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童年創傷?
「代代相傳的魔物-揭開童年酷刑的真面目!」
#直播開始!
兩位心理師今天要帶大家一同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破解在親子關係中代代相傳下去的反應模式,讓您在有兩位心裡師隔空的陪伴下,有機會以新的眼光理解童年的自我與父母,為您目前的關係創造新契機!除了有匿名問題的解答,也歡迎您在直播當下留言互動呦!
-\-\-\-\-\-\
# 主持人介紹
👨🏻 趙文滔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從事伴侶諮商/家庭治療超過20年。
著有:《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
# 對談人介紹
👩🏻 許皓宜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著有:新書-《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情緒陰影》、《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等。
粉絲專頁: 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直播時間
10/16(二)19:00-19:45 盼心理諮商所粉絲專頁
#直播活動 第一波 匿名提問
🎁我們使用匿名留言系統,讓您提出疑惑時,可以保有隱私,更安心和放心。
1 請進入這個網址:https://www.sli.do/
2 輸入「1583」後,就可以開始留言囉。
#直播活動 第二波 寫心得分享直播影片
🎁在午夜10/23(二)24:00前,分享直播影片(記得設定為公開),寫下您的20字以上心得,就可能獲得《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作者簽名版一書唷!機會難得!
#神秘獨家加碼好康:本次贈書上將會有許皓宜心理師的親筆簽名,絕對獨家;另隨書附上神秘小禮,絕對神秘,等你來揭密!
-\-\-
▎盼心理諮商所 ▎
服務內容:https://goo.gl/wgMRT4
🔅預約伴侶、家族諮商:https://goo.gl/tBZ3tv
🔅服務流程說明:https://goo.gl/NRxqU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否曾想過,為何社會上總有人對著所愛之人暴力相向?為何有些父母會打罵自己的心肝寶貝呢? 《#情緒寄生》這本書中,許皓宜教授用了好幾篇的故事來敘述心理效應,但最讓我印象深刻還是書中的一段話 若你無法知道這種情緒是什麼,你要如何去面對他呢? 好比你生活中存在著某個問題,你要試圖解決這問題之前,你總得...
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 在 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播預告 今晚
「代代相傳的魔物-揭開童年酷刑的真面目!」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許,家家也都有種難忘的酷刑…
無論是使用刑具,如挨板子、棍子、水管條、藤條、愛的小手;還是身體有感,如罰站、罰跪、半蹲或提水桶;又或者是疾言厲色的痛罵與訓斥,冷漠的忽視……
長大後,對於當初被處罰的理由也許早已淡忘,卻忘不了當時懲罰我們的大人臉上所掛著的憤怒、激動神情或是激烈的言語、動作,以及各式負面的評價;而沒挨過板子的您,曾從父母的臉色中感受到對自己滿滿的失望與不滿意,這些記憶卻在往後的歲月中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我是不是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這樣對我?」、「我好像讓爸媽很失望!」、「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我要謹守本分、完全順從才不會讓爸媽擔心!」
也許當長大了以後,您也曾立志想當跟自己父母不一樣的家長,卻在面對孩子時的各種無力與心情中,不知不覺地走上回頭路…
而面對不知所措的孩子和自己,是否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父母與自己
在親子關係中如同魔物般代代相傳下去的反應模式,是否有新出路,不再循環下去?親子關係之間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
10/16(二)19:00-19:45 我們邀請到趙文滔教授與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來對談,與您一同穿越過去,以新的眼光理解當時的父母及對自我的影響,讓您有機會鑑往知來,為您的家庭、教養與親子關係創造新契機!
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0/8到10/16直播前,我們會開放匿名提問系統,歡迎一起提問;直播中將會現場回答讚數前三高的問題。
也邀請您於直播後分享直播影片,寫下您的20字以上心得,兩位主講人將會挑出「兩名讀者」,分別贈送《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一書(另有神秘小禮物)。
#主持人介紹
👨🏻 趙文滔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從事伴侶諮商/家庭治療超過20年。
著有:《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
#對談人介紹
👩🏻 許皓宜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著有:新書-《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情緒陰影》、《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等。
粉絲專頁: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直播時間
10/16(二)19:00-19:45 盼心理諮商所粉絲專頁
#直播第一波活動:匿名留言
🎁這一次我們嘗試使用匿名留言系統,讓您提出疑惑時,可以保有隱私,更安心和放心。
Q:「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 請進入這個網址:https://www.sli.do/
(點選上方網址進入匿名留言系統。)
2⃣ 輸入「1583」
(在Enter event code輸入數字,點擊JOIN。)
3⃣ 寫下您想提出來討論的留言
(即可在Type your question欄中留言。)
#直播第二波活動:公開分享心得
🎁在午夜10/23(二)12:00前,「公開」分享直播影片,並寫下您20字以上的心得,就有機會獲得《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作者簽名版一書,另附贈神祕小禮物唷!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直播預告
「代代相傳的魔物-揭開童年酷刑的真面目!」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許,家家也都有種難忘的酷刑…
無論是使用刑具,如挨板子、棍子、水管條、藤條、愛的小手;還是身體有感,如罰站、罰跪、半蹲或提水桶;又或者是疾言厲色的痛罵與訓斥,冷漠的忽視……
長大後,對於當初被處罰的理由也許早已淡忘,卻忘不了當時懲罰我們的大人臉上所掛著的憤怒、激動神情或是激烈的言語、動作,以及各式負面的評價;而沒挨過板子的您,曾從父母的臉色中感受到對自己滿滿的失望與不滿意,這些記憶卻在往後的歲月中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我是不是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這樣對我?」、「我好像讓爸媽很失望!」、「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我要謹守本分、完全順從才不會讓爸媽擔心!」
也許當長大了以後,您也曾立志想當跟自己父母不一樣的家長,卻在面對孩子時的各種無力與心情中,不知不覺地走上回頭路…
而面對不知所措的孩子和自己,是否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父母與自己
在親子關係中如同魔物般代代相傳下去的反應模式,是否有新出路,不再循環下去?親子關係之間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
10/16(二)19:00-19:45 我們邀請到趙文滔教授與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來對談,與您一同穿越過去,以新的眼光理解當時的父母及對自我的影響,讓您有機會鑑往知來,為您的家庭、教養與親子關係創造新契機!
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0/8到10/16直播前,我們會開放匿名提問系統,歡迎一起提問;直播中將會現場回答讚數前三高的問題。
也邀請您於直播後分享直播影片,寫下您的20字以上心得,兩位主講人將會挑出「兩名讀者」,分別贈送《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一書(另有神秘小禮物)。
#主持人介紹
👨🏻 趙文滔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從事伴侶諮商/家庭治療超過20年。
著有:《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
#對談人介紹
👩🏻 許皓宜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著有:新書-《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情緒陰影》、《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等。
粉絲專頁: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直播時間
10/16(二)19:00-19:45 盼心理諮商所粉絲專頁
#直播第一波活動:匿名留言
🎁這一次我們嘗試使用匿名留言系統,讓您提出疑惑時,可以保有隱私,更安心和放心。
Q:「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 請進入這個網址:https://www.sli.do/
(點選上方網址進入匿名留言系統。)
2⃣ 輸入「1583」
(在Enter event code輸入數字,點擊JOIN。)
3⃣ 寫下您想提出來討論的留言
(即可在Type your question欄中留言。)
#直播第二波活動:公開分享心得
🎁在午夜10/23(二)12:00前,「公開」分享直播影片,並寫下您20字以上的心得,就有機會獲得《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作者簽名版一書,另附贈神祕小禮物唷!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 在 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直播預告:趙文滔x許皓宜
「代代相傳的魔物-揭開童年酷刑的真面目!」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許,家家也都有種難忘的酷刑…
無論是使用刑具,如挨板子、棍子、水管條、藤條、愛的小手;還是身體有感,如罰站、罰跪、半蹲或提水桶;又或者是疾言厲色的痛罵與訓斥,冷漠的忽視……
長大後,對於當初被處罰的理由也許早已淡忘,卻忘不了當時懲罰我們的大人臉上所掛著的憤怒、激動神情或是激烈的言語、動作,以及各式負面的評價;而沒挨過板子的您,曾從父母的臉色中感受到對自己滿滿的失望與不滿意,這些記憶卻在往後的歲月中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我是不是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這樣對我?」、「我好像讓爸媽很失望!」、「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我要謹守本分、完全順從才不會讓爸媽擔心!」
也許當長大了以後,您也曾立志想當跟自己父母不一樣的家長,卻在面對孩子時的各種無力與心情中,不知不覺地走上回頭路…
而面對不知所措的孩子和自己,是否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父母與自己
在親子關係中如同魔物般代代相傳下去的反應模式,是否有新出路,不再循環下去?親子關係之間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
10/16(二)19:00-19:45 我們邀請到趙文滔教授與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來對談,與您一同穿越過去,以新的眼光理解當時的父母及對自我的影響,讓您有機會鑑往知來,為您的家庭、教養與親子關係創造新契機!
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0/8到10/16直播前,我們會開放匿名提問系統,歡迎一起提問;直播中將會現場回答讚數前三高的問題。
也邀請您於直播後分享直播影片,寫下您的20字以上心得,兩位主講人將會挑出「兩名讀者」,分別贈送《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一書(另有神秘小禮物)。
#主持人介紹
👨🏻 趙文滔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從事伴侶諮商/家庭治療超過20年。
著有:《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
#對談人介紹
👩🏻 許皓宜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著有:新書-《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情緒陰影》、《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等。
粉絲專頁: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直播時間
10/16(二)19:00-19:45 盼心理諮商所粉絲專頁
#直播第一波活動:匿名留言
🎁這一次我們嘗試使用匿名留言系統,讓您提出疑惑時,可以保有隱私,更安心和放心。
Q:「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 請進入這個網址:https://www.sli.do/
(點選上方網址進入匿名留言系統。)
2⃣ 輸入「1583」
(在Enter event code輸入數字,點擊JOIN。)
3⃣ 寫下您想提出來討論的留言
(即可在Type your question欄中留言。)
#直播第二波活動:公開分享心得
🎁在午夜10/23(二)12:00前,「公開」分享直播影片,並寫下您20字以上的心得,就有機會獲得《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作者簽名版一書,另附贈神祕小禮物唷!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直播預告
「代代相傳的魔物-揭開童年酷刑的真面目!」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許,家家也都有種難忘的酷刑…
無論是使用刑具,如挨板子、棍子、水管條、藤條、愛的小手;還是身體有感,如罰站、罰跪、半蹲或提水桶;又或者是疾言厲色的痛罵與訓斥,冷漠的忽視……
長大後,對於當初被處罰的理由也許早已淡忘,卻忘不了當時懲罰我們的大人臉上所掛著的憤怒、激動神情或是激烈的言語、動作,以及各式負面的評價;而沒挨過板子的您,曾從父母的臉色中感受到對自己滿滿的失望與不滿意,這些記憶卻在往後的歲月中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我是不是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這樣對我?」、「我好像讓爸媽很失望!」、「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孩子。」、「我要謹守本分、完全順從才不會讓爸媽擔心!」
也許當長大了以後,您也曾立志想當跟自己父母不一樣的家長,卻在面對孩子時的各種無力與心情中,不知不覺地走上回頭路…
而面對不知所措的孩子和自己,是否彷彿看到了當年的父母與自己
在親子關係中如同魔物般代代相傳下去的反應模式,是否有新出路,不再循環下去?親子關係之間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
10/16(二)19:00-19:45 我們邀請到趙文滔教授與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來對談,與您一同穿越過去,以新的眼光理解當時的父母及對自我的影響,讓您有機會鑑往知來,為您的家庭、教養與親子關係創造新契機!
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0/8到10/16直播前,我們會開放匿名提問系統,歡迎一起提問;直播中將會現場回答讚數前三高的問題。
也邀請您於直播後分享直播影片,寫下您的20字以上心得,兩位主講人將會挑出「兩名讀者」,分別贈送《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一書(另有神秘小禮物)。
#主持人介紹
👨🏻 趙文滔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從事伴侶諮商/家庭治療超過20年。
著有:《在關係中,讓愛流動:華人家庭關係的評估與修復》、《關係的評估與修復:培養家庭治療師必備的核心能力》、《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
#對談人介紹
👩🏻 許皓宜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著有:新書-《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情緒陰影》、《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等。
粉絲專頁: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直播時間
10/16(二)19:00-19:45 盼心理諮商所粉絲專頁
#直播第一波活動:匿名留言
🎁這一次我們嘗試使用匿名留言系統,讓您提出疑惑時,可以保有隱私,更安心和放心。
Q:「面對這次的主題,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而在您的經驗中有沒有想提出來討論的呢?」
1⃣ 請進入這個網址:https://www.sli.do/
(點選上方網址進入匿名留言系統。)
2⃣ 輸入「1583」
(在Enter event code輸入數字,點擊JOIN。)
3⃣ 寫下您想提出來討論的留言
(即可在Type your question欄中留言。)
#直播第二波活動:公開分享心得
🎁在午夜10/23(二)12:00前,「公開」分享直播影片,並寫下您20字以上的心得,就有機會獲得《情緒寄生: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作者簽名版一書,另附贈神祕小禮物唷!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是否曾想過,為何社會上總有人對著所愛之人暴力相向?為何有些父母會打罵自己的心肝寶貝呢?
《#情緒寄生》這本書中,許皓宜教授用了好幾篇的故事來敘述心理效應,但最讓我印象深刻還是書中的一段話
若你無法知道這種情緒是什麼,你要如何去面對他呢?
好比你生活中存在著某個問題,你要試圖解決這問題之前,你總得想辦法弄清楚`它`是什麼
若你曾在生活中落入不自覺的情緒困境,或與你的伴侶、親人之間有著無法弄清楚的問題時,這本書絕對值得你拜讀
#文森說書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我會定期每個禮拜上傳一部影片,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7500591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VGhAEFpl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