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季刊】161期出刊溜~年會後熱血燒腦?趕緊來本份量十足近百頁的CSA季刊!(M編嘴角抽搐
#研究論文
👉苦與空的藝術作品——以謝德慶的作品為例/劉郁嘉
本文討論謝德慶行為藝術作品中的囚禁觀念,應用海德格存有藝術理論來:1、理解謝德慶作品展現的生命意義,與其中蘊含的藝術本質。2、詮釋謝德慶作品中展現的時間、空間觀、身體觀、生命態度。3、探究藝術與生存的「苦」、「畏」、「無」、「空」之間的關聯。筆者認為謝德慶最後不做藝術,只是走入生活,是放下。
👉論創意城市之人才因子:以高雄市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計畫為例/蘇明如
如Charles Landry創意城市理論,以及Richard Florida創意資本理論,藉由訪談公部門政策主事者、多位計畫受補助者,以及第三方文創工作者,檢討該計畫之成效,並提出未來高雄市發展創意城市人才政策之建議,期能累積台灣創意城市政策之在地研究文獻。
#文化評論
👉人心的苦痛與慰藉――山田洋次《我的長崎母親》解讀/李仕芬
導演向來是主宰電影風格的重要元素,《我的長崎母親》雖為向井上廈致敬之作,但戲裏除帶有舞台劇色彩外,貫徹體現的仍是山田洋次多年來建立的精神體貌。角色溫良和善,命途蹇滯卻仍帶希望,永遠是這位大導演作品中堅持的深情意趣。
👉衰老的想像:記《男生》的二十一歲/董顯亮
如果觀眾只是將《男生》看作是一部緬懷的作品,那麽緬懷的另一面就成了哀悼,雖然在可以言說和不可言說的個人故事之灰色地帶,任何闡釋都是可貴的,但是這一次的經歷提醒筆者,除非觀者願意正視舞者身體的 衰退,放棄既定的作品想像,不然這個解釋的空間會日益狹窄。
#文化時事連線
👉「要不要來寫論文?」學術書寫作為御宅文化一環的嘗試與回顧
/謝承叡
一方面是台灣整體ACG產業環境的發展困境:市場利基小,成熟作品出現的機會、能見度低;另一方面則是隱性的長年汙名作用,即認為ACG是不學無術、宅男宅女的「魯蛇」次文化,而文化積累的不足,連帶抑制了成熟作品的形成條件......正是在這樣的危機感之下,業界與學界籌畫的年度研討會持續舉辦,於2017年12月2日邁入第六屆,希望廣邀非學界、非業界人士在宅文化這個仍具相當邊緣性的領域耕耘,首要任務就是帶動風氣深化對相關議題的思考,並厚實文化積累的土壤,進一步孕育更多創作及「迷」的能量。
#文化批判論壇
👉自主規制或高調腐女?論BL文化與社群的性別意涵/涂芝瑄
王佩迪教授與Miyako從BL發展與傳入開始談,爬梳BL的研究取徑與轉向、刻劃BL在各個不同國家存在的樣態。接著,兩位講者討論BL發展史與台灣同志運動史的關係;最後,由王佩迪老師分享「台灣BL同好社群對同志婚姻平權的態度調查」的研究成果與發現,提出「自主規制」與「高調腐女」兩個分類,並刻畫其蘊含的性別意涵。
👉動漫?產業?博物館:文化政策與動漫想像批判/李昀琋
設置一所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典藏與研究臺灣的漫畫發展歷史?還是為了帶動產業的發展,滿足動漫迷的引頸期盼?除了地方政治算計著一座(國家)博物館誕生外,究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家漫畫博物館?
▶︎▶︎全文線上看+pdf載點:https://www.csat.org.tw/Journal.aspx?ek=123(華藝與凌網資料庫同步中)
#季刊持續徵稿中
《文化研究季刊》線上學術期刊已通過 ISSN審查,主題活潑、流程嚴謹,研究論文類設有匿名審查機制,歡迎以下稿件投稿:
👉研究論文(三角公園):
歡迎文化相關的研究成果(包括一般論文及研究紀要)投稿。亦歡迎規劃專題(2篇以上主題相關之研究成果,另加1篇專題主編說明之短文)共同投稿。建議以12,000 字為度(作者若認必要可酌增篇幅)。本類所有來稿均須經過匿名審查通過後刊登 。
👉文化實踐:
個人在學習、實作、拓邊歷程的各種心得、感受、特殊際遇等等,建議以6000 字為度。本類稿件由輪值編委審核後刊登。
👉文化評論:
書刊、電影、展覽、戲劇、建築、媒介等各類文化事件之評介討論,建議以3000 字為度。本類稿件由輪值編委審核後刊登。
👉文化時事連線:
本專欄歡迎下列兩類文章,一、針對當前文化事件,彙整網路上的相關評論,以提供連結方式重新組織陳列事件的原委與呈現各方的觀點並提出評述; 二、就與文化相關的國內外學術活動與社運事件提供相關分析報導。本類稿件由輪值編委審核後刊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異術家_阿LAN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瞪一眼就被路人打,"以德報怨"是正確的嗎?【戲說論語EP1】 戲說論語 用喜劇說論語 ..................................................................... 原文參考: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
文化批判論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化批判論壇第83場:觀看之道:影像的敘事技法和公共介入(7/8[五]下午14:00-17:00@電影資料館)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全國自主勞工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北市教師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國家電影資料館,台北市文化局
http://hermes.hrc.ntu.edu.tw/csa/
文化批判論壇 在 異術家_阿LAN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瞪一眼就被路人打,"以德報怨"是正確的嗎?【戲說論語EP1】
戲說論語 用喜劇說論語
.....................................................................
原文參考: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第十四》)
生活中常遇到對不起你的人 但你應該如何對待他們呢?
這不僅是一個哲學思辨的問題
同時也是你對道德行使表現的批判過程
一昧的慈悲 是否過於濫情
從經典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
如果喜歡這影片,或是覺得有趣或實用,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以德報怨 #論語 #孔子
============================================
華薪文創:
內容多元豐富有趣,綜合心靈、健康、流行,分享一些好的文章和影片, 增進知識、洗滌心靈,華薪文創與您分享,也請分享華薪文創(^o^)
1.歡迎訂閱華薪文創的Youtube頻道,這樣有了新影片,你就會第一個看到唷!(訂閱免費喔 )
2.每一則影片的留言華薪文創都會親自看過,歡迎在華薪文創的影片下方留言!(請在youtube影片下留言 我才看得到)
華薪文創, 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 您的分享是我製作影片的動力,請分享影片給至親好友 在平淡的生活中舒發煩悶,增添小小的確幸。 感恩 謝謝
文化批判論壇 在 3·11十週年系列講座- 文化研究學會- 【文化批判論壇 - Facebook 的必吃
文化批判論壇 | 3·11十週年系列講座| 講座2】 本系列講座的第一場已於上週五圓滿落幕緊接著第二場將在本週六(12/11)於台灣大學舉辦歡迎踴躍報名參與! 報名網址... ... <看更多>
文化批判論壇 在 [情報] 文化批判論壇Love Is Free, Free Is Love:犀利人妻與小三 的必吃
Love Is Free, Free Is Love:犀利人妻與小三論壇
地 點:紫藤廬(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02-23637375 02-23637375 )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
籌 辦 人:林海嫣、胡綺珍、蔡如音(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
聯 絡:02-33665840 02-33665840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學會)
主 持 人:胡綺珍(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
與 談 人:楊芳枝(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李根芳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反對愛情》 Against Love: A Polemic譯者)
吳家芸(美國拜倫.凱蒂 Byron Katie「轉念作業」(The work)工作坊協導師)
林海嫣(【犀利人妻】忠實觀眾、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楊乃甄(韓劇【妻子的誘惑】忠實觀眾、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張玳維(【犀利人妻】忠實觀眾、常在【犀利人妻】facebook粉絲團發言)
林祖儀(【犀利人妻】忠實觀眾、PTT論壇台灣戲劇版版主、文山社區大學社會科學程講
師、城邦出版社簽約作家)
Jolin(【犀利人妻】忠實觀眾、PTT論壇台灣戲劇版版主)
偶像劇【犀利人妻】於台視首播(隔日三立都會台重播,2010.11.5-2011.4.15),故事
Jolin(【犀利人妻】忠實觀眾、PTT論壇台灣戲劇版版主)
偶像劇【犀利人妻】於台視首播(隔日三立都會台重播,2010.11.5-2011.4.15),故事
描繪一對夫妻與六歲女兒所組成的中產階級的家庭,由於妻子的表妹跟丈夫發生外遇戀愛
,而造成緊張激烈的戲劇張力與衝突,引發了全台觀眾熱烈的迴響與社會效應。劇中作為
「第三者」的表妹被暱稱/貶抑為「小三」,並迅速成為新聞話題與流行用語。
若【犀利人妻】式外遇的故事在現實生活與戲劇類型中並不新鮮,為何在2010-2011的台
灣社會,會出現「可怕」小三無所不在與「可憐」人妻付出一切但是遭受無情背叛的道德
恐慌,甚至促成徵信業的業績上揚?劇情不只引起中年女性閱聽眾的共鳴,而更多的是青
年男女觀眾的熱烈討論與情感投射。
針對以上的社會現象,本論壇想探討以下幾個主題: 1.將【犀利人妻】放置於台灣偶像劇
與九零年代末「花系列」的生產類型與歷史脈絡中來思考,以及於亞際(inter-Asia)文化
交流下,與韓劇「大老婆系列」之間的比較2.台灣社會脈絡下的異性戀婚姻作為道德化獨
占關係(一對一夫妻關係)的社會機構跟現代愛情之間的共構關係3.如果世俗社會愛情與
婚姻的操作的邏輯,在於獲得對方獨一無二與排他性的認可與相互的情感羈絆,是否可以
藉由自助式的療癒,進行內在心靈層次的轉化與自我解放,使得在愛中自由變得可能?4.
目前就讀大學、研究所與積極使用網路PTT介面溝通的青年閱聽眾如何解讀【犀利人妻】
?他們對於愛情關係的實踐與對婚姻的社會期待是否跟【犀利人妻】產生共鳴或衝突?
詳細請參考:https://hermes.hrc.ntu.edu.tw/csa/news_detail.asp?N_ID=46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198.1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