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寶寶睡覺會全身抖動,是癲癇嗎? 原來是這麼回事》
★剛出生的新生兒睡覺時,手和身體都會不時的抽動,讓爸媽很擔心,寶寶是否有抽搐或癲癇的問題,會不會影響長大後智力發展?
★ 寶寶睡覺時手部和身體會突然抖動,是典型的「驚嚇反射」,又稱為「莫洛反射」,是寶寶面臨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行為,這是因為嬰兒的神經和肌肉的穩定度都還沒有發展成熟,一旦受到刺激,就容易有驚嚇反應,導致寶寶睡覺時容易抖動,當新生寶寶出現驚嚇反射,代表臂神經、腦神經、與肌肉組織都正常!
★新生寶寶沒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四肢,所以容易因為驚嚇反射導致身體抖動,建議可以在寶寶滿月前,用包巾把身體包好,讓睡眠品質提高,寶寶會比較安穩!
★一般 5~6 個月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莫洛反射,但如果 6 個月後莫洛反射依然存在,就可能是中樞神經功能異常,要帶寶寶到醫院做檢查比較安全!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新生兒反射異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可能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的朋友們,連最最基本的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之間的重大差異都分不太清楚。
簡單來說,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放射線﹔而非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的電磁場電磁波等。
輻射是一種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如電磁波(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加馬射線等)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如阿伐粒子、貝他粒子、中子等)都稱為輻射。其中能量較低的,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超音波、紫外線,稱為「非游離輻射」;而能量較高的,如X射線與加馬射線,以及粒子輻射則屬於「游離輻射」。
「電磁波」是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所產生,屬能量的一種。它以波的形式接近光的速度輻射傳遞,自古以來就以各種面向存在於大自然。
電磁波可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大於3×1015赫(Hz)的電磁波,一般常稱呼為輻射或放射線。最為人所知的游離輻射就是X光,它的頻率比起非游離輻射高的多,其光子能量強到足以藉由打斷細胞內各種分子的原子鍵而產生游離化(ionizing),必須嚴格防護,因此醫院的X光室都有鉛板屏蔽,避免輻射外洩。
而且,電磁波的一個特徵就是,當電源消失之後(例如手機關機、電腦關機、X光設備關機),電磁波也就隨之消失。
非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小於3×1015赫的電磁波,一般俗稱電磁波者皆屬此類。它的能量較微弱,無法打斷原子的鍵結產生游離化(ionizing)。按照頻率/光子能量高到低的順序,非游離輻射的族群可分為紫外線(UV)、可見光、紅外線(IR)、微波(MW)、射頻(RF)、極低頻(ELF)、以及靜電場與靜磁場。另外極低頻由於波長非常長,約5000公里,所以通常稱為電磁場。
此外,非游離輻射係指能量低且與物質作用後,並無法使物質產生游離作用的輻射。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更密切,舉凡紫外線、太陽的可見光、燈光、紅外線、微波與雷達、電視與F M無線電波、AM無線電波及長波長的交流電波等皆屬非游離輻射。
至於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游離輻射無色、無味,感覺不到,目前全球醫學界已經公認所有的游離輻射都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換言之凡是多暴露一分則會有多一分的危險。
暴露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引起皮膚灼傷、毛髮脫落、噁心、新生兒缺陷、疾病以及死亡。它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暴露量多寡、暴露時間長短。暴露於游離輻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若一個懷孕的婦女暴露於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其新生兒的腦部發育異常。
游離輻射引起癌症依暴露器官的敏感度不同,而發生的傷害輕重不因。一般器官中以乳房、甲狀腺、骨髓及肺臟最為敏感。乳腺癌比白血病高數倍,另外放射氡氣會引起肺癌及甲狀腺受幅射會生上皮細胞癌等。
核反應爐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產生熱能帶動蒸汽渦輪發電機組產生電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輻射,以及其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核廢料,絕大部分都屬於放射性的游離輻射的類別。
放射性核種是不穩定的原子,會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另一種原子。 隨著越來越多原子衰變了,剩下的放射性核種數量減少,輻射強度也就越來越弱。 放射性核種發出的強度減少到只有剛開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每種放射性核種皆有其固定的半衰期,比如說核電反應爐所產生的放射性游離輻射中常見的銫137(Cs-137),他的半衰期為30.17年,也就是每經過30.17年的時間,他的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強度的一半,經過6個半衰期約181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的1.5625%的強度,起碼要經過超過10個半衰期也就是301.7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才能衰減到原先的萬分之9.765的強度,回到差不多接近於自然環境背景值的程度。但是,特別一提的是,銫-137是人造輻射物質,原本就不該存在於大自然的環境當中。
核子燃料的主要成分,鈾-238(約佔96%),雖然在普通原子爐中幾乎不起核分製反應,但在吸收中子之後卻產生出長壽命(半衰期有的萬年以上)元素,即自然界不存在的「超鈾元素」,如鈽(Pu)、鋂(Am)、鋦(Cm)等人造放射性游離輻射物質。
PS. 此外,常常有特定族群的朋友們喜歡以所謂香蕉中所含的鉀-40元素來試圖混淆社會大眾視聽,所幸在2017年10 月份時,經義美食品輻射檢測研究室實測結果,香蕉所含的鉀-40,55~75%均集中在香蕉皮,「只要民眾勿迷信吃香蕉皮可治失戀」,就可安心大啖美味又健康的香蕉。
首先,鉀在自然界裡有三種同位素:鉀39(穩定的同位素,占93.3%),鉀41(占6.7%),鉀40(具放射性,占0.01%,也就是萬分之一),這三種同位素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告訴中央社記者,依現行法令,僅針對食品中的人工核種訂有標準,例如核電廠爆炸、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銫-134、137或是碘,但鉀-40是天然核種,國際間沒有國家針對鉀-40訂有標準,台灣也是,因此「沒有超標的問題」。
林金富解釋,鉀-40和鉀-39是同位素,同時存在於自然界中,含有輻射的鉀-40以萬分之一的比例存在於鉀-39中,地球地殼裡、大自然、香蕉、人體裡都有此物質,無法以人工方式去除。
由於非放射性的鉀-39、鉀-41和放射性的鉀-40,都是原本就存在自然界中的元素,專家指出,人體內都含有些微天然輻射,且人類在演化中已對自然界中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天然微量輻射建立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因此吃香蕉時,不會因為體內增加「鉀-40」含量而損害健康,毋須擔心。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以及原子能委員會針對食品中鉀40的解釋:
“鉀-40係屬於天然放射性物質,於環境中天然存在,與核污染或輻射污染之情形不同。針對該等天然放射性物質,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歷年均有進行市售各式商品(包括食品)之抽驗,並已於「天然放射性物質管理辦法」中訂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核種活度濃度基準值,鉀-40之活度濃度基準值為10貝克/克。
至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所訂定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係適用於可能有發生核污染或輻射污染時,包括意外或惡意之行動,並就危害監測之指標性核種(碘-131、銫-134及銫-137)優先訂定標準;而來自太空宇宙射線、土壤、岩石、建材、煤灰等環境,以及自環境間接影響到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因無法透過後端之食品予以減少或管制,必須透過源頭降低整體環境之游離輻射,始能減少天然食品原料中之背景值,查目前國際間包括Codex、歐盟、美國、紐澳、加拿大等各先進國家,均無針對食鹽或食品特別訂定鉀-40之限量標準。”
但是不可否認的,在醫學界也常會遭遇到的症狀為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太高或者過低對健康所造成的負面效應。
人體的鉀離子濃度一旦大於5.1 mg/dl,即為「高血鉀症」,此時容易出現肌肉無力、頭暈、感覺異常、麻木、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如果血鉀濃度升到7 mg/dl時,會造成心律過緩,嚴重甚至會因心室頻脈而猝死,此類患者即使接受電擊也難以回復正常心律,必須緊急施打藥物才能救命。
低血鉀是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鉀離子是細胞內最主要的電解質,血清正常血鉀值介於 3.5至5.5 mEq/L之間,當血鉀值低於3.5 mEq/L即為低血鉀症。鉀離子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維持細胞膜正常的電位差,藉由細胞間快速的轉移及腎臟調節鉀離子的排泄,來維持鉀離子的恆定。因此鉀離子在神經肌肉功能與心臟傳導節律扮演重要的角色。
輕微的低血鉀 (血鉀值於3.0至3.4 mEq/L)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中等程度的低血鉀(血鉀值於2.5至2.9 mEq/L)則會導致疲倦、肌肉無力、酸痛、抽筋、以及便秘。嚴重的低血鉀 (血鉀值低於 2.5 mEq/L) 可能導致麻痺性腸阻塞、急性肢體無力、反射減弱、心律不整,甚至嚴重到呼吸停止。
食物、飲養攝取首重均衡,任何食物過與不及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效應。
♡
新生兒反射異常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兒童便秘💩
不管是嬰兒或孩童便秘,肛裂或血便,在我們診所都是很常見的主訴之一。幾乎每十個小孩就有一個小孩有便秘的問題~
基本上有九成以上的便秘為功能性便秘,不到一成為真的有器質上的障礙。便秘在任何時期都會發生,但多好發於以下三個時期:
1️⃣#6個月大到兩歲時:此時喝奶量開始下降,如果副食品纖維攝取不夠,水分也攝取不夠的話,容易造成嬰兒便秘。
2️⃣#剛上幼稚園或戒尿布時期:剛開始如廁訓練可能讓孩子不敢排便,或有的小孩不敢在陌生環境舉手🙋🏻♀️表達想如廁,習慣忍耐便意,久而久之變成便秘。
3️⃣#國高中階段:多為不專心如廁或排便習慣不佳。

🙋🏻♂️平常要如何預防便秘呢?
👩🏻⚕️其實排便順暢無外乎”水分、纖維質、運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1️⃣#水分:足夠的水分可以讓大便沒那麼硬,小孩每天應該水分應該攝取多少呢?以下有個簡單的公式:
🔹10公斤內:__公斤*100c.c
🔹10-20公斤:(__-10)公斤*50+1000c.c
🔹20公斤以上:(__-20)公斤*20+1500c.c.
2️⃣#纖維質:可以給小孩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地瓜、玉米、燕麥、十穀米、水果及蔬菜等,#好的膳食纖維還可以促進益菌的生長,可以幫忙吸收水分,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其中水果,可以嘗試如:木瓜、香蕉🍌、蘋果🍎、蕃茄、桃子🍑、柑橘、奇異果🥝等,如若小孩真的非常挑食,建議可以嘗試用調理機將蔬菜水果一起打成果汁🍹(包含纖維不要濾渣!)其中黑棗汁有輕瀉的效果也可嘗試。同時需避免精緻飲食!也可適時的補充益生菌,健胃整腸!
3️⃣#運動:一般小孩運動量都是夠的,但如果國高中課業壓力比較大的階段有便秘的話,可以鼓勵養成固定運動習慣。
4️⃣#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最好每天養成固定時段排便,需專心大便,不可帶手機、平板、小說、漫畫等會分心的事物。根據中醫,通常早上5點到7點走大腸經,可以喝杯溫開水然後排便,如果早上趕著上學沒空,吃飽飯後有胃腸反射,晚餐後也是個好選擇。
🔸什麼時候會診斷為便秘呢?可以考慮下圖的羅馬準則IV。
🔸一般便秘如何治療呢?
👩🏻⚕️:不管是透過理學檢查、腹部X光、超音波等方法,若發現有很多硬便阻塞造成排便困難,甚至造成肛裂及血便,有時小孩會因害怕疼痛,更忍住便意,大便會越來越粗硬,造成惡性循環♻️。通常會使用甘油球先把末端粗硬的宿便清理乾淨,接下來會用簡單的軟便藥讓大便軟化,讓小孩了解排便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家長需了解這通常需要長期抗戰,需要數月到數年的時間讓小孩不再害怕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腹部按摩:如果嚴重的便秘導致腹脹,可以沿著孩童的肚臍周圍,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幫助腸胃蠕動產生便意感。
🙋🏻♂️什麼時候便秘要考慮進一步檢查?
1️⃣有胎便延遲的過去病史
2️⃣新生兒便秘
3️⃣會陰及腰薦部(鼠蹊位置及薦骨位置)外觀異常
4️⃣便秘,同時有嚴重腹脹、血便、生長遲滯、神經學反射異常(不正常肢體抖動、瞳孔放大、呆滯等)
5️⃣對軟便藥物沒有反應
‼️家長盡量不要灌輸小孩外面的廁所很髒的概念,且可以鼓勵小孩勇敢向老師表達想如廁的需求,尤其是比較害羞的小孩,可以減少求學時期的便秘~
#佳鴻診所
🔽以下圖片取自奇美兒科部
新生兒反射異常 在 寶寶自出生就有些與生俱來的神經生理反射動作 的必吃
小兒科醫生常用此來檢驗嬰兒的時系統是否異常。例如腦缺氧腦病變時會減弱,腦膜炎時會增強。 5 抓握反射人類一種「自保」的 ... ... <看更多>
新生兒反射異常 在 新生兒的常見原始反射|超療癒嫩嬰在幹嘛|兒童發展 - YouTube 的必吃
今天我們的Kelly老師就要詳細的跟各位爸爸媽媽介紹「 新生兒 的常見原始 ...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 嬰兒 原始 反射 01:12 開始觀察寶寶原始 反射 的時機02:06 驚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