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be a 二世祖]其實唔難,15億。一個月20萬,已經養三房。最緊要你個Ego唔好咁大
1. 之前講鄧成波,始終剛剛過身,而且好似講到佢個仔反面教材咁。雖然人人都咁講,但都係鬱悶。咁平衡下(即係,一啖屎一啖砂糖),畀啲正面例子你
2. TLDR :Less is more.咪撚去證明自己,就係最簡單。但知易行難,我都唔得。「可能有15億身家都唔得」
3. ==============
4.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5. 做二世祖唔可恥,我由細到大嘅夢想都係做二世祖!不過我老豆先我一步實現咗呢個理想!(埃汾爸後生時開餐廳的說,我都帶過女同學去,懶撚係扮太子爺咁,可惜冇免費蝦條,因為埃汾爸開泰菜,得蝦片)
6. 但真係,做一個成功二世祖,都係一種學問嚟的。唔信?睇下咪知。
7. 同樣姓鄧,有朋友提起鄧兆尊。係喎!居然唔記得咗佢。就開篇新文。真係絶無曲線,成功人士,小弟拜服。完全真心。你真係唔好話咩「畀你老豆係新馬仔你都得」。錯,道行嚟的,換著第個未必可以咁成功。
8. 上篇文講鄧成波,有啲網友留言話而我不知道陳偉霆,唔知真定假。至於識佢個仔嘅,應該更少,應該冇乜人叫得出佢個仔個名,只會講「波叔個仔」,或其他更難聽嘅稱號。
9. 但,如果我年紀嘅,真係冇可能唔識新馬仔,同埋新馬仔個仔。慎防啲讀者太後生,即係,遠古年代嘅溏心風暴(好似我最後一套睇嘅無線劇),都係inspired by 新馬仔爭產。而當年 電視更加係日播夜播,城市追擊(即係而家嘅東張西望)日日講,仲有呢個 「永祥內的快樂聖誕」(你老味起題嗰個真係有文化,向「戰場上的快樂聖誕致敬」,邊個話TVB冇料到?)。真係個個都知小艾同九舅父(都話後來溏心風暴照抄)。喂大佬,我地當年唔好話Facebook CNN,網都冇得上呀,乜都係睇無線。你見咩「殯儀之星」之類嘅名稱,都係嗰時發明的。
10. 但講返,兆尊(懶係熟咁)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當然係佢可以三房(後來好似有四房)人和平共處,仲可以出嚟分享心得,網民話齋,到底我睇咗啲乜?
11. 或曰,扯,有錢人三妻四妾好正常,燊哥都係咁。係丫,但,燊哥年代點同而家?況且,我好似冇見燊哥幾個女人一齊出街?呀兆尊真係可以拖埋三條女公然出嚟畀你影相喎,真係十分前衞,親身下體現咩叫open relationship,向傳統一夫十妻制嘅異性戀霸權說不。我肯定何式凝心中都好佩服佢,西蒙波娃都會同祥哥講你生咗個叻仔。
12. 而你睇佢係咪好多錢?好似唔係喎。咁同你同我比梗係多啦,但冇可能係鄧成波嗰種級數啦係咪?佢老豆都未必得啦。咁仲要大家知道,後來兆尊同祥嫂和好嘛—Translation :講掂數啦
13. 呀兆尊到底有幾錢?唔知,佢都未必知。但傳媒話,15億!「其實唔多」
14. 喂,15億,同你同我比就梗係好多(你唔止嘅記住話我知,幫手投落去勞蘇基金,置頂Post有講)。但拍落去咩波叔度比,爭好遠啦下話?幾個舖都分分鐘有呢個價。
15. 但細細個老師教你乜呀?錢嘅嘢,同陽具長度一樣,「唔使追求數字」「夠用就得」。係喎,根本佢有15億,已經可以唔使做,仲可以養三件。開心其實好簡單。
16. 天地良心,他人即地獄,快樂痛苦是好主觀嘅。但,你睇兆尊嘅面口,真係快樂過好多人喎。好似快樂過洗米華添。
17. 而佢搞三頭家,要幾錢?又係睇報紙佬話。20萬!你心諗,有冇眼花?仆你個街傅穎都話冇10萬月薪唔好埋去啦。20萬養三件喎。咁當然,傅穎雖則殘,但都叫做明星。咁你知我知大家知,好多人搞明星,都係為個虛榮感啫,你估真係靚幾百倍咩,冇可能的。
18. 有人提起「掌門人」,唏,我係一個文青,唔睇啲咁低俗嘅節目(聽講你啲網友當年都冇人睇的)。但我記得佢上去「大懷舊」,拿,文青呀。好似話仲有「皆大歡喜」,唏,文青嘢嚟的,好有文化架。啲食字gag玩到出神入化,除咗「磁力共鎮」外,我記得有集有個殺手,叫做陳環。你問下而家啲小朋友知唔知個gag位係乜?
19. 講真,以佢老豆嘅江湖地位,阿兆尊要玩多十年廿年,「根本唔難」。甚至佢要自己做娛樂大亨,想去捧明星食model都得,大把傍友謀住佢啲錢。但幾明顯地,佢就係早日早知道自己唔靚仔又冇演技,做乜Q嘢幕前丫(聽聞話只係滿足祥嫂同老豆嘅意思)。而你諗下啲人背後點講佢?你估佢知?
20. 兆尊就醒在,唔發明星夢,甚至唔搞娛樂事業,連生意都唔Q做!簡簡單單收下租算,呢啲咪二世祖典範!我講真的。你見幾多明星球星,又係貪得意走去搞飲食(最鍾意),然後又點?天天漁港定北海漁村?
21. 真係唔好笑,大把人得閒冇嘢做,又要走去證明自己。咁你見兆尊嘅玩法,佢一早知道nothing to prove啦。你睇佢食乜女(sorry),根本佢連砌model(唔係我做分析員用Excel砌嗰啲)(*)嘅虛榮都慳返。
22. 我講真的,幾多人,都係敗畀自己嘅虛榮?我都係,走咗好多錯路。
23. 人生其實好簡單,搞咁撚多嘢做乜?15億夠架啦。我都唔貪心,「其實我1.5億都夠」。
24. 1727個講追夢嘅,呢兩篇文幾值得睇。當然,如果我老豆係鄧成波,咁追下夢都冇所謂。記得孝順老豆。
(*)呢個gag所有香港分析員都識。古語有云,人地夜晚砌model,我地夜晚又砌model,世界好金公平。
==============
月頭訂最抵!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UA戲院 #全線結業 #蕭若元遊學修 #蕭若元 #遊學修 #影視新勢力 #Netflix #CoolStyle #林建岳 #古天樂 #馮德倫 #Angelababy #KimChou #uacinema #林建岳接收UA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
文化霸權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起阿嬌,我想起當年我是第一個說偶像有性生活沒有問題的writer,還被明報幾位編輯說「有冇搞錯,畀呢條友寫文。」
哈哈哈哈。然後還被不點名批評。
記住,2008年的明報,需要的,是這些論調。
直至2021年,都沒有變過。
四級照片?拍完給你看的嗎?看完不說句多謝還要擺一個道貌岸然的樣子出來指責,女性主義者那時候,沒有用她們拿手的把戲,向這些達官貴人抽刀,哈哈哈哈哈哈。除了可笑,就是可笑。
至於老師的性觀念是否保守,晚輩不敢評論,也沒有需要知道。呵呵。
~~~~~~~~
2008-02-15
蔡子強:除了天真和傻之外, 還有對錯!
【明報】香港最值得一提的spin doctor,當然不是劉細良,又或者何安達,而是英皇娛樂王牌經理人── Mani 霍汶希。
朋友劉細良在未加入政府之前,曾經與筆者在《明報》一起撰寫這個專欄,其中一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談到:在香港,spin 的文化,最成行成市的,並不是本地政壇,反而是娛樂圈;最值得參考的spin doctor 心得,不是什麼心戰室實錄,而是英皇娛樂王牌經理人Mani 霍汶希的手記。
「每天具體執行spin 功能的人士,最專業的是一幫娛星經理人,當藝人醉酒打人或被狗仔隊伏擊,甚或拍得與北方佳麗上房過夜照片時,他們便要與『乜周物周』的娛樂總編『拆』,提出交換條件,希望影響編輯手下留情,平時飲茶灌水免費晚餐演唱會『飛』少不了,所以大家周不時見到一些明星無端端上封面,而且係正面報道,就知道是幕後spin doctor 發功了。」我想兩年多之後的今天,如果細良有機會再重寫同一篇文時,他一定會加上這個新的素材──周一阿嬌的記者會。
機關算盡的發言和記者會
短短分半鐘的記者會,140 多字,機關算盡的發言,滴水不進,我敢打賭,當中一定有很多公關和法律顧問的意見。
不是嗎?事件的對錯,以「我承認以前係好天真同好傻,但係現在己經長大了」短短兩句說話,輕描淡寫的帶過,相片的真偽,完全不再提及,要迴避的,當然是其公司英皇集團當初「移花接木」的指控,及可能的法律責任,而「天真」和「傻」兩個形容詞,更與Twins 一貫苦心經營純情、可愛形象,配合得天衣無縫。
霍汶希更聲明,英皇所有藝人將永遠就事件封口,不會再評論事件,美其名為免事件擴大,令藝人受到傷害;而阿嬌的發言不長於分半鐘,不設記者發問,這都可確保新聞報道時,可以讓「官方」苦心設定的版本,原原本本出街,避免讓傳媒斷章取義。
阿嬌發言前, 歌迷送上一個寫上:「一定繼續撐孖女,We Support Twins Forever」的蛋糕;發言時,又有秩序地排在後方高舉「一定永遠支持Twins」的燈牌;發言後,又大叫「支持你」、「支持你」……的口號。這簡直是一個經過精心策劃的電視畫面。有報章暗示,歌迷由公司一手包辦。
Timing 也是一絕,記者會的明日,剛巧就是老闆新股上市的日子,恰好趕得及「拆彈」。
對錯、教訓,都被spin 一一掩蓋但問題正正是,愈把問題這樣輕描淡寫的帶過,就愈把對錯、責任、教訓等重要問題,一一掩蓋,令社會把學費白交了。
我並不是一個性觀念保守的人,兩個人,關了門,如何男歡女愛,本來不需要旁人指手劃腳。但問題是,今次牽涉的都是公眾人物,是被公司、傳媒、電台(包括港台),甚至政府部門,力捧的年輕人偶像,對後生仔有重大的示範作用。當這些藝人義不容辭的走去當什麼「滅罪、禁毒、太陽計劃…… 之星」時,在讓自己增添人氣,接受群眾和鎂光燈簇擁之外,他們有否想過自己一言一行的社會責任呢?如果阿嬌只是一個寂寂無聞的尋常普通人,不是公眾人物,我們就有更多的理由,對她更加包容。
又或者,如果她是未夠18 歲的「後生女」,我們也有更多的理由,對她更加寬容;但一個成年人,一個27 歲的成年人,就不能單單以一句「天真和傻」,來迴避對錯,迴避責任。
我想大家的要求十分簡單,闖禍不是世界末日,沒有人要求從此要讓你永不翻身,但最起碼,不能文過飾非,對錯、責任、教訓等問題,要有一個交代。
事件中,有什麼對錯?
上月27 日,即事件爆發的首天,英皇集團曾公開聲稱相片是遭「移花接木」,並就事件報警,究竟當中是否有人「報假案」、誤導警方、誤導公眾?
事件中,有什麼公眾意義?
在性觀念開放、Snapshot、後生女對自己身體警戒心日減的今天,阿嬌是否應該講清楚事件對自己所造成的切膚之痛,以及從中汲取到的教訓?
這些都不是純粹供大家茶餘飯後「八卦」,而是關乎到下一代成長的重大話題,但是今天在spin 的考慮,spin 的文化下,都被一一放過。
或許你會指摘我以一個男性霸權的角度來看整件事,那麼我介紹大家看看徐詠璇,周三在《信報》其專欄所寫的文章:
「阿嬌以『天真』和『傻』這些純情、可愛的字眼,將事件輕輕帶過。是她真的不覺得拍這些四級照片有何不妥?抑或是她旁邊的人拍拍心口,告訴她一切等閒?……令人失望的,是阿嬌有太多人包庇照顧,令她也繼續沉溺在虛偽、荒淫、跟紅頂白的最劣的娛樂圈染缸裏。這次過了關,厚著臉皮,博大家忘記,久而不聞其臭,還贏得個『勇敢』面對人生的稱號。背誦了這一大篇話之後,她可能長大了,只是,不見得變好了。」在性觀念開放、Snapshot、後生女對自己身體警戒心日減的今天,我想徐詠璇正正道出很多母親心中對女兒的擔憂。
以前娛樂圈提到化妝師,人們只會想起「輝哥」(陳文輝);今天提起化妝師,大家恐怕想起的,卻是Mani。而比起前者,後者為藝人化的妝,或許更加巧奪天工;化妝前後,更加判若兩人。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文化霸權心得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馬57影展綜合短評與回顧】
世界上其他影迷恐怕很難想像,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島國上,竟然還能夠如此蓬勃地舉行著實體影展,而且還不只一場。從春季取消的「金馬奇幻影展」,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人們也逐漸習慣於審慎樂觀的防疫生活,從暑期的「金馬經典影展」、「台北電影節」陸續開出票房佳績,直到秋季的女性影展、酷兒影展、高雄電影節、桃園電影節等,接續綻放。
而作為一年一度的壓軸大場,第57屆金馬國際影展共選映176部電影、453個場次,並在預售開賣後不久便突破了六萬多張票售出的佳績。與此同時,《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親愛的房客》、《無聲》等國片,也如接力賽般,一一締造過往幾年難以想像的票房佳績。除了影迷們「報復性消費」、「抱復性看片」的心理因素之外,也更加印證了影院電影經驗的不可取代性。
本屆金馬影展以開幕片《#同學麥娜絲》拉開序幕。老實說,身為黃信堯導演前作《大佛普拉斯》的粉絲,這部探討四名中年男子的渾沌與失落,並沒有打中我的心。即便畫面變得咖樂佛、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但故事的核心主軸並不清晰。焦點在四名角色之間輪轉,偶有亮點但缺乏收束力道,以致於整體達成的效應並沒有大於各部的加總,不免可惜。
類似題材的丹麥奧斯卡代表《#醉好的時光》則可以作為一個優異的對照。同樣聚焦四名中年發福、人生走入胡同的臭異男,《醉》以輕鬆詼諧的筆觸帶出了北歐國家日益嚴重的酗酒問題,但卻又不帶批判地直視了酒精「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實。麥滋米可森最後一段豁出去、「我們都曾年輕」的瘋狂舞蹈,為角色們帶來心靈的救贖,也示範了一個好結局的重要性。
說到狂舞,本屆閉幕片由兩部港片擔綱——《狂舞派3》與《手捲煙》。《#狂舞派3》為《狂舞派》的續集,並以續集電影罕見的聰明、具備充分自我意識的後設方式,為整個《狂舞派》宇宙拉高視野和高度。除了將消失的《狂舞派2》完美鑲嵌在電影之中,也積極面對明星光環、藝術創作的獨立與商業性、都市再造與社區文化意識等議題,甚至直接指控「地產霸權」對在地居民的生存權和自我認同的侵蝕,帶出背後更龐大的,對香港這塊土地的一個深深期許和警鐘。然而,或許是野心太大或是剪輯倉促,敘事上確實略嫌雜亂(竟還穿插了一段類似嘻哈文化緣起概論的紀實影像),最後的反高潮也不免令人有些不勝唏噓。
另外一部閉幕片《#手捲煙》則是演員導演陳健朗的首部長片作品,帶著傳統香港幫派電影的氣息,整體執行相當沉著穩當,選用不同族裔的演員代表「新香港」也頗有新意。與 2018 拍攝完的《狂舞派3》相比,這部在今年疫情期間拍攝完成的作品,更展現了香港現今日益嚴峻的社會景象。儘管故事仍是走商業類型路線,但在追逐戲和動作場景都有非常好的掌握(一場一鏡到底的打鬥戲,簡直媲美《捍衛任務》等級),林家棟氣場凌厲的演出也極具說服力。
今年金馬最讓我驚豔的作品,同樣也是一名新導演之作。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以兒時回憶,雜揉著馬泰邊界的鄉野奇譚和神怪信仰,交出了一部介於恐怖片和愛情片之間的《#南巫》。它排除了俗爛恐怖電影中常見的突嚇畫面,或刻意懾人的音效,完全以鄉間的死寂和空曠,和自然光的閃熠和侷限性,搭載著傳統皮影戲和宗教儀式所使用的樂器作為配樂(配樂也是導演本人所作,才子來著),讓人完全深陷其中的詭譎氣氛,看得非常過癮。張吉安在蔡明亮和阿布查邦的夾擊下硬是竄出一股生猛強勁的影像生命力,攝影、聲音、場景、演員、劇本面面俱到,甚至還隱約帶出了當地多元族群和信仰的矛盾隱喻,是一鳴驚人的優秀之作,也是華語電影圈一個響亮的獨特新聲。
另一部私心非常愛的作品,則是由旅美中國導演趙婷所拍攝的《#游牧人生》。趙婷承襲了她先前拍《重生騎士》的素人調度功力,讓奧斯卡影后法蘭西斯麥朵曼完全融入美國中西部一群逐工作而居的新游牧民族,講述著一個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破碎美國底層群像。趙婷以不可思議溫柔視角和人文關懷,去貼近這群不得不放下一切、堵上一切而驅車上路的人們。一部同時關於孤獨和連結的電影,溫暖不帶批判地看著生命中來去的過客,那些肩負著人生的包袱同時逐漸放手釋懷的孤魂,以及那些尋找歸屬和歸宿的人。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好喜歡大量的自然光、天地蜉蝣般的遠景、仰望千古的星空與恐龍。《游牧人生》是今年我最愛的電影之一,趙婷也證明了她既不是溫溫德斯,也不是泰倫斯·馬利克,她就是趙婷。
其他幾部也還算喜歡的作品也約略帶過:《#小狼居家守則》像《歡迎光臨奇幻城堡》,談美墨邊界新移民與兒童的生存悲歌。兩位年輕演員的表演自然且靈性十足,但最後的結尾顯得有些太便宜行事。《#靜寂的鼓手》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音效獎的一大競逐者,透過音效設計讓觀眾模擬聽覺障礙者以及電子耳蝸使用者的世界;Riz Ahmed 交出從影以來最佳演出,整部片也很成熟地處理一段感情如何被創傷經驗給影響,Mathieu Almaric 煮的早餐也讓人食指大動。《#親愛的同志》彷彿用帕威·帕利科斯基的攝影美學,帶著一種肯洛區的精神,講述著蘇聯政府迫害人民的故事。這類作品看多了,但這部片的巧思是透過共產黨一名高層女主管作為主視角,同時又有許多諷刺與幽默注入其中,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倒是結尾從民族情懷談回私人親情,顯得有些做小了。
即便兩者的切入角度和想傳遞的意念不盡相同,但《#默愛》接在去年的《燃燒女子的畫像》後問世,先天上就有些吃虧。然而相比《燃燒》,《默愛》仍有其可看之處,像是更樸實無華的日常描述,以及更充滿曖昧模糊地帶的情慾流動。凱特溫斯蕾的一記回眸眼神就能打動人心,可惜瑟夏的發揮空間就比較少,但整體而言還是賞心悅目、從容不流俗。《#Gunda》是一部奇妙的黑白紀錄片,沒對白沒配樂,拍的是農場上的豬、雞、牛。有的時候像在看蔡明亮電影,會自己腦補許多情境進去,就算沒有情節,黑白攝影也是極美。
而影展當然少不了補看一些經典老片,能在泰坦廳看《#恨》和《#蠻牛》(aka 馬丁的費里尼式渣男物語),真是一大享受,那個攝影美學真是橫空出世而歷久不衰。《#驚魂記》雖然以現今來看,一些解離人格疾患的病理和最後的 man-splaining 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考量到創作年代,那真的是無可挑剃的完美經典。而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甚至是枝裕和的《#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也都讓人一頭栽進了上個世紀的台灣風景。充滿生命力的小人物故事,以及跨越時間的成長甘苦,都澆灌著這塊土地以及在此成長的新一代影迷。
本次金馬大概看了二十部左右,蠻慶幸大致而言都沒有踩到什麼雷。老實說,除了信義遠百電梯的撲朔迷離之外,我還挺喜歡在信義區跑影展的。然而,也因為看了很多晚上九點多的場(苦命上班族),因此回到家通常都是匆匆洗洗睡,沒有太多時間分享心得與影評。受限於排場衝突與時間有限,今年還有些沒看到的口碑佳作,像是新加坡的《#男兒王》、菲律賓的《#校園塗鴉派》,以及紀錄片《#迷航》、《#佔領立法會》等等,希望之後都能再陸續補上。
今年各位有看到什麼喜歡的、或是大雷的,都歡迎在下面分享一下喔!
-
#金馬影展 #金馬57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文化霸權心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UA戲院 #全線結業 #蕭若元遊學修 #蕭若元 #遊學修 #影視新勢力 #Netflix #CoolStyle #林建岳 #古天樂 #馮德倫 #Angelababy #KimChou #uacinema #林建岳接收UA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呢條影片係會講下隨著UA Cinemas全線結業, 田啟文擔心影響外國投資者嚟香港,那邊廂 ,又有人靜靜起革命,喺度創造出「影視新霸權」,正所謂一雞死一雞鳴,有危就有機,香港人從來都懂得英雄造時勢。
UA Cinemas(娛藝院線)今日宣佈全線結業,啟動清盤程序,遣散逾百員工,昨晚起開始停售戲票。UA陪伴港人36年,為香港影業創不少先河,包括首間引入「口述影像」上映的《逆流大叔》,可讓視障人士使用專用接收器,聽口述影像欣賞電影,打破電影界限,早年UA亦是首間於2007年引進IMAX巨幕技術,再次吸引戲迷進場支持。
受疫情影響收入,電影業界擔心UA Cinemas結業會引起「骨牌效應」,田啟文今早接受電台訪問表示:「好震驚,UA係龍頭院線,提升港人選戲嘅選擇,佢喺暑假排片都係第一手外語片,此消彼長,排得咁好,變咗華語片比較失色,但對觀眾係好事,因為同外國同步,有時嗰邊都未做,反而香港上映先。」
田啟文稱疫情下排戲院座位只可排一半,經營百上加斤,聽聞之前UA想賣盤,不過因為UA旗下七間戲院均位於黃金地段,惟市況欠佳,未有「白武士」出手,最終只賣出一間,「佢哋一直想賣盤等有心人去經營,但係而家都頂唔順,電影一直難做,市場萎縮,租金人工上漲」。田啟文指身為業界人士,最擔心驚影響投資者來香港,「咁大間龍頭院線都頂唔順,咁即係冇得做啦,咁就唔喺香港投資拍電影」。
如果要話外國人唔嚟香港投資拍電影,不如思考下全球電影生態嘅轉變,以致日後香港電影嘅生存之道,如今娛樂事業嘅大趨勢就係科技!串流媒体!同埋原创!
网上播放電影、電視將會係未来的趋势,自從第75屆威尼斯影展上,Netflix出產兼發行的《羅馬》不但首度進入國際影展,還贏得最高榮譽的金獅獎。當年,Netflix的參展作品多達六部,也引起關注乃至爭議。
因為獎項的背後還帶出另一個信息:隨着Netflix效應雪球愈滾愈大,「擁有龐大資源」的串流平台的推廣, 令傳統電影業陷入困境,早喺幾年前,外國已經開始借助互聯網,稱霸歐美電影市場,而這「稱霸」的背後又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
由於近年網上短片興起,網絡平台亦成為藝人宣傳的主要渠道之一,Cool Style將與各地多個網絡及多個渠道進行線上視頻平台合作,積極打入短視頻及電商行業,將傳統娛樂模式與新經濟互相融合,助香港藝人進入短視頻新興行業發展。
Angelababy成為策略性股東,她表示期待更多的新人和新作品,而剛才提到嗰位經理人Kim Chou就係喺行內被稱為 「煉金術師」入行二十多年,「造星」無數,一手發掘兼捧紅Angelababy(楊穎)、熊黛林、水原希子等當紅明星。本身係台灣模特兒 ,加咗嚟香港嘅Kim, ○七年自立門戶,開設模特兒公司。
她揚言,做模特兒不能只有一個靚字。佢對啲發掘新人甚有心得,佢話「做Model,外表同內在一樣咁重要!所謂相由心生,一定要有內涵,最怕啲人得個靚字,我寧願你個樣麻麻,但識得音樂玩運動,味道都唔同啲。如果性格差,又無內涵,屢勸不改嘅話,再靚都無用,咁咪bye bye囉!」就喺angelababy 14歲未沽牙嘅時候,Kim覺得angelababy當時眼神同表情好有自信,好吸引我,見到佢真人後同張相根本無分別,已經好想同佢合作,但我第一句同佢講嘅係:『你要箍牙喎!』」呢啲先至真正叫做大師 , 難怪咁多個超級巨星都係畀佢一手發掘嘅 。
所以行內除咗英皇嘅many發掘容祖兒出嚟之後 ,大家應該日後會聽多啲呀Kim名㗎喇
馮德倫喺2019年都拍咗netflix嘅《五行刺客》, 亦都好開心與兩間公司合作,並希望日後能幫忙提升短片的質素,打造出有國際視野的本土作品。
我睇到Coolstyle呢一間公司 , 有林建岳強大嘅資金 ,有財力,古天樂香港幕前幕後嘅人員 ,有魅力,Angelababy內地有呀名氣 ,Kim一手發掘巨聲嘅有能力,馮德倫有拍荷里活電影嘅有經驗,外國嘅月光唔係一定係圓嘅 ,但係取長補短 ,馮德倫可以將外國點樣尊重創作同埋劇本呢一樣嘢就已經係 香港影視界要學習嘅地方呀 。我覺得呢一間公司, 有野心去創造全球華人嘅中文版netflix,
......................
「香港電影有本身特色,.....................工業,你見到每個國家都有本身電影,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即使以前好少有電影出品,但依家都會有,變相令外地觀眾更挑剔,唔係因為我哋拍得唔好,而係佢哋選擇多咗。..........................,你見到有台灣、日本同韓國電影,甚至伊朗同印度電影都有。唔單止係我,其他發行人只要覺得係好電影,就會買返嚟上映。
佢更加講當然唔係每套電影都賺錢,但最緊要係賺多蝕少,就已經無問題,唔可以每套電影都蝕錢。我諗係有個熱誠,如果真係當一盤生意去做,就可能會睇錯,真係要愛嗰件事,鍾意呢套電影,諗法要更純粹,本身真係鍾意,覺得應該帶呢套電影俾觀眾,咁樣就比較容易,
.......................!我哋識目以待 。
要數UA旗下最受歡迎的戲院,相信是旺角朗豪坊及尖沙咀iSQUARE,前者於2004年開業,當年斥資4,000萬大手筆裝修,該址人流極旺,加上座位又較舒適,人氣超越位於西洋菜街的旺角百老匯戲院。至於後者為香港第二間IMAX戲院,首家IMAX戲院亦屬於UA旗下,為九龍灣的UA MegaBox。由當年《阿凡達》(Avatar)、《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到近兩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及《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臨上映前都會出現影迷到IMAX戲院撲飛的畫面。
某些UA戲院對於市民來說是地標一樣的存在,例如UA時代廣場是很多情侶的拍拖勝地,該址曾於2012年1月結業,最後一日營業時每場戲的票價只需18元,大批影迷前去捧場懷念一番,甚至有人在時代廣場外舉行燭光集會「悼念」。翌年UA在時代廣場重開戲院,並改以全新院線品牌「CINE TIMES」。
踏入2010年代中期,多間UA戲院陸續轉手或關閉,連人氣最高的UA朗豪坊亦轉手給天馬娛樂旗下的Cinema City戲院,往後皇室戲院、UA東薈城、UA太古城中心、UA沙田,到近兩年UA iSQUARE與機場UA都陸續易手或結業,連開業不到兩年、位於尖沙咀K11 Musea的K11 Art House戲院亦於今年1月被收購。這樣看來,UA院線的終結早在幾年前已有迹可尋,捱得過盜版猖獗的年代,但敵不過天價租金,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兩度要求關閉戲院就成為致命一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bZtBzW53OY/hqdefault.jpg)
文化霸權心得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果沒有新住民,台灣人可能只能看書、看報導來瞭解其他國家,很容易落入文化霸權的想像」如今是馬來語、印尼語老師的王麗蘭認為,她要做的是讓自己成為台灣人的眼睛。而同樣身為新住民立委的林麗蟬進入體制後,又有什麼體會與心得呢?
看更多「2017未來大人物影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cQs5IJtPA7dTmguqwqQdguhfBLEWC-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2Kl1-Awm-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QgVWG0_dBM4J1YQB9vkhe6hiW6g)
文化霸權心得 在 M觀點- 一開始歐美左派批評,白人怎麼可以自以為 ... - Facebook 的必吃
一開始歐美左派批評,白人怎麼可以自以為可以代表日本人做日本歷史的遊戲,根本文化霸權。 後來日本人出來說我們覺得這個遊戲做得很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