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唔係政治干預教育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04694
早前開考的中學文憑試歷史科(卷一),有題目附上參考資料,要求考生回答是否同意日本在1900至1945年間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引起極大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召開記者會,要求考評局取消該條試題。特首林鄭月娥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稱,對試題出現大爭議令人非常遺憾及失望。
林鄭指,教育是樹德立人的事業,教育是需要人把關,是需要有人維護教育的質素,保證學生接受到正確全人的教育。她引述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話,稱教育的崩潰是足以摧毀一個國家,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是無庸置疑,但不等於只為教育提供資源,而是需要維護教育的目的及質素,故教育部門即教育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貫徹執行香港的教育制度,課程、教科書、考試、老師質素、評刻都是環環相扣。若有人認為考評局局處理考試可無須理會教育宗旨、目的,以及不接受教育當局的意見,是很大問題。
她形容這次事件是專業失誤,而非政治干預教育,「到呢一刻為止我無干預呢件事,我無教過考評局點樣做,我無行使過喺《教評局條例》(《考評局條例》)下面賦予行政長官嘅權力」,但若有朝一日為保障香港教育的質素、目的,以及保護學生,「我係唔會迴避」。她稱留意到考評局會全面審視出題和審題制度,對於教育局提出要取消試題,考評局認為牽涉範圍廣泛,後果較嚴重,要認真研究,她認為沒有問題,要提出方案保障考生的利益,強調非常關心學生,尤其是多年苦讀後考試,當然不想節外生枝。
網上有人質疑林鄭引述的句子並非來自曼德拉,而是來自一名大學教授。然而亦有人指出,南非大學入口有展示該句子,並標明出處是曼德拉。
#852郵報 #林鄭月娥 #教育局 #考評局 #日本侵華 #香港中學文憑試 #考評局條例 #曼德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前身是舊鯉魚門炮台,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防禦工事,也是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重要戰場之一。炮台現已活化成博物館,展示香港六百多年來的海防歷史。 鯉魚門堡壘是鯉魚門炮台的核心防禦工事,是英軍在1887年所建。堡壘內有十八間地下室,有通道相連,原用作英軍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和煤倉...
「日本侵華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Maxer Kh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日治香港1941-1945 Hong Kong 1941-1945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香港故事民間博物館第四集日佔香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本侵華香港 在 【好走不送!曾稱“沒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香港“黃師”自曝 ... 的評價
日本侵華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培正130年】 編者話:畢業一千年也會回來
據說,很多組織、很多機構,都有內行人士使用的密碼。
一百三十年前,#培正 在廣州創辦,見證清朝覆亡、民國創立、軍閥割據、中國統一、日本侵華、香港淪陷、抗戰勝利、香港重光、大陸政權易手......當然還見證了,科技興盛,人類登月,量子物理,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
無論世界怎樣變,培正人有一些堅持不變,他們遇到第一次見面的校友,喜歡問:「你咩社?」八十個人可能來自八十個不同的社,鷹社、勁社、鵬社、昇社、奕社、敬業社、奮志 社......外人聽來,如墮五里霧中,只有內行人,可以聽出道兒來。
培正的校色,為紅藍二色,據說紅色代表熱情和愛,藍色代表思考和機智。紅藍二色,互為表裏,或隱或現,或顯或微,同樣指向「至善」和「至正」。
一個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模印,不止於一個用途,就好像一個演員,踏上舞台,飾演的角色,千變萬化,你可以在剎那間變成任何 人,但是無論上演千齣戲萬齣戲,你仍然是你。演員的三種境界:一是演什麼像什麼,二是演什麼是什麼,三是演什麼像什麼是什麼的同時仍然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培正走過世局滄桑一百三十年,時勢不同,政局不同,可是,人對「至善」和「至正」的追求如一。#培正畢業生 喜歡重回母校,無論世界怎變,回頭萬里,總是惦記着一切從這裏開始。一名校友說:「畢業了一千年也會回來。」
一個演員,演了一千年,時空間早已扭曲,塵世悲苦早已嘗透;那個演員,仍然要堅持回到第一次踏上舞台的地方,毋忘初衷,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張帝莊
副總編輯
◢ 緊貼明周文化 ◣
每日必讀 TG: 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IG: bit.ly/2TORYuE
YouTube: bit.ly/2klNzmB
日本侵華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培正130年】 編者話:畢業一千年也會回來
據說,很多組織、很多機構,都有內行人士使用的密碼。
一百三十年前,#培正 在廣州創辦,見證清朝覆亡、民國創立、軍閥割據、中國統一、日本侵華、香港淪陷、抗戰勝利、香港重光、大陸政權易手......當然還見證了,科技興盛,人類登月,量子物理,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 ...
See More
日本侵華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前身是舊鯉魚門炮台,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防禦工事,也是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重要戰場之一。炮台現已活化成博物館,展示香港六百多年來的海防歷史。 鯉魚門堡壘是鯉魚門炮台的核心防禦工事,是英軍在1887年所建。堡壘內有十八間地下室,有通道相連,原用作英軍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和煤倉。堡壘中央的露天廣場是士兵集散的地方。修復後的堡壘,裝配了現代化的博物館設備,展示香港自明清兩代、英治時期、抗日戰爭以至回歸以後的海防歷史。除了文字及圖片說明外,還展出四百多件歷史文物,再配合多媒體視聽節目,使參觀者對香港海防歷史有進一步的認識。
• 一號展廳:導言
• 二號展廳:明代海防(1368-1644)
• 三號展廳:清代海防(1644-1911)
• 四號展廳:鴉片戰爭(1839-1842)
• 五號展廳:英治時期(1841-1860)
• 六號展廳:英治時期(1861-1941)
• 七號展廳:英治時期(1861-1941)
• 八號展廳:日軍侵港(1941)
• 九號展廳:日佔時期(1941-1945)
• 十號展廳:義勇軍團(1854-1995)
• 十一號展廳:香港駐軍
堡壘上層:海防武器劇場
香港海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之:同禦鐵蹄 ── 香港的抗戰歲月
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三省,揭開了侵華的序幕。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展開全面抗戰。面對日本侵華,香港憑藉特殊的政治和地緣地位,成為海外物資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以及向海外宣傳抗日救國的大本營。抗日戰爭期間,香港各界一直在人力及物力方面支援內地同胞,見證了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緊密關係。一九三九年七月,英國政府在日本的壓力下,禁止香港輸出軍火和燃料等軍需物資,但其後仍有數以百計的車輛和飛機從香港直接運往內地,其他救援物資更不計其數,對抗日持久戰作出重大貢獻。隨着內地多個重要城市相繼淪陷,不少政界名人、作家、藝術家、漫畫家、記者、電影工作者紛紛南下香港,向海內外宣傳抗日救亡的訊息。不少名家的創作、電影及漫畫作品陸續在香港面世。著名電影工作者司徒慧敏和蔡楚生等也在香港透過製作電影,鼓動民眾參與抗日,可見香港作為抗戰宣傳中心的地位舉足輕重。是次展覽透過珍貴的抗戰文物和歷史圖片,闡述香港支援內地抗戰、抵抗日軍侵略的重大貢獻,以及香港經歷「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的艱苦歲月。我們希望能讓觀眾藉此更深入認識和了解香港在抗日戰爭中所擔當的重要支援角色,以及香港與愛國人士、游擊隊及國際友人共同寫下的抗日歷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4xnU2ZZgeY/hqdefault.jpg)
日本侵華香港 在 Maxer Kh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李鋈麟 - 健海流協進會
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侵華,香港淪陷,市民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苦難的日子。戰後的香港,百業蕭條,群眾生活困苦,失業失學,苦惱徬徨。1947年,一群旅居香港、曾經參加東江抗日隊伍的青年志士,組織了「海流業餘聯誼社」,通過文化康樂活動,團結了許多青年人和海陸豐同鄉,激發青年人互助互勵,積極向上,關心群眾疾苦,受到社會的讚揚。可惜,港英政府在1950年初突然強行取銷38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團體,「海流社」亦是被取銷的團體之一。當局的行政措施,受社會各界的強烈遣責。
海陸豐同胞,素來有團結愛鄉的傳統。1950年後期,以莊標(莊錦棠)先生為首、包括吳成、吳煥臻、卓爽、劉芳、李慶年等前輩,根據海陸豐鄉親的意願籌組社團。可是,當時環境惡劣,港英政府的某些人為障礙,使社會經濟蕭條,群眾生活困難重重;不過,一切困難都動搖不了創業者的決心,他們奔走呼號,千方百計聚集力量,終於得到社會廣泛的回應和支持,特別是得到呂加力先生的大力協助,並以「保健體育會」為名,由李慶年、溫承文、余美、陳如仕、陳天放五位先生向當局申請註冊,取得社團執照。1952年7月23日,「保健體育會」宣告成立,並以團結在香港的海陸豐同鄉和愛好體育活動的人士,以愛國愛鄉,熱心社會公益為宗旨。本會在理監事和區代表領導下,會員共同努力,迅速展開了會務工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d9FK3D_bZ0/hqdefault.jpg)
日本侵華香港 在 香港故事民間博物館第四集日佔香港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研究「日佔 香港 」的學者高添強手中大約有300本當年出版的 日本 刊物。高添強指出,當年 日本 軍方控制出版界,這些刊物成為不惜工本的宣傳喉舌, ... ... <看更多>
日本侵華香港 在 【好走不送!曾稱“沒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香港“黃師”自曝 ... 的必吃
好走不送!曾稱“沒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香港“黃師”自曝已離港赴英...】 香港前考評局歷史科經理楊穎宇,因之前涉於DSE歷史試題中美化日軍侵華,並於自己的社交媒體 ... ... <看更多>
日本侵華香港 在 日治香港1941-1945 Hong Kong 1941-1945 - YouTube 的必吃
日本 於1941年12月8日進攻 香港 ,18日後 香港 向日軍投降,直至1945年9 月16日,駐港日軍正式投降及統治了 香港 3年零8個月。1941年12月25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