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備課(雖然接下來講高中課程,但我自己未來一年是要教國中,所以自己用不到),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用南方四賤客的影片?
猶豫的原因是什麼......拜託,這還要我說?超級政治不正確的呀!
但我也實話告訴大家:林北就尬意!
南方四賤客(其實如果直譯應該要叫南方公園,起初叫南方四賤客,那是我國的翻譯,但不得不承認......這部的本土配音以及中文翻譯是神作等級呀!接下來我一律用南方公園來稱呼本作),每一篇都在搞歧視(尤其是那個自稱骨架大的死肥仔阿ㄆ一ㄚˇ),但重點是......它幾乎歧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
這樣說起來,南方公園是個相當平等的節目,畢竟它誰都得罪而且就不怕把事鬧大。
而且說真的,所謂的政治正確如果矯枉過正,那其實也就是另一種道德或思想上的綁架不是嗎?
話還是回到備課重點吧,本次引用的影片,我是打算結合在高一的亞洲移民單元。
話說中國在清末,因為經濟困境還有自古以來都存在的人口壓力,總會有人想要往外移民或是尋找工作機會。而19世紀中後半段的美國,正值工業化擴張以及西部開發的階段,也就是非常缺人力。;再加上美國加州在1850年代時,竟然發現了金礦,形成了掏金熱(現在的加州城市─舊金山,這譯名的由來,就是緣由自華人前往美國的掏金致富夢想),這就吸引大批華人去往美國以及夏威夷(那時有段時間還處於獨立狀態)發展。
岔出去一提,孫文的老哥─孫眉,就是在廣東老家沒頭路,這才前往夏威夷工作,結果後來竟然一路發家致富到成立一整座牧場,甚至生意忙不過來,叫孫文這個老弟前來夏威夷幫忙。孫眉沒想到的是這竟然促使孫文接觸美國政治文化後,逐漸形成日後的革命思想以及他初期的共和政府架構,而在催生日後大人物的同時,孫眉更沒想到這個老弟,日後將會敗光他所有財產去搞革命,搞得他從底層逆襲,又差點被打回底層。
其實掏金致富的成功率極小無比,所以當時移民到美國的華人,主要還是承接了勞力密集的工作,比如:洗衣、農業勞工、餐館打雜(根據一些訪談資料,孫文也幹過這行)......反正就是當時美國人已經不肯幹的忙活、窮活、髒活。
一開始對於美國的業主來說,薪水要求低又特別肯幹的華人勞工(畢竟不幹就沒飯吃,而且自己不幹還有其他人搶著幹),簡直是低成本勞力的完美典型。但隨著時間發展,一方面華人社區因為低社經地位所帶來的治安以及環境問題讓很多美國民眾嫌棄(這個畫面484很有即視感呀,因為直到現在美國白人族群依然對有色人種有同樣的看法),另一方面,華人搶走了美國勞工的工作(484又很有即視感,因為這是現在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原因之一呀),引發了部分美國群眾的不滿。
終於在1880年代,美國竟出版了《排華法案》,就是限制(或說是禁止)了華人移民。
雖然華人移民的問題看似被政府管制,但......那些窮忙髒活還是需要有人幹呀!於是,其他亞裔人士就填補上這個空缺,而這其中的大宗就是日本移民。
在美國人看來,這些黃種人都差不多,就是五官扁平、眼睛細長、牙齒髒黃、身材瘦小且眼睛無神(我說句公道話,會來美國的亞裔人士都是窮人,這世界上哪個窮人不是身材瘦弱且無精打采的),反正就是都斤斤計較、愛佔貪小便宜的個性嘛,都一樣的。
但你我都知道......啊就不一樣!差很多好嗎?
而且往大處說,當時的日清兩國曾經處於外交險惡的狀態(1894年爆發了甲午戰爭),往小處說,華人及日人移民都是來工作的,那是互相搶飯碗的關係,所以有時候亞裔人士相互間的仇視,竟然比亞裔人士對外的仇視還要更激烈。
(南方公園的影片,就呈現了亞洲特色餐館相互競爭的關係,然後中日雙方移民更是猛烈的diss對方。)
那從南方公園這個成人向卡通,而且還是那種從時事中擷取元素的諷刺類鬧劇,這是否可以進一步讓我們看到現在一部分美國民眾對亞裔移民的觀感及看法呢?這也是可以讓學生去作延伸思考的地方。
又岔出去提,其實美國的中國風食物,為了適應當地口味都經過很大的改變反正像:咕咾肉、糖醋排骨、橙汁雞丁......這一類酸酸甜甜的食物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類型。南方公園有一集就有出現中國餐飲老闆,用咕咾肉製作成武器的橋段......哈哈,真是diss到不行。
又有人回應,其實現在美國一部分的日式料理店,老闆其實是華人來著,因為美國人喜歡的日本料理,也不是那種最道地的日本口味,在美國人看來,反正只要是生魚肉,或是酸酸甜甜的照燒(挖靠,美國人到底有多喜歡酸酸甜甜?),那就是日本口味嘛。如果這個情況屬實,那我們在diss美國人味覺的同時,就可以看到亞裔移民一開始就出現的問題:互搶飯碗。
當然,南方公園的影片只是個媒介,還需要搭配其他文本資料做為課程的引導。但我個人覺得,學生一定超愛這種很ㄎㄧㄤ又嘲諷直爆表的題材。
不過我這裡也作個善意的提醒......學生愛,不代表家長及學校愛。正如投資一定有風險,教案設計也一樣,尤其我前面就提到未來一年我其實上不到高中課程。
所以對於可能對我教案構想企劃打動的同行們,我想對你們說......
.
.
.
.
.
.
你先上!我OK!
(友曰:OK你個頭啦!)
最後一提,大家如果跟著連結持續追劇情,會發現這一集最後真的是神展開,而且......直到最後都在搞文化歧視以及政治不正確的笑話啊喂!
但我想說:林北就尬意!
#南方公園是我童年的經典回憶
#這是一個沒有暴力溫馨的地方
#小時候最喜歡阿尼然後他的英文本名原來叫Kenny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阿ㄆ一ㄚˇ才是劇情推動的重要動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ifpHrddb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不少家長都會安排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或者報讀興趣班,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跟外國人相處,不過大家的著眼點都放在增進外語能力上,但原來一個多元文化的成長環境,對小朋友的影響要比我們想像更加深遠。 參考資料 Astin, A.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S...
文化歧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刺青作為過去一種身分、職業、階級、教育程度的具體區分方式,常成為族群歧視、文化歧視、階級歧視的判準。文獻中將符合主流價值的服飾、身體等稱為「社會皮膚」(social skin),而將在主流價值下進行反叛的次文化群體行為成為「反社會皮膚」(anti-social skin)。刺青就是被分類在反社會的類別,被作為一種雖然是集體性的具有文化價值,但是是一種反對主流價值的次文化價值。不過,隨著各個不同文化領域的反思與改變,刺青也開始成為了主流文化價值無法忽視的一個現象。例如,台灣原住民刺青開始成為尋回文化認同、文化傳統的一個復振關鍵,或是在藝術的領域開始將刺青作為藝術作品。刺青承載的歷史、認同、情感與象徵意義開始需要人們用不同的眼光來觀看,而不是仍然使用污名化的態度將刺青作為一種反叛主流價值的次文化。在這個部分,博物館領域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例如去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就以刺青做過一次主題特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英國的博物館如何用不同的眼光來處理刺青的議題。
———————————
「紋身是一種神奇、浪漫、令人興奮且經常被人誤解的藝術形式。」
—《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策展人Matt Lodder
長期關注博物館社會參與實踐的「博物館改變生命獎」(Museums Change Lives Awards),在2020年公佈的入圍名單中有個值得討論的遺珠—英國康瓦耳國家海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Cornwall)策劃的巡迴展《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Tattoo: British Tattoo Art Revealed)。該展以紋身的去污名化為目標,邀請地理文化背景與紋身相關的館舍參展,展示超過400件文物及原創作品,同時與地方社區合作蒐集個人生命故事,讓觀眾與紋身議題產生連結,更讓我們看見去污名化展示的多元可能性。
破除污名化—每個紋身都有不凡的意義
本展以英國紋身藝術史的發展脈絡為主軸,搭配相應的歷史物件,從被污名化的起源談起,挑戰大眾的普遍認知,再藉由17世紀盛行的朝聖紋身與18世紀興起的水手紋身,揭開紋身的百年歷史。其中,策展人不僅對紋身的歷史背景有詳細的描述,更透過圖案的象徵意義,讓觀眾了解紋身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著不凡的意義。以水手紋身為例,燕子象徵歸巢、返鄉,羅盤象徵不會迷失方向,豬和雞能保佑海上航行平安。事實上,過去的紋身者以富裕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層階級為主,挑戰了當代對紋身者多為下層階級的印象。
接著,透過集中營、死亡、罪犯、黑幫等關鍵字,向觀眾說明戰爭、媒體何以導致紋身的污名化,提醒觀眾污名化的過程是複雜且需要被關注的。同時,特別展示英國布里斯托爾(Bristol)紋身俱樂部等重要紋身藝術家的作品,強調紋身在當代藝術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獨樹一幟的女性紋身藝術家
此展同時將性別議題納入討論,展示英國首位女性紋身藝術家Jessie Knight的創作工具、作品及照片,訴說那些鮮少人知的故事。Jessie從18歲開始接管父親的紋身店,至今開設多家工作室,培育另一名女性紋身藝術家Winnie Ayres,甚至在1955年全英冠軍紋身藝術家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殊榮。聯合策展人Derryth Ridge認為:「Jessie保留了該行業的悠久歷史,她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她在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裡工作,有著堅定的決心,她是一位真正的先驅。」
百手齊發!來找紋身靈感吧!英國頂尖紋身師向你提案
當代紋身藝術的百花齊放,徹底展現在裝置藝術〈百隻手〉(THE 100 HANDS),100位英國頂尖紋身藝術家所繪製的矽膠手臂排列於牆面上,向觀眾展現英國當代紋身藝術的精湛技藝,同時邀請大家來此尋找下一個紋身靈感。
分享你的紋身故事,原來紋身是生命的一環
最後,觀眾並非僅能從歷史層面了解紋身,還能訴說自己的紋身故事。此展於巡迴過程中開放民眾以文字、照片、影像等形式分享個人的紋身故事,並於官網、社群媒體公開,藉由觀看一則則觸動人心的故事,重新認識人之所以紋身的原因。
紋身議題在台灣,議題還需持續發酵
透過以上案例,反思紋身議題在台灣的狀況,從主流論壇及新聞報導對相關議題的討論可發現,大家對紋身的負面印象往往比正面評價來得多。而博物館在此前提下,如何打破既定印象以去污名化,絕對不是幾個短期的特展就能完成任務,或許與相關產業及地方民眾的長期合作,更能幫助議題持續發酵。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NewsDetail?id=3658f276-e666-4db9-b28e-19b5900f6d99&fbclid=IwAR1zDhbs3Sa3Vnx5cmu9ICrN8qgLOq3e8ZwJrmGEjmGFn1aGs5VxtF4RDfM
文化歧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新事物,不管是人類整體、我們個人還是正在學習語言的幼童,都會需要透過「命名」來稱呼。而正因為「名字」對於我們理解事物的影響如此之大,「命名」的方式與過程也往往成為討論與爭議的焦點。
這篇來自【CUP】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人類過往對於新物種的命名方式如何反應了種族主義或是文化歧視等觀念。這也帶我們進一步思考近來在考古學上「龍人」的命名爭議是從何而來?
————————————
創造「吉卜賽螞蟻」一名的昆蟲學家 Terry McGlynn 教授,就認為自己犯了「以族裔貶稱(ethnic slur)描述螞蟻」的錯誤,申請撤銷該俗名。至於活躍於北美森林的害蟲「吉卜賽蛾」,雖然俗稱至少可追溯至 1908 年,亦成為 ESA 改名的對象。
Shute 提醒,改名戰不僅發生在昆蟲界,鳥類及觀鳥社群亦受衝擊。即使大量雀鳥名稱已有數百年歷史,但因為名稱背後的殖民聯繫,今後或將要消失。例如去年美國出現一份請願書,要求除去名字 McCown’s longspur 和 oldsquaw,它們分別是一種鐵爪鵐及鴨的俗名。前者以美國內戰期間為南方邦聯而戰的軍官 John P. McCown 命名,後者意思為印第安女人,涉及冒犯土著群體。結果,厚喙鐵爪鵐(thick-billed longspur)、長尾鴨(long-tailed duck)在當地取代了上述兩個俗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cup.com.hk/2021/07/16/renamed-species-culture-war/
文化歧視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香港,不少家長都會安排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或者報讀興趣班,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跟外國人相處,不過大家的著眼點都放在增進外語能力上,但原來一個多元文化的成長環境,對小朋友的影響要比我們想像更加深遠。
參考資料
Astin, A.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nthony AL, Mitchell JC, Kenji H, David AK, Shana L, Jeffrey FM. (2004). Effects of Racial Diversity on Complex Thinking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Killen, M., Crystal, D. & Ruck, M (2007). The social developmental benefits of intergroup contac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E. Frankenberg & G. Orfield (Eds.), Lessons in integration: Realizing the promise of racial diversity in American schools.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Pettigrew, T. F., & Tropp, L. R. (2008). How does intergroup contact reduce prejudice? Meta-analytic tests of three mediator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8. 922-934.
Hans V. (2012). Research-Based Advice on Teaching Children Not to be Racist. Retrieved from The Atlantic
文化歧視 在 Uta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下】法國人【歧視】中國人嗎?法國人是不是很喜歡諷刺?很高傲?法國留學旅遊必知現狀!告訴我,法國#23」| Utatv】
♥️訂閱UtaTV/ウタ看新影片: https://goo.gl/BIfbJy
=============================
『留學法國』!
今天的『告訴我,法國!』節目又開始啦!
今天Uta的這個影片聊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就是法國人歧視中國人嗎?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歧視,那又是為什麼歧視中國人呢?
中國人中國大陸人又是怎麼看這一方面的呢?這個講歧視的影片只是Uta的個人觀點,如有冒犯請多多包涵啦~
希望這個影片可以幫助到想到法國留學,法國旅遊,法國生活的朋友,讓大家體會到真正的法國文化,體會到法國浪漫的文化!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告訴我!法國!』這個節目!希望能讓大家更喜歡法國!
這個『告訴我!法國!』的靈感是來源與Yumma和Ryuu Tv的『告訴我,日本|おしえて、日本!』跟Ryuu 和 Yumma的初衷一樣,Uta希望可以帶更多的法國咨詢法國文化給大家!
=============================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
【【下】法國人【歧視】中國人嗎?法國人是不是很喜歡諷刺?很高傲?法國留學旅遊必知現狀!告訴我,法國#23」| Utatv】
♥️Uta的推薦影片:
*Uta的萌萌角色便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9V8ofLwRQ
*Uta的覓食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IgKXl1_TQ
*Uta的告訴我法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nagyZfOao
關於Uta*
-----------------
♥ INSTAGRAM https://goo.gl/6iT2Vi
♥ 臉書 FACEBOOK https://goo.gl/e2fS4l
♥ 推特 TWITTER https://goo.gl/jf2bnZ
♥ 商務聯繫 EMAIL nicebrooke19911202@gmail.com
◆Uta 愛看 YouTuber◆
ShenLimTV
人生肥宅x尊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MaoMaoTV
미라 Mira's Garden
Sanyuan_JAPAN 三原慧悟
笑波子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這群人
AlanChannel / 阿倫頻道
Coffee Tea & Jane
はじめしゃちょー(hajime)
HikakinTV
SeikinTV
NyoNyoTV妞妞TV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JASON(大J)
木下ゆうか Yuka Kinoshita
... and MANY more!
Uta 的關鍵字*
Youtube巴黎、Youtube法國、Youtube旅遊、Youtube vlog、法國vlog、巴黎vlog、Uta vlog、旅遊vlog、巴黎旅遊、法國旅遊、法國、巴黎、法國生活、巴黎生活、YouTuber、video、blog、youtube、Utatv、Uta、巴黎必玩、巴黎必買、巴黎購物、法國旅遊、法國必玩、法國必買、法國購物、購物、法國留學、巴黎留學、法國vlog、法國旅遊、旅遊法國、法國留學、法国留学、法國遊學、法國生活、法國文化、法国文化、法國旅遊注意事項、巴黎人、安全、浪漫法國、巴黎人、法國、學法文、法語、教學、法文、法語教學、必看、必知、旅遊、法國、留學、留学、日常、生活、文化、法国文化、注意事項、法国人、巴黎人、推薦、旅行、巴黎人、推荐、法國女生、歧视、歧視、
文化歧視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321消除族群歧視,從心出發】 每年的 ... 的必吃
臺灣是個族群多元的國家,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應該互相認識、理解及尊重不同文化。 現在就從你我做起,多點認識,少點歧視,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了解族群與文化的 ... ... <看更多>
文化歧視 在 在台灣被種族歧視經驗!! - YouTube 的必吃
「我不想跟你點餐」如果台灣店員在餐廳被 歧視 的話,日本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 堅持讓孩子學習4個華人 文化. 西西歪Ccwhyao•68K views · 9:42 · Go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