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峰獲芥川獎 自認作品為日本文學帶來創新【專訪】 2021/7/14 23:56(7/15 16:11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4日專電)台灣旅日作家李琴峰今天榮獲芥川獎,出席記者會時她表示,得獎最要感謝的是讀者。會後被中央社問到得獎的感想時說:「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她並非驕傲才這麼說,而是有理由的。
李琴峰在文藝春秋出版社得知獲得芥川獎後,趕至帝國飯店記者會現場。她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得獎的心情時表示,首先要說的就是感謝,因為小說可一個人寫,但要變成書籍給讀者看的話,需有很多人參與,最要感謝的就是讀者。這些讀者可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在她得芥川獎前就讀了她的作品。」
李琴峰是第2位非以日語為母語的作家獲得芥川獎。第一位是來自中國的女作家楊逸。
李琴峰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以非母語寫小說是很艱苦的,所以自己還沒當上作家、還沒正式出道當作家時,很敬佩楊逸。能繼楊逸之後成為第2位非以日語為母語的芥川獎得主,感到很榮幸。
被日媒記者問到想在日本文學史上扮演何種角色時,李琴峰說,自認自己每一項作品都讓日本文學確實更新了。不過,想到自己將來要在日本文學扮演何種角色時,覺得要理解且整理、分類出來的話,那可能是評論家或研究的工作。
她說:「我就是盡力地把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問題意識寫進小說中,寫下自己想寫的,這樣就是了。」
今天芥川獎的評審會上有評審對「彼岸花盛開之島」做出的評語指出,李琴峰打造了獨特的語言空間,讓人感受到對日語未來的展望。
記者會後,李琴峰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覺得自己獲獎是理所當然的,但並非我的作品比別人好,而是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放進全力,並且努力地把它寫好,把想寫的東西寫出來了。」
她表示,不管得什麼獎,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就別的角度來看,其實得不得獎真的是很靠運氣,假如今天一位評審換掉了,可能得獎者也就換人了。
她說:「就得獎這個歷史事實而言,是個很靠運氣的成分,不管如何我覺得很榮幸。」
有評審認為「彼岸花盛開之島」這小說的有些用字遣詞不夠細緻,但內容融入多種語言做安排,凸顯日語是在變化的,因此這部作品得芥川獎對日本文學的意義很大。
對此評語,李琴峰對中央社表示,她在這部新作當中創出3種語言做運用,這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這種的小說她未曾讀過,但很想實驗。
她把中文、日文、台語,還有某些琉球語混合在一起,做出一個新的語言,就是一種類似克里奧爾語(Creole)的混合語言。(在宜蘭,以賽德克語都達群的單詞及語法為基礎,加入大量日語、賽考利克泰雅語等語種的詞語與語法,經語言石化過程混合而成的新語種)。
她表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構想,部分原因是因她主修過語言學。再者,她知道宜蘭有一個和日語混合而成的語言,所以有這樣的知識,於是她就想或許可做個語言實驗,然後就把它寫出來了,這是個蠻新的嘗試。
今天在記者會上,有日媒提及李琴峰在先前的作品曾提及「太陽花運動」,這次新作中寫到中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
被中央社記者問及,為何納入這些政治因素時,李琴峰答說:「政治影響我們生活的很多層面。包括我們生活上很多難題和困境是都來自於政治因素,所以我覺得小說、文學這種東西沒必要刻意去避開政治因素。」
她在記者會上答覆日媒時表示,不會特意去避開政治,可能與她以前所閱讀的內容有關。她國中、高中時大部分閱讀台灣文學,大學主修中國古典文學。
她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譬如「楚辭」篇章中的「漁父」記載屈原的故事,這與政治有關。她認為以現代文學來講,也有很多與政治有關係,特別是今年台灣與中國的局勢很緊張。
她說:「政治確實就是影響我們的生活、人生,甚至是生死,所以我覺得那是必須寫的。」
她表示,或許自己閱讀書籍的範圍沒太廣,但就她的觀察,特別是近二、三十年日本的純文學真的蠻避談政治,比較會去寫一些個人的內心世界或內心探索。她認為這不是不好,但感覺是有點刻意避開政治或社會問題的因素。
「台灣這個環境有給妳一些什麼樣的土壤,讓妳可朝著(中、日文)寫作方面的發展?」
李琴峰答說,因為台灣被日本統治過50年,在流行文化的部分,接受日本文化的速度非常快,快到讓人驚訝的地步。像她這次得芥川獎,台灣就立刻報導。或者是日本出版了什麼輕小說,台灣就立刻翻譯出來。她覺得就是在這樣的土壤,讓她有機會去親近日文。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140371.aspx
#李琴峰 #芥川獎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80的網紅大音智海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ミュージカル#アリージャンス#強制収容所#第442連隊 【参考文献】 ・ドウス昌代, ブリエアの解放者, 文藝春秋, 1986 ・西山千, 真珠湾と日系人, サイマル出版社, 1991 ・エリック・L・ミュラー, コダクロームフィルムで見るハートマウンテン日系人強制収容所, 紀伊國屋書店, 201...
文藝春秋出版社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除了以非母語創作之外,李琴峰還在作品中融合不同語言進行實驗,甚至寫到中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不刻意避開日本純文學常被避談的政治因素。
(https://bit.ly/3hHqGot)
🉐關心台灣大小事📰 https://www.ftvnews.com.tw/
文藝春秋出版社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4日專電)台灣旅日作家李琴峰今天榮獲芥川獎,出席記者會時她表示,得獎最要感謝的是讀者。會後被中央社問到得獎的感想時說:「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她並非驕傲才這麼說,而是有理由的。
李琴峰在文藝春秋出版社得知獲得芥川獎後,趕至帝國飯店記者會現場。她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得獎的心情時表示,首先要說的就是感謝,因為小說可一個人寫,但要變成書籍給讀者看的話,需有很多人參與,最要感謝的就是讀者。這些讀者可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在她得芥川獎前就讀了她的作品。」
文藝春秋出版社 在 大音智海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ミュージカル#アリージャンス#強制収容所#第442連隊
【参考文献】
・ドウス昌代, ブリエアの解放者, 文藝春秋, 1986
・西山千, 真珠湾と日系人, サイマル出版社, 1991
・エリック・L・ミュラー, コダクロームフィルムで見るハートマウンテン日系人強制収容所, 紀伊國屋書店, 2014
・福澤克雄, 99年の愛, 2010, TBS, DVD
・ロバート・ピロシュ, 二世部隊, 1951, IVC, DVD
・ホリプロ, "『アリージャンス』公式サイト"
https://horipro-stage.jp/stage/allegiance2021/
【代表作】
ジャージーボーイズ、ピーターパン、プリシラ、愛の唄を歌おう、JAM TOWN、ENDLESS SHOCK、地球ゴージャス『ZEROTOPIA』、氷艶、ファクトリーガールズ 、イノサン
【今後の出演作】(2021/3/14時点)
・『アリージャンス〜忠誠〜』
2021/3/12~3/28 国際フォーラムホールC
4/17〜18 愛知県芸術劇場大ホール
4/23〜25 梅田芸術劇場メインホール
アメブロ:https://ameblo.jp/tomomi-oto/
ツイッター:@OTO_TOMOMI
インスタグラム:TOMOMI_OTO
楽曲提供:DOVA-SYNDROME(GT-K 他)、効果音ラボ
【オフィスクロキ】
www.of-kuroki.com
舞台のチケットや、お仕事のお問い合わせはオフィスクロキまでお願いします。
TEL:03-3473-1025
FAX:03-3473-1162
メール:of_kuroki@ybb.ne.jp
・ファンレターなどはこちらまで
〒141-0022
東京都品川区東五反田2-21-11 DIK516
オフィスクロキ気付
サポーターズクラブ大音智海宛
・事務所のサポーターズクラブ(ファンクラブ)はこちら
http://www.of-kuroki.com/support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k1nB5nwFOA/hqdefault.jpg)
文藝春秋出版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珍珠港: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前傳
相隔36年完成的歷史大作
半藤一利把日本人從忐忑、憂心到狂熱、興奮的開戰經過
一口氣告訴你全過程
東京的決策,攸關太平洋未來四年超過4,700萬人的生死
日本一副戰爭迫在眉睫,不得不發動的態勢
美國則是憂心忡忡,明知戰爭無法迴避,只能推拖拉,延後戰爭的發生
但是,戰爭在美國人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生了,成為永遠的國恥日
詭譎的國際情勢,鼓吹出日本國民的好戰情緒
1941年,國際局勢充滿了詭譎。中日戰爭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下,不斷往中國內陸推進,同時竊據中南半島,覬覦南方油田的企圖昭然若揭。德國鐵騎橫掃西歐,對莫斯科也形成合圍之勢,軸心國一統天下的態勢再明顯不過了。歷史的滔滔潮流,已經變成了任誰也無法阻擋的激流。
在12月的關鍵一週,雙方交涉來來回回,就是無法有個明確的結果。日本固然是有意拖延,美方在破解日本的密碼電報的情況下,也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遲遲不作出表態。
另一方面,日本的大眾傳播媒體也擺出一副好戰勇猛的陣仗。「發動一億總進軍」、「應當配合國民的覺悟,全力集中完備國內各體制」的說法響徹雲霄。對美強硬的主張,可說是一片鑼鼓喧天,感染了每一個日本國民。對日本民眾來說,「亞洲民族的解放」,就是他們這個世代的使命—或者說,想要去相信這一點。
在兵棋推演上沒有成功過的珍珠港作戰,最後還是一意孤行的打下去了。日本明知道為了生存,必須做點什麼,但卻是選擇了戰爭這一條路。對於日本全國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聖戰!「羅斯福、邱吉爾這些傢伙,乃是製造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我們日本就是因為憎惡戰爭,所以才斷然決心投入戰爭的。這是一場為滅絕戰爭而戰的戰役。現在日本在進行的,正是將戰爭這種不祥之事從根本擊潰的最後之戰啊!」戰爭成了日本大本營的唯一選項,歷史長河也就在這裡有了180度的發展。
「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
戰爭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多次有機會警告軍隊卻總是延誤戎機。羅斯福致天皇的親筆信函也是陰差陽錯地在開戰前半夜送達。
「希望由日本方面,來大膽採取最初且明確的行動」,換句話說「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相信珍珠港攻擊乃是陰謀論的一派始終認為,美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為首的就是羅斯福總統。因此才會有「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
而負責實行指揮這個「開第一槍」計畫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卻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積極地「配合」著備戰,為日本如何成功「開第一槍」做好準備。不管大家在心裡怎樣期待,轉動的戰爭齒輪已經停不下來了。「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不脛而走,半藤一利認為,毫無疑問這是羅斯福的意思。
「殺吧!我們的敵人英美!」當收音機中播出《軍艦進行曲》,大本營發表著驚人大勝利報告。日本在珍珠港獲得大勝利日本人完全不知道開戰第一天歐洲的潮流就已經逆轉,還沉醉在勝利當中,做著安穩的美夢。
得知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只是喃喃自語地說:「糟糕啊,情況真的相當糟糕啊!」美國國內一片沸騰。國民的情感也整個團結在一起:「現在美國該做的事,就是把小日本那口暴牙狠狠地打斷啦!」「勿忘珍珠港」,不久後就變成了戰時美國國民團結的象徵。日本成了羅斯福口中「卑劣的偷襲」的施行者,美國國民因為珍珠港遭到無預警偷襲而激憤不已,從而導致全體的團結,發誓報仇的聲浪也益發澎湃高漲。
珍珠港,是日本「大東亞戰爭」美夢的起點,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作者介紹:半藤一利
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3年,從東京大學文學系文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文藝春秋社。後歷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編輯長、出版局長專務取締役等職。
著作包括《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幕末史》、《昭和史》在內超過70部作品。1993年以《這不是漱石先生嗎》獲得第十二屆「新田次郎文學賞」,1998年刊行的《諾門罕之夏》,獲得第7屆山本七平賞。2006年以《昭和史》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2015年更以《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燃燒的海洋》等無數歷史非虛構文學作品,成為讀者不斷追求「戰爭真相」的指引,獲得「菊池寬賞」的肯定。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Q_Apw9x0QM/hqdefault.jpg)
文藝春秋出版社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文學
─────
你相信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嗎?還是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是這樣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為壓卷之作。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展開。作者奧斯特刻意隱去了「我」的名字──讀者們只知道「我」是小說中向讀者訴說故事的人,但並不知道「我」的具體姓名。請注意:這件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故事描述「我」的童年摯友──天才作家范修留下了兩大箱作品手稿,拋下美麗動人且即將臨盆的妻子蘇菲,突然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這極可能是個預謀,因為「我」和范修長大後其實早已失聯許久,唯一可知的共同點是,二人同為作家。當時「我」寫作事業堪稱順利,是個小有名氣的雜文作者,被視為「評論界的明日之星」。然而儘管頗受器重,「我」可不見得那麼瞧得起自己。他是這樣說的:
剛開始,我也期待自己成為偉大的小說家,能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我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堪寫出曠世巨著。有時候我甚至會告訴自己,放棄這個春秋大夢吧!就這樣繼續寫些雜文,容易多了。賣力一點,一篇接著一篇,好歹可以餬口飯吃。
我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小有名氣,也開始寫作詩與小說的評論。電影、舞台劇、藝術展、音樂會、書,甚至球賽,都有人來找我寫評論。世人給我的評價是「評論界的明日之星」,但在我的內心,我覺得自己心態老邁,而且江郎才盡。我所做的,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好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
伊格言分析:這些關於「我」的背景細節設定其實意味深長──一位覺得自己一輩子寫不出偉大作品,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此,「我」的「個體殊異性」在這樣的身份設定中被徹底壓縮,成為幾何上無體積無重量的一個點。對,我們其實並不特別;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很可能都不特別。事實無比殘酷: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驚人的才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的生命歷程也難免平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匿逃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平庸命運之外。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43rNzr93r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