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首例境外人士在台死亡,英國病毒株出現變異;台灣將透過COVAX取得疫苗,但數量仍未明朗;部桃院內感染獲控制但仍需觀察至年後】
■18:51 #疫苗進度更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COVAX在2月3日公布第一批COVID-19疫苗配送名單,其中分配給非聯合國會員國的數量(Non-UN member states)為130萬3,200劑AstraZeneca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核准AstraZeneca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後,陸續通知各國實際獲配數量及配送時程。指揮中心表示,已針對這批疫苗,積極與COVAX聯繫運送、報關等相關事宜,不過實際數量仍未對外公開。
--
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首次傳出境外人士因感染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死亡案例,而且感染的是新型英國變種病毒株。死者為英國籍70多歲男性,有心血管疾病,罕見出現肺部出血,昨日(3)死亡,台灣目前死亡達9例。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這的確是首度看見患者出現明顯出血,但因為台灣只有5例感染英國新型變種病毒,目前不能研判變種病毒是否致死率較高。另新增2例境外移入確診,沒有本土案例。
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台灣預計6月開打疫苗,不過何時會到貨、到貨數量,陳時中仍三緘其口,只表示透過世衛組織的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將分配到一定數量的疫苗,有確定消息就會對外公布,首批施打對象鎖定在第一線應變醫院的醫護人員。
■英國變種病毒致死率較高?張上淳:台灣樣本數不足
這名死亡的英國籍男性,去年(2020)12月18日來台探親,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但入境到住所居家檢疫後出現乾咳、呼吸喘的現象,29日因為全身倦怠及喉嚨痛,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31日確診,感染的病毒屬於新型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
陳時中表示,這名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史,入院後病況即加劇,插管後轉至加護病房,後續用葉克膜維持生命,但仍有器官衰竭、細菌併發黴菌感染、肺部出血等症狀,使用抗生素治療,仍不幸在昨(3)日病逝。遺體當晚即火化,已通知台灣和英國家人。
張上淳表示,COVID-19病毒除了影響很多器官,也會影響凝血功能,臨床上判斷,這起病例出現影響凝血功能相關,「確實過去沒有看到像這個案這麼明顯出血」。不過他認為,患者有重症因子存在,一方面是年紀大,一方面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所以很快變成重症,單一個案沒辦法說明致死率跟變種病毒株相關,只能參考國外病歷資料,目前國外沒有顯示英國變種病毒株死亡率較高。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台灣有5例確診者感染B.1.1.7病毒,分別是案791(英國留學生)、792(10多歲男童)、793(30多歲英國籍旅客)、804(30多歲英國籍男性來台工作),以及今天死亡的案799。其中3例已在1月下旬出院,另1例檢驗陽性,仍在住院,但屬於輕症,只有案799是重症後死亡。
羅一鈞進一步解釋,變種病毒株B.1.1.7目前尚未觀察到死亡率升高,但令全球專家憂心的是,這個變種病毒持續變種中,昨日《路透社》、《CNN》等多家外媒都指出,英格蘭公共衛生署發現11例B.1.1.7突變,而且是在關鍵的「棘蛋白」部位出現E484K突變,影響現行疫苗的保護力。
羅一鈞說,變異在這個部位確實會讓人擔心現行疫苗保護力不足或下降,這個變異跟南非變種病毒相似,有研究分析,部分疫苗對南非病毒株免疫力和保護力有影響,這次英國再出現變異病毒,確實值得觀察。
■疫苗預計6月開打,專責醫院醫護人員優先
陳時中在今天出刊的媒體專訪中透露,預計6月可施打疫苗,若覆蓋率達到6成,可考慮搭配「入境普篩」,逐步縮減居家檢疫天數和邊境管制。不過今天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及疫苗到貨時程和數量,他仍三緘其口,只表示「有答案、確定就會對外報告。目前確定的是COVAX已開始行動。」他表示,台灣有參與其中,今天已收到通知將取得疫苗,「他們是公開透明平台,會把分配數字、時間,公布在平台」。
首批疫苗抵台後,一個人要打兩劑,指揮中心將以「對抗病毒者」優先,陳時中舉例,包括移動風險高者,如醫護,特別是COVID-19應變醫院裡的醫護屬於重中之重,另外還有守國門的相關檢疫人員、防疫計程車、集中檢疫所人員,也是優先名單。
陳時中透露,前天指揮中心開會時,有請各個政府不同單位、各部會,請他們就指揮中心所提的優先名單,分類回去造冊,若有些指揮中心沒想到的,可以及早提出來,讓資訊化作業更完全。
至於後續防疫措施如何鬆綁,陳時中表示,疫苗至少要有8成有效性,施打的人達到6成,社區有一定防護力,才會考慮變鬆,不是跳一大截直接鬆綁,會以促進國際移動交流,又能保護社區安全為考量,根據各國疫情情況、檢驗情況,跟國內施打疫苗覆蓋率、洗手遵從度等等,相互配合,選擇最適當方案。不過他也強調,要考慮病毒變異,疫情不是靜態的,仍有變數。
■部桃清零專案持續中,陳時中:疫情穩定但需觀察到年後
指揮中心曾定調,部立桃園醫院(簡稱「部桃」)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在2月4日前都不能掉以輕心。從部桃院內感染事件發生後,已經連5天沒有新增案例,昨日(3)啟動的「清零專案」持續中,全體員工都要篩檢。陳時中表示,目前部桃員工應採2,136人,昨天已採檢1,186人,其中919人檢驗陰性,267人檢驗中,一切到目前都算順利,「現在是一個光明面,採檢都是照著順序進行,效率很好。」
他指出,雖然過去有幾波傳染,但看來疫情是穩定的,將盡可能降低風險,過年後才來重啟部桃的正常運作。
部桃群聚感染事件總共隔離了4,283人,都已陸續出院,目前醫院員工剩21人,其中10人集中檢疫,11人居家檢疫。其他曾出入醫院的病患、陪病家屬回溯,居家隔離3,417人,目前2,593人已檢驗陰性。
■高中以下學校延後開學4天,風景區與樂園春節連假實施總量管制
指揮中心會同教育部與交通部等單位,昨(3)日宣布,過完春節後高中以下學校即將開學,但為了確保開學前校園環境衛生安全、環境清潔消毒、防疫措施到位,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開學日延後4天至2月22日開學,私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則不受影響,正常運作。暑假時間也跟著調整延後到7月3日,大學指考原訂7月1日至3日,也延後到7月3日至5日,考試範圍不變。
而交通部也針對春節旅遊人潮作出預防,對國內13個國家風景區及25家主題樂園實施總量管制、預警分流遊客及防疫措施,因應農曆春節連續假期出遊潮。(文/林慧貞;攝影/林彥廷、陳曉威、中央社)
#延伸閱讀
【COVID-19補償金發放有差別,在家隔離可以領、住院遭感染卻領不到?】http://bit.ly/3oKq959
【抗疫一週年,台灣COVID-19病例分析5大重點】http://bit.ly/393fCxw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COVID19 #院內感染 #群聚感染 #隔離 #境外移入 #英國變種病毒
「施景淳年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練健輝 Lian Kien Hu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Re: [問題] 有人去找小施買過車嗎-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施景淳幾歲、小施本名、小施老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小施汽車商行-小施- 沒想到一轉眼已經過了四年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施景淳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客人交車當日剛好生日@小施汽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車商] /南港小施/始終如一/歡迎參考/感恩指教// - CarShop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車商] 南港小施~針對售出之FOCUS進行召回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施景淳年紀 在 育樂街美食dcard 的評價
施景淳年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50年是「氣候末日」的起點,為何台灣青年對氣候變遷「高感知」卻「低行動」?(12/24/2020 The News K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極端氣候現象增加的強度與頻率,即是受到全球減排之成效影響,換言之,台灣在面對與解決極端氣候現象中扮演的角色,皆是不可置身事外的一員。
文:熊淳儀
2020年全球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巨變,除了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外,接二連三的大火、暴雨、高溫、蝗害,對於世界上許多地方造成了生存上的危機。
台灣在2020年之中,幸運地避開了肺炎的侵襲,我們似乎是上天眷顧之地一般,過著正常的生活。然而台灣今(2020)年並非毫無感受到這些氣候異常的衝擊。面對一個沒有颱風的颱風季,今年的台灣面臨了缺水的危機;今年台北市也創下歷史高溫,事實上過去最高溫的十個年份,便有八個發生在過去十年。
即便如此,台灣民眾大部分還是過著與往常一樣的日子:上班、上課、滑手機、抱怨老闆、抱怨政府等等,物質豐饒的生活讓台灣民眾可以輕鬆地掌握「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的思維模式,氣候變遷在台灣民眾的眼中顯得很遠。因為氣候變遷是加州的大火、中南半島的淹水;是非洲的乾旱、歐洲的熱浪,但氣候變遷不會影響台灣的我們的日常,所以沒關係。日子還是要過、錢還是要賺、還是要出國旅遊(在疫情前)。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氣候變遷真的不會影響我們嗎?本文筆者將先針對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台灣簡述,再針對我國政府氣候政策做論述,最後針對我國青年如何在這一場全球災難之中缺席做反思。
台灣在氣候變遷中將會承受到相當大之衝擊,因為副熱帶地區之氣溫在改變的氣候之中,相較於其他地區上升速度屬最快的,而我國正處於副熱帶的範圍之中。
綠色和平先前做出一份報告,其中說到當海平面在不進行任何防範措施下,將於2050年淹沒台灣多處地標。先姑且不論讀者對於綠色和平之觀感為何,海平面上升在未來一定是台灣要面對的議題,而嚴重程度取決於世界各國減排之成效,而當中當然也包含了台灣。
再者,今年全國缺水的議題對於中南部農民及部分居民造成了不便,甚至於財產的損失。極端氣象現象從各方面科學研究顯示,在未來只會頻率增加、強度增強,那麼台灣有可能置身事外嗎?
除非科技進步到現今人類無法想像的地方,否則極端氣候現象必然成為台灣未來亟需面對的問題,而如同前述,極端氣候現象增加的強度與頻率,即是受到全球減排之成效影響,換言之,台灣在面對與解決極端氣候現象中扮演的角色,皆是不可置身事外的一員。
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帶來之各類不確定性,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呢?台灣其實做了不少,但還做得不夠多。
針對我國政府對於氣候變遷所做的措施,應該分為兩者來檢視,第一為提出的政策及法案,第二為實際的作為。
回顧文獻可以發現,我國其實從1990年代開始便有提出一系列針對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綠能產業、減少高碳排產業的政策與計畫。例如1998、2005、2009及2014四次全國能源會議,2006年經濟永續發展會議,2007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2008行政院永續能源綱領等等。
而在這些會議之中也制定了各類減排計畫、能源轉型計畫、產業轉型計畫、排碳基準點,而且順勢推動了《能源管理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等法案,環保署也建立了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碳交易平台等。看似台灣走在很前面,我們的政府在過去做了眾多努力與全球肩並肩對抗氣候變遷,然而實際上成效十分有限。
過往研究發現,即便台灣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高耗能產業(其中又以石化工業為主)急需轉型,然而其並沒有轉型,反而有逐漸擴張的趨勢;而我國政府對於此高耗能、高碳排產業之擴張未有明顯之阻擋手段。
當政策之推行目的是希望能夠減少碳排,然而在實際運作中政府卻未阻止相關產業擴張之矛盾現象出現時,台灣便處於一個原地打轉、停滯不前的處境;而其中一個造成台灣產業轉型困境之原因,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低水費、低電費、低油價。
或許讀者沒有共鳴,認為油電費在過往幾年的新聞中不是常常漲價嗎?在此處筆者提供一個概念,在沒有產油的台灣,每公升汽油0.92美金,而在相同未產油的西歐各國,每公升汽油大多落在1.5美金上下;而歐盟水費平均為台灣的三倍以上,台灣電費更為世界第三低。
我國油、電、水價之低廉,反而成為產業轉型路上的絆腳石,當原先的生產方式不會因為資源的減少而損失利益時,企業很難有改變資源使用效率的動機。
而台灣停滯不前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台灣的低薪情況,在未來更有可能遭受到發展上的衝擊。因為產業沒有轉型的動機,也導致台灣產業常常只能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獲得利潤,而無法以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少量商品賺取較高的利潤。
相對的,當利潤極低時,工資也不可能提高到哪裡。面對全球趨向綠色經濟的趨勢,如果台灣持續維持高碳產業的存在,將在國際貿易上遇到一定的困難。
歐盟預計於2021年6月討論進口碳稅的議題,並希望能於2022年正式啟用,當啟用後可能會使高污染產品進口時受到高關稅之貿易障礙。現今拜登成為了美國總統,勢必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也會加緊腳步將川普任內被削弱之環境政策重啟,而進口碳稅也是一個可能在拜登任期會推行的政策之一。若未來美國也跟上歐盟的腳步,台灣的貿易將會處處碰壁。
面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理論上將會遭受到最多影響的青年族群,會是最在意這類議題的。在國外也可以看到一次又一次由青年組成的氣候變遷遊行。
而台灣呢?根據筆者的觀察,台灣的青年普遍對氣候變遷冷感。身旁許多人並未意識到氣候變遷可能對台灣帶來的影響,更少人會聯想到低薪的狀況或許與氣候議題相關,甚至身旁有人未意識到台灣今年有缺水。
下文筆者將從四個角度,論證台灣青年在氣候變遷行動中缺席的問題:第一是「Fridays for Future遊行」,第二是美國大選的支持對象,第三是台灣青年的氣候感知與行動間之差距,第四為以核養綠公投。
自從Greta Thunberg開始發動Fridays for Future氣候罷課後,全球串聯已經18次遊行了,而參與人數也已經超過1200萬人次,台灣在其中參與了五次,但參與人次卻不到5000人。
全台扣除年紀可能太小的幼兒園及小學(雖然國外的遊行中,也可以看到這個年齡層的身影),總共有超過250萬名學生。不到千分之二的人有參與過氣候罷課遊行,而且這還是將參與的5000人全視為不同的人才有這個數字。這時筆者不僅要問,台灣的青年去哪裡了?
2020年另一件國際大事為美國大選,而台灣民眾於國際民調中,成為全亞洲最大的川粉聚集地。理由多半與川普強化與台灣的關係、增加對台軍售並開啟中美對抗的局勢。筆者了解這些行為對台灣的利益極大,也十分贊同台美應要繼續深化關係;然而從環境政見的方面來看(也就是大部分的人不會注意的角度),川普對於世界的破壞會大於貢獻。
比較川普與拜登的環境政策,可以發現川普主張繼續發展石油業,而拜登則主張推展綠能產業;川普也在2016至2020年的任內透過行動證明,自身不相信氣候變遷的立場。台灣民眾並沒有因此而不支持川普,這便與下一點有關。台灣的民眾普遍氣候變遷感知很高,然而當真的要付諸行動時卻時常缺席,此現象極為不尋常。
過去的研究發現,台灣的民眾身處於光譜的極端位置。台灣人對於氣候變遷擁有高感知(我們知道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我們也非常認同氣候變遷是人為的結果,且十分危急。然而在面對氣候變遷需要身體力行時,我們常常不會有任何動作,尤其年輕人更不會有行動。同時我們也不太相信我們的科學家。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高感知,卻低行動呢?
筆者認為與當今方便的物質社會有關。雖然我們都知道氣候變遷的存在,卻因為生活上沒有影響而將它放置於代辦事項非常後面。再者,台灣的媒體對於氣候變遷的報導時常缺乏本土元素。加州、澳洲的大火雖然讓我們為當地的人及動物感到悲憫,然而對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完全沒有影響,也無法產生共鳴。在無法產生共鳴的情況下,台灣人不痛不癢的繼續過生活也是顯而易見的後果。
最後,筆者認為儒家文化、長期的威權統治及大眾看待教育的態度,也造成了今天這一個現象。儒家文化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在社會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各司其職、和樂融融;這種文化思維與社會功能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中所有的職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我們也不應該要打破它。
然而這種思維卻造就了服從在上位者的後遺症,當在上位者在司其職時,平民百姓應該要安分守己、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使平民即便在政府運作出現問題時,大多數的時候也會保持沉默,而不逾越自身的「本分」,使監督政府的力量微弱,因此當政府無氣候變遷明確政策時,民眾也選擇了觀望。
又台灣長期受到威權統治,導致反抗、質疑威權在社會中承平時式微,唯獨在有重大事件時,才會有人反抗專家治理的模式。此外,在台灣的文化中,讀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認真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成就美滿人生,這個充斥著私利的思想導致學生不願意放棄部分的學業,投入社會進步相關運動。即便學生有意願,面對家長教師的雙重壓力,也可能因此卻步。
在這些多重背景的影響下,台灣的社會面對氣候變遷時,因為並沒有即刻的威脅感知,因此時常期待政府會先帶頭做,等政府開始做了,人民再緩慢跟上就可以。
2018年的公投案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在以核養綠公投議題上,當時公投的結果為贊成方獲得54.2%的票,公投通過。然而有多少人認真看過以核養綠所提出的能源配比?以核養綠主張2025年以再生能源10%、核能20%、燃氣30%、燃煤40%的能源結構供給台灣的能源。而蔡政府主張的2025非核家園則是20%再生能源、0%核能、50%燃氣、30%燃煤。
在以核「養綠」的主張之中,反而預計燃煤比會比現行政策高,而再生能源目標比現行政策低。試問「養綠」養到哪裡了?高達40%燃媒是筆者認為在以核養綠公投中最大的、也是未傳達給民眾的問題。台灣現在的電力正好大約四成為燃煤發電,而其造成的空污問題相信居住在火力發電廠周遭的讀者多少有點感觸。以核養綠以「養綠」為名,實為推展核能,誤導民眾以為自身站在歷史上正確的那一邊。
面對以核養綠的提出到後來的公投通過,若時任台灣青年有仔細研究此議題,不是應該要為了環保、為了未來,勇敢的站出來,在社群媒體上將被隱藏的真相揭露嗎?就如同當初同婚議題在網路上真假訊息的攻防戰一般,使議題被完整的了解嗎?請讀者回想,當時有這類的聲音出現嗎?
對於民眾缺乏參與氣候變遷運動,理當青年應該是感到備受威脅的。對於年長一輩的人們,氣候變遷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太多;但對於青年們,氣候變遷正危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試想在2030年時自己會在哪裡?2050年時呢?這兩個年份是在氣候變遷中非常重要的兩年,2030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預計達成的年份,而2050年是氣候變遷重要的轉折點,是許多國家預計達到碳中和的年份,更有研究指出若無法於2050年前有效控制全球氣溫的上升,2050年將是「氣候末日」的起點。
台灣的青年們,2050年我們在哪裡?或許剛踏入知命之年,我們終於認識的「命」或許是所剩無幾在地球上的歲月。或許有些人準備退休了,但退休後日子也不會比較好過。或許有人有小孩了、有些人沒有,但台灣的下一代,尚未出世的那一代,將在更險峻的環境中生活。而今天當權的政治人物們的不作為,就是將今天的青年推向一個更危險的世界,讓未來的台灣走向風險更高的社會。
青年們,當議題有選票時,政府就會有相對應的動作了;這一回,一起讓氣候也有選票,促使執政黨與在野黨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再將青年們的未來一步一步輸掉。產業轉型不能等,綠色經濟不能等,綠能不能等,氣候變遷更不能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5068
♡
施景淳年紀 在 練健輝 Lian Kien Hu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馬57 #最佳男主角
今年金馬獎男主角入圍的男演員之中,呼聲最高莫過於 #親愛的房客 的男主角 #莫子儀 。莫子儀先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節打敗強勁對手 #李康生 等人,為《親愛的房客》在北影獲得唯一的獎項。先前在他獲得台北電影節時,我也發表了一篇過往大學唸書時,學妹因畢業製作找演員而與莫子儀的一段經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
www.instagram.com/p/CCgXRa2n_g8/
莫子儀是我北藝大的學長(硬要攀關係XD)但他唸的是戲劇系,主修表演。他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演戲,而那部舞台劇的導演,剛好也是後來北藝大電影碩班的學姊 #陸慧綿 。今年她也交出了第一部電影長片 #迷走廣州 ,亦入圍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15歲就開始演戲的莫子儀,可以說是正宗的劇場人。近年來,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演員跨足影視表演的演員更是多不勝數,比如說 #謝盈萱 、#莊凱勛 、#施名帥 、 #黃健瑋 等人。可見這些演員目前都已經是一線級的影視演員,也完全銜接先前台灣中生代演員缺乏的危機。這幾個演員很巧的是,屆數都相差不遠,很好奇當時的戲劇系老師究竟是誰,為台灣培育了這麼多優秀的演員。
戲劇系訓練的演員最大的優點便是,他們有紮實的文本與肢體訓練。在唸北藝大的時候,其實非常羨慕其他科系如戲劇系、劇設系、以及舞蹈系的同學。常去看他們的公演便可以知道,這些科系的等級是我們電影系所望塵莫及的(當然也要順便抱怨學校給電影系的資源實在太少= =)。回到莫子儀的表演上,便可以發現這些紮實的訓練,在他演出《親愛的房客》時都派上用場了。
比如莫子儀在這部戲說話的節奏,是緩慢的,冷靜的。面對不一樣的對手演員,說話的節奏也會跟著調整。比方說,他在與 #陳淑芳 阿姨 的對戲中,很多段落台詞都變得零碎,眼神也不敢直視,身體也萎縮。面對 #白潤音 時,眼神變得柔和,建立了在戲中對林健一的安全感。即便被捕了,看著他的眼神也依舊溫和(如本張劇照)利用眼神便足以說明這個角色有多愛這個孩子。此外聲音也會變得溫暖,常常也會將身體擺低或是蹲下仰望,或視線儘量與小演員角色平視,呈現對等關係。
面對愛人 #姚淳耀 時,聲音比較鬆弛、跳躍,看他的方式有和其他人不同,眼神充滿愛意、醋意。就算是面對 #是元介 飾演的叔叔,即便被他的話所傷害,仍保持堅定和角色一貫維持的說話的pitch,不會因為要演出生氣而刻意提高音頻或大吼大叫,或是刻意加強肢體動作...我想這些可能都是演員和導演想的蠻清楚的一些基本功課,在建構 #林健一 這個角色的樣貌,溫柔的、細膩的、緩慢的、自私的...角色唯獨在愛人遇難時(突然被捕擔心在家的白潤音以及愛人發生山難),他才會急,才會快,與先前狀態有極大落差。我想這些小細節,莫子儀在拍攝前應該就想的非常清楚。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這部片鮮少給演員大特寫,莫子儀的特寫鏡頭大概只有兩個。一個是開場時,莫子儀被關起來等待審判的時刻。那一顆特寫,觀眾並不知道他身處何方,鏡頭跳遠景時才知道他是在牢房內。再來一顆是在後半段被飾演檢察官的 #謝瓊煖 審問時的回應(如果我記錯再麻煩讓我知道,我目前只看一次)很多戲其實導演都只是拉背,比如說跟是元介的爭執,畫面留在是元介的半身,拉莫子儀的背,只聽見他的聲音,便足以完成那場戲的表演。
莫子儀是非常擅長聲音演出的演員,有追蹤他的粉絲便可以發現,他常會錄製一些以旁白為主的影片,像是閱讀詩句,或是聲音日記。一個好的演員必須要有好的聲音,不是只有長得漂不漂亮,有沒有camera face這麼簡單的事情。先決條件之一的聲音,也佔有很大的優勢。演員傳達角色情感除了肢體以外,其餘的當然就是聲音了。不管是講出台詞,或是唱的、唸的,如何利用聲音去處理台詞也會讓角色長出不一樣的想像和樣貌。而莫子儀在這個角色中所做出的聲音變化,可讓人回味再三。
我最早觀看到 #莫子儀 的演出是 #鄭文堂 導演的 《 #夢幻部落 》,那是經典款的莫子儀,也是當時各個年輕演員爭相模仿和追隨的狀態。莫子儀在《夢幻部落》裡飾演嚮往到東京尋找母親的少年,白天在日本料理店當學徒,晚上卻在西門町常見的「男來店,女來電」上班。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跟她母親年紀相近的恩客( #李烈 飾演),彷彿從李烈身上找到媽媽的溫暖...莫子儀當時頂著一頭日系長髮,在家盯著東京鐵塔的模型的樣子令人著迷。
接下來則是當年文青必看的電影 #最遙遠的距離 ,莫子儀是一名電影錄音師,因失戀搞到狀態非常不好,還在劇組拍攝時大遲到。後來他到台東採集了多種聲音,然後寄到台北女友租屋處,殊不知女友早就搬離,新房客( #桂綸鎂 飾演)收到這些聲音,這些聲音也對她產生了慰藉。於是兩人若有似無的情感正式展開...
莫子儀在《最遙遠的距離》裡有一段精彩的告解戲,導演更用了長鏡頭保留完整的演出,而這場戲在過了13年以後,在《親愛的房客》裡,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層次的哭戲中,看到這位演員的成長與內化的過程,令人動容。又尤其特別想要提的是 #淑芳阿姨 答應讓他收養小孩時,那場哭戲透過兩個演員強大的臨場感,加上莫子儀哭戲的層次與觀眾對角色解讀的程度,完全把觀眾逼到噴淚,真的不誇張,誰的口罩不是被那一場戲弄得更濕的?鼻涕都出來了我~
莫子儀有非常多經典的作品, #姜秀瓊 導演的 #艾草 ,他飾演一位兒子,但同時又是一名男同志。或是電影 #一席之地 ,他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搖滾歌手。除此之外,近年也交出許多編導作品,如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的 #台北歌手 ,亦或者可以看到他粉絲專頁發佈了不少自編自導自演的小短片。
莫子儀還有一個最為人稱道的事情是,就是他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演員。一個好的藝術家,其實是一個紀律者,看待創作往往都是非常嚴謹的人。好比我先前的那篇文章就是一個例子,他對一份工作邀約的態度,便足以讓當時的我們接受震撼教育。又尤其他為了準備林健一這個角色,苦練鋼琴。所有的彈琴戲,都不需要替身。
他在電視劇 #台北歌手 中,戲開場沒多久就唱歌劇,發聲的方法和位置都是正確的,真的是嚇死人。那齣戲更要使用多種語言演出,客家話、日文、台語...等。
雖然《 #男兒王 》新加坡演員 #李國煌 以黑馬之姿來勢洶洶,但我還是很希望莫子儀可以得獎。39歲的莫子儀,在這個歲數得到適合他的角色,並且讓觀眾跟著表演情緒起伏,跟著角色呼吸,跟著角色緊張,同時同理與心疼這個角色,令人深受感動!
好的演員,越老越好看,越老越有味道。不是說莫子儀老,而是那長年積累的生活能量,在鏡頭中展露無遺,演員魅力難以抵擋。期待他順利奪得金馬影帝!
圖片來源: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劇照
更多文章:
www.instagram.com/anthonyfilmproduction
施景淳年紀 在 施景淳幾歲、小施本名、小施老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出生, (1963-11-21) 1963年11月21日(58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中. 职业, 歌手、作曲家. 语言, 國語、台語、英語. 母校, 华冈艺校音樂科. 宗教信仰, 基督教. ... <看更多>
施景淳年紀 在 小施汽車商行-小施- 沒想到一轉眼已經過了四年 - Facebook 的必吃
營利事業登記名稱:小施汽車商行實際店名:小施汽車商行聯絡人(需填本名):施景淳每次交易是否主動提供發票:是若未主動提供發票,客人要求是否開 ... ... <看更多>
施景淳年紀 在 Re: [問題] 有人去找小施買過車嗎- 看板car 的必吃
安安
我大概2014還15年的時候賣過小施車
推過兩個朋友跟他買
應該算有資格分享?
比較驚訝的是他的記憶力......
他還真的記得我是誰
當初去小施那邊賣車的時候
他還會在carshop版發文
好像沒有臉書 只有部落格
我賣掉的是我人生中第一台124
當初完全不懂車 買一台四萬塊 修五萬塊
後來玩不下去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絡他
這之前問過四間車行 看完直接說不收建議我報廢
小施看過之後 跟我講了這台車的問題
前車頭有撞到 地毯下有黃土應該泡水過
我當時心一寒 想說完了 真的只能當廢鐵賣
結果小施大概是看我可憐吧XD
跟我說三萬收 我就給他了
後來他有把車清理過 車頭校正
然後在對方知情的情況下 四萬多塊賣給一對情侶
我後來有看過下一任車主
直接烙引擎爆改到媽都不認識
拿去玩甩尾 一頓惡操XD
那時候小施還在南港往內湖那個橋下
沒幾台車 店也很小間
他明白我當時的經濟狀況之後願意給我援手 我是很感謝的
到後來我能繼續玩124 玩e30 有一部分也是受這件事情影響
總覺得一定有好人會幫我
所以後來有版友對老車有興趣 我也會想儘量回饋
後來 在今年初我發現他頻道
就訂閱了
也推了兩個朋友去買
分別買了2003 camry跟09年tiida做代步車
Camry的朋友比較衰 交車一週水箱漏水
回去找小施 小施幫他拖回去 免費換水箱
我是覺得很負責任啦
畢竟老車有時候突然有耗材壞掉是正常
願意保固就很棒了
總之
我相信人都有缺點跟失誤的時候
小施賣的車也不可能買回來就保證沒問題
但只要有問題 他都立刻幫你處理
比起很多射後不理的車商 他應該算很好了吧?
我覺得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大部分賣平價代步車
你如果要買c300之類的可能要另外找人
我從認識他到現在 他始終如一
不像有些人 把自己用過的手段揭發一下
就可以洗白
這我就不敢苟同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28.2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27730227.A.DDB.html
別問啦
奶泡貓咖啡廳開到8/30
之後要換地方 再去朝聖
https://www.ptt.cc/bbs/Anti-ramp/M.1420612487.A.283.html
大家隨便看看 絕對跟我提到的內容無關X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