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Gartner:區塊鏈出現「炒作泡泡」,但業界不必擔憂泡沫化
撰文者:翁書婷 發表日期:2016/08/30
全球開始瘋區塊鏈技術,我們每天都被區塊鏈新聞轟炸,但你有用過區塊鏈相關產品了嗎?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報告,全球區塊鏈投資總額達到14億美元,已有近百家企業加入各區塊鏈組織,在2017年將有8成銀行啟動區塊鏈專案。WEF的報告對於區塊鏈的發展非常樂觀,但區塊鏈應用在我們生活中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區塊鏈技術多存在於理論上,Gartner最新公佈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區塊鏈還要5至10年,才會對我們生活帶來顛覆性影響。目前處於過度期望的高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xtation)。」
在應用大爆發前這5-10年間,企業與政府要怎麼對面這個新技術變革呢?在觀望與積極研發間要特別注意哪些訊息呢?《數位時代》專訪Gartner研究總監闕斯尼(Fabio Chesini)請他與我們分享觀點。
現況:炒作泡泡開始存在,但還不會泡沫化
8月公佈的研究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目前處於過度期望的高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這個時期中,有些創新應用是成功的,但有更多是失敗的,大眾對科技創新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
之後當科技無法滿足過度期待,大眾當理性回歸後,該技術就進入泡沫化的谷底階段(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由圖可知,區塊鏈技術已經進入炒作的區間,但還沒有到頂端,炒作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就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還不會泡沫化。
「從全球的觀點來看,區塊鏈現在的確產生『炒作泡泡』。」Gartner研究總監闕斯尼(Fabio Chesini)說。不過闕斯尼認為業界不用為泡沫化現象擔憂。他認為各產業已經逐漸理解區塊鏈技術本質,過去在網際網路泡沫化的經驗也警醒著企業不要重蹈覆轍,「加上,炒作現象目前僅集中在金融領域而已,總體市場的投資與投機熱度不大,未來會有泡沫化存在,但不會像.com泡沫那樣劇烈。
而他的觀點和《區塊鏈社會》作者,區塊鏈鉛筆創辦人龔鳴不謀而合。龔鳴指出,從2013年到2016年4月份的數據表明,全球在區塊鏈投資上還沒有出現泡沫,目前區塊鏈投資僅呈線性成長,還沒有到泡沫時期的指數級成長,有點像當時網際網路在1996年的發展趨勢,遠遠沒有到2000年第一次網際網路的泡沫時期。
企業:小心標準的變革,太早投入區塊鏈可能徒勞無功
那在這個泡泡炒作期,企業要特別注意什麼事呢?現在有很多企業走在前端,利用區塊鏈技術,做身份與所有權管理,以及能源資產交換。不過闕斯尼提醒,「並非走在技術最前端的就是贏家,太早投入區塊鏈技術可能耗費很多資源又沒有成果。」區塊鏈的標準還沒有定型,如果沒有思考未來發展就貿然投入,恐怕會面臨選定標準被淘汰的窘境。
舉例來說,到底選擇公有鏈還是私有鏈?就是一個頭痛問題。在應用大爆發之前,許多業者選擇發展特許制的私有鏈,而非比特幣公有鏈,避免和現有金融法規衝突,但比特幣區塊鏈會廣受全球社群支持,關鍵就在於去除中央系統的架構,因此雖然許可制的私有區塊鏈盛行,公有區塊鏈未來還是具有龐大發展潛力。「和網際網路當初從封閉的企業內網(Intranet)走向互聯互通的網際網路(Internet)發展途徑有點雷同,最後整體社群還是會走向開放。」闕斯尼說。
但若只是等待別人實驗成果才投入也會失去發展先機,因此企業要先洞察著區塊鏈到底能解決企業哪些問題?跟風投資將會徒勞無功。
監理:用地面交通號誌管飛機?政府要走在最前面才行
若要採用公有區塊鏈,那政府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理態度就非常重要。這段炒作泡泡期,正是政府監理的最佳時機。但目前各國政府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沒有共識,各有各的觀點,讓業者無所適從。「政府不能積極逃避相關法規的制訂,不論是積極還是被動的公司,這些虛擬貨幣總有一天會進入各國的經濟體制中。」闕斯尼指出。
以美國來說,商品期貨貿易委員會(CFTC,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e Commission)認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一種商品(Commodity),但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the 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則把比特幣定義為貨幣(Currency)。「兩個機構,產生的不一樣的定義,而且這兩種定義還相互衝突。因為虛擬貨幣除了具有商品特性之外,也具有價值交換功能,沒有辦法一分為二。監管單位們也要彼此合作,搭起一個新橋樑,找到新規則。」闕斯尼指出。
闕斯尼把此譬喻為地上交通號誌管理飛機時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在地面上大量採用紅綠燈與路標告示牌管理地面交通工具,但這些規則對在天上飛的飛機是不管用的,天上飛的飛機總有要降落地面或要在地面行進的時候,因此各國政府必須重新思考一套規則。
Fabio Chesini
先前任職於IBM,主要負責零售銀行網路入口網站的互動金融服務(IFS)架構,之後也曾帶領企業金融需求相關轉型計畫。曾任花旗銀行全球交易服務部門的電子商務產品經理,擔任資深專案經理的時間也長達10年,為各種產業提供極為複雜的全球現金管理委任服務。在Gartner為金融機構提供交易銀行諮詢服務,範圍涵蓋商業現金管理、支付、收款與資訊服務,以及區塊鏈(Blockchain)。
附圖:(圖說:區塊鏈技術目前處於過度期望的高峰期,將在5至10年內帶來顛覆性影響。根據Gartner的新興技術評估模型,技術成熟度曲線將新興技術的發展區分為五個階段,包括「科技誕生的促動期」(Technology Trigger)、「過高期望的膨脹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泡沫化的底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穩步爬升的光明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實質生產的高峰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圖片來源:Gartner。)
資料來源: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4075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