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929
有一位署名「冷戰老手」的讀者,幾年前在大陸網頁發表過一篇《日本的起起落落》的書評。
冷戰老手從日本如何在二戰後成功轉型,由此反觀中國。戰後日本被美軍託管的歲月,是一場因禍得福的命運垂青,從一個以天皇為至尊的神道國家,在世俗化的轉捩中健康而徹底實現了憲政。戰敗,成為一個民族獲得救贖的開端。在黑澤明回憶錄《蛤蟆的油》裏面,極度苛刻保守的電影審查制度,在戰後成為過眼雲煙,這是民主化給日本帶來的劇變,而整個大眾社會,也在各行各業的諸多細流中變遷。
美國對日本的佔領策略其最大特點是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最高司令部1945年10月宣佈第一波改造運動,「保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集會自由,工人及農民亦有權利組織自己的團體。」天皇淪為「國家及人民統一的象徵」,僅是一種對傳統的敬畏。最高司令部還抑制了財閥企業的勢力,進行土地改革,教育改革,義務教育延至初中,大學教育空前發展降低了入學門檻,工會如雨後春筍成立,女性的廣受教育以及大量湧入職場使得女權意識抬頭,各類政治團體活動頻繁。戈登教授獨創「帝國民主主義」一詞以定義這個時代。
日本曾有過「託管」,中國曾有過「租界」,許多人說那是充滿國仇家恨的舊社會,但是,正如託管給日本強制帶來了一個契機,近代中國的報業,正是躲在租界下萌發、茁壯起來的,滿清政府被西方法律阻擋在租界門口,於是言論得到了保護。日本民主化,對比中國社會在政治陰影未散的守舊觀念下,八十年代仍然對抗西方「糜爛」生活方式,極有意思。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
作者:安德魯.戈登
由 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http://app1.rthk.org.hk/elearning/1minreading/index.php?director=1&page=118
日本民主化 運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民主如何成為台灣重要的核心價值?又是如何成為日常生活文化中的一部分?
透過與日本比較,我們看到了台灣在過去百年來,抗爭文化始終沒有停止過,也因此我們更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民主,因為不管是從「中華民國史觀」(反帝制)來看、還是「台灣史觀」(反殖民)來看,所有現在享受到的自由與民主,都是用血汗抗爭,一點一滴爭取來的!
-----------------------------
「除了共同體主義傳統,日本民主化的發展史也必須要特別注意」一旁抽著菸、在大阪做勞工律師三十幾年的T師補充道,「日本人不上街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日本的民主化是放眼世界民主國家中極為稀有的經驗——一個國家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不是經由市民革命、就是透過與權力者的交涉讓步而取得,但日本的民主卻很弔詭的來自於『敗戰』,二次大戰戰敗後,佔領日本的麥克阿瑟與他的美國大兵們把憲法和民主塞給了日本,從此一夕之間我們從天皇的國度變成了跟西方一樣的民主國家,但我們的社會與人民卻不曾經歷民主化轉型過程中珍貴的社會衝撞與對話經驗。」
「所以事實上日本式民主的核心旋律從來都不是公民社會,而是官僚體制。」
「某方面而言,日本只是一個在憲政民主框架下,繼續由『お上(江戶時代庶民對於官僚或統治者的稱呼)』由上而下遂行治理的前近代國家。」
曾經在六零年代擔任京都大學研究生學生會會長的N師點點頭接著說:「再來,或許是最重要的原因,集會遊行或者是所謂的社會運動的手段,因為日本過去的歷史而蒙上了陰影,其實我想澄清一個脈絡,事實上日本在戰後步入民主化開始一直到六零年代,一般人民對於社運或集遊不但不反感、甚至人民對運動是抱持同情與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