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資安、護民權,懂得煞車才是真・智慧政府
數位身分證(eID)的爭議延燒數年,包括過去政府資安事件頻傳、資料外洩的事件時有發生,也導致國人對於數位身分證資料儲存、傳輸的安全高度憂心。經過各界的努力呼籲,很高興看到行政院終於從善如流,宣布暫緩換發數位身分證,並將透過訂定專法、社會對此有共識後再行推動。
以資訊科技業界出身的身份進入國會,虹安也一直關心數位身分證換發的問題,包括去年五月參與台權會等多個民間團體表達對eID疑慮的記者會、九月召開「#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座談會,提醒政府邁向數位化治理的同時應做好法制準備、期末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及中選會預算案時提案凍結eID相關計畫預算,以及多次在媒體上公開發聲的方式,極力呼籲暫緩推動數位身分證。
虹安認為,綜觀世界各國推動eID的經驗與前例,台灣目前無論在政府法規面、資訊安全面與社會使用習慣上,都還沒有全面換發eID的充分準備。這就好像政府貿然踩油門,既不繫安全帶,又不裝後照鏡,只求加速向前衝,車上的人民難道只能自求多福、暴露於隱私外洩的風險當中?
無論是考慮國家層面的資訊安全,還是社會層面的人民隱私,甚至政府擴權侵害人民自由的可能,貿然換發數位身分證,都只會增加國家資安、個人隱私受損及自由民主體制受危害的風險,百害而無一利。
數位時代固然是社會演化的趨勢,政府既然希望從e化走向「#智慧政府」,在國家治理、個人權利與整體資訊安全間就應懂得拿出智慧、沈穩細膩行事。貿然踩油門暴衝,只會令人質疑是否資安素養不足,甚或政策目的別有用心?
樂見政府暫緩eID的決策。懂踩煞車,做好準備再上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政府」邁入資訊時代的台灣全民之福!
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曾經在人力銀行網站上找工作嗎?小心你的個資恐已在黑市被叫賣 😱
上個月,虹安才在立法院召開「#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座談會,提出新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法主張,今天就不幸傳出疑似某人力銀行 #近600萬筆個資遭駭外洩,被放到中國「暗網交易論壇」標價出售,從20歲到58歲民眾資料詳盡列出,包含身分證字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電子郵箱、電話區碼、市內電話、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資料,以台灣1200萬工作人口估算,等於近半數的詳細個資全都露,令人相當擔心這些個資流出後,未來是否會造成更多不可想像的危害。
其實,不只這次事件,近幾個月資安及個資外洩議題早已層出不窮,先有五月中「新北市公有運動中心」實名制入場機制,民眾的姓名電話等個資被公開在網路上,還能隨意任人更改!而總統府密件疑雲,其中的人事推薦名單流出,也包含被推薦人的個資!甚至疑似內政部2千多萬筆戶政資料,也被國外資安網站揭露。這些問題,都讓社會大眾各界開始關注個資法的現況與修法之必要性。
隨著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於2018年5月生效,美國加州於2018年6月也通過了《#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CCPA)。我國的個資法制若要與先進國家接軌,通過適足性認證以自由與歐盟進行跨境傳輸,才能降低交流與經貿障礙。透過監管法制的加強,未來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都應該透過專責的機關與程序,針對使用風險、對當事人影響、安全維護措施等,提出專業評估報告,並提高違規罰則。
在虹安舉辦的座談會中,主管機關 #國發會 表示已設置「#個資保護專案辦公室」,但近一步瞭解發現,目前僅是個資法解釋的任務編組單位,並非獨立專責機關,亦無相關受理申請授權、評估審查等功能,後續將再檢視應如何強化功能。而個資法的修法期程,國發會也回應,將盡快彙整瞭解社會期待及國外現況,展開工作。虹安也將於此會期中,於立法院提出與各界研討後的修法版本。
唯有打造一個權責相符,監管獨立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制,我們才能無後顧之憂,昂首闊步的走入數位化的下一個世代。
#防疫也要防溢 #個人資料保護法
---
[自由時報] 人力銀行592萬筆個資遇「駭」/台灣半數工作人口在列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03787
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強推《#科技偵查法》,台灣恐淪數位監控之邦?
法務部9月8日於網站上預告推動制定〈科技偵查法〉草案,內容授權檢調未來辦案時將可以申請無人機、空拍機及GPS對目標行動進行監控,並在電腦、手機及通訊軟體內植入程式以監控當事人和周圍的人並獲取資訊,引起司法界與社會強烈不安!
法務部蔡清祥部長舉2014年海巡署查緝私菸案為例,說這是為了方便檢警調辦案,「不能不給他們武器」,但政府有無通盤思考過:這樣的武器也可能有淪為用於侵犯人民的隱私及各項權益的兇器?
此法若真照章通過,未來《關鍵報告》與《全民公敵》內的數位監控劇情將可能在台灣真實上演!
安全與隱私的辯論由來已久,界線也確實難以拿捏,需要各界更多關注與討論,才能在確保國家安全、打擊犯罪的同時,不以犧牲與傷害人民的自由及隱私為代價。但政府目前的作法,顯有諸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
1. 法務部說歡迎各界對此法草案給予意見,但供外界表示意見的時間只有短短五天!台北律師公會就發布聲明指出,根據行政院秘書長105年9月5日的一份函示,此類草案公告「應至少公告周知 60 日,但有急迫或特殊情況,得免為公告周知或定較短之期間。」然而此法草案之急迫性與特殊性為何?法務部可曾說明清楚?
2. 該法草案第九條當中,檢察官若有相當理由認為隱私空間內的人或物與案情有關者,就可使用科技設備或技術,對該隱私空間秘密實施「非侵入性」的監看、測量、辨識、拍照、錄影等等調查手段。虹安想請問,如果是非侵入性,又如何能監看與辨識隱私空間內的情況?這樣的法條設計,可能嚴重侵犯當事人及其隱私空間的隱私權,以及所有與案情無關的個人資訊!
3. 第十條甚至賦予檢調單位在情況緊急時「得逕行實施」,事後再向法院申請許可,難道不會造成迴避監督、濫用權力的風險嗎?
4. 根據媒體採訪報導引述官員與民間律師回應指出,如果檢察官辦案需要,可能在嫌疑人的手機中植入監控程式,甚至動用「社交工程」、「釣魚郵件」、「連結廣告」甚至「技巧性取走手機植入」等手段。在嫌疑人尚未被定罪甚至可能是無辜的情況下,動用以上這些方式進行偵查,沒有侵犯人民的自由與其他各項受憲法與法律保障的權益嗎?
5. 該法草案內有多處涉及「設備端通訊監察」,屬於對秘密通訊、隱私權、資訊科技基本權的干預,我國現已另有《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範相關事項,為何不在該法框架內作修訂,而要另立新法?該法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異同之處為何、未來適用上是否衝突?法務部都應該說明清楚。
6. 如同立委鄭麗文指出,這些透過檢調運用科技手段得來的個人資訊,政府如何儲存?如何運用?在資安防護上有何保障?會否有不肖官員盜賣民眾個人資訊甚至隱私機密的風險?如何防弊究責?試圖解決一個問題,會否反而創造出更多問題?
本辦日前方舉辦「#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座談會,探討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的議題。與會多人提到,未來對於資料的使用、申訴、處理及運用等,應有專責單位負責,才能讓人民更有保障。沒有想到個資保護的措施與專責單位尚未落實,政府卻逕行推出很可能嚴重侵犯人民隱私與個資的《科技偵查法》草案!該法無論是推出過程或是內容都還有非常多引起社會疑慮及爭議之處,政府應該儘速廣納各界意見,對推動該法的緣由與法條內容做出詳盡說明,勿引起社會憂慮,也保障人民權益。
法務部長說:「法律必須跟上科技腳步,才能有效查緝犯罪。」
但法律又能否跟上因為科技演進而變得更複雜的人類社會、在執法的同時確實保障人民安全,而非反過來令人民的生活與隱私陷入更大危機?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人關注與深思。
🔗《科技偵查法》草案:
https://bit.ly/3hkSLyt
📒台北律師公會對《科技偵查法》草案之聲明: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Bar/posts/3251953314893746
📰新聞報導:
1.用通訊軟體說話將被監聽? 科技偵查法上網「試水溫」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847545
2.LINE也可監聽! 法部推「科技偵查法」蒐證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383331
3.檢警可監聽通訊軟體!《科技偵查法》試水溫蔡清祥盼各界給意見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910/1805957.htm
4.科技偵查法// 重罪犯 警調可植木馬蒐證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398631
5.科技偵查法授權檢方駭入電腦手機 鄭麗文批全民公敵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11004220-260407?chdtv
6.《科技偵查法》草案曝光!未來檢調能監聽通訊軟體 立委憂「天眼系統」真實上演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045014
7.檢警用GPS辦案可望合法 法務部草擬科技偵查法定稿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846287
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 在 【解碼數位部】全民數位力大調查 - YouTube 的必吃
數位 發展部這兩年來, 數位 力有激增嗎?為了防疫、保護家人,許多人開始將生活大小事從「實體」搬到「 數位 」世界。如今有不少上班族在家工作, ... ... <看更多>
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 在 #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 - Explore | Facebook 的必吃
數位浪潮下的法制工程 ,政府做好準備了沒? 行動通訊技術邁入5G時代,面對人工智慧(AI)在各領域的運用及發展,若干過時的法令必須急步追上。虹安昨天下午在立法院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