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幕後的無名英雄致敬。
急診送來一個墜樓的病人,初步穩定生命徵像後,檢查發現是骨盆骨折合併嚴重的內出血。我告訴一旁陪伴焦急的家屬:「病人目前在持續出血中,需要做『血管攝影』。」
家屬對我的處置自然是沒有意見,只是拜託我們一定要救他的家人。
我拿起電話打給值班的放射科醫師,快速地就病情交換意見,對方告訴我他會馬上安排血管攝影。
後面的故事就是我們很習慣的:血管攝影找到出血點,成功栓塞止血,加護病房觀察兩天後轉普通病房,又過了四天出院。
出院時家屬送了很大一盒水果,感謝病人的主治醫師與團隊。
但話雖如此,他始終不相信自己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在門診回診時還問我:「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嚴重嗎?不過就是打個針、躺幾天而已.......」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連假第一天的外科急診,一位病患自其他醫院轉來,理由是肝臟撕裂傷在流血。我看完病患在前一家醫院所做的電腦斷層,確認了這個診斷,而且肝臟深處有正在出血的證據。
我打給值班的放射科醫師:「肝臟撕裂傷,需要做『血管攝影』。」
電話中放射科醫師同步看過影像,馬上同意我的處置,立即著手安排。
可是後面的故事卻不太一樣:準備出發往血管攝影室前,病人便出現了失血性休克,治療計畫則必須改為馬上去開刀!
手術中雖然將表淺的肝臟出血控制住,但肝臟深處仍持續有鮮血湧出,還是需要血管攝影來輔助止血。於是放射科醫師也趕到手術室裡,在手術進行中與外科醫師同時進行手術與血管攝影止血,終於完成這個艱難的止血任務。
如果病人能夠過關出院,我相信他們會認識(或感謝)幫自己開刀的醫師。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外傷醫療看似一個絕對英雄主義的專科,外傷醫師呼風喚雨搶救生命,十足的英雄主義。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外傷醫療是團隊任務,少了任何一個團員都不行;就算外傷醫師要呼風喚雨,那也得有風和雨讓他呼喚~~
放射科醫師就是這樣一個重要但卻少被病人知道的英雄。
病人或家屬以為的「血管攝影」,就只是打根針照幾張像,就像照X光一樣簡單。他們不知道這個技術包含多少學問與多高超的技巧,就如同外科手術一樣,要在無數個值班夜裡練習數百次數千次,才能在影像中找出出血處,然後一擊命中目標!
困難度與重要性絕不小於外科醫師的開刀手術止血。
許多過去需要開腸剖肚的大手術,現在都可以讓放射科醫師用非手術的方式止血。病人以為打個針照個像,然後躺幾天就出院,似乎「沒什麼」~其實這條命是放射科醫師救的!他完成了過去外科醫師需要開刀才做的到的事。
更別說許多外科手術達不到的區域,過去開一個死一個,或是非死即傷的骨盆、肝臟深處,更是放射科醫師的擅場。
然而,除了科技與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
一種不把自己當二線科的「態度」,不是只當醫院的公務員,看片子打報告,時間到就下班而已;而是和第一線人員一起合作、全天候值班,在病人有需要的時候即時提供治療的「態度」!
很可惜,病人常不知道是放射科醫師救了他,看似很簡單輕描淡寫的步驟,就是救命的關鍵步驟。某種程度,負責病患照顧的外科醫師,是收割了這個成果。
向幕後的無名英雄致敬。
身為外科醫師,謝謝你們的協助,也替我們的病人謝謝你們。
「放射科醫師 徵 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徵才] 三總放射科誠徵107年度民聘住院醫師2名-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澎湖醫院- 這是小島放射師日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澎湖醫院- 這是小島放射師日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你在醫院說過這幾句嗎?放射師聽到會狂翻白眼的十 ... - YouTube 的評價
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內科治療的最高境界
#sars #teaching
最近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說:「目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沒有特效藥,國內醫療團隊僅能以支持性療法治療,看似簡單,卻是內科很高的境界,也代表台灣的醫療實力」。這句話給了內科醫師很大的鼓勵,也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在當內科住院醫師時,總是對某些沒有特異性治療的疾病(例如:急性腎傷害中的「急性腎小管壞死」)覺得很挫折。偏偏這時候教科書和學長的標準答案都是「支持性治療」(請注意這裏的「支持性治療」是針對潛在性可改善或痊癒的疾病,和末期癌症的安寧緩和醫療是不一樣的),讓年輕的醫師覺得無所適從。
2003 年爆發的 SARS(SARS-CoV 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一種「非典型肺炎」,特點為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死亡率 9.6%,曾經造成人性重大的考驗和國家很大的恐慌。其症候是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胸部 X 光病變、頭痛、肌肉酸痛、倦怠、 腹瀉等。感染方式是吸入或黏膜(眼睛、鼻子)接觸病人的飛沫或體液而傳染。
SARS 並沒有特異性的治療,其預防和治療方式是「支持性治療」 ,亦即 「SARS(Saline、Administration、Routine、SOP):生理鹽水、行政措施、常規處置、標準作業程序」。
生理鹽水是最常使用的靜脈輸液,也是急救時的救命用藥,其在治療休克時的效果並不輸給比較昂貴的膠體輸液。因此有ㄧ位美國教授(Am J Kidney Dis 2010 Aug; 56: A28–A29)建議把每ㄧ位醫學生在進入醫院當實習醫學生時都會參加的「白袍典禮」改成「生理鹽水典禮」,亦即給予每ㄧ位醫學生ㄧ袋生理食鹽水,讓他們能體會手握生命的意義,畢竟醫師誓詞說:「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
避免社區或群聚感染的行政措施是國際合作、海關檢疫、公共場所發燒篩檢、病患及疑似病患隔離(負壓救護車、負壓病房)、病例通報、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接觸者處理(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充實醫療資源(醫院、醫療設備、檢驗的量能、醫療保險、醫療人力)、醫院人員分流(動線管制)、環境衛生(消毒、醫療廢棄物處理)、社交距離、個人衛生(個人防護具《例如:口罩》、洗手、不觸摸眼/鼻/口)等。
常規處置是常規醫療作業(生命徵象:血壓、脈搏、呼吸、體溫;體重;輸入/輸出:吃喝量/大、小便或其他引流量)、問診(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理學檢查、常規檢查(血液常規、尿液常規、糞便常規是每一個病人都要做的檢查,沒有任何理由不做,因為這些檢查與生命之間都有密切的關係)。例如:我在當實習醫生的時候,住院病人的常規檢查都要由我們親自完成。當時我無法了解為什麼這麼無聊的工作不要讓技術員做,而要由醫生完成。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放射科醫師是「他認為他看見某些事物」(「魔鬼的字典」),腎臟科醫師則是「用尿液檢查也能看見某些事物」。
標準作業程序(SOP):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我強調 SOP,但重點不是名稱,而是它的精神,作業流程可以不斷地調整修正,但不變的是核心價值」,這就是白色的力量。有許多人會對他的白目翻白眼,但是這就是白目的力量。如果你是「誰是接班人」的學員,但是你不能做 SOP,那麼大老闆川普就會跟你說:「你被解僱了!」。
其實「支持性治療」就是一種醫學藝術,而藝術是不能學習的,只能靠修行(朱銘:「藝術即修行」)。這就像真理、佛法和武功一樣,其最高境界就是「不可說」和「無招勝有招」。
有ㄧ次佛陀在靈山法會時拈花微笑,在場沒有人知道他的意思,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便把「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法門用「以心印心」的方式傳給了他,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說過一句話。後來由菩提達摩把這ㄧ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方法帶來了南北朝時的中國,是為禪宗初祖。
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之後開始傳法,將死之前召集了四位弟子,問他們對於佛法的體悟。在聽了前三位的說法以後,他說第ㄧ位只得到他的皮,第二位只得到他的肉,第三位只得到他的骨,最後慧可站起來向達摩三拜之後便站著不動了。達摩說了「你得到我的髓」之後便把佛法和袈裟傳給了慧可,是為禪宗二祖。
據說老子騎著青牛要從函谷關出關時,守山的官吏尹喜請他把他的道傳給世人。本來老子不願意,因為他認為「道可道,非常道」(真理是無法用語言或文字説明的)。後來尹喜苦苦哀求,他才勉強寫了五千字的「道德經」,然後不發一語,默默地離開了函谷關。
「笑傲江湖」中華山派的太師叔風清揚對令狐沖說:「五嶽劍派中各有無數蠢才,以為將師父傳下來的劍招學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其實應該要活學為活用、無招勝有招。你將這華山派的三、四十招融合貫通,設想如何一氣呵成,然後全部將它忘了,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你應該要將疾病學說和支持性治療融合貫通,設想如何一氣呵成,然後全部將它忘了,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
蘋果的賈伯斯送給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話是「保持飢餓、保持愚笨,保持初心」。飢餓就是求知若渴,愚笨就是大智若愚,初心就是純潔與善良。照顧病人的藝術就是當一個「聰明的憨人」:記得照顧(care)病人的秘訣是關心(care)病人,然後記得要有耐心(patient),因為病人(patient)就是一個能「忍耐的人」,而且醫院(hospital)是一個好客(hospitable)的地方。更要記得當一個博學的醫生(doctor),因為醫生就是博士(doctor)。
電影「坦克大決戰」描述二戰諾曼第登陸成功之後,德軍集中優勢的兵力進攻亞爾丁的盟軍,目的是切斷西線英美聯軍的聯絡,取得停戰協議,以便專心攻打東線的俄軍,稱為「突出部之役」。最後盟軍在艾森豪派出的大量援軍馳援之下獲勝,雖然交戰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支持性治療能成功的關鍵是等待與希望:「人類一切的智慧包含在兩個字裏面:等待與希望」(「基度山恩仇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亂世佳人」),當病人度過危險期以後,他自己的免疫系統就能清除體內的病毒而痊癒了。「支持性治療」就像援軍一樣,免疫系統就像亞爾丁的盟軍一樣。
如今我自己已經是一個資深的主治醫師了,我想對年輕的醫師說:「啊!說得真對!說得真對!內科治療的最高境界是「支持性治療」,「支持性治療」的最高境界是 SARS《Science、Art、Respect Soul》-科學、藝術、尊重生命」。
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 郭台銘 日前提出「國家幫養6歲學齡前幼兒」的政見,不少人批評這一政見是空頭支票,而就算是支持者也不確定怎麼幫腔。郭團隊畢竟不簡單,在昨晚於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了【解決少子化 政客為失敗找藉口 郭懂為成功找方法】的短文,作為反駁。
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TerryGou1018/photos/a.574503819689561/666887157117893/?type=3&theater
而我認為這是 2020 選戰到現在,最有討論價值的一個議題,雖然郭提出的解法我認為還太空虛,但在倡議這一點上,我認為值得肯定,因為它是目前我看見,唯一一個在政治藍綠統獨光譜之外的政見。接著我就多談一些我目前觀察到的郭,以及關於這個政見的意見。
我之前說過,「既然郭董事長已經宣布要角逐總統,我認為就代表身為公民的我可以開始將他的言語、行動、歷史,當作政治人物來衡量,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只當作一位成功的企業人士。」而我觀察到現在,我認為在他跟眾多網紅合作的影片與他在臉書上發表的文字之間,讓我感到巨大的割裂。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89094744919229
在以年輕觀眾為主要觀眾的網紅合作影片中,郭的言論,儘管溫和,沒那麼霸氣,但言論內容卻非常直覺、武斷、老派、自信,落入窠臼、口條不佳,就像我刻板印象中的成功製造業企業家一樣;而在臉書文字裡的郭,則深思熟慮、有條有理、儘管緊抓熱點猛攻對手時(蔡英文),用詞較為激烈我不那麼欣賞,但其內容有不少讓我覺得切中要點。
若我直覺思考,大概會認為真正的郭是影片中那樣,而文字部分是團隊的功勞,但這直覺也可能是錯的,或許真正的郭兩者皆非、或兩者皆是。於是,越是豐沛的媒體再現,反而讓我越來越不了解郭了。
除了形象之外,郭在政見上的割裂更是巨大。我認為郭目前的政見方向,混合了大政府與大市場兩個不相容的立場。他一方面強調自己創業、白手起家,打遍天下,不靠政府拓展市場,比政府還強,自己在逆境中出生、成長,辛勤工作不間斷,才能有現在的成就,並認為年輕人要成功就是要跟自己一樣,另一方面強調自己擔任總統後,政府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介入很多很多面向,來服務經濟,接連提出大規模的福利國家政策,聲稱國家要照顧人民。而且不是朝去管制、增效率的方向,而是政府主動下場玩,更類似中國的「國進民退」。
但我也得說,這其實是非常正確且合理的「表演」,因為包括現在的蔡政府以及之前每一任政府、每一個想獲得大位的政治人物,都選擇這個矛盾的路線,沒有例外。理由是他們喜歡也必須表演出大有為政府的樣子,才能正當化自己的存在,而媒體與人民,在新生民主、國際勁敵參照等內外脈絡下,也被養成傾向要求政府解決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的習慣。所以郭(以及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這種看似矛盾的立場,其實統一在「強人能改變,我就是強人」的傳統崇拜意識形態上,也就不那麼矛盾了。
接著來談談這個政見本身。首先,我看到這個政見,立即聯想到的是「無條件基本收入」或「全民基本收入」。
所謂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就是一種取代現有社會福利,並考量一般人維持生活、有意義的社交跟休閒生活的基本開支後,所需要的收入。而這樣一筆錢是要定期給所有的人,可能是一整個國家,也可能是一個區域,不因為誰比較窮或比較富有,就多給或少給。這樣的制度其實在某些礦產跟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已經實現,但那有點坐吃山空,無法永續。
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提出了「無用階級」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他預言在人工智慧能力大幅提升,並由「監控資本主義」企業掌握,需要的人力類型跟數量都大幅減少的時候,社會可能會出現的一種新階級。聽起來科幻,卻離我們很近。數十年來,特別是近 20 年的加速自動化、所得增長停滯與「監控資本主義」盛行,已讓許多人在心理上覺得自己落入無用階級,最近另外一本書《不穩定無產階級》中也有深入的討論,推薦各位找來讀讀。
哈拉瑞認為,以前跟現在的勞工可能會被剝削、可能會失業,但不管怎樣,資本家都還是需要勞工的,然而這個前提可能會逐漸消失。在資訊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的提升與就業機會跟薪資增長之間的關係已經脫勾,善用科技的企業可以用數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人力,創造出更多倍的產值,而被淘汰的人,例如現在的記者、未來的貨車司機甚至放射科醫師,並沒有辦法一下子就轉型當人工智慧電腦工程師,而且甚至連人工智慧電腦工程師也在被淘汰的路上。
「無用階級」這個詞可能聽起來不舒服,就說「勞動被機器取代之後無所適從的人類」吧!現代國家社會還是有責任要照顧自己的國民的吧,不然國家因為貧富差距太大而越來越民粹、動亂頻仍,所有人都要遭殃(我們也正在這個惡化的狀態裡)。在矽谷有不少享受紅利的科技企業很積極討論實施這樣的制度,因為他們很清楚,人民終究會把怒氣會出在他們頭上。
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人認為,施行這樣的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貧富差距。再者,基本收入的發放一視同仁,不會過問個人財富狀況,可以消除給窮人貼的標籤,不讓他們以及其他人覺得窮人就是被施捨的一群人。也有人認為,這樣反而可以鼓勵更多人去從事原本薪水不高,但具有社會意義的工作,不再因為某些工作在社會上賺不了太多錢,而必須捨棄。例如老人照護員、藝術家、獨立記者,或是跟我一樣自行創業等等。
從產業面來看,也有好處。因為人們不再被迫工作,反而可以促使公司改善工作環境,來吸引真正想做事的人。這也會促進更多企業採用先進的技術來取代重複性高的工作,或是一些血汗工作。
最後一個優點則是,施行無條件基本收入,其實可以省下很多錢。例如許多政府為了社會公平跟階級流動,會課徵富人稅、給弱勢各種複雜的社會福利補助等等,但其實這些制度在推動跟執行上都很麻煩,平白浪費很多成本,如果用無條件基本收入來代替,就可以剩下這些行政費用囉。
剛剛說了那麼多優點,那缺點呢?有的人認為實行全民基本收入可能會讓很多人感覺自己被豢養了,沒有工作的動機,就也沒有跟人互動、感覺被需要、或是主動學習的契機。這會讓人容易陷入焦慮、憂鬱,採取藥物濫用、酗酒等等方式來逃避,這種令人難過的可能性也是存在。
雖然郭的「國家幫養」政見讓我想到基本收入,但內涵卻是完全不同。例如在他目前的說法裡,這還是一個典型的補助計畫,針對 0-6 歲小孩的家庭,強調排富,施行起來會非常複雜,而且疊床架屋,增加行政成本。即使如此,我認為此政策可以是往實現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跳板。
然而若我能給予建議,我會建議郭立即將「國家幫養」政見升級為「無條件基本收入」,並以此為競選主軸。誠如前面所述,我認為郭的表演跟政見都有割裂的問題,而「強人故事」也不符合我的品味,但在他提出尚不成熟的「國家幫養」政見之後,我認為卻是讓關於 2020 的辯論朝向實質化的契機,也能幫助他把割裂的形象跟政見融合起來。
不要再針對特定族群施加家長式的「照顧」跟「國家幫養」,而是以具有遠見的領袖高度,以提高所有人的安全感為責任,倡議「基本收入」;不再以大老闆的樣子跟經歷訓斥年輕人,而是激勵並建構此刻年輕人立足跟躍升的基礎;不再遊走於大市場或大政府之間,而是透過簡潔有力的無條件基本收入,降低政府令人詬病的繁瑣,也實現政府真正的價值,是真正的大轉型。
然而,郭極有可能不會看見也不會採用我的建議,所以我也期待其他各個參選人搶先提出「基本收入」的政見,來超越郭的「國家幫養」,互相比較細節上的可行性。
在太平洋對岸,同樣在進行 2020 總統初選的美國民主黨,也有一位參選人 Andrew Yang (楊安澤) 以無條件基本收入作為主要政見,雖然出線機率不高,卻非常醒目,且論述完整,值得參考。
https://www.yang2020.com/what-is-ubi/
少子女化是非常多原因造成的結果,而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問題,若只把人類視為生育機器看待,想提高產量,而忽視未來「無用階級」與當下「不穩定無產階級」的存在,我認為還是太短視了,更何況,少子女化可能根本不是問題,而是「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大於「勞動力總量」之後,社會正常的自我調節,也是推動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契機。
以上,歡迎各位指教。
延伸閱讀:
如果我是總統參選人,怎麼回答「人工智慧」與「年輕人未來」的問題?
https://panx.asia/archives/60879
註:關於本文中多次提及的「監控資本主義」,過幾天再另文詳談,並同步宣布我打算做的大改變。
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澎湖醫院- 這是小島放射師日常 - Facebook 的必吃
影片中可以更了解放射師工作! https://youtu.be/RROM-ldZLx8 恭喜 本影片 ... 護理師~徵才!徵才! 心動 就趕快來報名~非妳(你)莫屬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 ... <看更多>
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澎湖醫院- 這是小島放射師日常 - Facebook 的必吃
影片中可以更了解放射師工作! https://youtu.be/RROM-ldZLx8 恭喜 本影片 ... 護理師~徵才!徵才! 心動 就趕快來報名~非妳(你)莫屬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 ... <看更多>
放射科醫師 徵 才 在 [徵才] 三總放射科誠徵107年度民聘住院醫師2名- 看板medstudent 的必吃
之前報名的學弟妹在面試前就先被招募走了,所以我們再度來招募囉!
招生簡章已出來,報名截止日期到12/07,歡迎有興趣的學弟妹來報名。
報名連結:https://goo.gl/2RauGe
以下是現在R3學長的心得文,幫忙代PO
各位好
小弟是三總放射科第三年住院醫師,想跟各位分享目前放射科的現狀,給有興趣的同
好們一點參考。如果你/你喜歡做procedure,不喜歡待在病房打病歷接new patient,如
果你只想穩定工作上下班,不想因為查房看門診晚下班,如果你想有高而且穩定的收入,
不想擔心今天是否沒有人來看你的門診。我認為放射科會是你的好選擇。
各位都知道,放射科醫師在醫院裡的工作主要以影像處理為主,包括侵入性檢查(
angio, biopsy)和製發影像報告。隨著科技的進步,AI的出現,影像報告的比重會逐漸
降低,放射科醫師的角色也會有所改變。未來AI將可能幫助放射科醫師判讀一般常規的檢
查,讓放射科醫師工作的loading下降,這不表示放射科醫師會被取代,相反的放射科醫
師的角色會愈來愈重要。
各位知道,目前lung cancer screening 的判讀模式,我們也是先以CAD 讓電腦先抓
病灶,醫師再判讀。我們發現許多假的病灶會被電腦抓出來,如果沒有放射科醫師確認,
這些假的病灶很可能被抓去手術,造成無謂的醫療,甚至發生醫糾。同樣的道理,未來AI
如果出現,也會需要放射科醫師。假如你會擔心漏看病灶發生醫糾,未來AI將會幫助你減
少漏看的機會,它將會成為你工作的好工具。
目前放射科醫師可以執行愈來愈多的procedure。在三總,如果你有興趣,各式各樣
的TAE, biopsy, drainage 等 procedure都會有人手把手教你做,讓你絕對可以練到滾瓜
爛熟的地步,不會有學不到而需要到外院training的必要。本院最大的特色是超音波,這
裡有各式各樣的超音波等你來學,而sono-guided procedure更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本院
是國軍最後線的醫院,自然也是醫學中心,病人量不輸台大北榮,因此在三總訓練,不論
是影像判讀或procedure都可以練到非常強的地步。個人認為,主治醫師的能力取決於住
院醫師學習到的內容。在三總訓練,未來不論是在哪一種層級的醫院都能生存的很好。假
如你有興趣做研究或者未來想待在醫學中心,三總也會有主治醫師教你怎麼做study寫論
文,小弟R3至目前為止,已經寫了兩篇case report,一篇original article,深深以為
三總是學習做研究的好地方。
本科雖然隸屬軍醫院,但是和其他醫院的氣氛並沒有什麼差別。小弟待過寶山醫院,
北頂好醫院,同事也有從其他學校畢業過來的,大家都認為工作環境反而比其他醫院好。
說到平日的工作與福利,我們R1-R3 的工作項目是類似的,分成(1) Barium enema 等特
殊檢查 (2) 血管攝影 (3) 超音波 等三大項目,R1-R3互相輪換工作,讓你逐漸熟悉
放射科醫師的工作,R1升R2或R2升R3,不會有過渡期適應不良的問題。本科報Journal
meeting等paper work的次數相對其他醫院較少,大概3-4個月一次,每天早上都有晨會,
讓你有十分充足的時間可以念書學習,或者跟主治醫師學其他親入性檢查。今年放射科專
科的榜首即為本院畢業,表示本院是適合training放射科的好地方。目前R1-R3 共6人,
每月總值班數約5-6班,值班內容以接受臨床的問片為主,以及暫存急診的CT/MRI(極少)
報告,值班隔天有確實的AM off。明年也確定會有一位軍職的學弟來報到,工作loading
和其他醫院比起來差不多,但是我們的薪水較高,R1即大於10萬,也有三節獎金等福利。
休假比照公家規定,保證放好放滿!
如果你對放射科開始有了興趣,歡迎有興趣者或有疑問者請私訊或來電詢問
電話02-87923311轉16480 秘書室 李聖民/李雅惠 總醫師
轉12678 R3 胡醫師
轉13355 R2 蔡醫師
email: [email protected] or [email protected]
謝謝各位,歡迎各位學弟妹加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60.122.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11460982.A.67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