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上一篇聊到課程,接著就來簡述班級經營吧.
.
對於融合教育的想像,是什麼樣子呢?是一群普通生特殊生,手拉著手,不分彼此高唱著「do Re Mi」在草原上快樂的奔跑著?是他們彼此扶持,一同玩樂,互相包容,體恤對方的神聖景象?
.
噢,確實偶爾會有這樣的片段,but,大部分的時候,是一團混亂.
.
情障的孩子會有強烈的攻擊性,行為偏差的孩子,具有偏執的試探性,他們會時常試探這個環境是否安全,而採取的做法往往是負面性質的,就像一隻小貓用爪子刮破一個紙箱,等到紙箱破破爛爛,他覺得安全了,才會靜靜的躺在裡頭,對於老師來說,不只是一場智力測驗,更是一場容忍度的測試.
.
如果只是一味的容忍,那麼「這樣子也可以」的想法,只會讓偏差的行為越來越激烈,並且像瘟疫似的蔓延,當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大鬧,另一位平靜的學生也會想抵制這種情況,但是採取的做法是,一起大鬧.
.
融合班的老師會先採取增強或獎勵制度,預防這種情況,但更多的時候,是情境和說理.
.
情境方面,有轉移焦點和平息情緒,不過往往都有「莫可奈何」的時候,你不能期待風暴會自我消滅,但是必須讓小船繼續行走,必須驅趕一艘又一艘的小船,而不至於讓他們向下沉淪,必須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正常現象」.
.
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困難的事,如果你想要進行一場融合教育的實驗,那麼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
首先你必須將這些孩子的能力分別個高低,但又不告訴他們;你必須分高組和低組,但又當作沒這回事,你必須將一間教室切開來,變成兩個世界,而不是製造兩間教室,在一個世界下.
.
這樣說好了,一個學生進入教室裡,他會發現有上下兩層,他會看到一些程度很差的孩子,在數學課時離開他們,往上走去,他們並不總是在一起.
.
但你並不會覺得奇怪,因為你的櫃子在上面,你必須隨時上去拿點東西,而你也知道,下一堂國語課,就換你上去了,儘管你功課是如此優秀.
.
而下下一堂課,就從溜滑梯溜下來,全部在聚在一起,吹很難聽的直笛,那個怎麼學都學不會的,他會有一架小木琴可以彈.
.
你會看見打小報告是如此自然的事,每個衝突的演變,到最後都會去尋求老師這個仲裁者,儘管她黑眼圈很重.
.
你會看見普通生說,「他怎麼可以這樣!」大聲指責那個特殊生的不是,而那特殊生會用盡一切力氣,在他懂得的所有字彙中,不服氣的反駁著,老師會生氣的叫他們都閉嘴,一個一個慢慢說.
.
你會發現到這裡差不多就成功了,兩個能力高低不同的孩子,都在為自己的權利辯護著,不會是一個憐憫另一個,或是另一個必須服膺那一個.
.
為什麼說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眼睛是平視的,不是俯視,或者仰視.
.
你會想偷笑,發覺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原本應該野蠻的兩人,卻變得如此文明.杜威說,「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這一點也沒錯.
.
這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縮影,不美好,也不和諧,但是應該要變成那樣.
.
所謂天堂,也不過如此而已.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