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梅姨的電影我幾乎都很喜歡,無論早期或後期,主角或配角,喜劇或悲劇,也是最近才看完相當精彩的《讓他們說吧》,同時聊過十五週年的《穿著 Prada 的惡魔》,而於她 72 歲生日的今天,除了《時時刻刻》以外,想推薦個人非常獨鐘的兩部電影,一是 1978 年的《#越戰獵鹿人》,二是 1985 年的《#遠離非洲》,配樂都極為動人。
⠀⠀⠀⠀⠀
⠀⠀⠀⠀⠀
Stanley Myers 的〈Cavatina〉尚在持續縈繞,優美的旋律帶著淡淡的陰鬱,有一點溫暖,有一點哀愁,緩緩渲染,緩緩滲透,彷彿喧囂之中的寂靜,熙來攘往的孤獨,如果落葉飄落、凋零會傳出聲響,這首歌也許就是幾度夕陽紅之後,山巒與森林依然在一旁靜靜垂淚的音符,飄散在歸來早已不是少年的風中昔日。在諸多經典越戰片,甚或出色戰爭片之中,Michael Cimino 的《越戰獵鹿人》長期以來一直保有獨特地位,那是勞勃狄尼洛與梅莉史翠普還在二、三十歲的模樣,然而,讓這兩位當今備受推崇的偉大演員相形失色之人,就是因此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 Christopher Walken。
⠀⠀⠀⠀⠀
一場荒唐戰役改變了這些人對於生命的認知,入伍前滿腔熱血為崇高政治理想、遠大軍事抱負而戰,回國後陰鬱安靜眼神黯淡,揮散不的恐懼持續籠罩一生,這就是戰火煙硝,有人半身不遂,有人戰死沙場,活下來反而成為最悲哀的事,被世界所遺棄,死神也不屑一顧,更看不見重生的喜悅,人人以不同經歷認識了戰爭,卻沈默了整個世代。
⠀⠀⠀⠀⠀
曾在這裏大聲合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驕傲的帶著戰利品舉杯慶祝,一如多數年少輕狂的日子,幾個大男孩可以揮霍的也就只有終將逝去的青春,情不自禁愛上同一個女孩,懵懵懂懂走入婚姻,嬉笑怒罵消磨時光,一廂情願嚷著報效國家,生活卻還是不出鎮日鬥嘴、彼此捉弄的情景,更在看似恬靜無憂的環境裡,隱約感受一股強烈到難以忽視的迷惘與茫然。一轉眼,Mike、Nick 與 Steven 三人已置身西貢戰場前線,在一個村莊不幸落入共軍手裡,那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俄羅斯輪盤的生死遊戲,也是第一次把生命懸在毫無意義的賭博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理智被羞辱與恐懼淹沒,手指牽動身體每一根神經,分分秒秒窺視死亡的威脅,輕扣一次板機彷彿耗盡畢生力氣,決定自己生與死的剎那才明白,當初為國犧牲的偉大情操只是可笑的妄想,這樣的精神摧殘遠比戰死沙場還足以逼瘋人心。
⠀⠀⠀⠀⠀
生死交關之際沒有人會束手就死,生命的光采卻已不復見,Steven 失去雙腳,Nick 成了一個空殼,Mike 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回到家鄉,曾經三個好手好腳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再回首,僅存輪椅滑動的聲音與抱殘守缺的空洞眼神,麻木疏離行屍走肉,生存意志折磨過後接著被道德觀凌遲不成人形,恐懼、內疚,日夜煎熬,人性、情感,支離破碎。
⠀⠀⠀⠀⠀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每個人都無法忘記過去清晰深刻的美好模樣,但回憶卻已遙不可及,依然可以想起、回味、珍惜、感動這些曾經共同分享過的青春,但青春,這份年輕人獨有的特權,也只活在回憶裡,早已屬於過去的另一個世界,遙遠而寧靜。
⠀⠀⠀⠀⠀
短短幾年的時光,這幾個年輕人像孩子般被遺棄,又如老人般滄桑世故,認知中的生命充滿不安、死亡與恐懼,眼前所見只有痛苦、絕望與疏離,不禁想問,世界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等在前方的還會有什麼?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越戰獵鹿人》無聲訴說的彷彿雷馬克《西線無戰事》第一句,「並非控訴,也非懺悔,只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 —— 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
⠀⠀⠀⠀⠀
⠀⠀⠀⠀⠀
《遠離非洲》則讓人深深沉醉於老片獨有的旁白,旁白貫穿首尾,旁白起承轉合,梅莉史翠普沉靜優雅的嗓音曾為許多不受時間侵蝕的永恆故事掀開扉頁,彷彿一扇大門緩緩開起,穿透歲月走過年華,從少不經事慢慢守到繁華落盡。縱使導演 Sydney Pollack 選角時曾認為她不夠性感,若以角色詮釋而論,《遠離非洲》會是梅姨早期作品中個人最喜愛的一部,以現今角度來看依然被非洲大地的山河壯麗與兩個人的相伴雨季所深深撼動。
⠀⠀⠀⠀⠀
改編自 Isak Dinesen 的同名小說,同時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還極為重視女性身家和名譽的年代,凱倫帶著不太流利的英語,從丹麥千里迢迢遠嫁一位在非洲開闢事業的男爵,即使他風流成性缺乏責任心,甚至沒有感情基礎,將凱倫的家產全數投入農場,在一個海拔較高之處冒險種植咖啡豆,但大半時間獨守空閨的她並不怨天尤人,踏實而堅忍、豁達又固執的個性促使她著手整頓農場,無論田裡、工廠裡、倉庫裡都能看見這個無比努力的身影,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撐起整個家中經濟。超乎傳統女性的姿態,面對生活一切挑戰她毫無保留,不畏危險親自護送補給物資到前線,被丈夫傳染性病獨自返鄉接受治療,猛獸當前毫不猶豫衝上前去保護牛隻,沒有一句怨言,也從未瑟縮示弱,彷彿不問這條荒徑將抵達何處,一步一步走下去自會得到答案。
⠀⠀⠀⠀⠀
直至丹尼斯出現,那時的勞勃瑞福英姿颯爽,奔放無拘,恣意徘徊於千山萬水之間,以自己的方式打從心底熱愛非洲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對大自然展現崇高的尊重與深邃的關懷,因為萬事萬物皆美,何須擁有,一如他的愛情。丹尼斯將凱倫的優雅堅毅盡收眼底,凱倫也徹底愛上丹尼斯的生之熱烈,一起翱翔天際,一起臥看夜空,一起登高遠眺,一起徜徉大海,一起享受天地的懷抱,高空中緊握的雙手彷彿流連山頂的那對獅子,在最美的年華深深相擁,以最真誠的靈魂聲聲呼喚。
⠀⠀⠀⠀⠀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
停留是剎那,轉身則成天涯,好似白落梅溫柔的筆觸,兩個持續傾斜的自我漸漸還是失去了平衡,一個將穩定婚姻生活看得很重,希望擁有身心都真正屬於自己的男人;一個已為了這段感情不得不放棄獨來獨往的生活,卻始終還是無法割捨對自由的渴望。然而,沒有風雨躲的過,隨著命運造化弄人,結局如此悲傷如此深沉,他們只是非洲的過客,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日與月相互消長,山與水倆倆相忘,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謹慎的優雅的瀟灑轉身,好好道別冷暖交織卻橫亙一生的愛情、夢想與青春歲月。
⠀⠀⠀⠀⠀
⠀⠀⠀⠀⠀
⠀⠀⠀⠀⠀
最後,附上 2017 年這一席美麗的致詞,來自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人美心更美。
⠀⠀⠀⠀⠀
⠀⠀⠀⠀⠀
「但我們是誰?好萊塢究竟是什麼?只是一個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的地方,我在紐澤西的公立學校裡成長,Viola Davis 在北卡羅來納一處佃農的小屋裡出生,後來才到羅德島的 Central Falls,Sarah Paulson 則在佛羅里達出生,被單親媽媽帶到布魯克林撫養成人,Sarah Jessica Parker 則是俄亥俄州一個家庭裡的第七、八個孩子,Amy Adams 的家鄉在義大利 Vicenza,Natalie Portman 則是誕生於以色利的耶路撒冷,而他們的出生證明又在哪?
⠀⠀⠀⠀⠀
美麗的 Ruth Negga 出生在衣索比亞,後來搬到愛爾蘭,現在正坐在台下,因為演出一位來自維吉尼亞小鄉鎮的女孩而被提名。Ryan Gosling,就像所有善良的人一樣,都從加拿大而來。Dev Patel 生於肯亞長於倫敦,現在也因為主演一位被澳洲夫婦領養的印度小孩而身在此處。
⠀⠀⠀⠀⠀
好萊塢滿是外來者與異國人口,如果你把我們全都驅逐出去,將會只剩下美式足球與綜合格鬥能夠觀賞,但這些都不是藝術。
⠀⠀⠀⠀⠀
身為一位演員,最終的任務就是,進入與我們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裡,設法體會他人的感受。今年有太多太多強烈的演出,不但激勵人心也充滿熱情。其中有一個徹底讓我震驚,並非它很好,甚至毫無優點可言,但它相當有效也盡忠職守,並讓自己的觀眾們捧腹大笑。這一刻,就是一位想坐在我們國家最位高權重之處的人,竟然正在模仿行動不便記者的行為舉止。
⠀⠀⠀⠀⠀
而這個在公開場合之下出於本能的模仿羞辱,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因為這就如同變相允許所有人都有權利做相同的事。缺乏尊重招致更多缺乏尊重,暴力言行引來更多暴力言行,當掌權者利用自身優勢霸凌他人之時,我們全都是輸家。
⠀⠀⠀⠀⠀
最後一件事,有天我要去吃晚餐的路上,Tommy Lee Jones 問我:『妳覺得能成為一位演員真的非常榮幸,對吧?』
⠀⠀⠀⠀⠀
是啊確實是,我們也必須時時提醒彼此這項特權所帶來的責任,那就是設身處地的同理心。我們都應該非常驕傲今晚能共享好萊塢的榮耀,就像我已辭世的好友 Princess Leia 曾經跟我說:
⠀⠀⠀⠀⠀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
『帶著你破碎的心,將它變成藝術吧。』」
⠀⠀⠀⠀⠀
⠀⠀⠀⠀⠀
─ ─ 第 74 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春閨夢裡人結局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理小說中,網路資訊與假帳號製造身份混淆的劇情如何設計】
新聞曾經報導過,一個日本變態男如何靠著偶像網路的自拍照,由瞳孔中的街景倒影來比對google map,確認住處後再行跟蹤猥褻。
如今世界情勢的政治詭譎,如在弦上,一觸即發,為求目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為氾濫橫行者,更非假帳號帶風向莫屬了。
這些聽來似近非近、似遠非遠的生活日常點滴,具有高度的真實性,但弔詭的是,若要發生在自己身上,其機率又難以計算揣想。
可讀者一定會覺得驚訝,因為這些新聞事件,或說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鬼故事,在推理小說中的設定,簡直就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應該也可以算是一種年代流行事物詭計,畢竟若不是這樣數位時代的背景,也不可能達到這種資訊外洩的危機。
如日本志駕晃《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書如其名的把一嬌憨可掬天兵丟手機事件,衍生出社群隱私、金融財務與人身安全等危險。
這時人們赫然才驚覺,原本以為不過是生活日常的一件小事(掉手機),沒想到竟然會讓自己的一切無所遁形,還暴露在危險裡面。
不過如果以為這已經是極限,那只能說太傻太天真,覺悟太早,因為個資、社群與財務等相關,能運用的壞事,可說是太多太多了。
如香港陳浩基《網內人》資訊時代網內網外互打的犯罪,實是誰陰錯陽差後續誰居心不良從中搞鬼,使得肉搜霸凌成為復仇的媒介。
或者S. J. 華森(S.J. Watson)《雙面陷阱》(Second Life)姊妹閨密妳的帳號不是妳的帳號的混淆不清,就在槍聲響起時,將一切都了結。
但這樣還沒完(有完沒完),如果說人們以為,所謂的不在場證明,僅限於眼耳口鼻記憶的不可相信等,那就有點跟不上流行惹~
要知道,如今各種新興的社交軟體盛行,一堆打卡,早已成了人們生活日常分秒必爭的例行,這個比什麼不在場證明,都更有效率。
關鍵重點是,當人的名字/帳號/手機都有可能不是人的名字/帳號/手機了,那麼請問社交軟體打卡的動態更新,還剩下了幾分可信?
好比卡洛琳.凱普尼斯(Caroline Kepnes)《安眠書店》(YOU),誰的墳上都可以長草了,可藏身幕後之人還在幫他在推特上打卡標記。
或塔拉・伊莎貝拉.伯頓(Tara Isabella Burton)《社交動物》(Social Creature),喜歡豢養並更新閨密的名媛,終有一天也得到了報應。
這個劇情與人設,乍看下猶如平行世界推理重心由「愛情」移轉到雙女,但其實那些跟蹤騷擾行徑不是愛情,只是包裝在愛裡而已。
因《安眠書店》跟蹤變態至圈養的恐怖行徑,大致等同林斯諺〈床鬼〉加上符傲思(John Fowles)《蝴蝶春夢》(The Collector)的描寫。
這樣的主題也多出現在「消失的女孩」結合「來找我別找我請找到我」的結構佈局來進行書寫,結局由古至今則由悲劇到女力激勵。
《社交動物》則以上流上會的光鮮亮麗為噱頭,容貌打扮的酷肖,女版麻雀變鳳凰的情節,卻演變成鳩佔鵲巢,身份混淆的雙面。
這個程度,或許早已超越了變臉APP與濾鏡美妝效果的難辨,甚至遠遠超過變臉換面抽心改靈魂的改變,只要誰擁有誰的數位媒介。
看來推理雖常被人詬病,書寫了社會寫實包括犯罪的各種細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這也由此提醒人們關於生活日常的安全相關。
不過最後要說,遭遇犯罪等同遇上天災,其實有時根本無能預防,檢討被害只是二度傷害且害怕恐懼自己有天碰上的心理作祟而已。
警語:本文僅適用於推理小說中的劇情人物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與模仿的途徑與目的。
★臺灣作家林斯諺短篇結集《床鬼》,愛而不得跟蹤至舍的同名短篇,或韓國電影講獨居女子套房被入侵的危險《鎖命危機》(Door Lock)等,多以單方的過度迷戀,並試圖以不正當的手段達成心願。
春閨夢裡人結局 在 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etflix #供稿 #莎賓娜 #ChillingAdventuresOfSabrina
【莎賓娜的顫慄冒險-第三部 】
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Part III
「#帽子戲法並不是一齣獨腳戲」
版友 Andy LN 供稿 分段標題為九叔所擬
Netflix的莎賓娜的顫慄冒險在2018年播出的時候,給予了大眾和鄙人不少驚喜。雖然沒有經歷過1996年比較歡喜的電視改編,也沒有拜讀過原著漫畫,但新上映改編帶來的撒旦崇拜,正經八本咒罵正派宗教滿嘴「虛偽和下賤」,在風格上的確是耳目一新的體驗。
●#故事定位合適第三部失準?
第一、二部的莎賓娜雖談不上完美經典,但主體大意以及劇情發展還算可以接受。巫女在近年的影視作品大多成為吸血鬼和人狼中間可卑的第三者,莎賓娜此作的定位亦非常尷尬,要血漿;我們有每日每夜都要開膛破肚的吸血鬼,要賣肉;我們有每分每秒都想脫衣露肌的人狼,結果在賣血賣肉都比不上行家,那沒有道理走回頭路來一個輕鬆風,更甚是市面上也早有吸血新世代(The Vampire Diaries)的衍生作品吸血鬼後裔(Legacies)佔了一席位,前路滿是荊棘亦無後路,那莎賓娜如何自處?就是每樣也來一點最後用覺醒(Woke)作點綴。這十年來政治正確平權等等意識在傳謀界中大放異彩,每一個作品的細節以及思想都被放大檢驗,既然莎賓娜在賣點上無法正面和行家硬拼,就走個歪路靠奇招上位。各種女性主義、 身份認同和多元性向等等話題都盡收其中,幸好的是雖然取向明顯但並不算是難以入口。但問題是來到第三部,整個劇本以及其訊息雜亂無章,甚至是自我打臉還完基本步,整體總結下來就是浪費時間以及人力物力。
●#主角光環魅力漸失?
首先是人物,主角莎賓娜仍舊是我行我素,任何事都身先士卒不理後果,作為親戚的安布羅斯(Ambrose Spellman)多番提醒阻止,換來的仍然是莎賓娜那一個「我全知全能,萬夫莫敵,全身而退,無任何代價」的嘴臉。為了男友把潛在危機帶回人世?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地獄王位沒人坐?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來了個挑戰王位者?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女巫團法力衰減?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好友們碰上異教徒的威脅?不再多說了吧,就是我莎賓娜。編劇在第二部已經把兩位演技擔當的姑姑抽離戰力單位,在第三部份任何一位年長角色在解決問題上就完全沒有表現過,任何危機問題都是莎賓娜一個東奔西跑,其他演員就是一個移動佈景。Kiernan Shipka作為演員的部份已經不能再要求更多,但也不是把整台戲就只放在她一個人的肩上,不單只是讓莎賓娜這個角色全能得讓人生厭,也是硬生生抹殺了其他角色的表現機會。
像「主角群」的 #三人眾 -
哈維金寇(Harvey Kinkle)作為莎賓娜前男友和閨蜜現任男友的身份,這一季下來就是一個行走的對白機,定時到場景唸對白親一下女友,出了問題就大叫「快點找莎賓娜!」,中後段那個「真愛花落誰家」的問題也只是曇花一現後草草收場。
「機靈」閨蜜的蘿芷(Rosalind Walker)在這一季連一個稱職的感情對手都當不上,超能力天眼就是一直在說「這些東西都不是眼看的那樣」,但就沒有為大家找到過秘道呀寶物之類,單純就當個瀘鏡讓觀眾看看道具組的心血和特技化妝。再者感情戲跟哈維連丁點火花也沒有,像兩塊木頭一樣扭在一起親吻。甚至作為「搶人男友」的劇情也豪無發展,因為莎賓娜不是目中無人就目中只有尼克(Nick)。
蘇茜(Susie Putnam)作為身份認同以及變性人的代表,本季就只是一個穿著打扮Tomboy一點的女角,不單止對於他的內在和家庭問題零探討,連她的感情對像也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生,所以之前那些變性話題,想當個男生之類都是說說就算,最後就乖乖當個女配角被許配一個男生就去蹲角落演戲。一線的青年角色都淪落到這地步,二線配角們就不詳述慘況。
反而想提一下老一輩的三位女角分別是兩位姑姑和莉莉絲。兩位姑姑簡短總結就是慘,整季下來薩爾達(Zelda Spellman)就是愁眉苦臉想著怎樣解救女巫法力留失,角色沒有抑鬱症但屏幕前的觀眾都抑鬱到想把眼球挖出來,想盡辦法沒人支持理解,每個方法都碰壁,連對著莎賓娜想來個長輩的說教,都被主角威能硬生生扭成不解人意倚老賣老,當初第一季那個刻薄卻心軟,冷淡但為家人挺身的薩爾達這一季差點連頭也抬不起來。希爾達(Hilda Spellman)不單止感情上只是原地踏步,後段劇情基本上就是被編劇傷害,不是面目全非差點生吞愛人,就是硬生生埋在土裡睡了半集,最起碼收場反撲靠了個「巫毒娃娃」般的法術出一口烏氣。本來那個廚藝了得以及愛護家人甘願卑躬屈膝的希爾達,整季下來就是一直受刑,人家角色描寫愈寫愈立體,她的角色卻是愈寫愈平面,就快連廚藝這個特點也被刪減,為的是讓莎賓娜多帥兩分鐘。說到卑躬屈膝就不能不提莉莉絲,前面對著黑魔王恭恭敬敬好不容易挨出個頭來,王位都坐不足一集就被拉了下來,被人家當著臉罵是蕩婦,為了存活當個秘書收拾莎賓娜遺留的爛灘子,收到結尾黑魔王突然回來,為了生活又「強迫」自己懷上黑魔王的兒子,三季下來卑躬屈膝的莉莉絲快可以把膝蓋屈進自己的子宮內去。很難想像在一個這麼「Woke」的劇集中,一方面容許女主角天下無敵,一方面把其中一個女性角色描寫得如此下賤,整個角色曲線下沉的角度之大居然是可以曲回角色起點。
●#劇情混亂走馬看花?
把角色都罵過一次後再來就是劇情,一個字「#亂得比人家多元宇宙還誇張」。如果最近電影界星戰九的節奏以及劇情是亂和急得很難看,那第三部一定是把星戰九的格式抄了回家。劇情主要是拯救男友(和"心理"病)、對抗異教徒和王位爭奪比賽,整季下來莎賓娜就站不穩一秒鐘,這一刻要幫朋友對付異教徒;下一秒莉莉絲說比賽要開始了,回來後好不容易想幫男友醫個心理病; 女巫教會法力又再減弱。一集裡面就是跳來跳去跑來跑去,每個人都大叫著「莎賓娜快救救我!」,然後莎賓娜揮個手拍拍手問題就解決了,就是一直在跑氣喘了點。
而且每一個主要任務也是十分可笑,男友去地獄一次就救了出來還花不到一集時間,心理問題靠指責對方出軌分手解決,黑魔王的殘留物隨便挖隨便處理,上一季愛到死去活來上天堂下地獄,今季就因為男友心理被影響去了肉體尋歡,再加上被思想影響下亂說話後就感情不再了,都知道是殘留物有所影響都不考慮一下原諒的嗎?第二就是王位爭奪,不單止那個挑戰者卡利班(Caliban)整個沒頭沒尾,怎樣和為啥有這個人物毫不解釋,後面怎樣打輸不演就用兩頁圖畫和旁白帶過,演員演出就像Twilight那時的狼人迷因(meme)所說一樣「我合約寫著我90%的演出都要露上半身」,沒有足夠的氣場和構成威脅整個主軸就是失敗。
最後就是那個亂源異教徒,本來這一季主線的兩大主軸就應該拉長來寫而不是多分一部份出來,離譜的是異教徒出場又添加更多的妖魔鬼怪,主角們便要多花時間出來理解他們身世動機,再來又研究怎樣拆解他們的陰謀。最後大結局奸角們明明贏了一仗又被硬插一個時空反轉,之後數個頭目便被逐個擊破,戰力上完全看不出來是任何危險的神話怪物,人家狙魔人(Supernatural)在萬能的天劍指甲挫劍出來前,每週的怪物也讓兩兄弟煩惱著怎樣把法器道具找回來,他們這群異教徒又是大神又是蛇髮女妖,就非常廉價地被砍一刀死去。那個最可笑的大潘神 (The Great God Pan)在主角群面前唸著經典的壞人對白「你知道你們面對的是誰嗎,知道我有多強嗎?!」,然後被嘲笑一個背後被刺一劍就倒地死了!你手下那個女妖最起碼也讓廢物哈維拿著鏡子玩「不能和女妖對眼」的遊戲才死,你身為「大神Great God」就那麼脆弱,法器都不用拿個就一把明朝鹹魚劍把你捅死,你還有臉用「大神」自稱嗎?就這麼一群烏合之眾出來說要重立舊神編劇就急著把時光倒流拿出來用,結尾和那顆時光蛋還暗示把Lovecraftian克蘇魯體系的神話拉進故事,上兩季收視和N家的金彈大到讓寫手們那麼安心嗎?劇集自己內在問題一堆都沒解決,就想把近來慢慢醞釀起來的克蘇魯熱潮撿來用喔?總結下來在寫作方面就是完完全全的災難,要角色沒角色要劇情沒劇情,感情線要不就多角戀的角多到快要變成圓形,要不就一個對手都沒有連前面鋪排的紛爭也變不見。視覺上服裝部份還過得去,就可憐人莉莉絲的地獄衣著廉價了點,歌曲方面不知道是不是上季的歌舞反應好,一整個數目上的大增長但質素並沒有跟著成長,不單止歌目十分一般;安插的位置更甚奇怪,所以說那個當初的暗黑撒旦風呢?我們是點錯節目在看歌年青春嗎?青年劇本來就對你期望不高,但你也不要想弄個萬人帽子戲法,但靠的就是一個女主角,旁邊星戰衰得不夠壯觀嗎?前面建立出來那麼多好角色,編劇們就把他們當帽子一樣全扔下台,那帽子都扔光了; 三頂帽子都湊不出來,還想著自己會大成功,這不就是痴人說夢話嗎。真的是可惜了演員和道具們,莎賓娜的顫慄冒險第三部到最尾又是一個寫手害了大家的戲碼。留著時間看些別的吧!
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Part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