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通勤途中食用早餐是否為日常生活所必需/徐婉寧(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裁判時報第110期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6年度簡上字第50號判決認為,上下班途中食用早餐鹹粥係臺南地區部分人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故期間仍屬於通勤過程中,理由引發網路及媒體關注。徐婉寧教授以本件判決為例,討論通勤災害認定之爭議,分析法條中的「適當時間」、「應經途中」,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等要件歷來實務見解,並援引日本法例比較,指出現行職災保險制度認定欠缺標準,值得參考。
✏關鍵詞:通勤災害、應經途中、適當時間、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
✏摘要:
原告X為職業災害保險之被保險人,其於2014年1月23日早上7時許夜班結束下班途中,於中山東路吃鹹粥當早餐後,返家途中發生車禍,致受有「頭部外傷左側併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及硬腦膜下出血、左側顱骨骨折」等傷害,故於民國(下同)103年11月19日檢據申請職業傷害傷病給付及職業傷害醫療給付。嗣經被告Y(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審查,認為X下班後前往中山東路吃早餐之行為,已脫離自就業場所返回日常居住處所之應經途徑,非屬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第4條第1項所定得視為職業傷害之情形,核定職業災害保險不予給付。X不服,申請爭議審議,訴願皆被駁回,遂提起行政訴訟。
✏試讀
勞工上下班途中於適當時間在往返就業場所之應經途中遭遇通勤災害,依勞保條例授權訂定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下稱「傷病審查準則」)之規定,視為職業傷害。惟同準則第18條規定,若係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或有違反交通規則等同條各款時,則不得視為職業傷害。然而,何謂「適當時間」、「應經途中」,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則有所疑義。事實上,如果勞工有傷病審查準則第18條第1款「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則不得視為職業傷害,此時,根本無需審酌勞工所遭遇者,是否為上、下班,於適當時間往返於就業場所之應經途中所發生之事故。
而關於「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中央行政主管機關認為「順道接送小孩上下幼稚園」、「順道接送配偶上下班」皆屬之。而實務見解則認為勞工搭載其妻及岳母返家、「陪同其公公赴醫就診,為處理私人事務,而與執行職務無關」,而與同公司之員工7至8人一同至餐廳用餐飲酒,或勞工因下班途中飲酒之私人行為11,為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法院皆認為依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第18條第1款規定,不得視為職業傷害。此外,關於勞工於事故發生前之返途中,曾先後至圖書館如廁、查閱上課資料及於迴龍寺禮拜等事實,法院則認為,勞工「如廁行為係基於生理所需,自屬日常生活所必須之私人行為,並不中斷其執行職務後之返途」,然勞工續滯於圖書館查閱上課資料,乃其為求職務之遂行,於非執行職務期間所為之個人行為,已逾越「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之範疇,其執行職務之返途歷程自此中斷,其後所生事故即非得視為職業災害。
然而,雖然如前所述,勞工若從事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則不得視為職業傷害,而無須審酌事故發生之時間、地點,是否為適當時間、應經途中,但事實上,許多法院見解仍於勞工從事私人行為時,未論述該私人行為是否為「日常生活所必需」,而逕自判斷是否為「適當時間」於「應經途中」發生事故。
例如勞工於中午時完成洽公任務後,騎乘機車沿途欣賞風景及不定時休息時發生事故的事件中,法院認為「發生事故距完成洽公已相隔5小時之久……而發生事故地點(臺東縣知本)亦非原告當日在臺東市洽公完畢後返回公司所經之必要路線內,可見原告於『完成工作後至發生車禍』之前揭5小時內,並未執行職務,而係因私人行為延遲返回,並脫離其當日執行職務及返回公司應行經路線之範圍,原告當時係從事與執行職務無關之私人行為甚明,其於此時發生車禍,與審查準則第3條規定不符,難認係因執行職務所致」。
而於勞工返家途中至他處用餐後發生事故的事件中,法院亦認為,「本件原告發生事故之時間縱如其所稱為89年4月13日凌晨零時40分左右,然距其所稱下班時間亦達1小時30分,扣除行車時間約10分鐘至20分鐘後,實難認係符合首揭審查準則第4條第1項規定之『適當時間』,且其下班後並未直接返家之原因,據其陳稱係因於返家途中前往他處用餐,以致延誤返家時間,而核其前往他處用餐喝酒之行為係屬因處理私事而脫離應經途徑之私人行為」。
此外,法院認為「縱原告曾載原告之女上學,並未脫離上班應經途徑,自不影響其係在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之事實,被告徒以原告送女兒上學及發生事故地點已脫離上班應經途徑,顯係因私人行為云云,應不可採」。而在另一件也是載小孩上學後去上班途中發生車禍的事件中,法院則認為,「所謂『應經途中』,即指從日常居、住所往返就業場所客觀上應經之途徑而言,若已脫離該應經途徑而非屬上、下班所需,自當不符合此一規定。依本件而言,從原告之住處前往工作地點即祥○公司之方向,應往西行駛,而依原告自陳原告係先載送小孩往反方向至月○國小,嗣於折返途中在臺中市外埔區六分路五崁板46電桿前發生車禍,該相反方向部分之路線客觀上已非行駛從原告住家至祥○公司之應經途徑,原告於此路線發生車禍事故而受傷,應非屬職業傷害」。
🗒全文請見:臺南長者通勤途中吃鹹粥當早餐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徐婉寧(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裁判時報第110期
📕本期目錄: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3816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房託基金(REITs)向來是很多 Smart Investor 的「財息兼收」之選,以追求穩定回報和現金流。其實房託基金如何因時制宜實施管理方針?派息能力的支持面與貨幣價值有何關係?《#致富解碼》今集獨家邀請到旋風式來港的 #越秀房託 #林德良 主席,以國際大型投資基金級高層次戰略角度,分析房託基金...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推薦目錄: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要砍樹了!無效度的評鑑、照護人才無法發揮所長,台灣長照的「配合演出」為哪樁】
在日本,透過 #照專(或稱為 #照顧經理)的整合與媒介,專業人員均可就醫療與介護保險來 #為受照顧者安排與選擇最適切的照顧團隊。但在台灣,為服膺僵固的行政體系,照專必須變成照管中心以行政工作為主的專業人員,而個管在做照專的業務。換句話說,日本的照專是照顧專業經理人的角色,但在台灣是斷裂的。
不樂觀的看,#長照制度 到今天為止,其實是延續台灣政府行政體系長期為人所詬病的沉疴痼疾。
接下來,來談談台灣長照發展下的知識與權力關係的不對等,和照顧資源分配不平等的制度問題:
https://bit.ly/2WcAeiQ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 在 日本人的歐吉桑 ・台湾在住の日本人のおじさ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生說椎間盤突出開刀費大概12萬台幣(包含住院兩天費用)
請問,台灣有沒有醫療補助?
如果有人知道的話,請你給我建議 m(_ _)m
.
我的SPEC
年齡:41歲
國籍:日本人(今年有跟台灣人結婚)
居留證:有永久居留證
住台灣:八年
保險:只有健保 (勞保,民間健保都沒有)
工作:算是 失業中
.
日本的話,有「高額療養費制度」,超過一個月門檻醫療金額的話,政府有補助。
(日本椎間盤突出開刀費用也需要7萬以上)
所以只要在日本利用這制度而開刀的話,可能不需要2萬台幣。
.
如果台灣也有類似的制度的話,我想利用那個制度而開刀。
.
從這個月開始狀況變不好,而且其他身體地方也發生不好的症狀。
有去看骨科,神經科,泌尿科,血管心臟科,復健科,拍MRI,X光,超音波。
一整天考慮生病事情太累了。
幾乎每天都失眠, 可能已經影響到自律神經😭
.
一直這樣子忍耐的話,很怕以後會不會去看憂鬱症的精神科。
.
所以我想乾脆開刀而治療椎間盤突出。
我相信只要解決腰痛問題,其他的症狀也會好起來。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房託基金(REITs)向來是很多 Smart Investor 的「財息兼收」之選,以追求穩定回報和現金流。其實房託基金如何因時制宜實施管理方針?派息能力的支持面與貨幣價值有何關係?《#致富解碼》今集獨家邀請到旋風式來港的 #越秀房託 #林德良 主席,以國際大型投資基金級高層次戰略角度,分析房託基金的未來走勢。
【第13集主題:#房託基金REITs】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 林德良(越秀房託管理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影片中的主持人名牌有誤,正確位置應是:
(左)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右)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
00:00 本週財資市場重點
00:38 市場好消息
00:55 市場壞消息
03:29 追求穩定回報、現金流的Smart Investor的選擇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6:37 本集主題:房託基金REITs
06:47 嘉賓介紹
07:30 越秀房託最初上市物業集中在廣州,目前已擴展至上海、杭州和武漢。現時業務方針和定位如何?
09:31 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房地產表現變差,但越秀仍可維持6厘派息。越秀現時營運情況例如出租率、租金水平有何變化?
14:11 商場租金收入受疫情影響,現時國內消費力是否逐漸復甦?
17:39 2021年「報復式消費」會否刺激經濟大增長?
19:18 最近人民幣偏強,對越秀的派息能力是否有好的支持面?
21:22 正在觀望甚麼目標?
22:38 越秀會否考慮收購數據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23:50 「在家工作」顛覆寫字樓工作生態,出現「去中心化」現象,甲級寫字樓需求會否受影響?
25:28 大灣區有何增長投資策略?
28:48 對中國宏觀經濟有何看法?
31:20 香港企業或個人如何在大灣區發揮?
34:00 國際投資者近來的反應如何?
➤ 【iBanker見聞錄】資深 iBanker 蕭少滔(Alex)暢談投行二三事。
35:40 本集主題:IPO的風險評估
36:24 IPO有甚麼甩碌(失誤)事件?
41:28 創業板和主板上市有甚麼分別?
43:13 美國和香港的監管制度有何異同?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9a.m. 上線!
======================================================
書籍推介 ➤ 全球有租收 ── 善用REITs靈活投資優質物業(蕭少滔 )
➤深入淺出解構房託及房託ETF的基本概念及運作、各地房託的規管及風險,讓你了解香港、新加坡、澳洲、日本、英國及美國房託市場優劣之處,再按需要分散投資。
實體書 | 會員享9折 | 全球運送 https://bit.ly/2YsPo2B
Google Play 電子書 | 試閱 https://bit.ly/2Sy3c8l
======================================================
【更多推薦影片】
➤ 價值投資如何達成財務自由? | 嘉賓:簡志健(紅猴)、洪龍荃 https://youtu.be/-KM-G9IdblE
➤ 住宅樓走勢、樓市剛性需求 | 嘉賓: 汪敦敬 https://youtu.be/CjEX7pbLW94
➤ 共享工作空間疫情新商機 | 嘉賓:許飈 https://youtu.be/0o8ianCbLkI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7O...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iBanker #投資銀行 #投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JTYfVoqrng/hqdefault.jpg)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日本 和 #南韓 的疫情從11月開始反彈,南韓上週連續5天單日新增300人以上確診,日本從18號起連續5天單日確診超過2千人,日、韓到底是做了什麼?還是哪裡做得不夠?導致國內病例激增,這次的#疫情 和前兩波比起來又有什麼不同?
-
▌2020.12.16 補充更新
關於本集影片最後一段「移民」的部分,補充以下幾點
引述出處:https://changyuchieh.com/2020/11/27/line-today-1125/
1. 日本外國人健保的部分,只要是持有中長期居留資格的外國人,都必須保醫療保險。
2. 日本的拉美國家移工及東南亞國家移工是透過不同類型的簽證來到日本,時間也不同。
👉 拉美移工是1990年通過《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入境的「日裔南美人」,也就是住在南美國家的日本人後代。
👉 東南亞移工多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來到日本的底層勞動力,和台灣移工一樣,年限到期就必須回國。入境日本的方式很多,許多人是透過「特定技能實習制度」。也就是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人,提供到日本學習技術、再將從日本學到的技術帶回母國的簽證。
這邊要大力感謝「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的指教,長了好多知識!我們的寫手在處理各國新聞時,通常是閱讀英文的報導內容,日、韓或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議題,往往參考的英文報導已經是第三手資料,非常需要熟悉當地的專家幫我們校稿並指正啊!現在日本新聞也會麻煩石川カオリ協助審稿,也歡迎各地的朋友幫我們把關,有任何疏漏或補充,請大家不吝指教!
我們的報導依據來自《The Japan Times》的報導
出處:https://reurl.cc/MdajE4
-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IPodjV4AeU/hqdefault.jpg)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社福衛環委員會針對婦產科醫師荒的專題報告質詢衛生署長邱文達及法務部。林佳龍委員表示台灣要參考北歐「不責難醫療補償制度」,大膽的向前行跨過這醫病和諧關係這一關,成為現代進步的社會。
林佳龍委員表示,在台灣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是信任,如果醫病關係建立在懷疑、利害的基礎上,而最後走上法院,是對台灣寶貴資產的一大傷害。林佳龍委員指出,目前產生醫師荒有所謂「五大皆空」,意旨內、外、婦、兒、急診等缺少足夠的醫師,深究優秀的人才不想從醫的原因,是因為工作非常辛苦,薪水又少,且醫病糾紛相當多。關鍵在於醫療傷害中過失的賠償制度影響整個醫界懸壺濟世的意願,這個議題長期來學界、法界有非常多的討論,其他的國家如北歐、日本等也有豐富的經驗可參考,如日本厚生省所頒佈無關對錯的補償制度,並從婦產科做起,台灣的文化跟醫療體系與日本相似,是否可以做為台灣借鏡參考?衛生署官員回答林委員日本一開始由醫師公會使用基金的方式來做醫療糾紛補償,而北歐國家因為是採公醫制為主的國家,政府辦理醫療院所,所以是從公務預算來支付醫療糾紛賠償。
會中,林佳龍委員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葉光芃醫師表達意見。葉醫師表示,當初日本婦產科醫師給政府很大的壓力,政府才實施無關對錯的補償制度,馬總統在四年前也提出相同的政見,但四年過去了都還沒做,也看不到探討原因的初步的輪廓。葉醫師指出,北歐採用不是非常大的成本,卻獲得非常大的醫藥品質。台灣的醫藥責難的系統結果就是讓醫療傷害數字都被掩蓋,台灣可以參考北歐「不責難醫療補償制度」,透過成立醫療事故補償的病人保險協會,當病患發生醫療傷害,可由醫療人員協助病人呈報,啟動補償,減少醫療訴訟,讓醫師免於訴訟之苦,當不幸事件發生時,醫師也會勇於認錯,甚至協助病患取得補償。
林佳龍委員要求衛生署及法務部應該回應社會醫界的要求。
邱署長答詢時表示, 醫療糾紛的處理的確影響到醫師荒,目前衛生署的作法是仿效藥物救濟及疫苗救濟先從生育救濟做起,最高額度兩百萬,但直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請求的個案。衛生署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醫療賠償的精神並不是著重金錢給付的多少,而是在追求真相與道歉,更希望醫師開誠布公跟病人家屬去解釋。目前辦法還沒公告,委員會組成後,從今年一月一日發生的生育個案都可請求。
林佳龍委員接著詢問法務部,有關醫療過失限縮在故意跟重大過失來處理醫療糾紛難道有這麼困難嗎?法務部回答林委員,目前有過失就要處罰,若限縮只在重大過失,會影響到整個體系,法務部在六月下旬七月上旬將召開公聽會整合大家意見再做制度上的調整。林委員表示,政府改革速度太慢了,醫療傷害無過失(或稱不責難)補償制度高峰會請來的是全世界的專家,大家都提出了世界前進的作法,在基層這個問題困擾所有醫生,台灣要大膽的向前行要跨過這一關成為現代進步的社會。
林佳龍委員也為台中的醫院請命,台中的醫院因為管理維護良好,致使急重症的病床增加,婦產個案也急遽增加,病患喜歡到這家醫院就診一定是醫院管理特別良善,但對於增加病患總額的醫院要負擔更多風險卻沒有任何制度來鼓勵或補助。衛生署承諾會針對此議題研議如何獎勵經營績效優良的醫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Dt2vOqa03I/hqdefault.jpg)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 在 日本生活處處有津貼?移民日本,能享受怎樣的醫療保險制度? 的必吃
移民 日本 ,能享受怎樣的 醫療保險制度 ?| 日本醫療 |繁星商學院第23期移民 日本 能享有怎樣的 醫療制度 ?在 日本 看病能報銷70%以上、還有大病上限 制度 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