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洋裝 #穿搭
這個月衣服也是爆量的買,Amigo去Forever買五件700多我聽到也是醉了😂😂!我自己則是買網拍比較多!推薦大家買innspo 的衣服,質料好CP值又高👍!090這一件不到1000,還有多處刺繡✨!本來想把場景拉到北海岸拍攝,不過開車到那邊的時候我應該也成了人乾,太熱啦🔥😵
下擺扣子全扣上就可以當洋裝穿,我個人比較愛走路有風裙擺飄揚,所以搭配牛仔短褲來呈現✨
白色的綁帶鞋也是1200左右而已,是不是很平價啊!來逛逛網拍吧✨✨👏👏👏
✔️還有另外針對新聞事件的小小省思:
#新聞是讓我們知新聞新的媒介
#別讓負面新聞吞蝕你的心靈
撇開負面新聞,來看看溫馨感人的地方小故事或是國際新聞讓自己長知識吧!我家的頻道都已經轉往食尚玩家、非凡大探索美食節目、文茜小妹大了!知道這世界上哪裡正在發展,哪個國家風景很美,什麼最新的知識從哪個國家研發出來!每個人透過正能量新聞發出一點點善的意念來豐富自己的內心,這社會會更進步更合樂融融的!共勉之啊~~
✔️本日穿搭
刺繡洋裝 https://goo.gl/R9oVrQ
墨鏡、耳環 Bonny & Read 飾品
綁帶鞋 https://rstyle.me/n/c6hta3cbspf
帽子 #ALDO
小包 #RebeccaMinkoff
牛仔短褲 ZARA
✔️更多照片在Instagram : cheers090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級警戒讓人心浮動,跟防疫相關的詐騙手法也層出不窮,高雄岡山一名婦人明明沒辦紓困貸款,卻接到自稱銀行的簡訊說無法核貸,要她回電洽詢,到銀行一問才知是詐騙;市刑大上週也破獲一起假媒介打疫苗、真詐騙案件。高雄統計今年5、6月詐騙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成,其中不乏金額逾百萬的案件,也讓高市警將嚴打詐欺列為...
新聞是讓我們知新聞新的媒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級警戒讓人心浮動,跟防疫相關的詐騙手法也層出不窮,高雄岡山一名婦人明明沒辦紓困貸款,卻接到自稱銀行的簡訊說無法核貸,要她回電洽詢,到銀行一問才知是詐騙;市刑大上週也破獲一起假媒介打疫苗、真詐騙案件。高雄統計今年5、6月詐騙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成,其中不乏金額逾百萬的案件,也讓高市警將嚴打詐欺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03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新聞是讓我們知新聞新的媒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新聞是讓我們知新聞新的媒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時今日開書店,在多數人眼中是一門蝕本生意;開一間書店放當地人讀不懂的書,在多數人眼中是瘋了。台北有一家書店,專門借書給外勞,讓在台外勞可以閱讀母語書籍。書店堅持不賣書、不設還書日期、不收租書費。這樣理想得幾乎不切實際的書店居然可以開業四年未倒閉,還動員所有到東南亞旅行公幹的台灣人,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開東南亞主題書店,顧名思義是為東南亞人民提供服務。但張正卻說這家書店是為台灣而開:「你說我對越南特別有感情嗎?對印尼特別有感情嗎?也就還好。可是我希望台灣是一個比較好的地方。使用各種語言的人都可以得到比較公平的對待。」同樣地,「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也不只是為了讓外勞有書可看。他相信台灣有很多人願意對外籍勞工表達善意,只是他們不知道可以怎麼做,「我們想了一個表達善意的方法,大家都很樂意,因為他去東南亞玩就花了幾萬塊,再花幾百塊,他就變成一個好人,多好呢。」儘管現在網絡發達、資訊爆炸,但他仍然相信書包含其他媒介無法承載的智慧和深度,因此希望台灣社會所有人都有書可以看。
果籽 :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 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tBNL8NP5-H4 )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EYsm9v8VSvc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
#果籽 #台灣 #書店 #台北 #二手書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