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來聽國衛院舉辦的《腸道菌相與身心健康》的醫學研討會,主要是討論各種母胎腸道微菌影響幼兒,甚至是成年後的疾病的機轉。
我終於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這也可能是所有傳統醫師最大的問題——雖然承認 #飲食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但是 #覺得要讓人持續吃健康很困難,所以 #直接放棄改變飲食這一塊。
就像是已經預設「病人就是會亂吃」,所以直接放棄做飲食衛教,直接開藥。難怪許多做微菌研究的專家們,都只focus在益生菌的介入、腸道菌移植等等各種 #不用改變飲食也能讓人健康的可能。
這讓我覺得很可惜,人類好逸惡勞或許是天性,所以大家(連醫師本身)都放棄耗時費心的 #飲食習慣養成/衛教 這件事,而是直接丟給你藥物或是某個解方。
但是在我自己親身經歷,或是這三年來我看過的近千人的身上,都看到
#用飲食直接改變腸道菌後
#自然而然養成好習慣的現象
幾乎所有人在我積極的飲食衛教跟追蹤三個月左右,都會出現太鹹太甜太油開始覺得不好吃、以前覺得好吃的東西現在吃了身體會不舒服的現象。甚至本來喝全糖飲料的人,現在告訴我連牛奶都覺得太甜。本來無肉不歡的人,現在覺得豆腐超級好吃,鹹酥雞吃起來覺得身體會不舒服、吃炸物不再覺得快樂⋯⋯族繁不及備載。
這種做法很累很累我承認,幾乎每個人都是手把手的陪伴一到三個月以上,我跟團隊每天回覆大量的訊息跟鼓勵,包括心理的支持跟精細的營養調整。
有人問我:「王醫師,妳怎麼有辦法這麼有耐心?一般哪有醫師這樣回覆訊息的。」
我說:「我在她身上投注的這三個月,可能改變她的一輩子,這樣想就覺得非常值得。我希望這幾個月後,可以讓她一輩子都不需要再來找醫師,以後都可以自己好好維持。」
「視病猶親」這句話,就是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孩子,你會願意手把手的教她怎麼刷牙,還是給他錢去看牙醫?盯幼稚園小孩刷牙多麻煩,還要教牙線用法,但是一想到能讓她有健康的恆齒,可以好好用一輩子,身為父母還是要看著她們刷。
在我看來,丟一個益生菌/藥物,卻直接放棄教病患健康飲食,就像不願意付出時間教又認定孩子一定亂吃東西,反正以後裝全口假牙就好了,是一樣的意思😞
「要怎麼改變腸道菌相?」
「 #最快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方式,就是飲食」
那我的任務,就是把「 #改變菌相的飲食簡單化」,不挨餓又不麻煩準備,大概就是當初「4+2R飲食法」的宗旨之一。
至於今天的上課心得⋯⋯⋯hmmm......怎麼把這些艱澀難懂的腸道微菌的醫學知識,變成老嫗能解連國小生都看得懂的東西,就是我未來的另一項任務了😁
#聽完後決定不手寫心得
#因為這要用說的跟影片大家會比較好懂
#讓民眾聽得懂微菌的學問是我的人生目標之一
改變菌相的飲食簡單化 在 照顧您的腸道花園——幫助人體微生物群系茂盛繁殖的飲食 的相關結果
不過,在所有腸胃中的微小居民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腸胃菌群就是細菌。因為細菌的壽命短暫,因此它們在不斷改變的大環境中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它們也能取 ... ... <看更多>
改變菌相的飲食簡單化 在 腸道菌相的多樣性與穩定 - 極諾生技 的相關結果
實際上,增加腸道菌相的方法十分簡單,只要遵從下列原則即可:. 1. 攝取多樣化食物,增加不同的營養來源,發酵類食品及膳食纖維尤佳。 ... <看更多>
改變菌相的飲食簡單化 在 食物改變腸內菌- PanSci 泛科學 的相關結果
... 腸內菌的組成。那麼,腸道疾病的發生,是否與飲食習慣有關呢? ... 食物改變腸內菌 ... 更簡化的提問方式則是:一個東西跑到另一個東西裡面,形成複雜之類的東西? ... <看更多>