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不要擔心未來
我常常告訴我的弟子和學生們要有「現在觀」,觀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間。既然你處在現在這個時間,就不要憂慮未來會發生什麼。如果你老是在憂慮未來,就會把現在的時間都浪費掉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就好像古人說的:「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意思是:假如你現在有一隻鳥在手上,就不要擔心該怎麼讓樹林裡另外的一百隻鳥,都飛到你手上來,你只要把手上的這一隻鳥照顧好就好了。如果你能照顧好手上的這隻鳥,或許樹上其他的鳥也會飛來。可是如果你老是擔心手上只有一隻,希望一百隻鳥能通通到手,便放棄眼前的這一隻,而跑去抓另外一百隻,結果不但那一百隻會飛掉,連自己手上這隻也會不見了。
所以,你最好是掌握現在、運用現在,從現在這個立足點,一步一步踏實地往前走。人要進步、要往前走,需要立足點和方向感不斷地互相配合,方向是一定不能變的,但是立足點則可改變;如果立足點不能改變的話,你將不能前進。雖然你現在這一腳踩下去是穩固的,還是要很清楚你當下這一步的狀態是什麼,然後才能再踩出第二步,這就是「步步為營」的一種做法。
如果你能掌握這個做法,那麼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會有臨機應變的能力;否則,你老是在擔心著未來,那你會連現在的這一步都踩不穩,這就是「落空」,是很危險的事。
像有些人因為擔心台灣的局勢而移民,可是移民到國外後,生活反而不如在國內好。我並不反對移民,移民本身沒有問題,外國人也有移民來台灣的,重要的是移民的心態。如果是因為害怕留在台灣會有危險,這樣的心態是有問題的。只要我們把台灣治理得很好,人民很團結,治安很良好,那就沒有問題。因此,不必對我們個人或者社會、國家有太多的憂慮,只要踏實地把我們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我們要活在當下,也就是要活得很認真、很踏實。你現在在做什麼就專心去做,如果你在講話就專心講話,不要三心兩意地想其他的事。比方我在接受採訪時,如果心裡胡思亂想,那就會變得語無倫次,當下就出問題。
如果能認真、踏實而用心地生活,那就是活在當下,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克服憂慮和疑慮最好的方法。
---本文摘自《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送給自己增加信心的一句話
-----------------------------------------------------------------------
📖聖嚴法師曾說:我們說人要有信心,指的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別人,以及相信事實。所謂相信,是對人或事已經有一些把握、有一點瞭解,就如常言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樣你才能夠有信心。如果你自不量力,盲目行事,到時候很可能會經常處於自我懷疑的矛盾中。---《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信心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怕也沒有用
所謂恐懼,指的是當我們面臨著危險的情況,或者是知道即將有非常危險的情況發生時,心理所產生的不安、憂慮。雖然我不是心理學家,但我知道恐懼是一種很可怕的心理狀態,比沒有安全感更加嚴重。中國古代有一些成語故事,像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都是恐懼心理引起的。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恐懼心,有的人害怕死亡,有的人則是恐懼孤獨。而有恐懼症的人多半是因為曾經受過驚嚇,像有些人因為從小被父母凌虐,即使已經長大,他的心中仍然會不斷有恐懼的影像出現。有些人則常常做惡夢,夢到自己被追殺,或是掉到水裡、火坑,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也可以看出因為他的心裡常有恐懼感,任何時候都覺得很害怕。
此外,有的人在打坐的時候,也會有恐懼感產生。為什麼像打坐這樣安靜、安全的環境裡,還會有恐懼呢?到底在恐懼什麼?這種恐懼感,會讓人覺得背後好像隨時有什麼鬼來找他一樣。其實,這與生命沒有安全感、沒有保障是有關係的。
有人說疑心生暗鬼,恐懼心嚴重時,甚至還會讓人因憂慮過度致死。例如有人罹患癌症,他的親屬怕他擔心,以為他不知道病情,就可以活得久一點,所以故意隱瞞病情。這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是如果能解除病人的恐懼心,知道真實病情的病人不一定就會死,所以不一定要隱瞞他,甚至不隱瞞會比隱瞞更好。因為病人如果能夠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才知道要如何調養,這樣死亡可能會離他比較遠一點。
因此,恐懼這種心態如果能夠解除是非常好的,如果不能解除的話,則是很危險的事。所以,對於一些經常感到恐懼的人,我都會告訴他們:「你不要怕,怕也沒有用。」因為恐懼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原因就是怕,因為擔心自己利害得失的問題,一直恐懼會發生什麼事情,結果真的就發生了。但是旁觀者因為沒有這層恐懼,反而可以正常地處理事情。
由此可見,恐懼對我們的身心影響極大,不僅會讓你的身體受到很大的危害,同時也會束縛你的生命潛能。保持旁觀者的客觀,比較能解除心理的恐懼。
--本文摘自《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延伸閱讀 👉如何學習開朗化解緊張恐懼
https://youtu.be/u2K_x8LcJ-c
#怕也沒有用
#如何學習開朗化解緊張恐懼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