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用玩耍的心態練習寫第一篇小說】
#升學作文
#文學創作
#歌詞臉書文案都寫出自我特色
#看此書每個人都會愛上寫作
最近我愛上了一門課《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是蔡淇華老師開的課。
我覺得這門課真的是物超所值,全部課程三十堂,卻只要420元,打完折332元。
儘管這門課是淇華老師寄來送我免費試上的,但我還是要拿起大聲公替他在網路的大街小巷搖旗吶喊、發宣傳單,因為,這課程實在太精采,太物超所值。
這三十堂課濃縮成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淇華老師出此書前曾把書稿寄給我,但時間有限,老花眼的我又不慣於閱讀電子檔案,所以只有大略的瀏覽。
上週拿到書之後,一展頁就開始了驚喜連連的挖寶之旅,每一頁都有寶藏,愈挖愈大顆、愈多顆,我這個尋寶人,才走一小段路,一顆顆迎面而來的大小寶石就如繽紛雨滴,痛快地把我的寫作思路全面沖洗。
忝為一名被人溢美稱做「親子作家」的我,方知,我根本稱不上踏進迷人幻彩的寫作堂奧。
可學的、要學的、必學的、想學的;沒寫的、可寫的、不該寫的、寫不對的,還多的是啊!
淇華老師這本書是直接丟給我滿手滿心燦亮的寶石,真是應接不暇,但每接到一顆,都是心流大震盪,如強大的直流電波、精準擊中腦部新區塊。
而我自己也才看清自己,其實我還停留在礦石層次,潛質有待敲磨得更晶亮、更獨特、更具恆久的價值。
我曾說過,我不再寫教養書,但是不代表我不再寫作,我也曾在某個雜誌訪問我時說過,現在的我覺得當「讀者」比當「作者」更有趣。
然而,上著淇華老師《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這門獨家心法寫作課時,我突然發現,可寫的東西太多了,而且按照蔡大師的提點,我應該可以將寫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而且樂趣無邊地進入更深的心流漩渦裡。
我才明白我自己在受訪時為什麼會講出「我不想再寫教養書、讀書比寫作更有趣」這兩句話,那是因為,我發現自己好像卡住了,
每每看到臉書動態回顧出現我曾冒湧的靈動文字,我很疑惑,那怎會是我寫的?我現在寫得出來嗎?然後自怨自艾:唉,果然是老了,我再也生不出過去那樣的文字了!
然而,這本書我才讀到三分之二,就忍不住飛揚在一趟沙塵滾滾的寫作大冒險裡了。
我,居然開始嘗試生平第一次寫小說(純粹是練習,而且是樂在其中的練習,就作為此門課的作業吧),而在寫作過程中,我整顆心都懸在這個小說情節裡,沮喪著、狂喜著、疑惑者、遺憾著…
過去兒子曾經跟我說,媽,你不要再寫教養了,太無趣了,寫寫故事吧,寫故事很好玩;
在媒體影視界的朋友也曾跟我過,怎不試試寫劇本,寫教養書寫來寫去不就那樣嗎?!
我都回答說,我沒有故事可寫,我也編不出虛構的故事。我不是說故事高手。
這兩天,我則跟兒子說,我現在才發現寫故事很痛快,但也很痛苦,因為我連切菜、炒菜的某些瞬間都困在角色的心境裡,出不來了,魂縈夢牽,用自己創造的角色與文字折磨著自己,我在每一個情節與轉折裡哭笑悲喜。
我當然不是文學家,但是在這些瞬間,我體會到了淇華老師所說的:「大部分的文學家都有幻聽幻覺」。
為什麼我突然敢寫故事了呢?我必須說,就是因為蔡淇華老師的這本書《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讓我發覺,寫作還有的玩啊,還沒玩夠啊!不為什麼而玩,純粹就是好玩。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當然還是瞄準最具體實在的龐大市場:升學作文。
這不是我關心的,但是讀畢才發現,淇華老師的心法是獨具的,好好學習他的心法,必能考出作文高分,但不代表就只是要功利性的學學耍花槍。
事實上,學寫「升學作文」是打造寫作的基本功,淇華老師教的是:
用「故事情節」寫好抒情文;用「小說邏輯」寫論說文;跟購物台學「回馬槍法」點亮論說文。面對大考命題,要學著站在制高點上延伸成「我與世界的關係」,寫出宏觀思維、寫出責任與愛。
最吸引我的是第二部分「文學創作」,一般人以為只有天縱英才才可能灑出跳躍著精靈的文彩,
但是,淇華老師透過一篇篇他自己親自提點面授的文學大獎作品,我目睹了一塊塊璞玉如何被雕琢成令人屏息的金鑽巨作。
這本書裡所提到的一些心法,或許過去我也曾無心插柳的使用過,但是我從淇華老師系統性的整裡中,才回溯這原來是具體的、後天可磨練的技法。
比如,用具體的B來講述虛形的A,將濃情蜜「意」藏在萬「象」中。例如描寫對失智外婆的不捨:
那壓彎的背脊,被歲月拱成了時光隧道,輕易帶著外婆走回從前的世界,卻模糊了幾分鐘前隧道口的風景……
挑一個物件「丟」出去,再用此物件的物理特性「接」住它,甚至可以延伸用一整個「物理系統」來發散無限意象。
意象可以說出更多我們說不出的話。淇華老師說:用物理講人理,就是文學。
另外一個是關於描述的技巧。淇華老師說:寫作,就是「寫動作」。要描寫一個嫻靜的女孩,別再八股的說她端莊嫻淑,要記得在細節上刻劃她、讓文字動起來,把「2D白描」提升成「3D立體境象」:
她的雙手像蝴蝶,輕輕停在百褶裙上……
這嫻靜美感十足啊。
「好的文學家,都尚未失去『相信萬物皆有靈』的『原想像力』」。說白了,就是擬人化,但是淇華老師更具體的傳授技巧:
要擅長「視覺思考」,賦予萬物行動的能力,甚至提升到與人同高、或更高的位階。
關於散文的寫作,本書還也有很多別緻的獨創心法,我邀請大家光明正大地來學這些偷吃步。我分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技「小題大作」。
他引用南方朔所言:「作家有一個天職,是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平常的事物神話化。」要將熟悉化為陌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小題大作」,以創新視角「日常見反常」、「平凡見非凡」。
或者,當心中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故事時,不要急著下筆,「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收斂全篇的『微物』作為意象,去營造一個意象結構……讓作品有深度、厚度,與情牽眾生的溫度。」
此外,散文要動人,就要能寫到「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淚」,因此,觀察要細、描寫要深,淇華老師下個註解:「有細才有戲」。
此書如蔡淇華老師所言,他花了最多的篇幅在討論詩的寫法,但給我最大的刺激如前述,是引發我嘗試寫故事,虛構的故事。
我寫到一半才發現我還沒學到最重要的小說寫作要點就急著動筆了,不過,來不及了,我只能說,淇華老師這本書具有極大的刺激動力,讓我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關於小說的最重要要點就是「創新度」:他以一個評審的角度說:「我不要看結局可預測的小說,我不想看改寫的新聞事件,我情願選擇文字不太好,卻想像力狂野的作品。」
我喜歡看兒子們編的故事,儘管文字力有待琢磨,不過天馬行空、無法預測的佈局,真的是我這個被框限在既定生活軌跡裡的半百人最欽羨的部分。
經過淇華老師的點化,我意識到我還有機會解放無邊的想像力,因此感到非常興奮、希望無限。
此外,關於如何寫廣告金句、特妙的歌詞,以及如何從經營臉書到出書……,每一篇都精彩絕倫。
比方經營臉書,淇華老師提出「Kiss原理」:
Keep it Simple & Stupid. 這裡的Stupid,指的不是愚笨,而是指老嫗能解的語言,寫臉書,多講講人話比較好。
或者也可以解釋成:Keep it Sweet & Simple. 因為人在閱覽臉書時不耐深澀的長文,愈親民愈好。(我這篇文章很長,明顯是個錯誤示範。哈。)
我以一個親子作者的角度來為本書下一個註解好了:
他的每一本著作,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每一篇文就是不言而喻、可充示範的「身教」,是文學的典範,絕對不是乏味訓誡式的「言教」,不是只談寫作步驟與技法的寫作參考書。
默默地讀,就有爽爽的共鳴!淇華老師所有寫作書本身的文字與工法,就是文學代表作。
喜歡寫作的你,不要錯過,覺得自己不是寫作的料的人,更不能錯過,因為,讀完此書,即便你覺得自己是路邊一小顆隨人踩的土石頭、或是河邊平凡無奇的鵝卵石,都有機會雕出自己的文字光采。
#蔡淇華
#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40?sloc=main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
「文學的典範」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文學大師典範獎|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文學的典範 在 《典範教師獎》張萬苓教師啟發學子文學藝術,推動學生人文關懷 的評價
文學的典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6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因回憶錄紙媒載體《蘋果日報》的終結,上週打斷了回憶的順序,寫了很可能是《失敗者回憶錄》的終章。現在再回到順序。此刻想到的是:人類的歷史不斷重複,災難也不斷重複,而人類從來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許多事情太相像了。寫回憶錄可能也只是對自己有意義而已。
回到順序,是1948年我到香港後,記憶中這一年中國的社會意識及出現的文化產品。其中廣泛流行的還有歌曲。向掌權政黨抗爭的著名歌曲有《團結就是力量》《跌倒算什麼》,前者的名句有:「朝著法西斯蒂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後一首的名句有:「跌倒算什麼,我們骨頭硬,/爬起來再前進!/生要站著生,/死也站著死!」
諷刺歌曲最廣泛流行的有《古怪歌》,句子有:「往年古怪少,/今年古怪多,/板凳爬上牆,/燈草打破了鍋,/月亮西邊出,/太陽東邊落,/河裡的石頭滾呀滾上了坡。/半夜三更裡,/老虎闖進了門,/我問牠來幹什麼,牠說保護小綿羊。/清早走進城啊,/看見狗咬人哪,/只許牠們汪汪叫,不許人用嘴來講話。/田裡種石頭,灶裡生青草,/人向老鼠討米吃,秀才做了強盜……」
這些句子的比喻,當時人人都知道指什麼。當時人們想不到的是,棄舊迎新大半個世紀後,歌詞的意義還在,現在不是仍常有「狗咬人」「老虎說牠來保護小綿羊」這樣的事嗎?
《古怪歌》在網上還可以找到五十年代歌手竇金懷的演唱,可見那時候這歌曲已從大陸流行到海外。
另一首流行歌曲是《茶館小調》,這是以民間說唱敘事歌曲的風格,來針砭時弊。先是形容茶館的熱鬧,「有的談天,有的吵,/有的苦惱,有的笑!/有的談國事,有的就發牢騷。」接著是老闆出來勸茶客:「國事的意見千萬少發表,/談起了國事容易發牢騷,/引起了麻煩你我都糟糕,/說不定一個命令你的差事就撤掉,/我這小小的茶館貼上大封條……最好是,今天天氣哈哈哈,喝完茶回家睡一個悶頭覺。」接下來是滿堂大笑。說「悶頭覺,睡夠了,/越睡越糊塗,/越睡越苦惱。/倒不如乾脆,大家痛痛快快的談清楚,/把那些壓迫我們,剝削我們,不讓我們自由講話的混蛋,/從根鏟掉!」
這首諷罵國民黨政權的創作歌曲,在中共建政前很流行,建政後一直沒有看到有演唱。網上搜尋,近年有兩次有人唱,但瀏覽量只以百計,而且YouTube 設定「停用留言功能」。為什麼不能留言呢?因為留言必然聯繫到現在——現在的社會不僅是茶館老闆擔心茶客議論國事惹麻煩,而是根本沒人敢議論國事了,議論國事發牢騷甚至也不是丟掉差事或坐牢,而是會人間蒸發。
在毛澤東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後,在抗戰時期的中共管治地區,也出現了一批政治正確的文學作品,其中農民出身的作家趙樹理的作品,給我較深印象。他的著名小說是《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變遷》。《李有才板話》講紅區進行減租減息運動,地主閻恆元幕後操縱村政權反對,村中有一個愛編快板的李有才,被閻趕出村子,後在中共派員領導下,把李有才請回來,發動群眾,清算閻恆元。
李有才編的快板很有趣,我至今仍記得諷刺閻當村長十幾年的快板:
「村長閻恒元,一手遮住天,/自從有村長,一當十幾年。
年年要投票,嘴說是改選,/選來又選去,還是閻恒元。
不如弄塊版,刻個大名片,/每逢該投票,大家按一按,
人人省得寫,年年不用換,/用他百把年,管保用不爛。」
語言大眾化,新鮮活潑,是當時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不過這作品在中共建政後就不流行了。因為儘管舊時代有地主村長操縱選舉,村長一當十幾年,但畢竟還是有選舉,還是「年年要投票」;而且「不如弄塊版,刻個大名片」也是嘲諷而已,閻家村並沒有實行。倒是在人民民主專政下,「刻個大名片」「人人省得寫,年年不用換」的事,真是實現了。
趙樹理曾被中共譽為體現毛澤東的工農兵文學的典範。不過,在中共建政後,卻沒有寫出像以前那樣觸目的作品。到了文革時期的1970年9月23日,趙樹理被造反派紅衛兵毒打而死,這是中共引以為傲的農民作家的下場。
北京出版、戴光中著的《趙樹理傳》中寫過一件事,1951年中共中央開會討論農業合作化問題,毛澤東說:「一定要請樹理同志參加會議,別的人缺席一個兩個不要緊,趙樹理可千萬不能少。他最深入基層,最了解農民,最能反映農民的願望。」當時中央的與會者大都附和毛澤東,主張盡快合作化,趙樹理來後卻唱反調,說老百姓有了土地後,不願意急著交出土地,「願意一家一戶,自由自在地好好幹幾年後,再走集體化道路。」但三年後,他寫小說《三里灣》,卻對農業合作化大唱讚歌。在專權政治下,即使是掌權者的愛將,也沒辦法不扭曲自己向掌權者的倒行逆施唱讚歌,而即使這樣做也不能保平安,最後還是在革命政權的權爭運動中被虐打致死。(30)
文學的典範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n Inspector Calls 玻璃偵探 (Aisling Walsh,2015)
Country:England
Score:7/10
英國劇作家J. B. Priestley的同名三幕話劇改編,1946年在英國正式公演後大為轟動,一般認為該劇是當代英國左翼文學的典範,現在仍是英國中學會考教材。時值1912年,一個大宅內正在舉行一個小宴會,主人是當地的豪門,擁有一個大紗廠,在政壇也炙手可熱,當晚正是他的女兒和另一個豪門的兒子訂婚,這個婚禮也意味著兩個本來競爭的家族,將會聯手為他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他夫婦俩加上兩位新人和小兒子一共六人正在舉杯慶祝的時候,一個偵探卻突然到訪,主人以為他寅夜到訪,必是想簽認一些手令之類,卻原來他是帶來一起命案,一個少女剛剛自殺,她的死竟和他們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偵探的盤問,一層一層的真相便慢慢展開了。偵探表面上是來查案,但其實是向他們所有成員逐一控訴,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只是犯了一個小錯誤,歸根究底都是因為階級和身份的不同,但原來卻合奏了窮家女的一闕悲歌。
文學的典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文學的典範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個月底(8/26)內蒙古教育廳發布最新中小學授課方案,將在未來三年內,逐步把原本使用 #蒙古語 授課的政治、歷史和語言文學,改為用 #漢語 教學,消息一出引爆萬人示威潮,家長抵制、學生罷課,甚至鬧出人命。
只是改個教材而已,這個曾被譽為「中共同化政策成功典範」的 #內蒙古自治區,為何激起這麼劇烈的反彈呢?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文學的典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文學的典範 在 《典範教師獎》張萬苓教師啟發學子文學藝術,推動學生人文關懷 的必吃
第九屆星雲教育獎《 典範 教師獎》獲獎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教師張萬苓獲獎原因: 張師教學卓越,善用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教材教法, ... ... <看更多>
文學的典範 在 #文學大師典範獎| Facebook 的必吃
View about #文學大師典範獎on Facebook.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