!下不了決定;好像呢,我們要給他一個很明確的保證或答案,他才敢做決定。
在你面對抉擇的時候,有沒有類似的心情?像是能不能結婚?要不要生小孩?該不該離職?
或是要不要出去吃飯?團購要不要加一?無論事情的大小,總是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喔。
其實呢,正是因為這樣的問句的句型,讓人反覆糾結、遲遲下不了決定。
當你在用「是不是」、「好不好」、「該不該」、「對不對」這些句型的時候,都有相同的潛台詞:就是在暗示自己,要嘛就要做,不然呢就什麼都不做。
這些話給我們的信念就是,只要做對一個決定,往後就能夠幸福快樂、無災無難;但是相反的,如果做錯決定,那就是天崩地裂,永無翻身之日啊!
想想喔如果是你,這樣的想法怎麼會不糾結呢?表現在實際的行為上,就很容易就造成要嘛你就一次Show Hand,企圖一把翻身;要不就是你什麼都不做,留在原地打死不動。
其實呢,你之所以會感覺到糾結,那是因為在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該不該」這些問題的背後;你已經被「找答案」這樣的心態卡住了!
「找答案」的思維,會讓我們停留在「非黑即白」的框架裡面,變成思想僵固的人;而這背後更麻煩的就是喔,思想僵化的人,通常會有三個致命的弱點。
我們來看看是什麼?第一個,這樣的人常常會因為想法很固定、太容易預測,所以很容易被有心人操弄啊!
再來第二個,當你只想要「找答案」的時候,這也意謂著,你永遠需要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你也就永遠沒有辦法擁有自主權、沒有辦法活出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而最後第三個,當你的世界只有是非對錯、非黑即白的時候,你會因為長期的缺乏彈性、不知道怎麼樣變通;遇到人生大轉彎的時候,你的適應能力會非常的差,直接呢,被狠狠甩出人生的軌道之外啊!
這些結果,會是你想要的嗎?
其實聽到這裡,要是你聽得心驚肉跳,稍安勿躁,我會為你提供很重要的解方,而且這個解方其實是滿簡單的。
要是啊,你想打破僵固的思考方式,你可以先從改變自己講話的句型,做為一個開始。
也就是說喔,當你發現自己又在喃喃自語、在mur mur「是不是啊」、「好不好啊」、「該不該啊」這樣的時候;你要有意識的把這些話,轉換成「開放式」的問法。
像是喔「如果我轉職會怎麼樣?」、或者是「如果不換工作那會怎樣?」,再不然是「什麼樣的前提可以結婚、什麼樣的前提之下我就不結婚?」
「我有什麼樣的需要,只有透過生小孩能夠滿足?」,再不然就是「生小孩之後的生活會怎樣?」
這一類的句型呢,他們的特徵就是把「前提」跟「背景」的想法,包含在裡面。
相對於那種過去習慣的「是不是、要不要」,這樣的僵化的「二選一」的問法,當你考量「前提跟背景」的開放式問句的時候,你就能夠引導自己離開原地,去試探其他可能性。
在時間的維度上,這樣的問句會引導自己思考「如果我怎樣,我就可以怎樣?」;而反過來說,你也會同時確認「如果沒發生自己想要的前提,那我就不需要下這個決定了」不是嗎?
或者是用「沙盤推演」的這樣的邏輯,像是「如果我有小孩,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再不然就是「如果我沒有小孩,那接下來的生活會怎麼樣呢?」這是時間的維度。
而在空間的部分,會讓我們認清相關的資源跟條件。像是什麼呢?「如果某人對我好,我就跟他合作」,或者是「如果他對我不好,我就不理他」。
而另外也可能像是「如果定價貴,我就買少一點」,或者是「如果服務好,合約期我們就可以簽得長一點」。
這些都可以幫我們跳脫出原本「找答案」的慣性思維,開始學會思考!
其實喔,太容易糾結的人,之所以不思考,始終有一個更根本的議題,那就是他太需要有人跟他「保證成功」啊!
保證有好結果的事,他才要做、保證有用的事情,他才要投入;所以呢,他要不就是不敢行動,再不然就是老是跟著別人團團轉。
他還會生氣這個世界太難搞,一下子說黑才是對的,一下說白才是對的。
那其實我很好奇喔,為什麼他被耍了這麼久,卻沒認清這個世界,其實根本不是由「黑、白」所組成的,而是「灰階」所組成的呢?
要是你的思想裡只有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那麼就像是「要不要報名上課」這樣的選擇。
你只會擔心上課沒有用、擔心自己學不會、擔心老師不夠好,你一昧的悲觀;再不然就是把老師當成是「救世主」、當成是「Seafood」啊!
相信自己上完課之後,人生就會變彩色,一切都會心想事成,這樣子是一個過度樂觀的想法。
那麼我邀請你想一想,如果你繼續兩極化、這樣的思想如果有用的話,你的人生早就沒問題了,不是嗎?
然而呢,既然舊的做法它可能是有侷限的,那你還想要躲在「非黑即白」的框架裡嗎?
還是你換一種思維,我們要考慮的不是上課有沒有用?而是透過課程,可以拓展你的什麼觀念跟技巧?遇到什麼樣的狀況,課程教的才會有用?而遇到什麼狀況,就需要個別的討論?
當你打開眼睛看清楚,凡事都有前提跟背景的「灰色地帶」的時候,這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你也才不會因為太害怕失敗,而讓自己動彈不得啊!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裡面,我遇過不少那種,抱持著「非黑即白」這種僵固想法的學生,他走進了我的教室。
所以呢,我滿能夠理解,這些容易糾結的人,其實是因為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裡面,沒人為他展演、示範,以至於呢,他一直看不見新的可能性。
要是你也期盼自己打破這種僵化的思維,幫助自己長出更多靈活、變通的能力;那麼請你記得,只要改變自己的「內在對話」的句型。
先問自己「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你是可以的?」,而「在什麼樣的前提底下,你就會拒絕?」,這就是一個前進的開始。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解決你80%的問題喔,但要是你遇上真的很難解的20%的關卡,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走進我的教室。
然而你看到這裡,你還在糾結「該不該進啟點文化來上課?」…唉~請你直接把今天的影片,從頭到尾再看一遍吧!
其實人生從來就沒有正確的答案,也沒有人能夠給你「正確的答案」;你能夠做的,就是不斷的覺察自己、不斷的透過自我的對話,審慎的幫自己做選擇。
假如你也期待自己長出新的思維方式,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的學習裡面,我會從趨勢的變化為出發點,為你破解你生涯裡面的迷思,幫助你看見生涯裡其他可能性。
我還會跟你分享很多實作的方法,幫助你優化正在做的事,適時為自己創造出你要的結果,陪伴你擺脫「糾結輪」的無限迴圈裡面!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喔,真正的「成熟」正是因為,他看得見其他的「可能性」;因此啊,建立新的思考模式,開始脫離太衝動。
或者是太保守的兩極化的慣性,嘗試這在兩極當中,找到「動態的平衡」;你也才能夠一小步、一小步的,前往你想去的地方,祝福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談到的【過好人生學】,那更不要錯過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由嘉玲老師擔綱的【理財心裡學】。
我想喔,你的生涯怎麼前進,還有你的財務怎麼規劃,它其實不是兩件事。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生涯過得好,他財務一定管理的很好。
反過來說,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財務資源,有清楚的意識,跟資源的分配跟安排;他的生涯可能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這兩門課,都很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說明、還有連結,在我們的影片下方的文字說明裡面都有。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暗示離職 在 CowBear有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創業好像遙不可及
但其實沒那麼難
如果你追求過異性,無論失敗還是成功
那麼對於創業流程步驟就不再那麼遙遠
至於怎麼做呢?6分鐘告訴你!
Youtube 主題願望清單:http://bit.ly/2L670Iz
------------------------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bit.ly/2wBkAAb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bit.ly/2JI6LSh
拍攝器材:Sony a7iii
Music provided by NoCopyrightSounds
------------------------
Hi~我是Stark
你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異性緣特別好
而有些人在異性眼裡
不是魯蛇
就是工具人呢?
而另一些人
他能散發吸引力讓異性主動找他聊天
無論是聊天方式、話題
總是能讓異性喜歡和他相處、跟他聊天
然後自然而然的到下一步
這當中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我們來看這一張圖
在第一個階段
找朋友介紹,或上婚友聯誼
要認識異性時
必須靠別人才能有對象
如果沒人幫你
甚至介紹對象的對象你不喜歡
或是他不喜歡你就沒辦法持續
第二個階段是
你不需要再靠別人就能有對象
這時候你會知道怎麼認識、怎麼聊天
但還是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如果你沒跟對方聊天
或是你沒有跟對方傳訊息、約對方
對方都不會主動找你
說起來其實挺累的
第三個階段
我們會開始知道如何創造價值
讓對方主動來找你
從以往的主動進攻
到現在你可以自由選擇你要跟誰聊天、跟誰交往
突然間自己變得特別有幽默感、特別有魅力
以前你不傳給對方
就好像這個人不存在似的
但現在
他們會主動跟你聊天、主動暗示要約出去
第四個階段
我們稱之為作弊
高富帥白富美
就是上輩子投好胎麻
什麼都不做也是一堆人想認識你
左邊我們把他歸類為
有行動才有認識異性的機會
右邊則是
沒有做什麼也有認識異性的機會
學習怎麼認識異性、跟異性相處
不也都是從左上到右下嗎?
吸引異性的流程就是這幾個步驟
最後或許沒辦法改變外貌
無法成為高帥、白美
但你要成為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至少是有財富的
所以你知道嗎?
其實吸引異性這件事
跟創業做生意是一樣的邏輯啊!
改變吸引模式從這開始
改變收入模式也是從這裡開始!
你看過這本書嗎?
羅伯特清崎所撰寫的富爸爸窮爸爸
這裡面有提到至今還是非常經典的財富四大象限ESBI
E象限代表員工階級
到一個地方工作後領取薪資
看起來很安全
但有一天沒工作就可能沒有收入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老闆工作
S象限代表不再為別人工作
而開始為自己工作
像是業務、小老闆、醫生等專業人士
常常被時間綁住
如果員工沒做好、沒完成
有時候自己還是得跳下來做
看起來收入好像還不錯
但時間有限、壓力極大
一休息就可能停滯不前
B象限則是透過一套系統幫你工作
這裡指的系統是能夠自動化的完成工作流程
在B象限則是真正的企業家
有一定規模的企業
即使你不在第一線工作
公司還是有辦法運作下去
像是知名創作者也可以歸為這個象限
I象限則是投資者
你有一定的資產透過錢來幫你賺錢
譬如房地產、股票、基金等等
而我們可以把左邊歸類為單次性收入
右邊歸類為持續性收入
因此如果你要開始創業
你可以先找一份你有興趣的工作
即使一開始收入不高
但可以累積經驗
累積一定人脈與經驗後
我們就可以逐步成立公司
把最基本的人力都請到位後
開始行銷、推廣讓公司有能力獲利
一段時間之後
我們可以把歷年的相關數據以及未來的獲利模式、預估數據整理一下
這要幹嘛呢?
找有興趣的投資者、創投投資你
這時我們就有更多的子彈做更多的事情
也可以開始觸及不同的市場、產品
於是你會慢慢的往企業家發展
到達一定的獲利之後
你會發現公司已可以自動運作
這時可以將一部分股份賣掉
或是找一個專業經理人幫你管理
我們就能到做到靠錢滾錢的階段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創業家最後會做什麼呢?
他們會開始投資新創事業
也會投資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以上這些就是創業的步驟
當然切入的市場也是很重要的
每一個步驟也有許多細節
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
像是如何切入市場
如何找優質員工
如何外包給專業人才幫你執行
還有行銷也有分線上與實體通路的操作
甚至是哪裡找投資者、找創投
每一個細節都能講上好幾天
而這個影片先讓大家了解創業的步驟與流程
這當中的細節我也會在未來影片跟大家陸續分享
有研究指示
當你幫越多人脫離E象限
你就能越快到達I象限
就如同有很多人說道
你想要得到什麼
就必須先幫助人什麼
不瞞你說
目前我在Youtube還是位於E象限
只要你訂閱我的頻道
並把我的影片分享出去
你其實也是間接幫助了其他人脫離E象限
這代表什麼呢?
你會比我還快到I象限啊!
你幫助到人
你得到的會更多啊
所以快訂閱我的頻道吧!~
【Stark談創業】什麼?學會吸引異性流程就知道如何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