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防疫與日常 逐步鬆綁才能真紓困
汪志堅/台北大學教授(新北市)
各種超前部署,讓台灣成為防疫模範生,使人民仍能維持還算正常生活。最近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本土案例,雖說仍不可鬆懈,但新冠疫情趨緩也是事實。
不過,許多超前部署仍繼續進行,例如某些校園、公有運動中心、公共圖書館等不對外開放或封館,這些有利於防疫,但也影響人們正常生活。讓所有人都待在家裡,確實不會傳播疫情,但也會讓經濟活動大受影響。在討論紓困的同時,也應該討論如何減少防疫對日常經濟活動的衝擊,兼顧防疫與日常生活。
疫情放緩之際,可以檢討各種防疫措施的調整空間。舉例來說,關閉圖書館當然能避免疫情傳播,但疫情稍緩後,就應檢討如何在防疫的前提下重新開放。這就好像餐廳關閉確實能避免疫情傳播,許多國家也確實封閉了所有的餐廳,但台灣的疫情沒有嚴重到必須封閉餐廳。此時,已經超前部署到關閉餐廳用餐區的學校、場館或廠區,應思考如何重啟餐廳用餐區。適當的配套措施,例如梅花座或是透明隔板,或許就是讓防疫與日常生活兼顧的折衷方案。類似措施也可適用於圖書館等室內場域。
疫情趨緩之際,不對外開放的校園、場館,應開始檢討如何重新開放。校園與場館主事者或許希望繼續暫停開放,省卻管理工作,還可避免疫情風險,但校園或各種場館,都是民眾日常生活一部分,不對外開放的場所愈多,社會就愈難恢復正常。避免群聚、維持社交距離,或要求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或許就已足夠。既能達到防疫需要,又勇於維持開放的校園或場館,才是值得敬佩的。
旅遊景點警示的處理,也是類似的狀況。禁止出遊或是大範圍的警訊,衝擊社會大眾信心.並讓民眾產生寒蟬效應,對於已經在冰河期的旅遊業,無異雪上加霜。鼓勵民眾分散旅遊地區,避免群聚,鼓勵分散到平日旅遊,讓旅遊產業保有一絲生機,會是經濟衝擊較小的方案。
防疫期間養成的良好習慣應該保持,例如發燒時不要上班上課、注意手部清潔、注意咳嗽禮儀、烹製食物人員應戴口罩等,就算疫情結束,也應繼續保持。有些習慣,在全球疫情仍未緩和之前,仍可持續保持,例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未能保持社交距離場合要戴口罩等。謹慎檢討,將可暫時解除的防疫措施,在適當情境下逐步解除,才能讓生活慢慢恢復正常。
超前的演練與兵棋推演是需要的,但實際執行要看疫情的進程需要。在疫情稍緩之際,適度的讓經濟慢慢恢復正常,各行各業的經濟困境才會獲得紓解,放寬管制產生的振興效果,將遠勝於紓困。
-\-\-\-\-\-\-\-\-\-\-\-\-\-\-\-\-\-\-\-\-\-\-\-\-\-\-\-\-\-\-\-\-\-\-\-\-\-\-\-\-\-\-\-\-\-\-\-\-\-\-\-\-\-\-\-\-\-\-\-\-\-\-\-\-\-\-\-\-\-\-\-\-\-\-\-\-\-\-\-\-\-\-\-\-\-\-\-\-\-\-\-\-\-\-\-\-
盼公有場館有限度解封
林家瑜/護理師(新北市)
我們家四口喜到圖書館閱讀書報雜誌,只是自三月廿日開始,新北市公有場館暫停開放,在這長達四十天的時間,無法出遊,只好待在家看電視、玩手機,而無法到圖書館看書,也只好滑手機看電子書。
對於新北市「超前部署」,並暫停場館開放,個人表贊同,畢竟疫情何時結束,沒人有辦法準確預測;只是下班、放學後回家,連假日也待在家,只能看電視、電腦,和滑手機,影響視力甚鉅。
最近國內連續幾天零確診,顯示疫情似乎有趨緩態勢,當其他縣市公有場館都逐步開放,並以管制方式代替暫停開放時,新北市是否也能有限度地開放公有場館,讓民眾多一個地方紓解身心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