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
周巽正牧師 Jonathan Chow去過阿富汗?!?!
8/22(禮拜天)晚上八點
請一起上線關心這個苦難國家
聽聽巽正牧師親眼見到的阿富汗,
到底真實狀況如何?
裡面基督徒目前狀況?
我們該如何為阿富汗禱告?
明天晚上八點!
鎖定「子是駿了點」
我們宣告
台灣教會更加重視普世宣教
我們宣告
更多年輕人放眼國際、
參與為宣教的行列!
#原來巽正牧師去過阿富汗
#子是駿了點
#禮拜天晚上八點
#直播
#主題會不會最後討論瘦身?
普世宣教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為何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網友的一則留言觸動了我想寫這個題目。一個網友在我分享漫畫的粉絲專頁上留言:「請問你是否曾經因爲做了漫畫事工太久而感到厭倦或乏悶嗎?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在宣教上。全職宣教二十多年,筆者見過各種參與宣教的人,有一些只是三分鐘熱度,有一些參加過幾次短宣,有一些上工場幾年之後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盡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不同的表現?筆者反思後發現,動機是關鍵。
本文嘗試分析基督徒參與宣教的不同動機,並從中去探討哪些才是健康及經得起考驗的動機,盼本文可作宣教工人自身的檢討,也可以讓教會知道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推動信徒參與宣教。
一、出於待遇
在社會上找工作,人通常會先考慮:「薪水多少?工作環境如何?工作時間長短?有何福利?……」一旦轉移到服事的領域,這動機就顯得很「不屬靈」。要是一個基督徒真的以此作為是否全職服事最重要的考量,他大概永遠不會踏上這條路,因為社會所能提供的條件往往要好很多,除非是像韓國這一類基督徒很多、教會規模很大、傳道人待遇很好的地方,但這也引起了別的問題——教會出現很多不是真正想服事的傳道人。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便待遇不應該成為吸引人投入全職的因素,也不應該成為那些有感動投身全職到最後決定退縮的因素。教會若期待更多全職宣教同工興起,至少應該讓他們對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能專心服事。
二、出於興趣
「興趣」聽起來好像也不太屬靈,不過筆者認為是極重要的。一般人很難長久持續地做一件自己沒有興趣的事(雖然不是不可能),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是在做的過程培養了興趣。有一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採訪了两百位從藝術學院畢業出來超過十八年的藝術家。他發現,成爲專業畫家的都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能享受繪畫之樂的人。那些因爲想要賺錢或是出名而入校就讀的人,大多數漂浮不定地去從事其它行業。他說:「畫家必須想『畫』——勝於一切。如果畫家坐在畫布前面,開始盤算這幅話可以賣多少錢,或是揣測評論家會怎麽說,他就無法追求原創之路。創意的成就乃在於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裏面。」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宣教工場從事教育、醫療、輔導、傳道……是因為他喜歡做這些事,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單單這個動機顯然是不夠的。
三、出於成就感
這個動機聽起來也不屬靈,不過有時候在現實中是一種需要,畢竟每個人都期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會有所成果。若你問我,是什麼因素讓我每天毫不厭倦地畫信仰反思漫畫,並且在網路上分享?除了上一段所述的「興趣」,坦白說,我完全不否認臉書上的「讚」、「分享」,還有網友們的留言肯定和鼓勵是我持續到今天的一大動力。在宣教的事奉上也一樣。一點點的果效,不管是有人信主、生命改變、成長、獻身做傳道人,或者只是別人對我們的鼓勵和讚賞,往往都能帶給工人莫大的動力。但是,宣教動機若是為此,不可能撐太久。
四、出於順服
宣教工作是主的吩咐,神的子民理當順服。大家最熟悉關於大使命的經文寫道:「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8~20)原文「使……作門徒」是命令式語氣,被視為該段經文一系列動詞中的主要動詞。一個基督徒會承認耶穌對祂的子民有絕對的主權,進而順服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顯示該基督徒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然而,如果參與宣教的人純粹是因為順從指示,卻不知道發令者為什麼要吩咐他去做這事(即做這事的本意),那麼就算他可以堅持一生不離崗位,也可能不會喜樂。
為了從小建立孩子們的信仰基礎,我們家很早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讀經,每一天至少十節經文。這個對我們這些傳道人而言是極其輕鬆有享受的事,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卻是一個苦差!儘管我們費盡口舌去向他解釋讀經的重要性和好處,孩子們還是常常讀到唉聲嘆氣。為什麼?因為按他們的年齡,他們尚未能真正體會和了解讀經的可貴,而只是順從父母的吩咐罷了。神的子民若只知道耶穌的吩咐而不了解背後的珍貴意涵,結果也是一樣。
五、出於需要
在很多宣教性質的聚會中,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宣教相關的數據以及當今世界各地宣教工場的情況,告訴我們目前世界上哪些地區、哪些國家還有多少人還沒有聽到福音,或還有多少族群還沒有自己的聖經等等。這種做法是希望讓會眾因看見需要而做出當有的回應去參與宣教。這個角度也沒有錯,耶穌就曾因看見許多人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看見需要),而呼籲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
筆者在大專畢業之後不久就踏上全職宣教事奉。那時,教會每天早上都有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為各類事項禱告,我是負責收集普世宣教的代禱部分。當筆者越了解世界各國的宣教近況時,心中宣教的感動就越發強烈。雖然這不是促使我踏上全職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部分因素。因看見需要而回應呼召是好的,不過如果參與宣教單單因著看見需要,整個心態就變得很消極。
六、出於榜樣
很多獻身當宣教士的人都曾經深深的被歷代宣教士的生命故事所激勵。在許多宣教信息中我們也聽到講員指出,教會必須做普世宣教,因為初代教會一開始便是一個宣教的教會。無論是個人或教會,神都放置了許多很好的榜樣供我們效法。希伯來書作者寫信給一群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徒時,也向他們提起歷史歷代信心為人的榜樣:「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耶穌和使徒也多次提到要信徒效法他們的榜樣(如約十三15;徒二十35;彼前五3等),儘管這些經文不一定直接指向「宣教」,至少可以看出聖經要我們在各方面向歷代美好的見證看齊,當然也包括宣教方面。
不過,榜樣的效法叫人把兩個生命作比較,很多人也許根本不敢跟屬靈偉人相比,更不用說耶穌,何況比較的結果可能會如以利亞一樣絕望:「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七、出於世界觀
筆者認為這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被忽略的動機。所謂「出於世界觀」,就是指基督徒藉著聖經的啟示,接受並深信其中所論關於神、人和世界現今之光景的一切,又了解神子民在其中所該扮演的角色,進而願意擔起責任、做出回應。以這種方式回應的人,深深地知道從事宣教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這種認知支撐著他去面對服事上的一切挑戰和艱難。
聖經一開始便清楚地表達,宇宙萬有都出自於一位創造者,因此也只有祂才配得稱為神,並配得萬物和人類來敬拜。創造的敘事也啟示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神將管理大地的職責託付於人。到了創世記第三章,人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導致受造界美好的次序被徹底破壞。後來,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來開始一個救贖計劃,要從他建立一個歸屬於神、順服神的群體——以色列——來向不認識獨一真神的世界作見證,使世人歸向神並順服祂,像以色列人一樣。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領受的律法,實際上是人作為人本來應該有的職責和樣式(只是這些都因罪被破壞了)。舊約歷史顯示,以色列人在神所託付於他們的使命上是失敗的,以致被神交在外邦人的手裡接受管教。神的應許並沒有因此而落空。到了新約,耶穌道成肉身,將神的國帶到人間,並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復活,完成了偉大的救贖。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成全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要他做多國的父(創十七4),因為凡接受耶穌基督為主的人,不分種族、地位和性別都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6~29),而這基督裡的新群體也繼承了舊約以色列人的使命,為獨一真神向世人作見證(彼前二9)。耶穌升天之後,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在門徒身上,新群體(教會)誕生,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往各地、各族傳開。直到耶穌再來那一天,神的目標和計劃將分毫無誤地完成,萬國萬民都要來到寶座前,敬拜獨一真神,萬有因此就恢復了受造時的美好,謂之新創造。
基督徒投身宣教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認清神這個偉大的計劃,看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及看到宣教事業的永恆意義和價值。
筆者期盼,教會在竭力推動會友參與宣教的當兒,不要輕忽神學基礎的建造,而神學的教導也不應該不以宣教為其導向。神學根基的建立是極其費時費力的,其果效卻是最持久的。
普世宣教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五十薪火.傳承啟航】五十週年校慶暨獻校禮完滿結束
中華福音神學院(下稱:華神)五十週年校慶感恩典禮暨獻校禮昨日(10月5日)下午二時,於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舉行,約六百多位牧長、校友與弟兄姊妹,共襄盛舉,慶祝華神創校五十週年,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見證主恩,並一同獻上感恩與讚美。
華神於1970年10月5日正式創校開學,過去半個世紀,華神秉持上帝所託付之異象與使命,為普世華人教會訓練與裝備神國工人,轉眼已走過五十個年頭。校慶感恩典禮由華神董事會主席沈正牧師致歡迎詞、並由校友代表與在校生組成的兩組詩班,分別以「願祢是我引導」與「基督精兵」兩首詩歌讚美神的名,以感謝稱衪為大。
獻詩完畢,隨即進入典禮高潮,華神特別製作五十週年紀念影片(由第一屆校友陳鐳牧師、第五任院長、第十屆校友賴建國博士、第七任院長、第七屆校友蔡麗貞博士、第八任院長戴繼宗院長,述說華神從創校至今,半世紀以降所走過的恩典之路)。
該影片是華神五十週年紀錄片的校慶特別版,未來將會推出一系列的完整五十週年紀錄片,不僅回顧華神半世紀對華人教會的貢獻,更是紀錄這段華人神學教育寶貴的歷史,從而見證信實的主,量給華神的恩典與榮耀。
校慶感恩典禮特別邀請賴建國博士和天母福音堂顧問牧師、第廿七屆校友劉幸枝牧師,分享感恩見證。雲彩見證結束後,隨即進行獻校禮,華神第三期擴校工程(八德新校)於去年八月底正式完工,去年九月我們華神正式從一、二期台北汀州校區,遷至三期桃園八德新校舍,經過一年的適應、驗收與整理,在五十週年慶的大喜日子中,進行獻校典禮,把這所上帝親手創立的學校,再次獻給主。
獻校儀式由沈正牧師與戴繼宗院長接手在代表華神八德新校的模型上,進行亮燈,並由華神教牧宣教研究中心執行長吳獻章老師、以及第三十屆校友、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牧師獻上感恩禱告,代表著八德華神新校,要在神與眾人面前,獻上為主所用!
亮燈儀式寄語主的榮光照耀這所學校,讓這所學校不單能繼續培育出更多,能為主發光的神國工人;更能傳承過去五十年來,許多優良的屬靈傳統,在未來的日子,繼續建立合主心意的神學教育,並堅持真道,興旺福音,完成普世宣教的大使命!
獻校儀式結束後,由戴柯悅敏師母獻唱「惟一最愛是祢」,並由戴繼宗院長證道,講題為「要使」,經文是約書亞記四章19至24節。證道後,在台南聖教會主任牧師高敏智牧師的祝禱下,歷時兩個小時的典禮,正式結束,校友與師長齊聚一堂,主內彼此團契,其樂融融。
部份來賓續前往公館水源會館,參與晚上舉辦的「校友回娘家」五十週年校慶感恩晚宴。宴間除沈牧師、戴院長與校友(莊百億長老、王文基牧師)分享外,還有華神師長同工詩班獻詩,更特別播放第一任院長戴紹曾博士夫人戴賴恩師母、第三任院長黃子嘉博士、第四任院長陳濟民博士、第六任院長周功和博士及董事會前主席白培英長老祝福勉勵影片,場面溫馨,亦為五十週年校慶劃上完美句點。
願一切榮耀都歸給那引領華神走到今天,並且要量給華神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的三一真神,阿們!
普世宣教 在 二十一世紀的宣教 普世宣教的神學論據 - Pinterest 的必吃
Sep 27, 2018 - 要實踐教會的宣教責任,就需要對現代生活和教會在這世界的職分,作出正確的評估。為新的目的和宣教處境劃出全面性的看… ... <看更多>
普世宣教 在 普世宣教- Explore 的必吃
我想成為宣教士 ... 本課始自普世差傳的聖經及神學基礎, 然後從歷史的角度,回顧教會的成立,福音普世的拓展及來華的過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