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社宅捷運噪音刺耳擾民,住戶清晨、夜半驚醒,市議員陳怡君要求捷運公司增設隔音牆,改善居民生活品質。
明倫社會住宅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的第一個社宅規劃案,耗資17餘億新台幣,曾因為高租金又沒有冷氣、大坪數陽台喧騰一時。好不容易在三月落成居民入住後,東側各樓層的住戶向陳怡君議員陳情,社宅位於東側處的住戶,因在捷運運行時,車廂經過過彎處的聲音太過尖銳刺耳,加上飛機不時發出的噪音穿腦,讓住戶飽受雙重噪音折磨影響生活作息。
經查,在周一至週五的尖峰時刻,早上八點到九點之間,平均每30分鐘有20班車次通過,尖銳的鐵軌聲音穿透建物的氣密窗。明倫社宅住戶最困擾的莫過於清晨六點時,捷運在一個小時內就發了24趟班車,吵醒社宅住戶。但是早在半小時前,空車必須到定點準備發車,可說是五點多居民就開始受到捷運進站的噪音干擾。
除了白天睡眠受到干擾外,社宅居民晚上十點就寢後,還有將近54趟捷運班次運轉噪音擾民之外,再加上末班車以及空車回到停靠點,居民真正獲得寧靜就寢的時間就已接近深夜一點,令住戶不堪其擾。更何況夏天已至,家家戶戶自然是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無奈在享受自然涼爽的當下,卻要忍受捷運車廂經過時刺耳的尖銳聲。且就算住戶氣密窗等窗戶都關上,也無法阻隔噪音所造成的困擾。
起造初期,台北市都發局以「距離捷運500公尺」作為交通便利的社宅賣點,不料到,因為配套不確實的規劃,軌道距離建物最近約10.24公尺左右的站體,成為明倫社會住宅住戶從早上五點多到凌晨一點的惡夢。
打開網站測量,住戶靠站體距離最近約十公尺,即便是氣密窗也抵擋不了尖銳的聲音。「淡水信義線」已經不是第一次成為噪音源,根據台北捷運統計,「淡水信義」線的隔音牆已經設置共計26,708公尺,並且為了沿線居民,台北捷運也曾經採取減低噪音改善措施(包括電聯車輪緣潤滑、電聯車鋼輪車削、鋼軌研磨、基鈑抽換、更換新式道岔及視狀況調整營運模式等)。
因此,為了實質改善住戶生活品質,這些施做都是可以運用在2021年剛落成的明倫社會住宅。在此,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提出具體訴求:1.要求台北捷運公司,在重點路段施做隔音牆。2.要求台北捷運,採取減低噪音改善措施(包括電聯車輪緣潤滑、電聯車鋼輪車削、鋼軌研磨、基鈑抽換、更換新式道岔及視狀況調整營運模式等)。3.要求台北市環保局,進行噪音分貝量測。4.請都發局提供,現有「公宅施做、市有建物」建設時,建設之前的基地評估中,關於噪音的「相關分貝數值以及評估SOP」。若無此法源相關法令者,請都發局評估,並提出相關草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施政報告Part 3:捷運三環六線】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命脈,同時也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建設。除了能帶給市民便利的生活外,更可促進地方發展,為各地帶來無限商機。侯市長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北三環六線」工程,周遭交通環境及土地開發也同時進行中。目前新北市交通建設進度如下: 🚇 #新北環狀線:今年底第一...
新潤建設隔音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過日考察系列:從北捷環狀線看黃線會遇到的問題】
圖文:李雨蓁 Lí Ú-chin
最近有許多時間都在台北,因此有時間多看看台北的公共建設,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台北捷運最新的一條路線:環狀線第一階段。這條路線為中運量捷運,設計規格和我們高雄捷運黃線相近,因此有些問題也可以作為未來黃線的借鏡。
👉車廂與機電系統
首先在車輛方面,雖然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系統,但環狀線的日立軌道義大利(原Ansaldo)列車,搭乘起來比文湖線的馬特拉或龐巴迪列車都寬敞舒服,雖然寬度2.65公尺,比高運量捷運少了45~55公分,也只比文湖線列車寬了10公分左右,但並不會像文湖線有坐下來快碰到對面的腳之侷促感,四個車箱也都互相連通,鋼輪鋼軌的搖晃程度也小於膠輪系統,整體搭乘體感不錯。
高捷黃線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鋼輪鋼軌系統,長度大約等於環狀線日立軌道列車的三節,載客數略少在500人左右,已能滿足目前的設計運量需求,未來的搭乘體驗應該較類似於環狀線。而環狀線列車和台灣車輛合作之類似模式,應該也能運用在未來黃線上,要求拉高列車自製比例,扶植國內軌道產業。
👉高架或地下
環狀線一階共有14站,除了大坪林站以外,均是高架車站。但由於環狀線不在北捷早期計劃路網內,而需遷就道路線型,還有跟64號快速道路並行部分,因此路線高低起伏,變化較大。
環狀線從興建到完工,周邊居民也曾質疑高架橋的景觀與噪音等問題。環狀線行經部分路段狹窄,採用疊式軌道興建,但最近處靠近民宅僅有約6公尺。而在最高的車站部分離地有31公尺,約十層樓高,對地面採光遮蔽性較大。而由於幾乎全線都是隔音牆,甚至有3/4罩式隔音牆,也使得列車行駛時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風景。
雖然環狀線靠近民宅處均有隔音牆,但剛通車時,沿線民生路社區噪音測量可達85分貝,引發居民抗議。在加裝自動潤滑設備、吸音板、拋光軌道與切削整圓車輪後,噪音值下降到71.3分貝至76.9分貝,平均73.3分貝,但也讓列車降速而造成營運耗時增加。整體而言仍對居住品質有較大衝擊,大於路面輕軌或地下捷運。
環狀線採取高架興建,主要還是基於經費考量和施工難度,然而,後續南北環段就改採地下興建,北環段人口密度還相對較低。這也讓列車在環狀線上必須陡升陡降,而在新北產業園區站後轉為地下的這段,也因接續口工程抵觸周邊道路,並可能引起較大震動,而導致周邊工業區業主的抗議。
為減低對都市景觀的衝擊,新北市府邀請艾曼紐.莫侯建築師設計,將全線梁柱、排水管、隔音牆與車廂內外都納入公共藝術範圍,用採用大膽活潑的色彩搭配藝術車廂,打造一條「移動的藝術品」,也讓環狀線看起來較為鮮豔。
👉車站轉乘距離
環狀線的好處,是大量增加轉乘站點,例如高雄環狀輕軌成圓後,就能增加8個站,除非城市真的已經朝環狀發展,否則中短程的聯絡或轉乘,會是環狀線的最大好處。然而北捷環狀線興建較晚,且一階為興建在道路上的高架站體,和原本多為地下之北捷車站,轉乘距離頗長。
以最嚴重的板橋站為例,從板南線或台鐵、高鐵轉乘環狀線,必須從地下2樓爬到地上4樓,步行約需10分鐘。而或許因經費與後續開發考量,環狀線板橋站的大廳開口背對板橋車站,而不是位在車站同側,導致轉乘時還需從天橋繞道另一邊,相當費時。也因此環狀線在板橋等站引進了國內首創的20分鐘內完成站外轉乘,視同同一段票機制來鼓勵民眾使用。
然而,這樣的轉乘距離,還是在通車後被許多民眾反應不便搭乘,或許是環狀線初期運量偏低的另一個因素。
👉運量與財務困境
過去高雄捷運財務問題,常被台北政客如馬英九、毛治國、葉匡時等人嘲笑,甚至表示高雄不應蓋捷運。然而,現在環狀線也遇到類似問題。
環狀線長度約15.4公里,略長於高捷橘線,但造價700億,以比率換算,還高過高捷地下化橘線。通車前,環狀線運量預估10萬人,但在試營運優惠結束後,八月日運量約4.02萬人,大約也僅等於高捷橘線,造成今年預計虧損4億以上,對新北市府造成一定負擔。
當然,環狀線後續路線興建完成後,將長達49公里,運量一定會有所改善。但光是一條環狀線造價就超過3000億,相當於高捷紅橘線加輕軌的總和再多1000億,這樣的鉅額投資,已經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對高捷黃線的啟示
黃線前一陣子傳出,有審查委員要求五甲段改高架化,但市府立場仍決定以地下化興建。實際從黃線狀況來看,高架化顯然會引起居民更多反彈與後續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另外也會面臨線型高低起伏過大,交會站轉乘距離拉遠等等問題。若財務分析在合理範圍內,仍應以地下化興建為優先。
黃線採用類似環狀線列車,機電系統和紅橘線不相容,但機廠設施與軌道養護車輛等方面,是否能具一定共通性,並拉高列車零組件自製比,都可以減少未來營運成本與重置費用。
在列車運行上,因長度較短,且高度自動化,黃線的站體大小與營運人力成本應該都可下降。但不能省的是「#轉乘便利性」這點。在目前設計中,除了三多商圈站設計良好外,其他交會站都要行走250-400公尺,甚至可能站外轉乘。根據運輸學,每增加轉乘負擔,都會嚴重影響搭乘意願。若黃線要能達到運量目標,將轉乘介面與出口位置最佳化,是設計上最應優先調整的!@
新潤建設隔音 在 林國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還給市民安靜的環境】
新北 #環狀線 第一期將進入 #通車倒數,現階段正在試車,捷運新埔站、民生路沿線有多個社區周遭的住戶抗議長期受到噪音困擾,要延伸隔音牆及降速行駛,希望能將開口6M的隔音牆改為2M,以達降噪的效果。
今天在國春也與 #劉美芳 議員、#聯翠里 吳里長陪同當地里民前往新北市政府前抗議捷運環狀線試車造成噪音並遞交陳情書。新北捷運沿線如正隆社區、景安站等,皆已經完成開口2公尺的隔音牆,應以相同標準的隔音牆,有效降低音量分貝數。
#捷運局局長李政安 接下陳情書後強調,過去居民反映的噪音問題都有改進,包含加裝2組軌道自動潤滑設備、軌道重新拋光、完成社區前60公尺長的隔音牆延伸,緊鄰大樓側加裝3公尺吸音板、對側加裝1公尺吸引版;也表示今天起會再派員評估後續改善方式。
#GOCHUN
#發展建設不擾民
📧加入國春LINE官方帳號,重要訊息不漏接:
https://line.me/R/ti/p/%40linkuochun
🖼更多國春日常都在IG裡面,趕緊來follow:
https://www.instagram.com/go.chun__/
新潤建設隔音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施政報告Part 3:捷運三環六線】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命脈,同時也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建設。除了能帶給市民便利的生活外,更可促進地方發展,為各地帶來無限商機。侯市長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北三環六線」工程,周遭交通環境及土地開發也同時進行中。目前新北市交通建設進度如下:
🚇 #新北環狀線:今年底第一階段就要完工通車,而居民擔心的噪音問題 新北捷運局 市府捷運局團隊透過 #軌道拋光、#車輪整圓、#彎道加速、#自動噴塗潤滑系統 及 #設置隔音牆 或 #吸音板 等方式降低噪音分貝。
🚇 輕軌系統:#淡海輕軌 #藍海線 第一期和 #安坑輕軌 希望能在2022年陸續通車,包括 #五泰輕軌、#八里輕軌、#深坑輕軌 都正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期盼在2030年新北捷運路網能有全面性的串接。
🚇 發展 #智慧交通: 新北交通族 市府交通局團隊推動 #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將於2020年上路測試。結合 #AI人工智慧 和 #大數據 建置 #智慧運輸中心,也將在2022年完成。並持續增設 #智慧公車站牌 ,到2022年時將累積2,200座。
🚇 #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9月份環評初審通過後我們仍要繼續努力,將持續與 #台北市 來協調,也會直接到大會去說明和報告,盡全力解決淡水交通壅塞問題。
新北市位在 #大台北生活圈 的中心,希望能在交通打通後與周邊縣市有更緊密的合作與連結。#塞車、#違規、#停車不易 等各種交通問題皆為民怨之首,市長也時常在臉書上看見網友陳情各種交通狀況。交通建設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但 #新北市政府 絕對會加緊腳步盡速達成目標,該協調、該出面、該解決的我們絕對主動出擊,不讓大家失望。
#新北任我行 #新北大工程 #三環六線我們實現 #安居樂業
-趕快來跟侯市長做朋友吧!-
☑️LINE@ https://page.line.me/youyi/timeline/
☑️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houyuih/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ou.yui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Ri81HMsL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