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規範學校教育教學行為
莫把過度重視考試的教育行為矛頭指向教師,教師們也是受害者!根源實是社會價值的扭曲,導致教師、家長跟風、缺理性的要求。這種偏差令到所有持份者均是輸家。教師教得辛苦、學生減低學習樂趣、家長照顧愈趨疲憊、考試也失去甄選功能、社會不能獲得真正有用的人材……整場遊戲獲益的似乎只有競逐當中的商業培訓機構。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名家論壇」→「教育灼見」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d001/d0019/jy0002
-----------------------------------------------------------
#知史 #教育灼見 #升學 #教育改革 #標簽化 #社會價值 #考試壓力 #雙減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李妍慧 Yen Hui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30雙語國家」是行政院提出的中央政策,在地方,新竹市的家長普遍重視 #英語(雙語)教育。近來我不斷聽到民眾對新竹市英語、雙語政策牛步的不滿,而確實新竹市雙語學校數目目前掛零,僅有一所國小實施 #沈浸式英語 教學課程。 在新竹雙語教育資源缺乏的狀況下,逼得家長們需要另外花一筆錢將孩子送到坊間的語...
教師培訓要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次說到那個教學無招無式,說真的......這也就是家長分不出老師好不好的理由,因為這個用看的看不出來,家長個人求學經歷也體會不到。
因為這種老師,本就會教到讓你感覺不出他很特別,但你無形之中就累積到一些功夫。
很難,真的很難,在我還是學生兼跑課老師的時候,總覺得教不好都是方法不對,只要這樣那樣,就沒問題。
幾年後,等到我正式丟掉自編講義,隨手拿教材都可以教的時候,我看的不是成績,是基礎值上的比例。中等資質的進步幅度在哪,資質差的有沒累積微小的進步,這些才重要,那些成績都可以透過篩選獲得,但這就跟教師無關了。
順便教一下家長,怎樣辨別一家補習班到底多厲害。看歷屆榜單,然後去問歷屆的總人數,以及學生組成。
假設我在桃園市開一家補習班,一半都收了第一志願武陵高中的學生,我當然三年後的榜單一半都國立大學,這不是廢話。你在高雄市只收雄中雄女,然後跟我說「我們班榜單創造奇蹟,上醫學院的有多少…」他們還要你教?
敢直接公布這些raw data給你看的補習班,然後告訴你「哎呀你看這個學生入學校排500,畢業100,進了國立大學….」。這種才叫厲害,而且不要只有一個,比例越高越好。
基本上,補習只是上buff,類似遊戲打怪時,你嗑了一瓶經驗值+20%藥水,老師額外幫你上了一些+攻+防,就這樣。想通就會知道,讀書還是靠自己,你家孩子整天只躲在初心者村莊外打史萊姆,封頂得要300年欸,你確定國中高中3-6年可以嗎?
所以後來我也都不講,我發現厲害的安親班老師,只強調會好好管教,定時、定額、定量的練習,培養學生好習慣。也就是這幾年最被進步派痛恨、厭惡的保守派特質:「紀律」。
讀書沒有紀律,你絕對念成豬頭。
有很多人把紀律當成奴性,這根本沒搞清楚狀況。考試是你去考,書念了是你的,培養自己讀書習慣,會被稱作是教育的奴隸?
會這樣跟你宣稱的,要不就是自己天資太好,覺得其他人都智障該去死。不然就是根本沒碰過學生,一點都不了解狀況的那種。
教改教改,教改從未失敗,也從未成功。
因為教改不是一個大政策,其中除了考招制度,還有很多教材跟教師培訓的各種眉眉角角,教育界大致上都是跌跌撞撞去摸索。念過比較教育學的人到處都是,你怎麼會以為學校的主任校長都是白癡,不明白外國的某些制度這麼好?
那是因為不適用!
我問過很多大學長學姊,基本上我們這20年講過的各種新型教學,管他翻轉還素養等等,「20年以前他們都玩過」,名詞不同而已。那為何現在素養教學可以教,以前不行?
因為台灣的中產階級夠多了。
就這麼簡單,素養教育主要應對的是中產階級,以前台灣藍領比較多,所以環境不成功,就這樣。
所以好的老師,到最後都不會很在意成績,我見過最好的班導師,他的要求就是學生不要變壞,走上歪路就好。
這很難?超級無敵難。
教師培訓要求 在 I'm a Yog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0小時基礎瑜伽導師培訓課程簡介會 (Free 200-hour TTC Briefing Session)
📍I’m A Yogi Academy是一所美國瑜伽聯盟認證的國際200小時瑜伽導師培訓學院
(Registrated Yoga School)
👉🏻簡介會
日期: 10月24日 (星期日) 下午1點半-3點
Date: 24 Oct 2021 (Sun) 1:30pm - 3pm
地點📍鰂魚涌華蘭中心3樓308室
Location 📍Room308, Westlands Centre, Quarry Bay
➡️免費報名 Free Apply
1. Click our Bio and link
https://www.eventbrite.hk/e/174633372117
2. What’s app 9389 7690
https://wa.me/85293897690?text=
我哋知道只透過廣告🪧未能真正清楚了解所有細節,所以特別舉辦一個免費🆓瑜伽導師簡介會,面對面俾大家問過夠!一個好機會清楚了解自己適唔適合上我地既瑜伽導師培訓課程。
*******************************
🔍關於RYS200培訓總教練
📌全程導師課程只由一位美國瑜伽聯盟認證總教練Eunice Tsoi教授,令你可以更專注學習有系統統一性瑜伽的教學模式!
📌Eunice Tsoi 成為了一位全職瑜伽老師長達八年時間,她每堂瑜伽課幾乎堂堂滿坐,認識她的學生都知道她為了每一位學生都能上她上,更不斷開班,幾乎沒有放假。天天接觸不同的學生,更累積教學經驗達9000小時。
📌在成為全職瑜伽導師3年後,決心獨自一人親身走到印度🇮🇳進修和修行,現在是一位2間瑜伽中心的創辦人🕉,瑜伽中心開辦了長達6年多時間。
📌已培訓了四屆的瑜伽導師,每位瑜伽師一畢業後都對自己日後的教學非常有自信心!更向不同美好的方面發展,有些已開辦自己的瑜伽教室,有些也有一班忠實粉絲跟隨他們,有些開辦他們的瑜伽工作坊,他們的課堂更是人數滿滿。不論各走東西,不論一起同行,目的都是把瑜伽的好發揚光大。
*******************************
📎關於瑜伽導師學費
原價$35800HKD(並沒有其他額外收費)
早鳥優惠$ 32800HKD至11月7日
I’m A Yogi 學生早鳥優惠價 $31800HKD
👍🏻4本參考書 (可選擇中文或英文版本)
👍🏻1本200小時瑜伽導師手冊 (中英文對照)
👍🏻 瑜伽潔淨法之用具
📌成績優異的學生
👍🏻15小時瑜伽助教實習機會
👍🏻外出實習機會
報讀要求
申請人須至少有1年或以上的瑜伽練習👣
(付款詳情或需要分期付款 🔎可What app 我們了解更多)
若報名後因私人理由退出,將不獲退款。
*******************************
培訓日子內容🪧
2021年11月21日至2022年4月3日
👉🏻共20個星期天 (9am - 6pm)
✍🏻培訓課程小班教學為主
🗣授課語言:廣東話 & English
<課程簡介>
核心課程 Yoga Core Program
➡️瑜伽體位法練習
➡️瑜伽體位法提升
➡️瑜伽體位法精進
➡️瑜伽解剖學Yoga Anatomy
➡️ 如何幫助學生改進瑜伽體位法
➡️各種類型的瑜伽練習及輔具的使用
➡️瑜伽調息法練習
➡️瑜伽工作坊內容編排Workshop✍🏻🧘🏼♀️
例如:
👉🏻頭倒立
👉🏻 一字碼
👉🏻後彎
👉🏻手部平衡...等等
教學技巧Teaching Methodology
➡️各類型課程編排
👉🏻Vinysasa Flow
👉🏻Hatha Yoga
👉🏻Yin Yang
👉🏻Gentle Stretching ... 等等
➡️不同年齡階層,不同人士的教學調整
能量學 / 淨化法/ 冥想內觀
➡️脈輪能量學 Chakras Energy
➡️淨化法 Kriyas
➡️冥想技巧 Meditation
瑜伽哲學/瑜伽老師的倫理道德
➡️瑜伽哲學與歷史 Yoga philosophy/ History
➡️瑜伽經 The Yoga Sūtra of Patañjali
➡️瑜伽老師的倫理道德Yoga Teacher Ethics
考試 Exam
✍🏻筆試題目卷
🧘🏼♀️必須1小時教學考試評估
完成課程後After Training...
🧘🏼♀️I’m A Yogi Academy頒發的導師證書;
🧘🏻I’m A Yogi Academy 學員達成所有課程要求後,將獲取資格登記成為美國瑜伽聯盟RYT200認證指導師。
Eunice Tsoi 認可資格
👤美國瑜伽聯盟註冊 200小時瑜伽導師培訓總教練
👤美國瑜伽聯盟註冊 E-RYT 500 500小時資深教師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註冊研習課程導師 YACEP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註冊200小時瑜伽導師(RYT200)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註冊300小時瑜伽導師(RYT300)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註冊500小時瑜伽導師(RYT500)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註冊60小時空中瑜伽導師
👤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註冊30小時瑜伽輪導師
👤臼井靈氣治療師
👤頌缽治療師
教師培訓要求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30雙語國家」是行政院提出的中央政策,在地方,新竹市的家長普遍重視 #英語(雙語)教育。近來我不斷聽到民眾對新竹市英語、雙語政策牛步的不滿,而確實新竹市雙語學校數目目前掛零,僅有一所國小實施 #沈浸式英語 教學課程。
在新竹雙語教育資源缺乏的狀況下,逼得家長們需要另外花一筆錢將孩子送到坊間的語言補習班,更讓新竹市私立學校招生人數大增。103到107年私立國小招生人數增加437人,私立國中則是增加143人。
反觀其他縣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 都有公立雙語實驗學校的計畫,#台北市 今年將有12所國小、1所國中轉型為雙語實驗學校,108學年度更以「每一行政區設一所雙語學校」為目標;#新北市 在107年有28所雙語實驗學校,#桃園市 在108學年也將有7所雙語學校設立,鄰近的 #新竹縣、#苗栗縣 也有公立的雙語實驗學校,獨獨 #新竹市,雙語學校數目掛零,目前僅有一所國小實施沈浸式英語教學課程。
很明顯的,新竹市在「雙語教育」這個政策上,起步已經落後其他縣市。我要求新竹市教育處國中小方面應積極推動雙語實驗學校,同時應先進行 #英語教師培訓 或延攬計畫,另外,在高中方面,也請研擬 #高中雙聯學制 的施行辦法,透過不斷的教育鬆綁、政策活潑彈性化,讓我們的學子有更多選擇機會。
教師培訓要求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會第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我就教育、青少年發展、市政服務及公務員福利待遇方面發表我的看法和意見。
教育局早前建議向全港公營及直資中學提供一筆過二十萬元津貼,讓學校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我歡迎這項建議,但政府亦須深入考慮一些實際操作問題,包括資源問題、學生興趣以及師資培訓等,才能有效加強STEM教育。至於專上教育方面,我希望政府加強監察自資院校的財政開支,並確保受資助的課程有足夠的師資和其他配套設施,以保證課程的質素。
同時,政府也應採取更多適切措施,協助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支援學生精神和發展需要。
就香港地區規劃而言,我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地區規劃與居民實際需要出現落差的問題,積極研究如何提升現有市政和文康服務。我曾再三在議會上要求政府正視居民的需求,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雖然我的議案獲得跨政黨支持和通過,但政府依然漠視我們的訴求,加上改善街市管理計劃進展緩慢,我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討現時對社區設施進行的規劃。
我亦感謝香港的公務員團隊過去一直盡心盡力服務市民,希望政府能繼續完善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以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以及優質的政府服務水平。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我會先講講教育和青少年發展。《施政報告》建議為每所公營中學提供一筆過20萬元的額外津貼,促進推行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對於政府在教育方面投放資源,我絕對歡迎,但希望政府同時考慮實際操作問題,撥款予學校推行有關計劃的時候,校方在其他資源方面是否能夠配合,包括是否有足夠教師和技術人員推行STEM教育?是否需要加強與STEM教育相關的師資培訓和再培訓?推行相關校本計劃會否加大教師的工作量,為他們帶來沉重負擔?如何提高學生學習STEM的興趣?以及學生修讀STEM學科的出路如何?這些問題政府都需要一併考慮。
專上教育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資助考獲入讀大學資格的學生修讀指定專業或界別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由現時每屆約1千名增加至3千名,一方面可以減少因大學學位不足而影響學生升學的情況,另一方面有助補充某些專業人才的不足,同時亦有助紓緩自資院校面對的財政壓力。然而,政府必須加強監察自資院校的財政開支,確保公帑運用得當,並應全面檢視現時在計劃下受資助的課程,是否有足夠的師資和設施,將來納入資助計劃的新課程,同樣應有充足的相關配套,以保證課程的質素。
主席,近日接連發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不少人聽到這些新聞都會感到心痛。今年《施政報告》亦有提及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政府已於本學年開展「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跨專業團隊協助學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我會支持政府採取更多適切措施,預防學生自殺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希望政府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減輕學生面對的學習和考試壓力,確保學生能夠在健康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
接下來,我會談談市政的問題。近年的《施政報告》都有提到要改善公眾街市營運及管理,但似乎一直未有好大的成效。今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繼續改善現有多個公眾街市的硬件和管理。過去,我多次在議會作出跟進,包括於去年11月提出議員議案及口頭質詢,促請政府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提供街市、康體設施、安老護老中心、幼兒園、停車場、圖書館等方便健全及殘疾人士使用的設施,議案獲得跨政黨支持和通過,但遺憾民政事務局局長和局方代表當時均未有出席答辯。
事實上,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解散後,民政事務總署負責部分地區服務提供和設施管理,公眾街市以至綜合市政大樓正是地區設施一部分,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地區規劃與居民實際需要出現落差的問題,積極研究如何提升現有市政和文康服務,並應再三考慮在有需要地區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提供適切的社區服務和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此外,為抗衡領展獨大,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考慮復建街市,並獲跨政黨支持,但《施政報告》只提出改善現有街市,根本沒有對症下藥。而政府改善街市管理計劃,進展亦十分緩慢。
不少居民對於很多社區設施和服務都有強烈訴求,因為他們實在忍受了很多年無街市、無圖書館、無球場、泊車位嚴重不足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所以,按地區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社區設施進行規劃是非常重要。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在未來5年會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的項目,另外會就15個項目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政府增撥資源,在地區增建體育設施,我當然歡迎,同時亦希望政府能夠盡量做到資源平均分配,適切照顧各區居民的需要。有沙田區議員反映,現時大圍連一個康文署管轄的露天籃球場都無,我希望政府能夠全面檢視區內人口增長與康體設施需求的情況,完善現有地區規劃,增撥資源,為居民增建康體設施。
地區行政方面,我認為,單靠增加撥款並不是改善地區行政的良策。因為問題核心不是錢是否足夠,而是民政事務局過往未有做好統籌地區的角色,各區的部門各自為政,地區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或者今屆政府未必會積極回應這個問題,但我希望下屆特首和政府能夠正視有關問題,讓下屆民政事務局局長在地方行政上,能夠有更大的承擔,決心改善地區管理。
講完地區行政,現在我想講公務員方面。今年《施政報告》只有兩小段的篇幅談及公務員隊伍,新措施包括政府將加強為公務員提供的臨床心理服務,並增設專科牙科手術室。事實上,過去有不少公務員及工會曾向我反映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問題,包括醫療福利不足、服務質素和效率未如理想等,我希望政府能夠正視有關問題,全面檢視及完善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以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以及優質的政府服務水平。
主席,我認同特首在《施政報告》所講:「政府能夠落實各項惠民措施和推出公共服務,全賴一支團結高效、優質專業的公務員隊伍。」近年社會上的訴求越來越多,市民對政府的期望亦越來越高,加上近年政府就各個政策範疇,推出多項政策和措施,以回應和滿足市民的訴求和需要,令公務員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但他們都能夠保持,甚至繼續提升效率和服務水平,實在值得讚揚。期望公務員團隊能夠維持良好士氣,在下一屆政府繼續為市民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教師培訓要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竟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葛師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一年制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3),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須離校。由於政府通過教育學院法例,提升至頒授學位的水平,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而原址將被重建。按恔友會96年統計,葛師開辦了45年,本科同學計達6760名。 其校友會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學校,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今)。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因出生率下降而致多間完成歷史任命。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各小學的校監均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葛師首屆畢業生,曾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友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是香港八間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高等學府之一,主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依照1994年4月25日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往新界大埔至今。新校園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設計,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香港教育學院雖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教院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五名、亞洲區第三名 ;語文學科則位列全球首 101-150 名 。於2015年9月11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得到立法會通過,教院最快可於16年2月正名為大學。經收集多方意見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決定,將以「香港教育大學」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作為教院正名後的校名。香港教育學院設有3個學院,轄下共13個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社會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