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重「基地文化腳鐐」,看民進黨就最清楚。。。”
香港啓示錄(中)- 台灣篇
上篇提到,在119天內,一個新的青年物種成形於彈丸香港。港青習慣於「基地文化」下的自由和法治,卻不識威權,更別說集權的本質。然而在瞬間,他們發現自己所賴以生存的「基地文化技能」,竟然在威權之下如此不值錢,並迅速達到結論:如果再不修練自己和威權抗爭的技能,很快的就會落入被集權的命運。換句話說,在119天內,港青赤裸裸得被迫放下過去自欺的「殖民身份」甚至「移民身份」,一場黃粱大夢被驚天一雷嚇醒後,這才發現自己的處境未脫父輩的「難民身份」。港青開始要他們自己的主體性、自己的認同,雖然他們還不清楚那是什麼。
這是香港的啓示錄時刻。而在同時,這來得又急又快的啓示錄,也成為台灣的一面魔鏡,照出了台灣社會幾十年來想不清楚、想清楚了不敢說、敢說卻不乾不脆的內心幽靈。此處擇其要者論之。
歷時三、四千年的原住民和南太平洋人口遷移史先放一邊,台灣絕大部份人口的近代歷史始於約400年前。與香港高達6、7 成是近代難民或後代的人口結構不同的是,台灣先歷經移民文化近200年後,再經殖民文化50年,然後瞬間進入佔比僅約20%、但強勢威權的難民文化,時間也幾近50年。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分水嶺在哪不好說,但已經可以下結論的是,30年前你所看到的台灣「榮景」以及今天你我看到的台灣「亂象」,皆可視為三種文化交織而成的切片 – 移民文化、殖民文化、加上難民文化。
早期的「白色恐怖」,無疑的可以直接定義為「難民執政文化」的威權抓狂心態的反映,而所謂的「反蔣現象」,其實多半是難民文化的內部意見不一致,例如雷震、殷海光等人的「自由中國」及胡適等自由主義流民。一直要到中壢事件、高雄美麗島事件時期,才顯現出「融合了殖民文化的移民文化」對難民文化的整體反彈,此時期的對象叫「中國國民黨」。
台灣雖然歷經了這些與香港不同的階段,然而在最底層的文化心態上,卻有一層共同的魔障,那就是「基地文化」- 一種甘於做別人基地人民、做基地官、吃基地飯、賺錢最大、日子平安自保就是最幸福的心理狀態(參考本系列(上))。哲學上,這是台灣和香港在文明昇華路途上的最大拖累。
台灣這重「基地文化腳鐐」,看民進黨就最清楚。兩度執政、一度還是完全執政的這一團統稱為「民進黨」的政治派系組合,本來負有令台灣超越殖民文化、融合難民文化而回歸健康進取的移民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傳統體制的滿漢全席下,也一步一步、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的對號入了座。這是一場在地球上很多其他國家也都發生過的歷史驚悚劇,20歲的理想青年經過體制醬缸的泡製,成為了50歲時善用醬缸邏輯的高手。那又如何面對自己心知肚明的這種轉變呢?其實很容易,天天用「比爛邏輯」就可以了 – 你看,XX比我爛。猶未脫離基地文化纏身的人民,渾然不知XX的肝癌三期與YY的肺癌一期,在生存邏輯上沒有任何關係;XX不治療會死,YY不治療遲早也會死。
香港對威權的抗爭,無疑還處於青春期,而台灣已經邁入了中年期。那麼,究竟是青年應該向中年學習,還是中年應該藉著青年反省自己呢?身為台灣人,我認為應該是後者。
中年的台灣,過去威權體制下的得利群體,已經開始慢慢學習並接受放手既得利益,而過去被壓抑的群體,正在學習如何做建制派(establishment)。但這過程中出現兩種不幸,首先,放手與接手的步調有落差,還有,被接手的還是老結構。
明白講,步調差,就是(顯性和隱性)老國民黨不願意放或希望慢慢放,而現版的民進黨要求馬上就全部到手。而老結構問題,就是現版的民進黨已經喪失了改變老體制的雄心,反而是順著老國民黨的老結構在填人馬,而這老結構正是早年民進黨最痛恨、致力於改革的對象。
回過頭看香港,港青當下還處在「無大台」(無領導核心)的水樣狀態,而台灣的民進黨在國民黨老朽的同時也邁入中年大叔大嬸的「吃現成」狀態。魔鏡、魔鏡!誰比較美?誰比較醜?世事太複雜,歷史還在移動中,我不敢下斷言,但是,既然有了香港這面魔鏡,我們何妨一起來照照?(待續,下期為中國篇)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1019/1651302/
文化近 用 定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splay(演繹角色的扮裝)是由動漫界發展出來的次文化,角色扮演者透過化妝、服裝、道具等方式來展演動漫電玩遊戲中的角色。透過角色扮演,參與者有機會能够暫時脫離原本社會秩序與框架,隱藏原來的社會角色,透過虛擬角色體現與展演自我。 共誌 作者塵林的文章不只介紹了台灣cosplay文化的發展脈絡,同時也強調,關注文化脈絡對於破除刻板印象與標籤化、互相理解與展開對話的重要性。
--------------
因為衣著打扮太不一樣,加上這個行為給一般人的特立獨行感,Coser較容易招致非動漫迷的不諒解與嘲笑。主流社會可能是因為對衣著打扮上區分了「正常」與「不正常」,或者是對「想要扮演角色」的念頭難以理解。但事實上Coser純粹是為了興趣,以「扮演」的方法展現對動漫作品的致敬或喜愛。Cosplay不過是表達的形式跳脫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與思維罷了。
作為台灣的次文化,近幾年同人誌販售會參與人數逐漸增加、甚至一場可達數萬人之多,參與人口愈來愈多、年齡層愈來愈廣,近幾年媒體報導也從負面逐漸轉為中立。雖然如此,筆者認為動漫文化依然有必須注意的問題,比如沉浸二次元世界是否演變成對現實生活的逃避。沉浸在動漫畫故事中可做為日常壓力的發洩,卻必須小心變成不願意面對現實。同時,動漫迷或許是長期居於弱勢地位,一方面期待大眾可以接納,另一方面卻容易畫地自限──也就是規範自己融入主流文化價值觀,以避免引起社會反感,卻不去理解大眾對動漫文化的真正想法。
動漫是一種興趣,跟打籃球在本質上沒有兩樣,只是不被充分理解,因為其中主流社會認為「不正常」的行為比較多。然而誰能定義「不正常」、誰又能決定參與動漫「沒有價值」?所有「正當性」都來自互相理解,當一個文化不夠被主流理解,主流只能夠用刻板印象與標籤去分析、看待該文化,這樣也更不會有機會去作出改變。只要能理解動漫迷在做什麼、為何而做,他們也就與周遭抱有其他興趣的朋友並無二致,一切都瞬間變得單純了。
(原文引用自http://commagazine.twmedia.org/?p=582)
文化近 用 定義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論帝國主義,中國是西方的前輩 | SOSreader】
香港的舊高中,有一科叫「中國文化科」(下稱「中化科」),很多代的香港人,雖然與中國本部隔絕,卻能透過中化科神遊美好的「文化中國」,這也成為現代香港人愛國主義的根源。中化科可能是最早,也最強大的「洗腦教育」,它透過對中國文化一往情深的歌頌,建立了香港人心目中的中國本質——縱然它是一個脫離現實的夢像。
超國民教育
中化科的立場,是基建於五四運動之後全盤西化思潮的逆反和反動。你要放棄,我要拯救。在香港,「中華復興主義」是一班流亡香港,矢志復興「真中華」文人學者的小眾玩意。他們透過與港英政府的某種共謀共治,使這套特定的意識形態得以長期主導中國文化科、舊中史科和中國文學這類「超國民教育」。今人反「洗腦教育」,卻振振爭論錢穆唐君毅會不會反對港獨云云。大概是一種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情深,無法省察在香港的立場而言,香港教育中的「中國學」,乃至所謂「新亞系統」的殖民性
中化科經常提出一些中西對立的命題,其產生之時,是中國積弱動亂之時。例如「中國文明是靜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動的文明」(應該是出自五四時的文化保守派杜亞泉)、「中國文明是精神的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質的文明」(見張君勸及梁漱溟) ,這些現在讀來都令人尷尬的命題。在他們的論述中,中國是美好的,和平的,是仁義禮智之邦。上一代認為「中國古往今來沒有帝國主義」,到了19世紀,「西力東漸」,所以中國是帝國主義的受害者。
中國是西方的前輩
然而中國文化早就有帝國主義,中國從古到今都是帝國主義,沒有一天不是帝國主義。19至20世紀的那一段,其實中國都是帝國主義,只因為實力不足,而潛心等待。在帝國主義的建設路上,中國是西方的前輩,早就在終點線等待他們。在羅馬帝國未形成之前,秦始皇已經「南征百越」,之後不同君主的侵略行動,一直受到後世儒生之文飾。左宗棠王震在新彊的種族屠殺,國民黨之屠「皇民」,亦自不用言。
殺人和戰爭,滅族和屠殺,古往今來皆有,但是「帝國主義」的特徵,是事後的文飾。白人的侵略,是帶來文明和基督教;華人的侵略,是帶來中國古往今來的聖人之教,治理野蠻,是移風易俗以夏變夷,之後是披上共產主義大同世界的外衣。中華文明的內核,是文明等差論。黃仁宇曾經說中國文明早熟,而到今天仍為此付出代價。不能不感嘆,中華文明之早熟,在我而言乃是其早就發明了帝國主義。一個文明要不是義理深奧,也不能在原始本能的侵略和暴力之上,建立起奉天承運、上帝選中的價值系統。
戰爭並不一定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是戰爭之上閃耀裝襯的理念。帝國是(自命)關於價值的。不論是羅馬帝國還是中國。羅馬帝國分開了文明人和野蠻人,中國分開了夷和夏、無秩序和秩序、無明和王治。三千年來,中國不是連續的政體或文明(因為外族的不斷進入殖民並假裝成「華」),但它肯定有連續的帝國主義和文飾系統。
帝國主義傳在東亞的傳播
看中華文明的帝國主義侵略性,看越南和日本就知道。這兩個曾經多少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一切習得之事都可以拋棄,但最核心的傳承,就是那帝國主義的DNA。「中華」是文明等差論,化為實質,是戰爭時的侵略,和平時的朝貢。越南和日本目睹中華帝國的強大,也學習這種文明,即帝國主義。越南和日本都迫附近小國朝貢,越南的欺凌對像是占婆、暹羅、老撾;日本的對像則是琉球、朝鮮乃至文明的本部——「支那」。
事實上他們都是「華化」的,因而也是帝國主義的信徒。大中華是侵略而成的,而受「王化」感生而成的小中華,也是侵略性的。因為小中華憧憬變成中華,他們的內核一致。不夠打,成王敗寇,只能屈就,做小中華。中國的國際觀實際上沒有改變,亦不會改變,就是不夠打的時候扮反帝,裝和平,羽翼長成時回復帝國的面貌。近十年來中國的國際行為,以至香港承受的一切,都反映了中國的文明本質,一點也不值得驕傲和歌頌。
中國不擴張時,只是因為力衰,非不為也,實不能也,不是他們信仰「多元文化」,不是尊重每一種文化和民族都有生存發展的權利。因為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近乎神秘的迷信,認為那是人類歷史以來最悠久和強大的文化,如果有能力,他們會強迫世界六十億人接受自己的體制和文化。這就是帝國主義。所以中國是不是被共產主義改變了,或者學習了歐洲的帝國主義,因而「變質」了呢?中國文化的信徒會這樣相信,但他們不願面對中國文明悠久的帝國主義脈絡。
東亞的「文明」與歐美的定義不一樣
中國人古往今來,大體上就是帝國主義的信徒。他們承受侵略的時候呼天搶地,但他們只是不值向來欺負人的自己,今天竟淪落到被人欺負,而不是根本否定「欺負他人」這行為。只要你和中國人交往,不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高級識知份子,乃至黨員官員,你會驚訝成份紛雜的他們,卻有一個極為一致的世界觀,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成王敗寇,他們也認定「國際社會」從來力量至上,他們不相信哪怕是一點點的規則和公義。
雖然他們在官方的指揮捧和教育下,仍然對日本侵華痛心疾首,義憤填膺,可他們心底裡認同的那一套成王敗寇的東西,和日本人在勢力強大時所做的,其實並無二致。他們所相信的是同一套秩序觀——我比你強,比你「文明」,我就有了侵略和擴張的天命。中國人70年來的呼天搶地,只是投訴為甚麼自己被人侵略,「為甚麼不是我侵略人啊?」
認識一個帶日本團的香港導遊,五六十歲了,他年輕時在日本留學,娶了個日本妻子,生了兩個女,但說到日本,他還是相信,日本也是古中國人(徐福)的後代,日本都是中國一部份。我當然笑而不語,這就是中國的大體現實,這裡的歷史根源太悠久了,不是我能夠改變。那不是中化科所說的童話故事。中國的歷史是不是仁義禮智呢?魯迅半夜睡不著,翻來翻去,發現字裡行間全部都是吃人。
文明人會將刀兵傳到普天下去
歐洲進入了西伐利亞系統,再打了三百幾年,才偃武修文,變成左膠國聯二世。中國文明只是假裝進入西伐利亞系統﹛但實際上不是。中國仍然信仰文明等差論,相信「文明」,而且在反美反歐知識份子的理論庇護之中成長。文明人會將刀兵傳到普天下去,歐洲已經沒落,中國還有,不論是內戰還是將戰爭輸出去,中國仍然將古代的殘暴保存得很精緻。
===================
付費連結:https://sosreader.com/project/indiehongkong/
網購盧斯達的新書:https://goo.gl/6W4tN8
或到三聯、商務、中華書局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