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 1. 公視為《熱帶魚》髒話消音事件向陳玉勳道歉
│
公共電視昨天中午播放陳玉勳導演的作品《熱愛魚》並將其中一段文英罵髒話的橋段消音,導致陳玉勳昨晚在 Facebook 上大動肝火:「不尊重創作者,也該尊重一下過世的文英阿姨好嗎?」曾任公視總經理的電視製作人馮賢賢也提出呼籲:「希望公視法裡的『所有時段皆不可兒童不宜』以及廣電法裡的『禁止違反風序良俗』被合理解釋,而非愚蠢地被用來箝制創作」。公視今天也回應表示礙於法規才做這樣的處理,「處理不周之處,造成導演感到不被尊重,公視誠心感到抱歉」。這個每日讀報很少轉島內新聞的理由是大家都很容易就看得到。但今天轉這則的理由是:從公視的說法就可以看出他們的道歉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事主不是行為人公視,而是公視法和廣電法的主管機關文化部。過去長期仰賴「民間第三公正組織」的審查機制早就因為「公正組織」脫離現實而成為問題,文化部不能再此逃避責任通盤檢討影視分級的整套機制。
(報導原文:https://bit.ly/3ptiRnu、https://bit.ly/2YekF8e、https://bit.ly/2Y8HzO6)
│
│
▼ 2. Netflix 試圖解決 Android 裝置擴音喇叭的音質問題
│
Netflix 在最新版的 Android App 中引入新的編碼/解碼技術 xHE-AAC,試圖改善 Android 用戶在看影音的時候遇到的各種音質問題。許多 Android 手機的擴音喇叭較小,經常遇到背景聲音太大而遮蔽了對白,可是把音量放大又會讓喇叭破音的狀況。新的程式會讓對白音量便得更一致穩定,同時不會犧牲整體音質。此外也特別針對網路速度改變的因應做出設計,手機版本程式也可以像早先已經做出改善的 Android TV 程式那樣不因網速突減而讓用戶聽到音質明顯下降的差距。
(報導原文:https://bit.ly/39fBDcH)
│
│
▼ 3. 讓 AMC 電影院活下去的救命錢到了
│
世界第一大電影院品牌 AMC 在沒有電影可演的新冠病毒冬季原本面臨隨時都會倒閉的危機,但剛剛該公司執行長 Adam Aron 宣佈來自歐洲的救命錢 4億美元已經到了,他們渴望至少撐過最危險的冬季。他們去年12月中以來總計募到9億多美元的現金,讓他們可以撐到2021年的一定期間。不過疫苗雖然已經開始施打,誰也沒有辦法保證疫情什麼時候能真正退去,並讓電影院開始有收入。從疫情發生以來,規模最大的 AMC 就一直被傳不是倒閉就是賣給別人,而去年底連 AMC 自己也開始強調自己隨時會倒閉的狀態。這一關先撐過了,接下來就是繼續跟新冠肺炎和死不讓電影上映的片廠一起比賽誰氣長了。
(報導原文:https://bit.ly/2MqPdkb)
│
│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麗君要求洪部長積極協調公廣集團直播2018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資格賽,並建立重要賽事直播協調機制,洪部長也表示將會與教育部來協調。 日前媒體報導指出,我國多部影視作品將中國的發行權簽給中國的「文化中國」,但最近被阿里巴巴收購,至今仍在交涉中遲遲無法上片;鄭麗君表示,過去影視作品在中國市場,最常...
文化部廣電處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代力量今日召開【媒體改革 繼續前進】記者會,針對中天換照後,應如何打造優質媒體並提升媒體環境提出四項具體主張,分別為「反媒體壟斷更加迫切」、「健全公共媒體要加快」、「更強化我國文化內容」以及「建立後匯流媒體秩序」。
時代力量秘書長白卿芬首先表示,中天新聞台在換照不通過後轉向網路平台經營,其Youtube頻道的訂閱數自昨(10)日的75萬,至今(11)日早上已達176萬。但卻發現接下來將面臨無法可管的窘境,因此媒體改革的腳步不能停滯。
白卿芬提到,從反媒體壟斷運動開始,社會各界無不希望能盡快通過《反媒體壟斷法》,經由立法讓媒金分離,避免媒體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或財團的手上,造成媒體報導不公,妨礙多元聲音。立法院在第八屆時各政黨就有提出不同版本,第九屆時代力量也大聲疾呼,但是立法院遲遲不願意排審,而行政院版的《媒體多元維護與壟斷防制法》草案也自第九屆最後一個會期提出後,就再也沒有聲音。
白卿芬表示,面對媒體的快速發展及變化,立法進度卻非常緩慢,讓人憂心,特別是網路媒體逐漸改變媒體生態市場。而在國外,如美國與澳洲,已正視網路廣告少數集中的現象,近幾個月正式將網路廣告視為反媒體壟斷重要的一環,避免讓網路廣告被少數人操縱,進而干擾媒體的公平競爭。
白卿芬提到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機構路透新聞研究院於去年年底出版的《強化歐洲民主之數位媒體發展政策建議報告》,提出3F指標:自由(Freedom)、資金來源(Funds)以及未來(Future),其中讓獨立媒體能持續營運,是維護多元聲音與文化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她強調,保障獨立非營利媒體、社區媒體等非主流媒體的發展,這也會在網路媒體世代,成為反媒體壟斷、真正維護多元發展的重要力量。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總召邱顯智委員表示,在立法院第9屆期間,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便提出《公共媒體法》,但本屆卻尚未提出,呼籲行政院盡快將法案送至立法院進行審查,我們也贊成《公共媒體法》能夠盡快通過。
此外,邱顯智表示公共媒體經費長期不足的問題也應一併處理。配合《文化基本法》的訂定,希望以文化基金挹注公媒基金會的營運,提供其長期穩定發展的財源,以增加公媒基金會營運的動能並能夠健全發展。
同時也應建立課責機制,落實公共媒體問責和增進公共參與,除了現有行政和立法的監督之外,也應該有相關規定,讓公共媒體的發展能夠符合外界期待。另外也應比照NHK或BBC,台灣應有公共新聞頻道,以促進多元環境,增定服務頻道專章並擴大服務功能,較能確保頻道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表示,目前台灣針對媒體的規範不足,年輕人相當在乎。首先,目前本國媒體產製內容並無相關規範,應要能保護本土自製比例,否則高度自由化恐導致媒體向產業靠攏、看錢說話。
而戲劇影視部分也遇到類似問題。例如韓國保護本土自製比例,才讓相關產業能夠壯大,台灣應該也要能比照。而OTT平台也尚無有效管理規範,若要壯大台灣媒體產業,並將環境更加健全,就應把OTT納入專法明確管理。
時代力量黨主席陳椒華表示,我國在媒體規範和管理上,仍欠缺一套完整制度及法規。而相關法規如《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已送出行政院,希望能夠盡快啟動修法程序。
目前媒體匯流以成常態,然而現階段無論是廣電三法,或研議中的《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都是將不同媒體放在不同的管制位置。此情況導致若業者是提供跨媒體服務,在法令上往往有所限制。
陳椒華舉歐盟為例,歐盟早已注意到「媒體匯流」的現象,已提出並修正《視聽媒體服務指令》,將網路媒體等新興媒體,與傳統廣電媒體,納入相同管制。時代力量將訂定符合我國國情、如歐盟所訂定之視聽媒體服務指令,列為中長期努力的目標,也要求政府應提前有所因應,訂出相關法規。
陳椒華最後強調,反媒體壟斷是時代力量創黨至今堅持的理念,希望能透過完整的法令訂定,建立媒體市場的穩定秩序,對於我國媒體的長遠發展,會有相當的助益。
文化部廣電處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報復性砍預算嗎?公視前瞻經費遭大砍2/3>
公視先前與文化部鬧出的國際頻道事件雖已隨著文化部解約告終
但近期傳出製播節目的預算
由2017-2020年時15億元,2021-2024降為5億9千萬元,降幅高達2/3
遭董事馮小非質疑是否因國際頻道事件遭懲罰
-
公視法定預算9億元,僅能作為支持新聞頻道營運用
身為金鐘獎常客的公視,拍攝的戲劇等都需靠政府其他補助,文化部這一刀砍下來,對公視的傷害可想而知
而文化部砍經費的理由是 #預算用於防疫
(蘋果) 拒絕籌備國際頻道 公視遭「報復性」砍預算?馮小非:很難不做此聯想
👉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820/NFZGH3NE3FFMBCYYOIPLUMNIQI/
-
為何我國公視顯得如此卑微呢?
原因在於預算幾乎掌握在政府手中
公視的法定預算、也就是保證給你的經費9億
僅能維持新聞台的正常運作 #經費規模嚴重不足
英國BBC的經費有2千多億台幣,公視的270倍
日本NHK的經費近2千億台幣,公視的220倍
公視及中央社因黨國及威權時期的歷史
立委諸公對其不信任度高,擔心成為黨國打手
以削減及控制其預算為手段
但這樣會造成公視之生存完全得仰賴政府的補助讓執政黨對其控制力道更高。
反而 #讓政治凌駕專業
-
部分國家公營電視經費來源為執照費、收視費,如英國BBC、日本NHK、法國廣播電台FRI、德國之聲DW,這類可以有效保障公營電視台的收入
#經費來自消費者,對消費者負責
#不會受到執政黨預算威脅
-
但因我國商業電視制度,恐很難執行
可以提高公視法定預算至少到60億元(1997年公共電視法施行前的預算)
目前對人民而言,公視的形象相比各大媒體中至少是相對公正
讓公視長期處於預算不足、仰賴政府賞飯吃
反而更容易遭到政治力干預
參考資料:
(關鍵評論)英國有BBC、日本有NHK,台灣公視只有二十年的哀愁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705
(政大廣電系)由 BBC 與 NHK 看台灣公共電視在數位時代的角色與經營
👉http://amt.nccu.edu.tw/no-33-article-02/
文化部廣電處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麗君要求洪部長積極協調公廣集團直播2018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資格賽,並建立重要賽事直播協調機制,洪部長也表示將會與教育部來協調。
日前媒體報導指出,我國多部影視作品將中國的發行權簽給中國的「文化中國」,但最近被阿里巴巴收購,至今仍在交涉中遲遲無法上片;鄭麗君表示,過去影視作品在中國市場,最常遇到的阻礙就是中國廣電總局內部審批,這次遇到狀況是已審批完成卻無法上片,鄭麗君要求文化部必須主動向中國了解狀況,保護台片在中國的權益。
鄭麗君指出,文化部與文建會相異之處在於「文化產業」與「文創產業」概念的興起,然而,文化部的本業不只是產業,應從產業發展中維護文化,且鄭麗君在預算審查時提主決議要求文化部三個月內成立「文化貿易策略小組」,擬定文化貿易人才培訓課程,建立文化貿易專家人才庫,請部長加快進度。
近期爭議的國父紀念館與大巨蛋,鄭麗君表示,國父紀念館忠孝東路側為因應人潮疏散的腹地要移除37棵老樹,其中有31棵所屬國父紀念館,鄭麗君要求,對於大巨蛋如此頗有疑慮的工程,文化部應秉持專業扮演積極角色;另外,大巨蛋的地下穿廊出口也被質疑破壞國父紀念館的景觀,國父紀念館是建築師王大閎先生的作品,屬法定文化資產,身為文化資產主管機關,應積極介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_nGlICBrq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