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競賽」,於今年10月17日假東海大學附屬高級中等學校小學部活動中心展開決賽與頒獎。本項競賽總獎金220萬元,首獎分別由來自國立交通大學數據所(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生工所(生醫工程研究所)共同組成「窩不知道」團隊、國立交通大學統計所「PiTCH perfect」團隊、及新加坡商科科實驗股份有限公司「明顯是個狠角色」團隊獲得。
智慧製造 由來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新工場王詠剛:做技術和商業之間的造橋人
本文來自科技媒體愛范兒
…………………………………………………………
杜甫在形容李白的時候寫過一句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位庾開府就是庾信,以詩名和才華著稱的庾信在朝中擔任的卻總多是軍職,比如驃騎大將軍。在《奉和同泰寺浮圖詩》這首詩裡,庾信寫下了名句“畫水流全住,圖雲色半輕”。“半輕”也就成了創新工場 CTO 王詠剛筆名“半輕人”的由來。
和庾信從軍職而顯文名類似,王詠剛可能是 CTO 中對寫作最用心的。
他早年曾在《程序员》雜誌、CSDN 網站等主持技術專欄,還出版過長篇小說《鏡中千年》,國內的科幻雜誌上也能發現不少他的短篇作品。對於大眾而言,王詠剛和創新工場李開復合寫的《人工智慧》科普讀本可能是最知名的。
不過即便他長於寫作,能夠“將軍翔文章之府”,但做 CTO 卻並非“書主踐戎馬之場”這麼簡單。
┃從 Google 工程師到創新工場 CTO
加入創新工場前,從北大畢業的王詠剛在 Google 擔任主任工程師和高級技術經理超過十年。
我們正在使用的 Google 的不少服務他都有參與過,比如 Google 的服務核心桌面搜索,拼音輸入法、產品搜索、知識圖譜,以及交織著人文和技術氣息的 Google 首頁塗鴉(Doodles)。
從職業背景來看,王詠剛做 CTO 完全不是跨界,而是順其自然的職業路徑。唯一的疑問是,為什麼是來到創新工場這樣一家投資機構做 CTO 並成立人工智慧工程院呢?
同為 Googler 的王詠剛在 2016 年接到了李開復的入職邀請,那一年人工智慧行業發生了劃時代的轉捩點事件:人工智慧 AlphaGo 大勝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
而在更早之前,創新工場就開始了對人工智慧的投資,但是投資人工智慧有著它獨有的特殊性。
王詠剛也表示,自己的職位和職責確實相當特別:唯一一個在投資事業裡,做一個研發團隊,做一個把科研、商業化和投融資三種要素結合起來的架構。
他說:
“這個架構的根本原因在於,技術發展到 AI 時代,給整個技術到商業化的完整邏輯提出了一個特別大的挑戰。”
這個挑戰在於,AI 在和商業結合的時候需要更強的技術輸入,其本質上是一種摸索的過程,並和以往的商業模式不相同。
簡言之,就是 AI 是一種強大的技術力量,但是這種技術往往和商業隔得較遠。這中間的距離,需要一座橋樑。
所以,當時李開復把這個命題交給王詠剛的時候,也就成為了王詠剛篤定地從 Google 離職來到創新工場擔任 CTO 並且從零開始籌建人工智慧工程院的唯一原因,即便王詠剛當時也完全不知道怎麼去搭建這樣的架構“橋樑”。
如今,距離王詠剛拿到命題已經過去三年了。最終,那座“橋”王詠剛建好了嗎?
王詠剛給的答案是:
“我覺得我們 AI 工程院這三年為這個全新的探索開了一個別人都沒有做過的,非常好的開頭。我們用了好幾件事證明這個開頭至少是有意義的、有效率的。”
這幾件事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創新工場作為投資機構,自己做了一個從科研到商業化的創業公司樣板。
2018 年 3 月,創新工場按照自己的邏輯創建了創新奇智公司。在 18 個月的時間裡,這家公司已經發展到 400 人,在全國已經落地10個城市,用人工智慧連接了零售業和製造業,年銷售額數億,估值也在不斷增長。
第二件事是關於人才培養的,創新工場用 DeeCamp 人工智慧訓練營來進行科研人才到商業工程化人才的培訓轉型,這是一個成熟的 AI 人才培養體系。
最後一件事,在這三年的探索過程中,創新工場和王詠剛找到了一些邏輯,能夠快速地去定位到那些科研領域前沿,但是同時又有商業化價值的技術點,然後再用一套方法論把這個技術點變成能夠真實應用的場景、技術、產品或解決方案。
創新工場作為一家投資機構,這個“資”不僅僅是資金,對於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行業來說,從技術到商業的“方法論”,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這些資源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單純的資金投入。
┃堅信人工智慧的長期價值
做出了 AlphaGo 的 DeepMind 團隊曾讓人工智慧從晦澀艱深的技術名詞,變成了全民熱議的社會話題。
不過盛名之下,背靠 Google 的 DeepMind 團隊卻虧損嚴重。
對於這種落差,王詠剛說:
“AI 離錢非常近,但問題在於只搞科研的 AI 團隊離錢非常遠,這兩句話是不矛盾的。”
他在深入考察一些 AI 應用的商業機會後有一個非常大的感觸,那就是“我們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責任去把 AI 應用到那些場景中去”。“那些場景”是指重複性的、艱苦的重複勞動場景,這類場景廣泛地存在於製造業、農業等許多行業中。
但一旦涉及到和真實世界的行為或人的思想、人的決策相關的領域,今天的 AI 顯得提升空間更大。
比如,如今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機器人能夠在家中幫忙做複合型的家務,或者和人流暢交流。而在智慧製造或者智慧治療中,能發揮作用的 AI 往往是解決單點問題,而不是能完整執行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等整套邏輯的 AI。
線上線下兩種場景裡面,AI 的表現有天壤之別,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裡有樂觀派和悲觀派的區隔。
正如《論持久戰》對速勝派和滅亡派的批駁一樣,王詠剛也做好了長期耕耘的準備:
“我覺得這件事情(AI 改變現實世界)有可能挺慢的,要長期在每個行業裡去深耕發展,而且長期地去伴隨著 AI 技術不斷一個點一個點突破,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是願意打一個持久戰。”
王詠剛和創新工場願意參與到這場持久戰去,不僅做投資,還自己創立人工智慧企業探索商業化,甚至還建立人工智慧工程院進行基礎和前沿方面的研究。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的醫療團隊正在做一些稱得上“前無古人”的事情,比如他們正在研究類似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癡呆)相關的輔助 AI 量化工具和治療工具,目前在這項前沿研究中處於領先的位置。
本質上講,創新工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全方位投入,是出於對人工智慧長期價值的看好。
之所以堅定地看好人工智慧的長期價值,王詠剛分享了自己的兩個理由,一是大量的重複繁重的人工勞動確實應該被人工智慧和機器所取代。
第二點則更為重要,目前更多產業資源存在嚴重的區域不均衡,最典型的就是醫療資源,一定程度上, AI 能夠解決這種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
“讓同樣一個產業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資源情況下能夠達到同樣的發展水準,創造更大的市場、更多的科技發展機會、更高的人類幸福指數,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值得想像和期待的事情。”
▌智慧需要實現虛擬和現實的跨界
因為職業和履歷的原因,王詠剛很容易被貼上“理工男”的標籤,不過這位熱愛文學,熟稔古詩和平水韻,喜歡看《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人並不喜歡被貼上這樣的標籤,畢竟像他這樣能夠寫下 AI 程式,讓程式生成小說對話,並在對話中尋找浪漫意味的人,少之又少。
王詠剛曾經給科幻作家陳楸帆的科幻小說集《人生演算法》寫過一篇序言,題為《人類最後一個獨立寫作的紀元》,在這篇文章裡面,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人工智慧的誕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人類能夠與一種異于自身的智慧形式進行有效交流,甚至攜手創造全新的文藝內容。”
和大部分科幻作家不同,文理兼修的王詠剛有能力去實踐自己的觀點。在《恐懼機器》這篇小說裡,他和陳楸帆還一起玩了一次 AI 遊戲:小說中一位名為分裂者的角色的對話,都是由 AI 生成的。
其中一句“重重追逐著人類發現的觸覺,以及即將看清左右的囚籠”深得王詠剛喜歡,他認為這句話有朦朧詩派的意味。
人類和 AI 之間,不僅僅是棋盤兩側的對弈,也有意味深長的協同創作。
如果說和 AI 一起寫小說是一次遊戲的話,那麼 AI 賦能各個領域的發展,啟迪人類更深入探索的例子也是不斷湧現。比如在醫藥研發領域,AI 也能夠通過模型,説明人類在巨大的空間領域裡找到針對疾病“靶點”的特定分子結構。
實際上,王詠剛正在做的事情可以概括為“打通邊界”,不論是在技術和人文融合,還是理性和感性平衡的維度上:
“當人類通過掌握技術原理去不斷地構建,創造和升級的時候,例如教會電腦下圍棋,製造商品,行銷售賣等,就顯示出了理性的力量、邏輯的力量。我們通過認識世界去改造世界的過程是非常讓人享受的,也是超級美好的。”
在以往,天氣預報是一項計算量極其巨大的工作,需要動用超算,基於模型來進行運算,從而推出天氣預報的結果。而在 DeeCamp 人工智慧訓練營裡,有學生群體就能“跨界”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拿著氣象部門給到的氣象資料進行天氣預報,很多預測甚至比傳統方法要好。
在 5G 時代到來之後,5G 和 AI 的無界融合也成為了新的命題,王詠剛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 AI 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邊緣運算,5G 就提供了大量的可以把邊緣上的原始大容量的資料直接傳到一個中心節點,在中心節點進行大量運算的機會,這些事情可以改變很多對 AI 架構的思考,對 AI 去部署一個系統、部署一個產品時候的思考。”
在手機這個載體上,5G 和 AI 終將共存,無論是晶片提供的終端側 AI 算力,還是 5G 網路接入雲端算力,無不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連接。在以往,手機只能短信電話,傳遞虛擬的資訊,而現在,虛擬資訊的位元速率越來越高,甚至還能叫來外賣和計程車。
再往後,王詠剛認為,手機和人之間在未來或許會存在著一種終極無界的狀態:
“當手機變成一個隱形的東西,甚至不存在這樣的東西,它只是衣服裡面縫的一些晶片,只是你眼睛上的某些攝像頭而已。這個時候,我們也不會去討論人和手機的關係了。”
王詠剛對未來的判讀似乎是一道充滿科幻電影意味的命題——很多界限將被打破,因為在每一個具體的商業領域都會大量地嘗試前沿技術,大膽地去利用新思想去解決今天在某些領域遇到的發展緩慢、停滯不前的問題;可是,一旦技術突破之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能與我們人類期待的生活之間產生什麼關係呢?
“一旦到達那樣的邊界,那這個世界會變得更有意思吧!”
智慧製造 由來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英總統挺住了台灣,也成功的讓美、日、歐盟隱性的聯盟台灣。
作為一個女性總統,她的堅強與韌性,值得讚嘆!
分享她國慶演說,但願台灣人民同心陪她,走出台灣安全、民主與繁榮的下一步!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百零七歲的生日,現場有許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僑胞和好朋友,跟我們一起歡度國家的慶典。我要代表台灣人民,跟遠道而來的各位,致上最深的謝意。
在國慶的這一天,我們不只要共同慶祝,更要一起思考國家的未來。過去一年,新的國際局勢正在考驗著每一個國家,當然也考驗著我們。政府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如何從挑戰中發現機遇,如何在變動中,找出國家最佳戰略跟出路。今天我就要藉著這個機會,向全國人民完整說明政府的因應之道。
相信大家都觀察到,國際政經局勢正在面臨劇烈的變化。美中之間的貿易衝突,讓國際產業分工出現重組,也對原有的經貿秩序帶來衝擊。
在此同時,印太地區以及兩岸關係的複雜度,也相應升高。中國試圖挑戰區域現狀的作為,已經引起國際社會高度地關注。台灣位處西太平洋第一線,自然承受巨大的壓力。
這段時間以來,中國單方面的文攻武嚇和外交打壓,不但傷害了兩岸關係,更嚴重挑戰了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
面對打壓,有些人希望政府採取更具對抗性的立場。不過,也有另一些人認為,我們應該要退讓妥協。
但是各位,越是劇烈的變局,台灣就越要維持穩定,以沉著的態度化解壓力,冷靜地尋找生存的利基。
這是兩年多來我一貫的堅持。維護兩千三百萬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捍衛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維持台海和平跟區域穩定,這是全體台灣人民最大的公約數,每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和政黨,都應該要堅持捍衛到底!
當全世界都在因應中國勢力擴張的同時,我所領導的政府要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強韌。捍衛台灣的最佳方案,就是要讓台灣在世界上變得不可或缺,也不可取代。
外在力量企圖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不可能被台灣人民接受,任何違反普世價值的主張,也絕不會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我也要再一次呼籲北京當局,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在區域及全球,扮演良性的角色,而不是衝突的來源。
做為總統,我要向大家保證,我們不會貿然升高對抗,也不會屈從退讓。我不會因一時的激憤,走向衝突對抗,而讓兩岸關係陷入險境。我也不會背離民意,犧牲台灣的主權。在變局當中,我們絕對不能錯估情勢。激化衝突或者妥協屈從,都只會治絲益棼。
我們的因應之道,就是「求穩、應變、進步」。這條路雖然充滿了挑戰,但卻是現階段台灣必須穩健前行的道路。
有效的因應策略,植基於堅強的國力。所以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強化國家安全、強化經濟實力、強化社會安全網,不斷地「壯大台灣」,厚植實力,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不可替代性,這才是台灣永續生存的利基。
當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挑戰,已經不僅僅是傳統國防軍事安全。外交施壓、社會滲透,甚至經濟安全,都是可能造成威脅的手段。當務之急,就是建構整體戰略,啟動國家安全強化的工程。
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的第一個面向,就是在外交上強化價值連結,建構台灣不可取代的戰略重要性。
台灣擁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面對國際變局,我們的戰略選擇相當清楚,就是要堅守自由民主以及市場經濟。這兩項根本價值,是台灣今天成為亞洲民主典範,及發展經濟實力的重要基礎。
過去兩年,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我們堅持價值理念,展現高度韌性,讓越來越多理念相近國家,表達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支持。
尤其是美國,最近不僅國會通過了許多友台法案,日前彭斯副總統,也公開譴責中國打壓台灣外交,並且肯定台灣的民主制度。
和台灣共享民主價值的日本,無論是在國際場合的聲援、或是天災時相互協助關懷,都讓兩國間的友誼越發密切。
前陣子,歐洲議會也通過決議,肯定台灣民主發展,同時也呼籲歐盟國家全力遏止中國武力挑釁台灣、破壞台海和平。
我們也有很多友邦,積極為台灣奔走,呼籲國際合作不該遺漏台灣。今天,三位為台灣仗義執言的好朋友,巴拉圭的阿布鐸總統閣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席頓總督閣下,以及聖露西亞的查士納總理閣下,也出席了我們的國慶典禮
讓我們藉著這個機會,向他們表達最誠摯的感謝。現在請大家用熱情的掌聲,歡迎這三位遠道而來的貴賓。
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的第二道面向,就是提升國防戰力。
「重層嚇阻,防衛固守」,是我們的軍事戰略。它的核心價值,就在提升中華民國國軍的戰力。我曾經說過,只要蔡英文任總統的一天,國防預算每年都會穩定成長。我們精實的部隊和戰備,絕對有能力捍衛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
在此外,我們也全力強化「國防自主」的能力。今年六月,我到漢翔公司,主持高教機的開架典禮,今年八月,我也在海軍司令部宣布「新海軍啟航」。
重啟延宕多時的高教機國造和潛艦國造計畫,將引領國防工業邁向新時代。未來的國防工業,不只能夠強化國軍戰力,更能夠透過帶動產業升級跟群聚,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國家安全布局的第三個面向,是阻止外來勢力對國內進行滲透破壞,確保民主制度及社會經濟正常運作。
台灣的多元民主,是我們堅決守護的價值。但是如果有其他國家,利用台灣社會的自由,來進行滲透、製造亂象,我們一定會用盡一切方式來防範,絕對不會坐視。
無論是製造散布假消息、非法竊取科技情報,還是蓄意破壞資訊安全系統,甚至企圖用各種方式介入選舉、干擾政治運作的行為,只要罪證確鑿,我們一定嚴辦到底。
針對系統性、來自特定國家背景的假消息傳播,我們也會加強跨國合作。不僅僅是交流經驗,未來更要建立查核和通報機制,共同來因應這些假消息對各國的社會穩定,所帶來的破壞和衝擊。
國家安全整體布局的第四個面向,就是全球經貿戰略的重整及全新布局。
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和全球經貿秩序重建的巨大變局,我們必須調整台灣在區域發展及全球供應鏈的角色。我們要以中、大型台商在區域分工的整合能力及全球布局能量,加上中小企業的活力,來開展全新的戰略布局,催化台灣經濟全面轉型升級。
我們要做三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從產業結構及資源互補的角度,在研發及尖端製造領域,和美、歐、日等工業先進國家,建立緊密的產業分工及技術連結,創造全新、高效率的供應鏈。
第二,從資源及市場共享的角度,在具發展潛力的新南向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透過多元合作,共同打造攸關經濟發展及民生福祉的關鍵產業鏈,促進經濟的共榮發展。
第三,在我們的邦交國,協同當地政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及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打下經濟永續發展的基礎,也為台灣開闢未來的新市場、新生產基地、以及全球布局的新據點。
在經濟實力的強化上,我們必須要強力的推動經濟轉型,有效率的執行基礎建設計畫,認真解決五缺問題,並將經濟成長的利益,由全民共享。
經濟轉型的關鍵在科技。政府正努力朝「系統導向、軟硬整合、軍民合一,以及國際鏈結」四大目標,快速提升科技水準及研發的能量,以作為經濟提升的重要基礎。
我們用新的思維,拆解不合時宜的框架,也鬆綁了阻礙競爭的約束,帶領產業走向新的機遇。
在這當中,「5+2產業創新計畫」已經有效驅動產業升級轉型。導入智慧製造的機械產業,去年的產值已經突破一兆元,精密度跟附加價值也更上一層樓,帶動了航太、物聯網,以及醫材的製造水準。
另外,「非核家園」的目標也確立了綠能發展的藍圖,並吸引國際離岸風電大廠前來投資。連帶地,新的風電產業鏈,也正在逐漸形成。
我們也要強化多元的國際布局,產業才有能力在面對變局時,快速調整供應鏈來因應。
行政院已經組成專案小組,協助台商多元布局生產基地。願意回台灣投資的台商,我們鼎力相助,如果希望到其他國家投資布局,我們也會全力支援。
今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已經開始執行,建設的效益會逐漸展現,對擴大內需的貢獻也在發酵當中。這當中的綠能、數位、水資源、軌道、城鄉,是下一階段台灣要優先投資的基礎建設。
在彰化,透過綠電稅收,政府有了穩定的財政基礎,可以確保學生營養午餐、社會福利實施的財政平衡。
在原鄉部落及偏遠地區,我們鋪設了寬頻建設,讓小朋友透過網路跟世界連結,拉近城鄉的差距。
在水資源建設上,透過石門水庫中庄調整池、湖山水庫下游自來水工程、曾文水庫防淤隧道的興建,我們穩定了從北到南的供水。
因為極端氣候強降雨所造成的局部地區淹水問題,也正透過各地滯洪池、人工湖、河川整治和下水道清淤等工程,希望做到快速減災的效果。
在交通建設方面,東部地區,透過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南迴公路改善計畫,已經初步看見成果。
大家所關心的軌道建設,我們也加緊努力,強化進入東部地區的鐵路系統,以及花東之間的鐵路系統,讓環島的鐵路系統更加完備。
連結北部都會地區的基隆輕軌、新竹輕軌,串連中部區域的台中山手線,以及捷運綠線延伸彰化方案,還有高雄捷運紅線延伸、黃線新建案等,從南到北,許多新建計畫都已經展開規劃,並陸續進入核定階段。
軌道建設的發展,不僅提供便捷的交通,更能有效減少汽機車造成的空氣污染。
大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投資環境、均衡區域發展,為台灣的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優質的環境和生活。
我們致力改善產業的投資環境。企業所關切的生產元素,包括土地、水、電、人才、勞工的五缺問題,在賴院長「做實事」的態度下,一項又一項逐步解決。
請大家回憶一下,去年夏天,能源供應十分緊張,供電警戒的橘燈一共亮起六十六天。今年夏天,無論天氣和景氣,都比去年熱,但是供電警戒的橘燈一天也沒有亮過,我們度過了供電危機。
我們再回憶一下,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區降雨很少,大家都擔心缺水。但是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和備援的措施,再加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們也安然度過了挑戰。
前陣子,台積電、華邦電、力晶等大廠,都加碼投資台灣。國際大公司Google、微軟、思科、Facebook,有些準備在台灣設置研發中心,有些是提出新的合作計畫,這些代表了我們改善投資環境的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廠商的肯定。
當經濟結構轉型的工程啟動,基礎建設開始興建,投資環境呈現改善的同時,我們看見景氣復甦,台灣經濟也開始穩健成長。
兩年前,我們走出了連續三季的衰退;今年一到五月的失業率,是十八年來同期新低。2017年實質總薪資更創歷史新高,結束了薪資倒退十幾年的窘境。
經濟指標變好,當然令人欣喜,但是對政府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怎麼將經濟成長的紅利,分享給所有人民。
今年,我們把軍公教調高薪資百分之三,帶動了企業加薪的風潮。我們也加速調漲基本工資,明年起將達到兩萬三千一百元,終於擺脫了22K。此外,我們也為學貸增加了四年的寬緩期,減輕學貸族的負擔。
明年起生效的租稅改革方案,優化稅制也兼顧租稅公平,大幅調高四大扣除額,未來月薪三萬元以下的民眾,就不需要繳個人所得稅。有學齡前兒童的家庭,免稅額也大大提高。
在健全社會安全體系方面,2016年,我剛剛就任時,大家最憂慮的就是,房價太高、長輩沒有人照顧、育兒負擔沉重、社會治安不佳、毒品氾濫動搖國本等問題。整個國家的社會安全體系,可以說是百廢待舉。因此這兩年來,我們幾乎是用急行軍的速度,來健全社會安全體系。
攸關居住正義問題的社會住宅,透過多元興辦,目前完工和正在興辦中的,已經超過兩萬四千戶。加上後續開工的案件,今年年底總戶數將可達到近三萬五千戶。在問題最嚴峻的雙北市,近兩年已經有超過五千四百戶陸續入住,我也去視察了其中幾個,無論是質或量,都令人滿意。
民眾迫切需要的長照服務,現在升級成「長照2.0」,只要打1966長照專線,就有專人來協助。我們擴大了服務對象和範圍;我們也提高了待遇,使得更多人投入長照服務,增加了服務供給,讓更多家庭的需求被滿足。因為這些努力,接受長照服務人數,在最近一年增加超過五成。而接受喘息服務人數,最近一年則增加了一倍。
生育率低,已經成為國安問題。我們除了提供津貼,更透過「準公共化系統」的建置,朝公共化教保的目標邁進了一步。目前,準公共化和公共化托育,共可提供平價收托量達到五萬六千人,比過去更加普及。我們的目標很清楚,減輕家長的負擔,生育率就有機會改善。
大家所關心的治安問題,我們透過科技協助,智慧部署警力,犯罪發生數確實呈現下降趨勢。我們也對組織犯罪和詐騙進行全面掃蕩,今年到現在,檢警依違反新修正的《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積極打擊包括詐騙集團、幫派在內的各類犯罪組織,起訴超過一千三百人。
今年二月和六月兩波「安居緝毒方案」,查獲各級毒品高達九千七百公斤,所逮捕的製毒者、販毒者和藥頭,加起來超過一千九百人。我們更在四年內投入一百億的經費,執行「新世紀反毒策略」,將毒品網絡從社會連根拔起。
各位國人同胞,國家發展的方向已經在改變。改變並不可怕,因為改變是為了因應世界的變化,讓台灣能夠繼續屹立不搖。
改變也是為了改正過去的錯誤,讓我們把國家交給下一代的時候,不會再有難以承擔的包袱。所以這兩年多來,我們全力衝刺國政的改革。國家要進步,就不能走回頭路。
年金改革我們不能走回頭路。因為我們不能讓每一個世代都陷入財務危機的懸崖邊緣。
非核家園也不能走回頭路。這不只是為了核電廠所在的新北和屏東,更是為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能免於核災的威脅。
轉型正義更不能走回頭路。過去執政者犯的錯誤,現在的政府更要勇敢面對,透過釐清真相,記取教訓,民主才會向前跨大步。
改革也許有陣痛,但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後,下一代會感到也會感謝我們此刻的選擇。這是考驗領導人意志的時刻,我會把這個重擔扛起來,帶領國家往正確的方向走。
在最後,我要特別感謝今天的國歌領唱代表,他們是一群「燈塔守護者」。
我們全國各地的海岸,有三十六座燈塔。有一群人,負責守護著燈塔,維護海上航行的安全。我要代表國家,感謝各位忍受著孤獨和艱難,照亮海岸。
台灣就是一個燈塔。我們的民主轉型,不僅照亮了自己曾經走過的黑暗,也為所有追求民主的人們,提供了暗夜中的光芒。所以,在香港、在中國大陸,以及在世界上各個角落,追求民主的朋友,請往台灣的方向看過來。台灣的民主,會照亮世界!
當世界看見台灣的美好,台灣就不會孤獨。我要告訴國際友人,這條路,我們會勇敢堅定地走下去!
台灣的民主也許吵吵鬧鬧,但我們一向因台灣而團結,因團結而堅強。因為這個國家,屬於兩千三百萬人民,這個國家,要完整地傳給世世代代!
我們始終相信,台灣人能用獨特的堅韌,面對從來不曾停止過的內外挑戰,團結起來,讓國家更好,這就是今年國慶的主題,「台灣共好」的最佳寫照。最後,我要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中華民國生日快樂。謝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