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升學制度下,變成聽大人話的順民,到了 18 歲那年,我們跟他說「你要多一點自己的看法,才能適應素養導向的題目」,你覺得,來得及嗎?當然來不及!所以,我的作法是:提早鍛鍊,並融入生活。』
2016 年 12 月,我幫兩個孩子建立了部落格。2017 年 4 月,分享了「【小學生】帶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該怎麼做?以及常見問答!」一文,在網路上被廣泛分享與討論。
2018 年 3 月,我將分享一年後的長期追蹤,以及個人心得。
因為一切的內容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寫成本文,竟涵蓋了「作文」、「素養」、「口語表達」、「堅持」等領域。
▌能輕鬆搞定作文?
一年級兒子的學校導師,親自打電話給丸子(我太太),問說,可不可以請我們家兒子寫篇作文?
這是因為學校主管希望每個班都選出優良作文來展覽,但導師覺得,這些孩子才剛過一上,注音符號才剛掌握,中文沒幾個字會寫,怎麼寫作文?走都沒走好,硬要飛,也太辛苦。於是,就沒出這寒假作業去讓家長傷腦筋。
但開學後,學校還是希望每個班級出一篇,於是老師想到,我們家兒子有在寫部落格,應該比較有機會寫出點什麼,就打電話來詢問。
老師都親自打電話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就盡力試試看。雖然從大班開始,兒子部落格寫了一年多,至今 428 篇,但多數就是流水帳 事實陳述,我也沒把握他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於是,晚上問兒子想寫什麼,再參考一下他部落格最近的內容,確認了以 Mobile Legends(手機遊戲)、寫部落格、均一教育平台,這三個他最近喜歡的主題為內容,進一步幫他串接,想個「網路學習」的文章題目,大概講一下作文結構,第一段要破題,接著三段舉例時,把老師們可能會不喜歡的手機遊戲放最後,然後再作個結論就可以了。
「你先用語音輸入法寫進部落格當草稿,爸爸會幫你看,確認後,我們再花時間抄到稿紙上。」
我想,接著應該可以安靜讀兩小時的書,不用理他,畢竟作文是每個小孩共通的痛苦回憶啊,哈哈!XD
沒想到,30 分鐘他就用語音輸入法都「念」好了,加上題目與自己的名字,共 804 個字!而且完成度頗高,我只有去掉一些重複的字句,改一下分段而已。
➖➖➖➖➖
▌題目:如何用網路學習
大家好,低年級的上課時間短,下課後,或者寒暑假作業完成後的假期,我都會用來學習,今天就由我來向大家介紹,我如何用網路學習吧。
首先我要介紹的是均一教育平台,登入後,你就可以開始學習各種年級的數學或者是其他科目,在裡面,我喜歡一年級或是二年級的題目,平台裡有收集徽章和升級等活動,可以讓你得到奬品,鼓勵大家去努力地回答問題,讓學習更加有趣。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用均一教育平台來學習各種知識的原因,尤其是數學。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學習方法是寫部落格,配合平板電腦的語音輸入法,可以讓你學習如何完整說一件事情,寫一篇好文章,因為寫了很多篇,現在我的語文能力進步了,如果你搜尋「皮卡丘部落格」的話,你就可以看到我寫了一年多,共四百多篇的部落格,有中文與英文的文章喔。我建議大家一天寫一篇,天天練習,到最後就會像我一樣寫了好幾篇,而且長大之後,你也可以看看你小時候寫的部落格,很明顯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喔。
最後我要介紹的可能會讓人意外,是手機遊戲。大部分的人會認為,手機遊戲容易讓人沈迷,根本沒辦法教孩子做什麼事情,但是其實手機遊戲可以讓你學習許多關於全世界的資訊。如果你想加強英文,可以像我們一樣,把「無盡對決」切換成英文版,還可以學習各國文化,比如說菲律賓的英雄—拉普拉普酋長,在宿霧打敗西方的入侵者麥哲倫,或者是韓國的英雄—李舜臣,在海上打敗日本,成為民族英雄。所以,不一定玩手機遊戲就是不好的,而是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另外,在打輸的時候,想辦法上網找資料與教學影片,讓自己更進步。也可以觀賞職業選手的比賽,看他們如何彼此合作。這些都能讓自己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用網路學習,是很有幫助的,網路是工具,是幫助我們學習的工具,我們長大後的世界,網路的應用一定非常重要,因為他讓我們更容易找到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資訊。只要有大人的協助,選擇正確的方法與資源,用網路學習很棒喔,有空你也試試看。
➖➖➖➖➖
為了讓各位知道,他這一年間進步了多少,以下連結,是一年前的部落格文章,還在記錄事實的階段。我因為每天幫他確認,不容易觀察到一天一天之間的微小進步。但用一年這樣比較大的時間跨度來看,進步非常明顯。
(2017/3/11)去阿嬤家(早期典型的流水帳 事實陳述式部落格)http://bit.ly/2Phuw8n
🔸 中場廣告
🔸 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名額倒數】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與孩子互動的必修教養課程
▌能超越手寫限制
我們這一代的學習順序,是先學ㄅㄆㄇ,然後寫國字,一邊學造詞造句,直到字彙量夠大,讀過的課文夠多後,才開始寫作文。所以,「字都還不會寫,寫什麼作文?」這樣的想法很正常,連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在文章打好後,我請兒子抄到稿紙上時,看他一個字一個字刻,非常之慢,才發現科技的運用,會改變很多事情。一起看看這段影片。https://youtu.be/i-q-udnM3Wc
很慢吧!每個字都要想一下,慢慢的刻上去。因為他自己也覺得太慢了,後續多次的分心,一個小時,抄不到 200 字,照這速度,全部抄完估計需要 4 小時左右。今天還要繼續搏鬥 Orz
因為我對於這個畫面中,「飛速的大腦思考鍛鍊」與「手寫超緩慢」之間的差異,感到非常震驚,所以才特別拿手機錄下來的。左邊那張印出來的 800 字作文,是他大腦 30 分鐘可以搞定的。右邊的他,則因為手部肌肉協調性還在發育,困在寫字的泥沼中,需要 4 個小時,也就是 8 個 30 分鐘才能寫完。未來還需要好幾年,他才能寫到不費力的程度。
如果我們跟過去一樣,要他先拿出紙跟筆,試著打草稿,用寫的來思考,先不要說「作文」,這種速度的寫字,連「造句」都有困難。
要不是靠著 iPad、語音輸入法、部落格、印表機,協助大腦釋放出這樣的能量,我們可能還認為「小孩子字都不會寫,寫什麼作文?」
最可怕的就是這個,在不經意中,扼殺掉他發展「系統思考」與「長篇論述」的可能性。連自己失去了什麼,都不知道。
▌孩子或許是討厭寫字,而不是討厭作文。
另一個讓小孩討厭作文、不想寫、持續逃避的原因,也和手寫有關。
因為學校都要求寫在稿紙上,我們都曾經歷過,如果老師或爸媽覺得一句話寫得不好,要我們修改,只要「字數不完全一樣」,為了補一句話進去,你就必須一直擦到段落結束處,全部重寫。萬一你補字進去後,字數多,又擠出一行,那你就要擦到文章結束了。(暈)
實證研究告訴我們,人在親眼看到努力後的作品被毀掉,尤其又是被要求要自己去毀掉剛做好的作品時,動機最低落,也最容易反抗與否認。
也是因為發現了這個細節,為了讓孩子們不害怕作文,我從大女兒四年級開始,就請他們把草稿打在部落格的編輯區上,我也進後台去做修改,用 Insert / Delete / Backspace 等鍵,代替鉛筆和橡皮擦,讓他們覺得「我們是共同在完成一個作品」,而不是「爸爸都要挑錯,害我全部擦掉做白工」。
藉由數位科技,我們讓孩子能把「寫字」與「作文」分離,專心發展大腦的思考、整理與論述功能。
▌對「素養」的鍛鍊
前陣子的新聞,提到學測的「作文」(正式名稱為「國語文寫作」,簡稱「國寫」)考法非常新穎,不再是我們的年代,出個「四季」或「責任」這樣的主題,就讓學生去寫;而是提供素材閱讀,要學生思考後,寫下自己的想法。
這次考的,第一題是科學研究的成果解讀,第二題則是新詩解析與季節感知。仔細看那題目,光是要能大量閱讀並迅速理解,就能考出學生實力,更何況最後又要言之有物,難度更高。
因為方向改變頗大,大考中心也提前提供了參考試卷,提供了多種示範,甚至連人工智慧、猶太人屠殺、科學革命等,都一一入題。
這樣的趨勢是正確的,孩子將能直接以大人世界吸收資訊、反芻、提出論點的方式來學習並評估。
尤其台灣是明顯「考試引導教學」的社會,學測帶頭改變,自有指標意義。避免孩子成為考試機器,而是成為具有「素養(literacy)」的現代公民,這個十二年國教的目標,也更可能達成。
看看素養的定義,這次的「國寫」題目,的確非常契合。
「素養的定義內容需與生活面向有關,其中可能包括辨識、理解、解釋、創新、溝通、計算、使用不同內容與形式的印刷或書寫文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素養的定義需具備透過不斷學習,期使個人繼續發展知識與能力,以達成個人目標並參與公民社會。」(十二年國民教育 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
🔸 中場廣告
🔸 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名額倒數】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與孩子互動的必修教養課程
▌如何訓練「素養」?
潮流雖對,但對寫八股作文長大的父母來說,就是問題了,我們怎麼讓孩子具有快速閱讀、抓重點、思考整理,然後迅速輸出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在升學制度下,變成聽大人話的順民,到了 18 歲那年,我們跟他說「你要多一點自己的看法,才能適應素養導向的題目」,你覺得,來得及嗎?
當然來不及!
所以,我的作法是:提早鍛鍊,並融入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增加對科技、人文、歷史、地理、政治的討論。每一天的部落格書寫,都是他們從腦袋裡找出東西並整理成文字的練習,讓他們的大腦有更多頻道輸入,有更多的工具能協助產出。
▌口語表達也順便練好了
因為他們都是用語音輸入法,平常練習的知識輸出,就是講給 iPad 聽,由機器辨識並打成字。這個過程,也已經自然的鍛鍊了「把事情說清楚」的能力,只是由講給 iPad 聽,變成講給觀眾聽。
寒假去淡水紅毛城時,我跟兩個小孩藉由九面旗子,講了台灣過去複雜的政治與歷史。詳細內容請見「紅毛城到底是哪一國人蓋的?從九面旗子說起。」
之後小朋友開學,要準備「寒假我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的演講,他準備的三分鐘版本預演影片如下。因為還小,不露臉,所以由傑尼龜上陣 XD 語調很像平常他在寫部落格時對 iPad 講話的口氣,可見天天講,講了四百多次,也學會了怎麼好好表達一件事情。
➤ 三分鐘版本預演影片
➤ https://youtu.be/0QSY-NKFbuQ
▌找一件事,堅持兩年,很重要。
在這一年間,讓我最有感覺的,是「持續」的重要。
在當初看完《恆毅力》這本書後,我就決定「寫部落格」這件事,孩子不反對的話,我們就協助他走兩年。雖然現在才一年四個月,但事實已經證明,這決定是對的。
因為堅持兩年,我們才會看見一件事情的各種面向,孩子一定會遇到瓶頸、困境,也必須去尋求突破的方式。在親自經歷了突破之後,這樣的經驗就能內化,遇到下次更高層次的瓶頸與困境,也就自然能完成更高層次的突破。
一開始兩個孩子每天都會問「今天要寫什麼?」現在的他們,懂得提前想主題,提前思考要配什麼圖,白天遇到了有趣的事,也會主動說「今天我想寫這個」。
一開始兩個孩子寫出來的都是流水帳 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我這做爸爸的,剛開始也會唸一下,但畢竟是他們的作品,也不好意思叫他們重寫。寫了一陣子,他們自己也感覺到流水帳沒什麼意思後,就會主動加進自己的感受,以及形成這些感受的原因。
一個部落格,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工具、自己的舞台,進而形成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很棒。
網路時代,不只我們自己要改變,給孩子的教育,也要改變。
🔸 【名額倒數】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與孩子互動的必修教養課程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要一年級小朋友寫 800 字作文,有可能嗎?
➤ http://bit.ly/2YkS14m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 過年前僅有一班,立即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現代家長的必修教養課程
🔸 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
數學新詩比賽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活動快訊—數感盃懶人包】
大家有讀過新詩吧,但你有讀過數學新詩嗎⁉
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
試著用數學的角度👀生活也是一件趣事
✅數感盃是一場跨領域,結合數學與文學、生活等各種議題的寫作比賽
✅用數感創作自己獨特的專題報報、新詩、散文
✅總獎金額超過50萬,還有機會獲得日本海外參訪補助
✅由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主辦
如何參賽👇
1⃣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在學國中及高中職學生
2⃣3/14報名暨投稿截止 http://numeracy.club/events/writingaward2018
3⃣還是不懂❓看看懶人包介紹吧❗
活動資訊: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gXU.htm
數學新詩比賽 在 宋尚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見的都是影子,直面的都是人生〉
◎刊於明道文藝465期
剛開始寫作時,我是沒想過自己會出書的。
最開始接觸書寫應是我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那時網路社群的概念剛脫離BBS不久,各種論壇、BLOG開始大量出現在網路使用者的面前,我記得那時有一般大眾向的台灣論壇、專為學生架設的深藍網路論壇,也有專為文學創作架設的喜菡文學網、吹鼓吹詩論壇、葡萄海詩論壇等網路社群,以上所列出的論壇除了台灣論壇與葡萄海已不在線上外,深藍、喜菡、吹鼓吹等論壇都仍在線,也仍有對文學有興趣的人們固定在上面發文。
剛開始書寫時寫得也不是現在熟練的詩,而是小說。那時候的我寫了好多啊,愛情小說,或者是恐怖小說。現在想來這兩種天差地遠的故事類別,剛好體現出我當時內心的景況。不是期待被人愛著,就是想將世界的一切都毀滅掉。這些文字的書寫佔據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長期影響我至今,我大量地閱讀各種書寫恐怖小說需要用到的知識,曾有人問過我後不後悔,關於那個時候我大量閱讀的竟不是文學作品,而是各種醫學常識跟手法。我的回答是並不後悔,只是覺得有些可惜——我應該在閱讀那些知識的時候同時吸收各種文學的養分。
對當時的我來說,書寫提供了我一個喘息的避風港,我不用面對那些殘酷的真實,在文字裡面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人會傷害我,沒有人會擊倒我,沒有人會指著我要我符合他們的想像,成為一個懦弱的受害者,或是成為一個安分的異類。我所謂的異類並非指思想上的,而是從外觀上我就與大家不同。我從小就極胖,不管放在哪裡我都是胖子界裡拔尖的存在,即使我現在已經離我最胖的時候少了將近八十公斤,我仍是胖子界裡PR值90以上的存在吧。
我想講的並非是從前的我有多可憐,而是想講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懂得愛,要懂得寬恕,懂得原諒,做人要有禮貌,要遵守道德,甚至是我們從小接受的讀經教育,「汎愛眾,而親仁」,這些種種並非不好,然而世界並不是這麼告訴我們的。我們的世界告訴我們的是殘酷的事實,大多數人都會被這些世界的殘酷改造成跟原本的自己不同的人,有一些人適應不良,從小受過一些傷,他可能就永遠都停在他受到傷害的那個時候了。而我們的社會裡充斥著許多這種肉體成長但心靈卻停在幼時的人們。
現在的我回過頭看,我的書寫不僅是提供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也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在為自己的創傷做癒合的準備。
現在想來也是運氣,我上高中後開始不能寫小說了,時間被課業大量壓縮,雖然我仍是斷斷續續地書寫,卻仍是沒有辦法。在日校的生活是痛苦又糾結,面對同學的時候要面對那些恥笑與欺凌,上課時偷寫的一些片段也被數學老師發現整本撕掉,這些種種使得我開始寫詩。寫詩後我開始投稿到校內的文學獎比賽與當時桃園縣的學生文學獎,當時獲得了一些獎項的肯定,也令我有了繼續寫下去的力氣。
一方面我覺得人類真的是需要他人肯定的生物,另一方面是對當時的我來說,新詩的寫作是我從未接觸的一塊淨土。它提供了我一個更方便躲藏的空間,我在詩中埋藏了大量我平日無法說、不敢說的話,最好笑的一件事情是我因為得到了台積電文學獎,在朝會時被校長表揚,當時的我差點內傷,因為那一首詩的內容正是在偷罵我所接受到的那些教育——僵化,又強迫學生們成為一隻又一隻受馴化的駱駝。這些種種對我來說那無異是在我陰暗的人生中硬生生鑿出一道光芒,於是我就跟著這透進的光一直一直緩慢前行,直到今日。
後來大約是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要整理一下自己的作品,想想是否能夠集結為一本書,那時對那本書沒有任何想像,對我來說是詩集也好,是雜文集也罷,總之它就是我存在的證明。我將稿子整理完後投給了當時創立沒多久的逗點文創結社,很好運的,逗點很快就和我聯繫,也約好了時間雙方碰面聊了聊,就決定在逗點出版我的第一本詩集了,而那距今也已經是將近五年之前的事了。
我並不覺得在出版詩集後我的人生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對我來說課業還是要顧,生活還是要過,工作還是要做,書寫仍然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並不會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切。然而書寫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魚需要水,人需要呼吸,書寫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如果說我在出版第一本詩集前後學習到什麼,那就是書寫對我來說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但那時的我並沒有很系統地整理自己的想法,也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寫些什麼,直到我上研究所後才開始整個重新梳理我自己與書寫之間的關係。
要是要現在的我來描述寫作對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會和你說,「寫作就是溝通」,會和你說,「寫作的過程就是誠實地整理自己的一切」,但這些事情說到最後,其實就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任性地找到一個我自認為精準的詞彙來描述我想說的事情,任性地決定這一切應該就要長成這個樣子。後來我會想,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能夠填補自己缺口的什麼,所以才會被那些文字擊中吧。文學做的無非是將那些抽象的什麼,用文字轉化成有形體的存在,即使人們說不出為何會這樣,但卻能感受到自己內心中某些部分被填滿了。我們這些書寫的人只是恰逢其會將這些缺口補滿,然而為甚麼能補滿自己大多時候也還是不清楚。
如果書寫,如果書寫就是不斷地收納、整理自己的人生,自己替自己歸納出一套系統,那我也許要向那些曾經道謝。謝謝那些曾在我生命中停留過的、曾在我生命中剝奪走什麼的、曾為我那些寂寞、痛苦、傷心命名的、曾精準寫出我那些不被任何人所知道的那些深淵與低谷的,因為這些種種,所以我還在著,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沉默地刺入某些人傷心的角落。我仍記得自己最開始接觸到文學作品時的那種震撼,究竟怎麼能有人能將這種傷心寫得這麼精確,像是令它們具現在現實一般。
於是我也想寫出像那些作品一般的文字。即使能觸及到的人有限,但只要有人感覺自己不被人理解的那一部份被我碰觸到了,我這些文字就是值得的。
我想像中的書寫是向自己坦承,承認自己是痛苦的、不堪的,將那些最痛苦最深層的事物一一整理,誠實地面對自己,將那些令自己傷得最深的經歷,透過文學語言的轉化,將它們變成另外一種樣貌,擁有隱喻,不那麼直接地將那些傷攤開在大家的眼前,而是讓閱讀的人們自己去詮釋。有的時候他們會將那些文字與自己的人生連結上,於是他們也傷心,也落淚。對我來說這是最有趣,也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我誠實地書寫自己的人生,面對自己人生的缺憾或者痛苦,然而每個人在傷心裡面,看見的都是自己的影子,直面的都是自己的人生。
而我對這一切除了感謝,也還是感謝。在現實裡沒有人有幫你的義務,在生命中每一個幫助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善緣。我在寫作的這十多年中遇到了非常非常多人,有許多人是在網路論壇上所認識的筆友,有一些人我到現在仍能在各種地方看見他們的名字,而有一些人就這麼消失在這條路上了。偶爾想起這些人便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即使我有時候糾結、痛苦,但我也仍是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了。我不覺得自己與那些人相較起來是更有才華的,我只是更誠實面對自己,也更需要文字來支撐我自己。說到底,我只是更幸運一些,能夠繼續走在這條路上而已。
即使踽踽獨行,即使最後仍是要面對自己的人生。我仍是覺得幸運,能夠透過文字觸及到某些與我有相同心情,甚或是相同遭遇的人們。
有些人說我接住了某部分的他們,而我又何嘗不是被大家所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