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馬上聽】變身稻海咖啡廳、風格超市 這些百年農會美到打破你的印象
一般人對農會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舊舊的、沒什麼好逛的,不過在 凡止文創 執行長 #范雅鈞 的四處奔波下,一間間農會開始呈現不同面貌。像是 #新竹新埔農會,將穀倉改建成氣氛優雅的咖啡廳,還能飽覽稻田風光,也提升超市裝潢和商品包裝,營造出高級超市的格調。
還有哪些農會美到值得專程一訪?范雅鈞除了推薦必逛必買,更要穿越古今,娓娓道來農會的身世→
🎧馬上聽范雅鈞慢說農會→https://bit.ly/3vYZc1I
-
攝影|陳建豪
圖片設計|微笑台灣
新埔農會必買 在 蒲公英的飛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說了好幾次想去九芎湖的苗圃買苗,而且想複習 新埔 田媽媽特有餐飲 的客家菜,今天終於成行。上回來九芎湖應該是哥哥大兒子還在大嫂肚子裡時,現在都已經六年級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沒吃鍋劉家庄燜雞 .... 但是,這新埔新農民市場門口的 田媽媽特有餐飲 果然不愧是阿桃姊(我媽媽)念念不忘的美食,雖然點了八道菜,我只嚐了4道,但道道都很有水準。我吃較多的是炒空心菜和蔥爆牛肉,空心菜很脆,牛肉軟嫩,蒜苗鹹豬肉中雖然我只吃了點蒜苗,但沾了鹹豬肉鹹香滋味的蒜苗味道真好!
我們家爸媽吃客家菜必點粉腸和鳳梨蝦球,還說家家的粉腸做法都不相同,小時吃慣了 雙溪老復興的粉腸,以為粉腸都要切得短短的,炒得濕濕的。前陣子在 江南小吃 吃到的粉腸則更濕、醬顏色既深且重口味。今天在田媽媽又見識到不一樣的粉腸,是類似椒鹽但不辣,有類似豆酥的碎碎 看來很下飯!我夾了兩塊來淺嚐,媽呀也太好吃啦!鹹香、好香~!我一定要再訪!!
田媽媽特有餐飲
新竹縣新埔鎮楊新路一段322號(新埔鎮新農民市場)
*假日強烈建議先訂位!
*新農民市場也挺好逛的(寶山鄉農會的產銷中心也不錯)
新埔農會必買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笙歌的庶民美食記憶】30年來,人口幾乎沒有成長的小鎮,堪稱長壽鄉。我最喜歡新興戲院旁,逃學巷斜對角的胡家兄弟麵攤,臭豆腐的沾醬,是別的地方吃不到的,屢次如果有外出新竹市,回家上山之前,必定要吃好吃滿才有力氣登好漢坡。
坐在藍白塑膠帆布旁,看著油鍋中的臭豆腐爭相浮動,伴隨著"逼逼剝剝"的油炸聲音。那股期待的心情,好似飢腸轆轆的翻騰,與油鍋唱和著交響曲。
臭豆腐起鍋之後,胡老闆以鐵夾子,將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臭豆腐,不像如今對角線切成三角形,直接從中間用力一夾挖出一個坑,就是裝蒜泥醬和辣椒醬餡料、與高麗泡菜、芫荽的地方。
一盤臭豆腐上桌,端上鋁皮包覆的折疊桌,我們一家人坐在鐵圓板凳上,品嚐臭豆腐與粄條,或許偶而媽媽手頭比較寬裕時,加一盤煙腸小菜,充滿美好的回憶。
客家庄最特色的是胭腸(也有業者翻譯成「煙腸」腌腸)是新埔客家人獨創的食品,又叫「粉腸」或「灌腸 」、也有人稱為「水煙腸」,其外形雖然類似香腸,但口感卻截然不同,吃起來香香軟軟的,帶點Q勁。我認為,到新埔一定要吃胭腸,個人覺得頗有特色,回到新埔吃粄條必點。
胭腸做法是將蕃薯粉拌水,加入瘦豬肉、五香粉和醬油等配料,調拌均勻後灌入豬小腸,再用沸水煮約三十分 鐘。煮熟後撈起用電扇吹涼即可。
胭腸有分裡面有包肉和沒有包肉的,Q軟的胭腸沾金桔醬(類日勝飲食店),或調配甜辣醬(類第一市場內推車載著賣的三代邱家腌腸)、米醬、糖、鹽的沾醬,與煙腸一起入口,是絕佳的組合,清爽順口。
新埔胭腸是很道地的地方小吃,是否舌尖上的美食,見仁見智。 倒是,對於離鄉背井的人,有勾起食慾與舌尖的功能。每回,有機會回家鄉,總是會在山下買著粄條與胭腸回家大快朵頤。
說到新竹的客家美食,許多人一定會想到粄條,數日前,一位張小姐在「新埔人」社群中,貼出文章稱:「請問新埔哪裡有賣純米製粄條?或小吃店?謝謝」引起不少迴響。
當時,我看到貼文時,不禁莞爾,不知張小姐是新住民(新住進新埔的移民)或外地觀光客想來嚐鮮,新埔鄉親立即再版上給予回應,「我也真懷疑新埔哪裡有”非純米”製的板條⋯我們是粄條的故鄉啊!…」、「新埔板條就是純米的(不是美濃板條)」。
也有網友郷親回應,「新埔的小吃店如果賣非純米的粄條,鐵定生存不下去,因為新埔人不會去吃」、「新埔粄條都在地製做,沒有參雜東西,只差在各店家湯頭不同,合不合妳的味蕾」。
雖然,沒有看見美濃客家鄉親的論戰,但,我隱約瞧見新埔鄉親對於粄條庶民美食的自信與自豪。
有人說可以用麵粉加上玉米粉,甚至自製,口感Q彈。不過,道地的粄條仍是米食,應由在來米磨成米漿蒸煮成(臉巾)手帕狀,再依據自己要的寬度裁切。
製作先要選擇在來米品種,磨製成米漿,澆灌於平底鍋皿平均鋪放,再將平底鍋皿置放於蒸籠內蒸熟,形成晶瑩剔透。客家人將粄切成條狀加以烹煮,故稱粄條,南部客家知名聚落六堆,通稱粄條為「面帕粄」。
沒有了半世紀50年前胡家的麵攤子,現在回老家,品嚐粄條必沒有追隨網路的名氣,我總是守住距離胡家麵攤咫尺之遙的農會對面的1952年創立的「源香屋」老店。
現任老闆張榮源從祖母張邱糖手中接下老店,堅持傳統熬煮大骨湯頭的手藝,堅持老味道。假日,在書法家張永鎰老師揮毫的「源溯中土 香冠九區」一手牆上好字底下, 客人高朋滿座,老闆在煮粄條的手從沒停過。
對於一個勾起鄉愁的味蕾的小吃,本地人真心❤️推薦粄條,顧客的舌尖就是最好的評論員。湯頭是否真的好,是湯粄條的關鍵,炒粄條也要看炒功夫。
新埔的湯粄條一般葷食都會有瘦肉,點綴與藏在粄條裡面。加上韭菜與豆芽、紅蔥頭,簡單的美味。當然,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除了湯頭,還有粄條的Q度等。
在台北工作之故,許多場合與機會可以品嚐餐廳的大餐,但這粄條、煙腸等庶民美食依舊是魂縈牽夢的美食,如今,臭豆腐只能在記憶中品嚐。2020/10/23 (夜夜笙歌 不山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