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論壇內容精彩預告——自學與實驗教育到底有沒有學術根據???
自學與實驗教育究竟只是少數人的「特權」或「噱頭」,還是真的有經得起科學考驗的研究證據?
是不是只有少部分人適合實驗教育,還是所有人都值得參與實驗教育?
不論你是認不認同實驗教育,都來看看研究到底說些什麼吧!
今年AERO論壇除了專題演講講者Peter Gray是世界知名演化心理學與教育學者以外,是台灣大部分關心實驗教育的朋友都認識的熟面孔以外,更不乏以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研究發表!
以下就讓我們看看幾個從教授到學生的研究發表案例:
短講講者Gina Riley是紐約市立大學教授、青少年特別教育中心主任,有二十年以上的教學、輔導與研究經驗,更是線上教育專家。自學一直是他長年的研究焦點,研究範圍除了家庭關係,從小學到大學,更包含自學生進入社會的狀況。
工作坊講者Christina Argent是國際共學社群學會理事長(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earning Communities),在大學任教超過10年,更有正規與另類教育超過25年以上實務經驗。本次論壇,將分享關於「學生離開正規學校,進入自主學習的另類教育情境」的研究,探討自主學習環境對孩子學習狀態與身心健康的影響。參與者將可以免費獲得研究論文一份!
曾出版多本有關另類教育與自主學習著作的Nipissing University教授Carlo Ricci(這次貼文的圖片就是他出的學術著作),本次論壇將與職業社工Debbie Michaud一同舉辦工作坊,分享一個關於「自學如何療癒受創兒童」的研究,探討沒有學校資源後,如何陪伴孩子療傷。
Olga Leontyeva博士是俄羅斯最早的體制外學校之一「School of Self-Determination」的共同創辦人,不但曾發表過行動研究,提出「公園-工坊式學習空間(park-studios)」的理論,更曾多次出版探討丹麥教育、與創造性教育的議題。本次論壇,Leontyeva博士將分享「有機學習空間」的理論基礎,教你設計「讓學習自然湧現的空間」!
Manasi Thakcer是印度孟買環境與建築學院的學生,正在進行一個德里公立學校的研究。他發現,當地學校的空間設計,完全是以行政本位思考。本次論壇,他將分享Herman Herzberger理論中,學校作為「家」「街坊」「鄰里」「城市」的想像,如何在公立學校落實?
究竟自學與實驗教育能不能經得起學術嚴厲的考驗呢?
快來報名AERO論壇見真章吧!!!
AERO論壇倒數一週!快來手刀報名:
https://www.aeroconference.org/2020-aero-zashare
#如果你英文不好那還不快標記你懂英文又關心教育的朋友
#沒錯政大實驗教育中心你被校長點名了
#雖然Ednovators跟EDiversity你哋在本校轄外但校長還是私心點名你哋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臺灣實驗教育聯盟
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
Ednovators 教育燃新
EDiversity 教育大同
政大社工所論文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收到某個大學社會系學生的演講邀請,想了解田野調查跟社會學之間的關係。
因為書本跟課程內容,常常比較僵硬死板,知識無法產生真實意義,但是同學渴望知道現實與學術、學科之間的關係,希望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可以實踐的方向。
這個意外的邀請,讓我想了很久。
因為我一直有個遺憾,我有時會去大學演講,包括商學院、EMBA、服務科學、觀光系、文創、餐飲、設計、建築,社工、甚至國文系,老同學邀請的人類學系,甚至還有人類學年會。
但是我幾乎沒在社會系、這個我念了七年的學科演講過。除了多年前曾在母校、母系的政大社會系小小演講過,當時給學弟妹的建議是,多跟其他學科交流,甚至學一點行銷,才知道如何跟這個社會溝通。
談談我的社會學經歷。我在社會學的碩士論文是研究台灣的金融制度、金融歷史,與中央銀行,也研究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或許可以稱為經濟社會學。
因此,我的記者生涯,大概有五年是在金融領域(因為想深入瞭解自己的論文跟真實世界的落差),接著是企業集團調查、中小企業、服務業,甚至寫了一本台灣科技發展歷程的書,再來就是時尚領域與台灣在地旅行。
後來做了各種企業顧問,地方旅行,餐飲設計與演講,甚至在誠品講堂開課講創意、人類學如何應用在工作上,最後是對企業內部訓練與大眾開說故事工作坊。
自己的本門學科社會學,很難說有什麼直接連結,反而是一種跨領域的整合與對話,無論什麼學科,最關鍵不是你的學位,而是你的學習能力。
但是社會學的高度,對社會結構的分析,卻是很珍貴的視野與角度。
「用以致學」,透過真實世界的體驗、歷練,發現知識的不足與落差,發現知識的再學習,知識跟自己工作、人生的深度連結,知識才有真實意義。
否則,學校老師教授你的,幾乎都是孤芳自賞,無法實際跟真實世界對話的知識,但這也並非大學老師一定要做的事情。
但是,當現在從工業社會的細碎分工轉變到跨領域的專業整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的宏觀與細膩,單一學科已經無法滿足、甚至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與運用,都有所狹隘與不足。
這些學科,往往只能在學術界跟少數人溝通,很難跟社會大眾、其他專業領域有所共鳴(其實大部分科系也都是一樣的)。連使用的語言,都很難讓人理解,這叫做「知識的詛咒」,自己被自己的專業給綁架了,無法從其他人的角度來溝通與理解。
從社會系學生的邀請,我產生這些想法,我建議這位學生,應該是老師來邀請我,而不是學生組織,透過討論互動,不同經驗的交流,老師可以引導學習更多的思考,也許更能刺激老師換個角度,站在學生立場思考,「社會學」如何能跟實際工作、人生產生更深刻有意義的連結。
最後發現,各個學科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透過學科專業跟其他領域、以及社會溝通。找到真實需求與問題,才能達到應用的效果。
如果沒有讓學生知道溝通的方法跟意義,學科很容易失去創新與傳承的意義。
政大社工所論文 在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المنشورات | فيسبوك 的必吃
第十六屆南方社會工作暨社會福利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本屆共計有13位研究生在本周五(6/10) 要進行論文發表及分享發表會邀請到政大社工所的王增勇教授來進行專題演講. ... <看更多>
政大社工所論文 在 政大韓文所論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必吃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學位考試政大論文題目申報單(登入inccu愛政大-->點選校務系統web版-->學生資訊系統--> ... 社工所申報論文指導教授: ... ... <看更多>
政大社工所論文 在 政大社會系、台大社工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在政大社工所論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TKingsman也提到中央通訊社台鐵公司化後是否漲票價胡湘麟:現階段未討論(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3日電)政府推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