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的關係,讓我願意積極認識自己】
一回神,這裡沉寂好一陣子了。這一兩個禮拜在嘗試寫文,但是不知怎麼,靈感是有,但是感覺心房是闔上的,有什麼在阻擋我去觸摸我真實的想法。
四月份以來,有很多跟蕃茄相處的事件可以寫,有看見他的成長的經歷,有感受到我的付出留下痕跡的經歷,也有跟他僵持不下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經歷,但是我有一種站在遠方看著這些事情發生的感覺,好像這一切都不關我的事。
我知道我最近覺得小孩很煩,一直把他擋在外面。蕃茄做得很好的時候,很開心要來找我的時候,我的互動很心不在焉;蕃茄很盧,需要人好好踩緊底線的時候,我很不想應付,時常擱下一句「隨便你」或是「那就算了」然後就把溝通管道關閉。
我把原因歸咎為上個月負荷太多。除了實習之外,一次交了兩篇四千字的報告和一篇短文,加上主題牽涉太廣,不只探索創傷,還要思考他在社會文化價值之下對個人的影響。過度傷腦之下,當然沒有心力去額外承擔幼兒的情緒,一定是這樣。
結果等忙完一個段落,跟傑克一起看電視放鬆的時候,先是因為電影「小魔女(Matilda)」,對瑪蒂達被收養的溫馨結局大抓狂。接著看「無照律師(Suits)」的時候又對律師界到高級餐廳談公事,一句話談不攏就丟下餐具站起來走人的習慣大動肝火。
「搞什麼東西啊!有夠不尊重食物跟廚師!邊吃邊談公事怎麼吃得出食物是什麼味道?這可是廚師用心做出來的料理耶!還動不動就離席,東西吃了一口就跑,他們每一個都該去跟農夫道歉!!!!」
我懷著一肚子火氣上床睡覺,隱約意識到有些事不太對勁。不過是故事情節,我為什麼反應這麼大?有什麼事情惹到我嗎?
隔天早上,我被「爸爸我刷完牙了唷」的聲音吵醒,聽見傑克跟蕃茄在房間外面走動,準備出門上學。我把棉被拉起來蓋在頭上。好煩,小孩每天都在,每天都要處理他。陪笑陪玩很煩,有衝突又更煩。一天只上六小時的課根本太短,為什麼他不能每天都五點半到家,看電視吃飯洗澡以後就直接睡覺?
等等,這真的不太對勁。我把自己的願望聽懂了。我跟蕃茄平日的相處時間已經只有三四個小時,當中還佔了吃飯時間和電視時間。這麼短的時間我還是受不了,想要再縮更短,其實我是完全不想跟蕃茄有交集吧。為什麼會這樣?最後一份作業交出去好幾天了,已經跟太忙太累無關了吧。是什麼東西被觸發到了嗎?我該怎麼辦才好呢?
房門外蕃茄嘰嘰喳喳的說話聲一直傳進來,心裡湧起更多不明的煩躁。
也許可以試試看聽聽身體的訊息?之前課堂讀到的文章有說,所有被壓抑著的情緒,我們的身體都記得。身體,快告訴我你記得什麼?
身體沒有回答,但我的腦海裡浮現蕃茄手舞足道亂跳舞的畫面。這個小孩大概兩歲半開始,只要聽到音樂,他就會陷入陶醉,發明出各式各樣的身體動作,還會像跳地板操一樣加速奔跑跳躍,頭髮飛揚,非常自由奔放。
我突然坐起身。
我想跳舞。我有一股衝動想要跳舞。我想跟蕃茄一樣,做一些我的身體自己想要做的動作。
我突然覺得興奮,把耳朵豎起來。一聽到玄關的門被帶上的聲音,我立刻跳下床拿出瑜珈墊,跑進客廳。墊子「刷」一聲鋪平在地,然後把「放牛班的春天」的原聲帶塞進音響的肚子裡。
一陣讀取的雜音之後,微風一般的音樂輕輕地吹送出來,我,像個呆子一樣發愣,兩隻腳緊緊黏在瑜伽墊上。
不知該如何是好。
要我跟著音樂自由擺動身體,大概就像給一個不會畫圖的人一張空白紙要他隨手畫畫,或者像是把一個不擅長說話的人拉上講台要他隨口聊聊一樣吧。六歲的時候,曾經因為動作太粗魯被母親送去學舞「培養氣質」,但是兩年後一點效果也沒有。從小到大,我坐下的雙腿只能打開到剪刀的開度,游泳熱身前彎只能摸到膝蓋下面一點,永遠被教練以為我在偷懶。剛剛在房間還覺得自己的身體想要解放,現在站在這裡,只覺得無比尷尬,就算家裡沒有其他人,我還是覺得手腳好像長錯位置,渾身不自在。
音樂繼續播放著,我望向窗外遠方的樹叢。我想起第一次去日本洗大浴場的經驗。當時我非常好奇,但是不敢自己去,就請了幾個日本朋友陪我一起。一到浴場,朋友們嘻嘻哈哈馬上脫個精光,還互相揶揄彼此的身材,而我就跟現在一樣像個呆子一樣站著,渾身不自在。朋友互相打鬧幾句之後不約而同看向我,四個人之間的沈默好像蔓延了一世紀。我的心跳加快,慌張著不知該不該放棄時,心裡有一個聲音說:「脫啊,你不自己脫,難不成還要朋友逼你?」
我驚醒過來,深呼吸之後就把衣物一口氣全部褪下,原本纏繞著全身的笨拙感立刻消失無蹤。我放鬆地笑了出來,一群女孩嘻嘻哈哈地一起進了澡堂。
現在的感覺,跟那天一模一樣。
---
我閉上眼睛,眼前浮現蕃茄像水母一樣四面八方伸展揮舞的四肢。動啊,你不自己來,難不成還要誰來逼你?
我的左腳往前一跨,模仿起蕃茄的舞步,結果立刻失去平衡跌在地上。我站起來,雙腳來回踏步習慣墊子的觸感,輕輕跳一跳,再閉上眼睛讓身體擺動。一開始我一動就跌倒,但是我站起來繼續,我感覺到身體想要繼續。
每站起來一次,我的腳步就踩得更穩,身體想要搖擺的幅度也變大。「剛剛的動作一定超醜看起來超蠢」的想法逐漸淡去,胸膛加入了,肩膀加入了,背脊加入了,雙手加入了,我開始不需要「指揮」我的身體去動,身體自己動起來,配合著節奏快慢,時而激烈時而舒緩,像是被音樂帶領著。
我知道我呈現的絕對不是一個唯美的畫面,因為我跌跌撞撞搖搖擺擺還不時跌倒,但是當我旋轉起來,目光瞥見我飛起來的髮梢,揚起的裙擺時,我想起很多年前曾經看過的,旋轉著,舞著〈輓歌〉的羅曼菲。
緊接著,聲音一個一個出現。
你的頭髮好難看你這幾顆痣之後我帶你去點掉為什麼你有鷹鉤鼻沒關係等你長大了我們去割個雙眼皮就好你知不知道你不笑的時候有夠醜你的腋下多毛好臭你的胸部要按摩才會長你的屁股什麼時候變這麼大你的大腿太粗不要穿短裙短褲很難看你是男的嗎動作這樣大剌剌有夠粗魯你知不知道你有O型腿蘿蔔腿就是說你這種的你的腿毛也太長了吧你走路的姿勢好奇怪女孩子也不知道打扮一下我怎麼從來不知道你長得這麼醜我說過幾次了抬頭挺胸不要駝背
我可能一直在旋轉,我也弄不清楚了。音樂一首接一首拉著我的身體不停地做出各種動作,腦袋中的聲音一句接著一句,直到我突然覺得好了,夠了,可以了,放鬆下來跌坐在地上,才發現我滿臉都是眼淚。
但是我並不感到悲傷。
我喘了幾口氣,抹掉額頭上的汗和臉頰上的淚,小口喝水。
難道是因為蕃茄買了新的裙子嗎?他笑咪咪地在家裡跑來跑去,擺出各種奇怪的姿勢,我稱讚他好美。我的身體聽見了這句話,發現他從來沒有被好好地接納過,所以他想要表達,他想要被喜歡,他想要把那些如影隨形的批評全部都甩掉,他想要自由。
我笑了,覺得無比輕盈。
我很美的。我啊,剛剛可是跳出羅曼菲了呢!
***
跟蕃茄認識的時間越久,我越是發現,我們之間的關係是一面照出我心裡陰影的鏡子。每當我想遠離他,想要擺脫他,覺得煩躁覺得他快讓我窒息的時候,往往都是因為有關他的什麼,拉出我不想面對的情緒。
這種時候我有兩個選擇。我可以因為覺得太不舒服,想把這個始作俑者推走,就處處躲著蕃茄,讓我還可以維持原本習慣的樣子。我也可以選擇用聽音樂、唱歌、大呼小叫、跳來跳去、寫字、畫圖等等更能促進情緒流動的活動,來幫忙我找出更多的線索。
可能有人認為我好積極,願意為孩子做這麼多,其實並不是這樣。我是為了我自己。我過了一個非常不舒服不快樂的前半生,成年以後覺得我終於學會處理所有的事情了,我適應這個世界了,卻從跟孩子的關係裡發現我只是成功的把自己的感受都壓抑,讓我自己還可以表現出順利運作的樣子而已。
我不想再從同樣的惡夢裡驚醒了,不想要我自己再經歷那些不舒服,所以我想認真去看鏡子裡的影像,想認真看清楚是什麼在扎我,我可以把那根惱人的硬刺拔掉。
當我開始好奇,開始去尋找線索,我才有機會真正看清楚我的傷口。而當我真正看著傷口嘗試去療癒,親身體會傷口多痛,療癒的過程有多困難,我才會開始真正關心自己,允許自己慢下來,依照自己的步調前進,在已經很艱難的生活當中找出讓自己更舒服的方法。
我相信這樣的面對,確實會讓我成為更好的父母,但是這只是一個附帶的結果而已。真正推動著我,讓我持續往前進的理由是,我想要自由,我想要無所畏懼,我想要喜歡我自己,我想要毫不保留的去愛,我想要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
我想我又成長了一點了吧,感謝我的鏡子。
---
歡迎到匿名區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認識自己](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c4h81egxcn00gqse)
放牛班的春天結局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月推坑文…加碼電影】
我往下拉了好久,發現上個月竟然沒發推坑文,怎麼可以!
只好這個月加碼推薦,適逢母親節,好好吃好好玩好好買對自己不要太客氣,「因為妳值得」嘛!
先說電影:
--「翻轉教室」:這是5/4剛上的法文片,今天中午才剛看完。一個原本任教於明星學校的老師趾高氣揚,但因為自己挖坑(愛發表高見)結果必須到郊區學校教一年文學課,學生素質天差地遠不說,連其他老師們的狀態也很不穩定。原本以為大概類似「春風化雨」、「放牛班的春天」的劇情走向,然而令人驚豔的是這部片一點都不戲劇誇張,非常平實地描寫這位明星老師自我領悟的過程和教學上的調整,最後的結局也不灑狗血,但我絕對相信這才是最貼近真實現況的一面:分離依舊、現實依舊,但學生和老師都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
當然,我最喜歡法文片裡好聽的呢喃語調,加上片中老師讓學生重燃對經典文學--悲慘世界的說法,真的是好酷啊!這招我要學起來! (即便如此,片尾我還是不爭氣地哭了,那位名叫西篤的孩子說的那句話…..)
給自己的書:
--「魂歸大稻埕」(商周):先不要被書名侷限住了!這部小說已經被公視挑去拍影集了,我絕對相信有機會突破通靈少女的收視率,這樣說吧!作者筆下富有人情味又洞悉一切人性的通靈心理師,加上大佛普拉斯般的政商關係,還有網路世界裡的虛真幻實,一部我會想收藏的現代小說。
--「佐佐良鎮的沙耶」(獨步):雖說是偵探推理,但其實溫情滿溢,特別主角沙耶是個有夠無助、反應慢半拍、一點都不能幹又死了丈夫的少婦,帶著小孩竟然還可以有那麼浪漫的人生故事…,在一片吃重口味的推理文學裡,絕對適合母親節買來一讀。
--「編劇媽媽的字遊時間:陪孩子和文字做朋友,有效啟發孩童的閱讀力與寫作力」:這本是好友雙雙的最新作品,原本寫編劇小說的她陪伴三個孩子閱讀和寫作經驗豐富,很多家長非常焦慮的閱讀寫作,到她那裏卻變得如此浪漫自然,化有形於無形,或許是編劇家特有的獨特功力與韻味,讓孩子紛紛自動跳坑吧!
給孩子的書:
--「貓巧可真快樂」第三集終於出版啦,低齡孩子必備貓巧可,去看就知道。
--「我是好人」:王淑芬老師這系列的作品也非常具有討論性(還有我是怪胎、我是白癡….),中高年級必備。
--「瘋狂樹屋91層」:有追書單的人都知道,這系列我收藏,這集裏頭有個「全知夫人」,句句金句,非常好看!
----「美麗的葛莉絲達」:這是本有那麼一點「暗黑」味道的繪本,其實蠻適合大孩子和大人閱讀的,我非常喜歡作者處理圖像的風格,搭配上這個故事真的非常對味,用黑色幽默談情說愛,絕對讓人難以忘懷!
好書繁多不及備載,下個月再來互相推坑啊!
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好書?快留言推我入坑,成功者有驚喜禮物!
放牛班的春天結局 在 阿德作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印度電影連連看,心中的小星星也看完惹!!]
我真的是一陷入就會黏很緊的女子,
印度電影連連看今天就攻下兩部,
一個是之前我搞錯星星的阿米爾罕另一部星星,
還有一個奧斯卡最佳電影貧民百萬富翁。
心中的小星星就是一部溫馨的片,
雖然不驚喜,但我也是看得一把眼淚,
這種教育類型的片,
讓我想起放牛班的春天與囧男孩,
這些片其實得一直一直拍下去,
不斷提醒大家,才能對刻板印象的修正,
最重要的是有些人跟一般人不一樣,
但不代表他就是有問題,
天才的痛苦就是沒人懂他。
讓我也想起國中班上的一個同學,
他的國字都看不懂,
國文默寫常常少一個筆畫或多一點,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都是記住字的長相,
壓根都不知道這些字怎麼念,
現在他在哪生活怎樣我都不知道,
也對當時到底怎麼教育他不明白,
或許他也是有讀寫障礙的朋友吧!
希望在他成長過程裡,
也有遇到像阿米爾罕一樣的老師,
就算不是天才,也可以克服讀寫障礙。
另一部片是貧民百萬富翁,
當時明明那麼出名我為何沒看也是不懂,
總之今天看完啦!
故事內容的設定很特別,
透過問答看到印度貧民窟的故事,其實很沈重。
或許前幾部片是真正的寶萊塢,
所以參雜很多印度式的幽默我可以簡單吸收,
但在這部片裡,就是血淋淋的畫面場景。
整體故事結局都很虛幻,
但每道題目呼應的社會現況好像又滿真實,
也因為這樣或許對於這部片我無法很喜歡老實說,
畢竟我還是比較夢幻的女子,
追求像是阿米爾罕前幾部那種輕鬆但有社會教育意義的片。
最後要說,再這樣看印度片下去,
我是否要去看巴霍巴利王啊?
姆哈哈哈哈哈!
放牛班的春天結局 在 放牛班的春天_ 線上看- Gimy劇迷 的必吃
劇情片-放牛班的春天--1080p: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傑勒德•尊諾飾)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裡的學生大部. ... <看更多>
放牛班的春天結局 在 放牛班的春天youtube | 工商筆記本 的必吃
Jean Baptiste Maunier 放牛班的春天- YouTube.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男猪脚最早出现在《憨豆先生》里就是憨豆去参加宠物比赛那集. Read more. Show less . ... <看更多>
放牛班的春天結局 在 [心得] 放牛班的春天(Les Coristes) - 精華區movie 的必吃
片名: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導演:克里斯巴哈帝 (Christophe Barratier)
國別:法國
演員:Ge'rard Jugnot(飾馬修老師)
Francois Berleand(院長)
Jean-Baptiste Maunier(莫翰奇)
心得:
故事開始由一位名指揮家的友人帶來一本圖畫日記開始,
以馬修老師的角度回憶出兒時在育幼院的點點滴滴。
池塘畔底輔育院裡都是一些父母親無法照顧的孩子,
這些孩子們不僅僅是調皮搗蛋,幾乎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頑劣。
老師們也在院長的方針下,用以暴制暴的方法來管教。
"犯錯,處罰",成為老師們的中心教條,直到馬修老師的來到。
馬修老師其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一把年紀了還是代課老師。
其實馬修是個懷才不遇的音樂家,更是有抱負的教育家。
在片中可以看到馬修老師不以仇視的態度面對學生,
也非全以溺愛教育教導,比較趨近於感化的方式,
比如說讓惡作劇的學生去照顧因他而受傷的神父。
"一個好老師以感化和音樂改變了整個學校",並非非常創新的劇情。
但整部片平鋪直敘,令人感到非常真實,少有矯情做作。
沒有童話般完美的結局,
最後老師終究離開了學校,校長還是一樣的只顧自己,
孟丹被誤會偷錢也沒有得到公道的判決,馬修也沒有成為音樂家或什麼大人物。
但學生和老師改變了,至少,馬修老師完完全全改變了兩個學生的命運,
莫翰奇和貝比諾。
莫翰奇可以說是學生裡面的主角,有著天使般的臉孔和嗓音,
但是卻因為對父母不滿而仇視世界,成為喜歡惡作劇的壞孩子。
但馬修老師知道他的本性,也看到他的才華,
力勸莫翰奇的母親幫助他去音樂學校,日後成為音樂家,
也就是片頭開始回憶的人。
貝比諾則是父母雙亡,卻相信週六父親會來接他,
每週六都在輔育院的門口等待。
他是馬修老師剛近來第一個遇到的學生,
也是馬修老師走時最後見他的學生。
不僅如此,馬修老師還帶貝比諾一起走,
而那天剛好是週六。(馬修後來成為貝比諾的養父)
馬修帶來的改變不僅僅在這兩個孩子身上,
片末馬修離開學校的時候,學生們礙於校規不能出來道別,
用寫滿字的紙飛機和歌聲送馬修,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心已經為馬修打開,
這也是全片感人的地方。
音樂在這部片佔了很重要的角色,此片少了動人音樂就顯的悶,
何況片名就叫"Les Choristes",直譯為"合唱團"。
音樂絕對是讓學生和老師改變的主要因素,也是全片的賣點。
導演克里斯巴哈帝一有正統音樂訓練背景,將音樂元素發揮的淋漓盡致。
莫翰奇的聲音更是讓人驚艷,合唱團的表現也不俗。
其實對音樂不感興趣的人,看本片的時候大概會少掉一半以上的感動。
不同於一般的煽情的悲情電影,或誇張搞怪的喜劇,放牛班的
春天是一部給人淡淡的喜悅和感動的電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55.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