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新埔國小!——風華雙甲子,代代有賢人
上週在別的鄉鎮,有一間歷史68年的學校,成立頭七年的許多文件,包括以毛筆書寫的設校之組織規程,被放在人人都可以拿走的戶外風吹日曬,差點被打回紙漿。
我們就想到,不要哪一天新埔自己也發生這種事;除了要請縣府教育處及文化局縣史館跟全縣校長溝通以外,也抽訪了本鎮一間學校——要講歷史,當然就是要去新埔國小,這不但是本鎮、而且可能是本縣最古老的小學。
1895年之前,台灣本來也有傳統的太學、書院、學堂、私塾等等,也有西式學堂;有沒有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西式小學,這我們不清楚,還有待賢達指教。
日本人來的第二年,就開始設置「國語傳習所」——這裡的「國語」是指日本話;1896年就有新竹國語傳習所,在新竹市;1898年設了分部,依序是新埔、中港(竹南)和北埔分教場,同年10月1日都變成公學校。同時或稍後樹杞林(竹東)、咸菜硼(關西)公學校也成立。(公學校是給台灣人讀的,小學校是給日本人和講日語的台灣人讀的)。
總之,1898年3月29日,新埔國小的前身就誕生在文昌祠。之後從埔小又分出了許多分校或分班,最後獨立,有湖口、照門、枋寮等小學,光復後又分出石頭(寶石)、新星、北平。
新埔國小這122年的歷史,有沒有好好保存呢?我們和邱校長連繫,到校內參訪了相關「文物」(如圖),有幾個大驚喜:
一、 新埔國小收集並保存了很多文件、照片,還有物件。也許不齊全,但真的是很多很多材料。
二、 在退休的余主任及李主任等人義務協助下,有很多東西已經掃描成電子檔。
三、 埔小甚至擠出經費,買了幾個控制濕度的檔案櫃,存放這些材料。
兩個甲子的歲月,一代一代的前輩們把這些材料留下來,收集好,今天我們才看得到;中間只要有一代人不重視,東西可能就火燒水淹了(這可不是比喻,公文水銷就是加水浸泡,或是為了讓字跡更模糊,或是為了打回紙漿)。當外鄉鎮的學校冒出這些材料,有人建請找專業公司來做成電子檔時;埔小卻有義工已經做好了大量的電子化工作。這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讓我們進埔小看到這些材料時,又驚喜,又感動。
我們接下來要做幾件事:
一、 請縣府教育處、文化局縣史館等,和各校校長溝通,確認那些東西要妥善保存,那些東西可以日曬雨淋。研究各校校史之保存,或是和縣史及地方文史結合。
二、 請縣史館和文史專家到埔小,以及其他有悠久歷史的學校(例如,半個世紀以上的),考察學校保存文物所欠缺的軟硬體,編預算加以協助。例如,新埔國小需要:
1. 控濕檔案櫃不夠,而且不能控溫。
2. 東西現在放在校長室和檔案室,這兩間的條件是否適合保存文物。
3. 繼續收集老資料、老照片、老文物。
4. 要有專業的目錄編纂,包括實體目錄和電子檔目錄
5. 建立規則,例如,以後有人要看需不需要申請,怎麼看(帶手套或用夾子翻閱之類的)
6. 規劃常態性展覽,以及一次性展覽(目前學校已選幾張代表性的照片,做了一面校史牆)
縣府可能沒有經費對全縣122間學校做這件事,但是對於幾間122年歷史的學校,應該要大力做起來。
經過上週外鄉鎮的事件,再進到新埔國小裡,我們的心情就像餓了兩天突然看見滿漢全席一樣;但我們不敢多拍照片,因為沒有專業,我們多翻多拍,可能對文件都是傷害。例如那個控濕在20度的檔案櫃,才打開一分鐘,就飊到44度。
在這看這些照片和文件時,有一點背景資訊比較好,最基本的就是年代:
設校的1898年,就是民國前14年,明治31年,光緒24年。很多資料是寫日本的年號,照這樣加下去,例如明治36年,就是1903年。
大正和民國一樣,大正元年就是民國元年,1912年。
昭和元年是民國15年,就是1926年。
Search
新埔國小分班 在 新北市板橋區新埔國小Sinpu Elementary School - Facebook 的必吃
新北市板橋區新埔國小Sinpu Elementary School, 新北市。 3688 個讚· 138 人正在談論這個· 8136 個打卡次。新埔願景:健康、快樂、多藝、愛群新埔校徽:熱心、愛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