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fb觸及率的差異,所以我把原文po在自己粉專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並且加了更多照片。尤其是最後四張照片是我二十年前在台灣的首次媒體報導。年輕時期的裸奔者跟現在的內觀者比較起來,彷彿是完全不同的人格。但這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永遠不停的改變,無常,無常,無常。
我剛從內觀中心結束當十日的法工,我覺得那是很美好的經驗,想要跟大家分享
當你是去當內觀學員時,你過得像是比丘的生活,每天要做的功課只有不停的打坐去修練平等心跟開發身體每個部份的覺知。肚子餓了去食堂會有法工已經做好食物免費讓學員使用。
參加內觀課程是全程不用收費的,所以得靠自願的法工來服務學員們,為學員們煮食物,整理園區。內觀中心在世界各地的運作全部都是靠著法工自願服務。
你或許會問,那為什麼法工會做沒有薪水的付出?以我自身的例子來說,當然是因為我從中得到了利益,所以才會心甘情願來服務學員。而這個利益是完完全全超越任何金錢所能給我的。
我是個商人,我做任何事情都會評估有沒有值得我時間的投資報酬率,畢竟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 尤其我有一個奉行的原則。就是無論我做什麼事,我一定會問自己:「有沒有學習?有沒有貢獻?以及好不好玩?」
而在內觀中心當法工服務就是以上這三項都有,而且非常好玩。
像學員那樣一天打坐十幾個小時的生活型態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在真實生活中我們必需要工作賺錢養家,不可能整天只有打坐,打坐完就已經有食物擺好在你面前。
反而當法工是可以學習把平時的修行方法帶進日常生活中
以我當過二次的廚房法工的經驗來舉例,我們廚房的6~7人小組每天要五點進廚房,在六點半之前煮好六十多人的早餐,還要洗大量的鍋碗瓢盆。過沒多久又要準備下一餐了。
一整天的工作量其實不輸給平常上班的時數,但會每天安插法工跟學員一起共修至少三小時的時間。當法工最大的樂趣在於可以學習如何處理很多平時不會使用的原型食物。像我學會了如何處理山藥,牛蒡,芋頭,南瓜,苦瓜,冬瓜,並且還學會了搭配枸杞,當歸,小米,糙米做成各式各樣不同變化的素食料理。也學會了如何炒芝麻醬跟辣椒醬。或是用檸檬皮做成酵素可以拿來清潔地版或作成洗碗精。 這些對上一代來說是稀鬆平常的常識,到了現代卻已經漸漸失傳。
因為現代的社會結構分工越來越精細,一個擁有很高學歷的知識份子或電腦工程師或許在他的領域很強,但可能卻不會自己去菜市場買菜煮成三菜一湯。我們看似擁有很高的薪水,在社會上擁有不錯的地位,但卻是個生活白痴,不懂如何真正的生活。
而我們當法工總是會有老一輩的法工帶領我們,他們就像是生活智慧王的活寶典,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生活智慧是很珍貴的經驗。我覺得是很好的傳承。
來這裡當法工,我不只是服務學員,我其實學會了生活的藝術,我學會了可以先把高麗菜跟香菇炒好,再加入飯鍋跟白米一起煮的新作法。 我學會了洗飯桶時殘餘的白米飯不要丟到垃圾桶,可以灑在地板上等麻雀來大快朵頤(順便娛樂自己)。我學會如何用香椿的嫩葉打成醬汁做香料。我學會了原來煮紅豆湯要前一天晚上開始先把紅豆泡水,因為紅豆是全部的豆裡面最難煮熟的。 而類似這樣的學習每天都在發生,每天都讓我讚嘆生命的美好。少了手機社群媒體的外界干擾,只有專注在跟自己的連結,光是用手洗衣服曬衣服也可以品嘗簡單生活的美好。回到原始的生活型態才是真正在品味生活,才是生活的藝術。
除了學習生活,從法工服務中我學到另一樣寶貴的禮物。我再舉一個親身的例子,因為只有自己體驗過才能稱之為真正自己擁有的智慧。
因為疫情的關係,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公共餐具,原本是自助式的早餐跟午餐,改成讓廚房法工為學員們服務,讓法工為學員們夾菜。有些學員會吃第二盤,所以我們必需像餐館的服務生一樣隨時待命幫他們夾菜。要等他們學員們全吃完,我們法工才能吃。
我原本以為我會討厭這樣的等待,畢竟我這輩子總是處於一個消費者的心態,我在過去一向最討厭的就是浪費時間的等待,像在過往我去餐廳之前都會先打電話點菜,確保我一到餐廳食物已經好了。
這樣自以為很有效率的生活習性,其實是給身邊的人很大的壓力。
沒想到這次在這裡的十天服務,我學會了在等待之間也可以睜開著眼睛修行內觀,外表看似在放空,其實我保持著警覺,正在掃描身體每一個部位的感受。如此一來,等待的時間就變得一點也不無聊,反而還學會了一個新的技能,讓自己可以處在什麼都不做的待機狀況,讓自己停留在省電模式,而不是讓自己的腦袋一直空燒。
現代人只要一有任何空檔就會拿起手機,讓自己一直處在一個很焦慮的狀態。我以前也是一天要使用十幾個小時的手機,如今我已經漸漸沒那麼依賴手機來娛樂自己。就算是只有自己一人的獨處,我也學會不那麼的焦慮。
當法工的另一個很大的益處是你可以體驗到「無我」,在這裡服務學員時,我們卸下平常在社會上職稱跟自我的驕傲。來這裡我保持著虛心請教的態度去認真學習廚房的每一個細節,叫我切菜,掃地,拖地,洗碗倒垃圾我都樂意去做,畢竟在家裡也都是我在做這些事情,所以我沒有太大的適應問題。 就算處理食材的方法錯誤被組長訓斥了我也是虛心接受,畢竟就是學習嘛。
但在我第二次當法工的第一晚,我受到了震憾教育。在內觀課程中,舊生們是沒有晚餐可以吃的,他們唯一可以喝的就只有檸檬水。可是因為第一天晚上我那負責擠檸檬水的法工同事沒有把比例弄好,所以份量不夠四個舊生們喝。
當第四個舊生(剛好是外國人)進來食堂要倒檸檬水時卻發現水壺已空,我手指了牌子,用英文對這個舊生說:「不好意思,這個檸檬水是給舊生優先」
「但我就是舊生啊」這個外國舊生動了怒氣,對我兇的態度,好像我就像是個餐館做錯事的小服務生。
我的天啊,我的人生已經當了十幾年的董事長,也常去各大學校或商周學院當客座講師,到處總是被禮遇被尊重。 突然被這樣兇,我還真的突然無法適應,甚至心中生起了對這位外國舊生厭惡的感覺。
「I am sorry」當下我只能低頭跟他道歉,但心中有股翻滾憎恨的情緒
事後我反省自己,其實是我的同事弄太少檸檬水,以及前一位舊生喝了太多的檸檬水,才會導致他生氣對我兇。其實他生氣的並不是針對我,而是我自己把自我看得太重。是我無法接受自己講出道歉的話。
人在社會上累積了足夠的經歷會夠旁人捧到自我膨脹,這會讓自己變得容易自我滿足,這樣會很可惜,因為會失去了客觀視野去看待事情。
而法工在內觀中心這十天的禪修跟學員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晚上九點學員下課後,助理老師會帶領我們法工們做另一種禪修的方法,慈悲觀。慈悲觀讓我們這些有服務的法工可以學會發送慈心給學員們,給自己,以及給所有這世界的人。(達賴喇嘛的書中有提到他每天早上做四小時的慈悲觀,難怪有他在的氣場就會充滿了慈愛)
當我練習了十天的慈悲觀後,在內觀的第十天可以說話時,我再次找那位沒有喝到檸檬水的舊生談話,這次心中帶著慈悲心,對他說:「I am sorry,第一天沒有給到你檸檬水,想到那是你唯一可以吃的晚餐卻沒得喝真是太可憐了,你有發現我從第二天開始都有倒給你多一點嗎?」
他露出了微笑說:「有,我有發現你都特別倒給我很多,謝謝」
同樣都是講Sorry, 第一天的sorry是心口不一致,而第十天的Sorry是真心誠意的sorry, 所得到的回饋讓我心中感覺卻是有很大的差別。 我想這是我這十天帶回給自己的禮物。
我把這次被兇的寶貴經驗用來隨時警惕自己不要過度自我膨脹,畢竟我的人生走到下半場已經很難得被兇了,這是很難得的經驗,讓我可以把自我self-ego給縮小一點點,也是我帶回家的最棒禮物。
我想,我的老年生活應該會過得蠻不錯的,因為我在我的中年之旅有刻意的在學習讓自己轉換個性,用與年輕時期完全不同的思惟去看待人生不如意事,成為一個人人跟我相處都覺得是舒服溫暖的智慧長者。
願有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也能有意識的在你的中年之旅好好進修,在人生下半場開始前就提前佈局讓你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
註:內觀中心很缺法工哦,如果你之前已看了我文章參加過學員十日課程的話,那我會建議你去嘗試當內觀法工,會得到不一樣的超能力哦。
(本文天下雜誌稿費捐給六龜法邁內觀中心)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90的網紅每日幣研 Desmon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FT 近期備受關注,NFT 藝術品天價成交不時成為主流媒體的新聞,而不少經典 MEME 圖的原版權持有人,也陸續將相片原檔轉以 NFT 形式變賣。今集前幣安分析師 Desmond 將由淺入深講解 NFT 的技術原理和應用,探討 NFT 藝術品持有人能從二手市場套利的潛力,最後亦會介紹 NFT 概念...
「新媒體藝術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每日幣研 Desmon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分享] 104年公費留考心得(新媒體藝術) -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單元1:新媒體藝術發展脈絡與類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批判的衰落:新媒體藝術的中年危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科技藝術定義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科技藝術定義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有些人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
#最近開始在Podcast的IG上嘗試知識型內容
#喜歡的話也去追蹤一下
其實壞特的歌是兩年前突然從朋友的IG上看到,當時還以為是一個外國歌手,聽了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是台灣人,而且當時還很神秘,不但不露臉、社群媒體上也挺低調的。這一兩年越來越常看到壞特的身影後,才對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拿到金曲最佳新人獎的隔天,台大某Power錕教授在臉書上PO文道:「準外科醫生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你放心給她開刀嗎?」。老實說當下看到,只覺得一位台大教授跑去參加市長選舉的人,實在沒什麼資格講出這句話,教授跑去競選市場,難道有學生質疑你的教學實力嗎? 何況這位準外科醫生拿到了音樂界的最佳殊榮,而錕教授當年僅取得0.24%的選票。
這篇PO文一出來,本來對壞特還只有對音樂的欣賞之情,但因為這則文章,我瞭解更多關於她的背景和經歷,也才終於懂了她為什麼要在獲獎發言時這麼說。原來她是個準外科醫生,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毅然決然地拋棄醫學院的光環(即便那不是她想要的),橫空跨出實踐夢想的步伐。
記得曾經看過台大 #葉丙成 教授在台大畢業生演講裡面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並且顛覆想法,他分享完他去美國留學,在外國人派對中無法跟同學搭上任何一句話的他給自己的提醒:「千萬不要當一個只懂專業、其他什麼都不懂的貧乏之人!」這句話很震撼,因為考上台大電機系這件事情,縱然過去雄中生如我都覺得極度困難,何況還出國留學,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前陣子很敏感XD),但葉教授卻體悟到一生若只懂自己的專業,將會是貧乏的、不足的。
「從徬徨20歲到現在過了七年,還真的得到一個金曲獎😭,終於有機會跟大家分享,謝謝你們❤️」字字句句不難看出,即便已經才華洋溢如她,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框架,選擇以「不露臉」的設定,嘗試隔著一層面紗對著世界嶄露頭角。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難道發揮「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窮極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對嗎? 而有人選擇同時做不只一件事情,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於是乎,我想自我整理一下,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知所聞,試圖推測一下,究竟這些選擇不只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基於哪些原因而這樣過他的人生,並且用自己很喜歡的人物和他的故事來做比喻:
(一)喜歡的事情還沒辦法養活你
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種通常會更常發生在亞洲,因為我們往往很晚才會發現甚至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發現的時候我們常需要去轉系、轉職,如果來不及的話就得要在下課、下班一邊學習想學的技能,一邊還得要繼續謀生。另外一種情況則是有興趣的事情卻不能幫你賺到足夠多的錢,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畫畫,但是藝術這種東西通常需要仰賴天份和運氣的綜合加成,於是乎在遇到伯樂之前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都得要在兼職打工來支持你的興趣發展。
上面提到很多次的 #壞特 應該就是屬於這類型,因為出生家庭很希望自己能夠走醫學這種更符合社會主流的職涯路線,而剛好自己也很擅長讀書能夠考上醫科,相對來說音樂夢的火苗就一直隱藏在大家吹捧醫科的光芒底下,在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下,她找到了這株火苗並且逐漸保護它,讓它有機會成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星星之火,並且在未來有燎原的機會。
(二)喜歡很多東西無法捨棄
#呱吉 是我真的很崇拜的一個人物,他秉持著對藝術創作的熱愛投入劇場,而後又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而進入遊戲產業,在40歲重拾藝術魂很熱血地賣房創業,一股腦地投入網路影視創作,然後現在又搞起政治讓他可以在每部影片的開頭多補充一句aka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每一次的轉換又讓他喜歡上新的東西,然後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團隊,重新打碎、排列組合,累積成新的優勢,就像飛輪效應一般把這個人的才華和表現越滾越大。
即便創業後開始有了「上班不要看」宇宙,他還得要發展「呱吉」宇宙,從廢片、好片,到每周直播,Podcast出現了也要進去搶占一波,甚至沾染政治又讓他的節目題材更豐富多元。喜歡很多東西,他一件也不想放棄,但很懂得利用既有的團隊和資源,產生不用放棄也能做得比很多人更好的本錢。
(三)過去喜歡的東西現在有更喜歡的
大多數人對 #博恩 的印象就是脫口秀演員、專長搞笑的那個帥哥,博恩夜夜秀的形象和成果讓剛剛崛起的鋼鋼(雙押)一舉變成現在STR Network的當家扛霸子。但我對於他在TED上演講的主題更有印象,就如他說的「興趣沒有目的,興趣本就是目的地」精神,他似乎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沒有為什麼我只是想做所以就去做了」的這個概念。
曾經我好像也有這個時刻,我以前很喜歡攝影,廢寢忘食那種,喜歡到把圖書館每一本關於攝影的書籍都讀透一遍,甚至喜歡到帶著相機到處衝,有一年過年為了拍到好看的佛陀紀念館煙火,我在那禮拜去排隊了3次。但因為別的事情加入,我突然就被吸走了,也沒有來由地莫名其妙,於是相機就這樣塵封了好幾年。
如果世界上有轉換領域冠軍,那博恩應該可以名列前茅吧。外文系的他,卻又學了心理系,然後跑到Stand up Comedy的舞台講笑話,去倫敦大學學院讀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之後又到巴黎第六大學唸整合生物研究所。現在好像又出了幾隻MV和歌曲,哪一天得金曲獎我可能也不意外。
(四)擴大既有的專長優勢
很想特別講一下 #丁特 ,特哥他是前LOL這款世界知名遊戲的職業選手,追蹤了他好幾年在前幾天,他所買下的戰隊竟然拿到PSG區域聯賽的冠軍,實現了他六年前作為職業選手沒辦法達成的夢想「打進世界賽」。講到這裡,我先擦兩滴眼淚,即便重播的影片我都看了兩遍還不過癮,當特哥感動落淚的時候我也深受感動,畢竟自己都喜歡了六年了,看著別人的夢想以不同的形式實現,不感動起來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想講的就是舉他的例子來當作擴大既有專長優勢的解釋,職業選手的本業就是盡可能把自己打電動的技能練到世界頂尖,你很少看到一個職業是沒有KPI的,因為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超越自己、超越全世界其他人,沒有中止或達到目標的一天。不過丁特他因為本身講話也很逗趣、笑聲也特別魔性,於是吸引大批粉絲來看他打電動和聽他講幹話。甚至到後來他以實況為生、偶爾接接業配、打打表演賽,甚至近年買下前AHQ戰隊,成立Beyond Gaming。上面這些衍伸的工作都脫離不了電競這件事情,他把自己本來就擅長的東西作了延伸,幫助他賺更多的錢、看到更遠的地方。
難得打那麼長的文章,整理下自己為什麼有些人會同時做很多事情的原因,有些可能是迫於無奈的、有些可能是擴大既有優勢的、有些甚至可能是無來由的。還有很多我很欣賞的人,都能夠在不只做一件事情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到最好,Self Pick的 #徐嘉凱導演 、做Youtube的醫師 #蒼蘭鴿 、資訊工程師但卻超多人喜歡看他講故事的 #老高 。
今天就整理到這裡,希望你們會喜歡。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職業圖書館 #職涯 #職涯規劃 #工作 #求職 #找工作 #找自己 #轉職 #離職 #迷惘 #成長 #自我成長 #人生方向 #人生規劃 #學習 #職業 #不務正業 #斜槓 #訪談 #個人成長 #創業 #選擇 #科系 #夢想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lon Musk的演講藝術
Presentality的Andrew大大來幫大家分析了!
Elon Musk 違反賈伯斯時代的演講準則,反而加深自己的魅力!
Elon Musk 可說是全世界影響力最高的商業領袖之一,而且在媒體及社群媒體的聲望奇高無比(IG 有200萬追隨者,Twitter 有6000萬),甚至一句話就可以影響市場的走向。
★★★★★★★★★★★★
他肯定是溝通大師對不對?而且舞台魅力一定很強大?
Well... 從溝通成效的角度來看,他是很厲害沒錯,但如果你看任何一場他的演講,你肯定會覺得很困惑。你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尷尬,這麼不會講話?
隨便在 Youtube 上面搜尋他演講的影片,看個幾分鐘,你就會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了。看個幾分鐘就可以跳出至少以下的問題:
• 說話吱吱唔唔,贅字一堆
• 停頓在很尷尬的地方,感覺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 投影片視覺,跟口述的內容常常對不起來
• 容易忘記自己要說什麼,明顯要去偷瞄一下投影片,不然無法繼續說等等...
啊... 那他到底厲害在哪裡?為什麼一個講話這麼尷尬不流暢的人,能夠迷惑全球這麼多人,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
我們看完一些他演講影片的結論,是他的魅力來源,跟「前一波」的商業領袖,如 Steve Jobs,截然不同。你甚至可以說,**他們的風格是完全相反的。**
我們今天就從 Musk 的一些演講中,來看他的反向操作!
★★★★★★★★★★★★
📌 反操作1:Jobs Overstates, Musk Understates
★★★★★★★★★★★★
首先,Steve Jobs 開始用的一個「技巧」,說好聽是「讚嘆」,說難聽就是「誇大」,不論發表的產品是否真的是突破性創新,反正就是用 "incredible"、"revolutionary" 等字眼來形容。英文的一個形容,就是 "overstatement" - 把什麼東西都講的「超過」一點。
結果一大堆商業演講的人,做產品無法像 Jobs,但用誇張的形容詞卻學的很像。
Musk 就不一樣。
他自己知道他做的事情很難(讓永續能源普及、把人類變成多個星球的物種),所以他反而用很「沒什麼大不了」的字眼跟語氣來傳達,反而讓這種「謙虛」變成一種效果。這個就不是 "overstatement",而是 “understatement" - 什麼東西都講的收斂一點。
舉個例子:他2016年介紹太陽能屋頂的時候,有描述一個很大,很難實現的未來,是這樣說的:
> What is the future that we want? It's consisted of really appealing solar roof... then combine that with storage, and with electric cars.
It's an obvious 3-part solution... Yeah... 3 part solution... uh...
It's really not that complicated.
沒錯,他講完之後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嗯,對,就是三個部分,真的沒那麼複雜 lol。
好比在跟聽眾說:「啊就很簡單啊,你們還要我說什麼?」連聽眾都笑出來:
影片: https://youtu.be/4sfwDyiPTdU?t=187
★★★★★★★★★★★★
如果是賈伯斯派的門徒來說,可能會說:
➜We are building a grand future - a future of endless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 mobility, but with the sort of convenience you couldn't even imagine.
To build this, we've had to overcome a trinity of challenges that have bedeviled generations prior:
1. Houses that generate energy during the day all by themselves
2. Efficient and integrated storage
3. And the best electric cars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Ok,我寫的有點誇張,但 you get the point。
★★★★★★★★★★★★
他最近在發表 Tesla Bot 的演講中,也描述了一個很大的未來,你看看他的說法:
➜ What is the economy? It is uh... at the foundation, it's labor. So what happens when there's... uh... no shortage of labor?
So I think in the long-term, there will need to be universal basic income (applause)... Not right now, because the robot doesn't work (laugh)... we just need a minute.
Essentially, in the future, physical work will be a choice... if you want to do it, you can, but you wouldn't need to do it. Obviously it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y, because... the economy, at its foundational level, is labor, and capital is just distilled labor, then... is there an actual limit to the economy? Maybe not...
你很難想像有人可以把一些這麼遠大的願景 - 人力工作變成一個選擇、每人都享有基本收入等等 - 用更平鋪直述的方式,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語氣說出來。
連開發萬用機器人的難度,他都只是說 "We just need a minute" lol。
Again 歡迎你們自己看影片,體驗一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P6Z5voiS8
Btw... Musk 還隨口說了一句 "capital is just distilled labor"。別叫我翻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尤其是 "distilled" 在這裡的用意。如果你去 google "distilled labor",也找不到什麼東西,只有不到兩千個 search result。
有人會覺得 Musk 太聰明了,所以才會常常說出正常人不懂的話,但我個人覺得他是故意的:就是要「埋」一些每人聽得懂的話,才能加深他「天才」的形象。
Musk 把複雜困難的事情說成很簡單,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些很難的事情,好像難不倒他耶,嗯他看來真的是個天才!」
大家可能有時候會聽人家說,在西方,就是要懂得如何吹捧自己。但其實有時候不一定要這樣。
💡你做的事情是真功夫時,謙虛反而會放大。
★★★★★★★★★★★★
📌 反操作2:尷尬反而是魅力
★★★★★★★★★★★★
其實,在賈伯斯用流暢的舞台表演稱霸市場之後,很多企業家都下苦工,練就一身演說武功。如 Bill Gates 或是 Mark Zuckerberg,都很明顯的從內向而且不會演講的人,變成老練的演說家。
Musk 很明顯沒有。Honestly, he's not even trying。
上面的影片,一個是2016年,一個是2021年,你覺得哪個舞台上的 Elon Musk,比較尷尬?這個當然有點主觀,但我兩個都看完之後,會覺得今年的他,講的更卡,更不好。
但是 Elon Musk 很明顯的根本沒有在 care 這一塊 lol。如果他有心要成為非常流暢的講者,你覺得這種小事能夠難倒他嗎?
…
還需要Musk暗藏玄機的演講技巧嗎? 需要的同學請按個讚和留言「Must learn from Musk」。
需要更多的演講分析與技巧請追蹤Presentality!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mKfjyX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每日幣研 Desmon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FT 近期備受關注,NFT 藝術品天價成交不時成為主流媒體的新聞,而不少經典 MEME 圖的原版權持有人,也陸續將相片原檔轉以 NFT 形式變賣。今集前幣安分析師 Desmond 將由淺入深講解 NFT 的技術原理和應用,探討 NFT 藝術品持有人能從二手市場套利的潛力,最後亦會介紹 NFT 概念的相關幣種。
00:00 NFT 是甚麼?10分鐘了解 NFT 投資價值 為何一張 JPEG 檔值5900萬美元?分析 NFT 藝術品升值潛力 散戶想投資 NFT 概念幣有哪些?
01:21 甚麼是NFT?
03:51 NFT的潛力及升值例子:香港收藏家15萬買入變5300萬?
06:23 NFT藝術品價值所在
07:15 散戶可以如何加入 NFT 買賣市場?
【更多 NFT 有關影片】
繼Axie Infinity後潛力升值NFT遊戲 MOBOX (MBOX)
https://youtu.be/fcg4qDB4B3Y
交易NFT錢包Blocto:升值潛力媲美Uniswap?
https://youtu.be/ThJgV1X9eks
#NFT #NFT是什麼 #NFT是甚麼 #NFT藝術品 #NFT藝術品 #新世界 #鄭志剛 #a16z #陳奐仁 #LF2 #Openseas #Rarible #NB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幣安教學
幣安交易所(Binance) 完整文本教學,附獨家 20%永久交易折扣優惠碼(W4MX4PT8)
https://www.cryptowesearch.com/binancespecialoffer_yt
幣安開戶影片教學:3 分鐘開戶即享 20% 永久交易費折扣
https://youtu.be/boLIAwwETcA
幣安入金影片教學:2 分鐘 $0 手續費買比特幣
https://youtu.be/7-RwPAziVl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手教學
PancakeSwap教學:如何流動性挖礦和收息理財
https://youtu.be/WGiCorMqHSw
Celsius Network教學:由零教你創造被動收入
https://youtu.be/xba3FIx89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理論
比特幣是甚麼?分析挖礦、礦工和礦場的運作原理!
https://youtu.be/MTAZj9lNJ_c
比特幣、以太幣大跌 整合零碎幣市資訊和歷史分析崩盤原因
https://youtu.be/GHkUfLMof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幣種介紹
升值潛力媲美幣安幣(BNB)的平台幣FTT
https://youtu.be/91xQ0mx9FsE
狗狗幣之父清倉退市 錯失購買500架法拉利機會
https://youtu.be/F9ghi5PFn64
潛力幣Blocto即將開售 升值潛力媲美 UNI代幣
https://youtu.be/ThJgV1X9ek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蹤每日幣研,獲取更多比特幣和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分析,以及區塊鏈行業的最新情報和教學。
官方網站:https://cryptowesearch.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rypto_wesearch/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ryptowesearch
幣市分析& 最新優惠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ryptowesearch_news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恒河平原。主要語言為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作為德里的中央直轄區,它還統轄著飽經滄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涼的坡地。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它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現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緊緊相聯,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因強姦案頻發,其“強暴之都”的別稱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是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它是蒙兀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迦罕為了紀念他的第三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於1654年。泰姬瑪哈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珍寶和世界遺產中被廣泛讚美的傑作之一」。泰姬瑪哈陵被認為是蒙兀兒建築的最精美的例子,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1983年,泰姬瑪哈陵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雖然白色大理石圓頂陵墓是泰姬瑪哈陵最讓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個泰姬瑪哈陵是一個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泰姬瑪哈陵大約在1632年開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工匠。亞珠曼德是沙迦罕父親賈漢吉爾的第20個妻子——茉荷茹妮莎的姪女,1612年與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迦罕結婚,被賜予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的封號。入宮19年,苦於多孕,生有8男6女,1630年,姬蔓•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時,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遺願,其中一項就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燦爛的金色,白天的陽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瑪哈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銀白色,白色大理石映著淡淡的藍色螢光,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單元1:新媒體藝術發展脈絡與類型 - YouTube 的必吃

「元宇宙」是什么?交互设计终极形态?数字艺术新机遇? 新媒体艺术 的新时代? -L-ZOU. -L-ZOU. •. •. 1.9K views 1 year ago ... ... <看更多>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批判的衰落:新媒體藝術的中年危機 - Facebook 的必吃
奧夫赫變aufheben 講座系列【批判的衰落:新媒體藝術的中年危機】 主講:黃孫權(共藝術合作社發起人) 「我們用新的觀點看世界,卻一直沒有看到新世界……」... ... <看更多>
新媒體藝術例子 在 [分享] 104年公費留考心得(新媒體藝術) - 看板studyabroad 的必吃
考試科目與分數
筆試:
國文作文:79(20%)
數位藝術美學:73(40%)
新媒體藝術史(含動畫歷史):77(40%)
筆試總分:75.8(最低筆試錄取成績68.4) (x 0.7)
面試:
面試總分:86 (x 0.3)
總成績:78.86(最低錄取成績78.02)原本簡章是說錄取一名,後來放榜變成錄取兩名
背景:
我有兩個碩士學位,一個是媒體傳達設計,另一個是牙醫學;然後大學是牙醫系畢業。碩
士在做的創作研究跟未來出國發展方向是生物藝術、藝術與科學,尤其是專注在身體、醫
學、性別、物種之間關係的部分。
筆試心得:
今年是第一次考公費,也很幸運的考上了。有朋友之前也是考上新媒體藝術學門,最近跟
她聊天的時候她說她當年筆試都有考到八九十分,所以我這次都只有七十幾還會進面試應
該真的是運氣很好!由於筆試時間剛好遇到一些重要的展覽跟比賽要準備,因此我真正準
備筆試的時間大約只花了一個月(非常不好的示範),所以以下心得可能只比較適合讓準
備時間很倉促的人當做參考。
國文作文:
因為得知現在已經不考古文,都是白話文的作文寫作,所以我就沒有花時間在這上面,完
全憑以前考大學時候的作文能力去寫。今年題目是「懷疑精神與學問」,我是用論說文的
形式書寫,然後從科學研究與當代藝術創作等相關的例子去闡述(都是跟自己研究領域相
關的例子)。
數位藝術美學/新媒體藝術史(含動畫歷史):
這兩個科目我是一起準備的,因為準備時間有限所以我沒有念任何課本形式的書籍(再次
非常不好的示範),我採取的策略是先上網用關鍵字找了所有有關公費留學新媒體藝術學
門的考試心得,然後發現依照前輩們的經驗以往的考古題跟近年台灣幾個藝術大學的新媒
體藝術的發展方向都非常重要(板上有99年前輩的考試心得,很值得參考)。所以我把歷
年考古題、北藝新媒體藝術所歷年碩士班考題、台藝多媒體藝術所歷年碩士班考題全部印
出來,然後試著每題都自己回答一次,不懂的就上網查這樣,然後意外的發現交叉比對之
後很多考題是以相似的姿態重複出現的。第二個部分我是把台藝跟北藝近年在研討會或是
其他活動展覽發表的論文也都快速的看過一遍,再次發現跟考題有許多呼應。今年的題目
考起來也的確覺得跟以往題目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
再來想針對今年題目說些自己的感想,數位藝術美學總共考了四題申論。第一題考麥克魯
漢的「媒體即訊息」的概念,麥克魯漢的相關題目以往都有出現,我想這應該就是這個領
域的基本知識了,以後要考的人務必得熟悉他所有的相關理論啊!題目一直出現;第二題
考了新媒體藝術作品跟傳統媒材作品的比較,以前也是有出現過類似的題目,這也是務必
要可以寫出來的部分。這裡還有一題是關於今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主題的申論(以前是考
過世界上重要的數位藝術的活動跟機構),這部份應該就是考你有沒有關心當年度新媒體
藝術的重要事件,要考的朋友我覺得一定要稍微整理一下當年重要新媒體藝術活動的相關
資料。這題我是先簡短描述整個核心概念再舉例了幾件得獎作品的內容(剛好今年有朋友
有得獎,所以我就舉他們的作品為例子)。
新媒體藝術史的部份,第一題考了闡述跟生化基因有關的作品,很幸運的生物藝術剛好是
我的碩士創作研究主題,因此我幾乎把整個我所知道的生物藝術的發展脈絡跟重要作品都
寫上去了。生物藝術近年在新媒體藝術領域也幾乎可以說是世界趨勢,就我所知公費留學
也有幾年都送了做生物藝術的人出去,因此不管未來有沒有要往這個領域發展的人,若要
考新媒體藝術的公費留學我想應該要花一點時間理解這個部分。但是生物藝術現階段沒有
中文的書籍或是資訊,大部分都是國外的書或是論文,因此英文閱讀會是比較花費時間的
。這裡推薦一本書,2015年策展人William Myers出的Bio Art-Altered Realities
(https://thamesandhudsonusa.com/books/bio-art-altered-realities-hardcover ),
裡面介紹了最新的生物藝術作品跟脈絡,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除了生物藝術是比較新的趨
勢之外,考題同時也考了這個領域比較傳統的部份,分別考了一題申論錄像藝術的發展跟
一題人機互動理論,這方面的資訊倒是很多,不管是網路或是實體中文書都很容易找到,
以往考古也出現過類似的題目,算是比較好掌控的部份。
備審資料:
藝術類需要於口試一週前寄出備審資料。我做了一本資料包含研究計畫、自傳、CV、歷年
作品簡介跟圖片。然後再印了一本我的科學碩士論文,因為這本論文同時也是一件作品所
以我把它整本都印出附上。(但後來考官應該都是當場翻閱,所以應該沒有很仔細的看過
)
面試心得:
考官有四位,其中一位沒問什麼問題,主要是控制時間。另外三位應該是專業領域的教授
,但這次的口試委員感覺並不是跟我的專業相關,因此對我來說很挑戰的是我必須用很短
的時間快速簡介我的領域是什麼以及我以後的發展。
一進去掌控時間的考官叫我簡短說明我的研究計畫,其他考官有關於我研究計畫的問題想
問。所以我沒有講我準備的自我介紹,就直接講我的研究計畫。
問題:
Q之後想念的學校是?為什麼?
提了英國一些學校在發展利用設計的方法論探索前端科技的科幻想像的作品,同時也存在
藝術家與設計師會跟科學實驗室合作的文化,學校像是RCA的Design Interaction(題外
話:這個系最近停招了,所以未來發展方向未定)。我也有查到UCL的slade也有人博士論
文是寫跟植物生理學有關的創作論文。(因為表單的留學國我填的是英國,所以我都是說
英國的學校;但是後來在申請過程發現其他國家也有相關的機會,所以現階段也有可能會
變更留學國。)
Q牙醫跟視覺設計感覺離很遠,他們的連結是什麼?要怎麼結合?
我的碩士研究是用藝術創作去研究牙醫學中無法被科學研究所研究的與性與情慾有關的科
技探索,並用文化研究的方式撰寫論文。而以藝術論文取得牙醫學的科學碩士這整個事件
我也把它當作一個對體制挑戰的行動藝術。
Q如果是要念博士不能只有創作,是否具有論述能力,以及發展的脈絡是什麼?
我有附了一本我的碩士論文以證明我的論述能力。發展脈絡就是試圖建立存在於藝術與科
學之間的創作研究方法,尤其是從非西方異性戀白人男性觀點出發的部分。
Q英文檢定有過?
已經考完雅思,有符合學校博士班門檻
Q研究計畫中為何提到中醫?
因為國外眾多生物藝術都專注於西方科技的探討,故未來我想進行的創作會與中醫師合作
,從東方的角度進行創作與研究。而這部份也是西方生物藝術家不曾探索過的。
其中一位教授還想繼續問,但是時間到了所以掌控時間的考官就打斷了他的問題。
以上希望對未來的考生有幫助。
最近在申請學校,希望之後可以一切順利。
也非常感謝版上的眾多前輩所留下的各種有用資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0.18.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451898286.A.709.html
※ 編輯: fredku (111.80.18.223), 01/04/2016 17:38:24
※ 編輯: fredku (58.115.139.55), 01/12/2016 10:40: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